「誓與華為共進退,現在該輪到我們出牌了!」
川普逼臺積電斷代華為晶片代工,不準荷蘭賣光刻機給中芯國際,對華為下死手。
大家都有些擔心和著急,10天前,徐參謀寫了《回擊川普對華為下死手,中國已布局,有多張牌》,受到較大關注。其中寫到中國華為做晶片,要聯合富士康。有人不理解,說這不可能。富士康有什麼本事能做晶片?
上周三,徐參謀有個講座,也再次講了華為與富士康的合作。徐參謀的預感很強,果然,上周就發生大事,華為68家公司從美國撤離,富士康共進退,一起撤離美國公司。
郭臺銘就霸氣地說:「現在該輪到我們出牌了!」
既然川普已經亮出底牌,華為和富士康就後發制人了!
只要富士康出手,就能解決光刻機和晶片兩大卡脖子難題。
徐參謀說這話是有資格的。徐參謀是大陸第一個寫富士康書的人。臺灣有人寫的早一點,但比較簡單,只是講創業。徐參謀就把富士康在大陸的發展這一段 寫全了。這是15年前的事,富士康還沒有現在這麼強大出名。前兩年深圳市委宣傳部要寫華為的書,也是找了徐參謀,對徐參謀信任。說徐參謀是大牌記者,這就是記者。
深圳龍華一對鐵兄弟
華為和富士康是什麼關係?
1995年富士康買深圳龍華那塊地的時候,富士康大陸和臺灣員工不到1000人,臺灣1000大企業排名,沒有富士康。但郭臺銘站在一個高處大喊:「看得見的地方我都要了!」按照他的手勢劃下了3平方公裡的。郭臺銘說:「龍華這個名字太好啦。龍在中華」。10年後的2005年,英國《每日郵報》的一個記者來到深圳龍華轉了一圈,回去寫了一篇報導《ipod》之城,他說他找到了世界最火的產品蘋果ipod的製造基地,就是中國深圳龍華富士康,富士康基地有20萬員工,比歐洲一個中等城市還要大。一個美國公司的高管來深圳富士康說;「深圳富士康到鹽田港的高速公路堵車,全球電腦就缺貨」。美國每年聖誕節評選受消費者歡迎的十大產品,總有六七個是富士康製造。15年來,美國一直以「血汗工廠」為名打壓富士康,要把製造業遷回美國。
1986年任正非創業的時候,起了幾公司名字註冊公司,都不太滿意,就用了「華為」這個名字,感覺響亮:「中華有為」。2002年,華為也搬到龍華對面的扳田。正應了《易經》乾卦九二爻:「見龍在田」。龍華的龍來了。從此華為和富士康一路之隔正面相對。梅觀高速在這裡有一塊大牌子,東面指向華為,西面指向富士康。世界上兩公司靠得這麼近應該是獨一無二。這兩家企業的年銷售收入,比內地大多數省份要高。反擊川普貿易戰,就是這兩家企業。
華為和富士康是什麼關係?
兩家公司都沒講過。蘋果的訂單去了河南鄭州,深圳龍華和觀瀾兩大基地仍然車水馬龍、人山人海,這兩個基地30多萬人在做什麼?
郭臺銘說,不能告訴你。代工的第一要務是替客戶保密。
哪裡能像比亞迪從偉創力手力接了華為一個小單,就天天喊,滿世界地吹。結果跟富士康比著做口罩,就被美國坑了。
蘋果的軟體富士康的硬體
15年前,美國就打壓富士康,要求把蘋果的訂單拿回美國製造,不但沒有拿回美國,蘋果的訂單還越來越多,到2010年,富士康員工增加到120萬人。
為什麼?
離開富士康,蘋果做不出產品。蘋果回美國也做出產品。富士康已經把工廠建到美國,就是開不了工。
臺積電搬到美國就能開工生產?
徐參謀說,蘋果是掛著美國牌子的中國產品,有人說不準確,但還是有一些靠譜。
1997年,賈伯斯重回蘋果,推出的第一個產品是藝術電腦,講藝術就有點複雜,電腦機殼韓國公司都 做不了了。要價太高,工期太長。富士康說:我能做,就接下了蘋果的電腦機殼。
電腦機殼可能是看起來最低科技含量的產品,全球市場佔有率最高的時候,富士康佔有率68%。秘密就是大規模製造低成本。
富士康還有一個全球市場佔有率達到68%的產品——連接器。看起來也很普通,就是接線插頭。可是與晶片連接的連接器還是插頭嗎?晶片有多精密,連接器就有多精密。精密晶片的連接器只有富士康能生產。川普用晶片卡華為的脖子,如果美國企業搬回美國,富士康不賣它連接器,也能卡住它們的脖子。
2000年,賈伯斯要做音樂播放器ipod,他對硬體提了一個要求,必須體積小,功能還要大。公司的人就拿著這個模型去日本和韓國找,沒找到。郭臺銘說,找別人沒有,我有。你看我做的索尼遊戲機就符合你的要求。
做了ipod,攻克的最大難題是觸控螢幕。取消了鍵盤,屏幕的面積就大了。觸控螢幕技術已經存在很多年,但總是卡住運行不暢,而且容量有限。這一技術是產業化是富士康完成的。因為富士康做電腦遭到臺灣企業的圍剿,搶了臺灣企業的訂單。郭臺銘承諾只做桌上型電腦,不做手提電腦。但這是一塊大業務,富士康就研究取消鍵盤,搞出了觸控螢幕的平板電腦。平板電腦就不是筆記本電腦。
平板電腦ipad就是富士康送給蘋果公司的。
富士康送給蘋果的另一個產品是iphone。
蘋果原先根本就沒做過手機,郭臺銘說你搞軟體,我搞硬體。富士康代工諾基亞手機,曾經是全世界最好的手機,諾 基亞是手機之王。富士康提議它生產智慧型手機,傲慢的諾基亞認為模擬手機賣得這麼好,為什麼要推智慧型手機?還把一些訂單轉給比亞迪壓低富士康代工的價格。富士康就把智慧型手機方案給了蘋果。據說,富士康送給蘋果的手機樣機就有200多個,賈伯斯就選了iphone。一出世就把諾基亞打沒了影。
富士康還做出中國其他企業做不出來的產品?
印表機、傳真機這類辦公自動化產品一直是日本公司壟斷,因為它太精密,不少中國企業都試過,做不出來。富士康做出來了。
手機攝像頭以前也日本和德國壟斷,也是太精密,中國手機都要進口,富士康做出來了,就大大降低了手機的成本。
數位相機也是中國聯想等公司都做過,但都沒做好,也是富士康做出來了。
富士康還做出了鎂合金的汽車發動機機殼和汽車車殼,讓汽車減重很多。
前些年就看到一個資料,富士康生產近百個電動汽車的零件,包括電池和發電機。因此有人認為斯特拉在上海建廠這麼快,應該有富士康的參與。
這一次疫情爆發需要呼吸機,富士康是全球最大的呼吸機生產企業。醫療器械也是富士康的一塊業務。
秘密武器是模具
「模具是工業之母」。現在還是這句話,而且隨著信息化和精密化,模具更加重要,要快速化和精密化。
模具精密化才能實現產品精密化。
以前做晶片的公司不少,但工藝精密到7nm,就只剩下三星臺積電了,英特爾停止在10nm。臺積電現在製程實現了5nm,並且在向2nm進發。
15年前,徐參謀寫《郭臺銘與富士康》時,富士康有6萬模具員工,並且多是老員工。模具工人是技術骨幹。現在有多少模具員工,就不清楚了。
有人認為,技術一通,一通百通。更有人認為金錢可以買來技術。這些都是錯的。
富士康郭臺銘有一個 99.99哲學。「99.99」就是質量要精確、精確、再精確。要像黃金的純度一樣,即使達不到100%,也必須達到99.99%。在富士康,關於「4個9」的解釋有三個版本:
郭臺銘這樣解釋,他說,我手裡拿的是日本松下公司生產的白板筆,做得很精緻,手感也很好,寫出來的字非常流暢,假如富士康也要做白板筆,做到松下白板筆90%的精密度,可能只需要1年時間,但要做到其99.99%,就要付出比一年長得多的時間。又比如中國製造的錄像機、照相機與日本製造的相比,外觀上相差不多,但功能上卻相差很遠,但要從90%提升到99%,就可能要5年的時間,從99%提升到99.9%,可能需要10年。從99.9%提升到99.99%,則需要再加一個10年,甚至更長的時間。這就是中國古人所說的「失之毫釐,謬以千裡」。
郭臺銘的弟弟郭臺強有一次說,「4個9」講的就是「精密」。簡而言之,精密工業就是1個9,2個9,3個9,4個9······比方說,當夏天這個房間外面的溫度是40攝氏度的時候,裡面坐了2000人在開會,裡面的室溫就一定要控制在25攝氏度以下,這是第一個9的觀念,給房子裝上空調,就可以做到;第二個9的觀念,在這2000人的房間裡,空氣中灰塵的粒度必須要控制在每立方米0.001克的範圍裡面,所以必須從空調的進氣口到整個的周邊窗臺到地面的設施,包括你進來時腳底的灰塵,都要去設計,把灰塵攔在外面;第三個9的觀念,規格更加嚴格,希望空氣中沒有任何的雜質,不管是頭髮裡掉出來的,還是嘴巴、鼻孔裡呼出來的,因此我們開始要求每一個人都要穿半導體製造專用的真空服裝;第四個9的觀念,你現在所設計的環境,必須是要完全沒有細菌,沒有病毒,所以不論是蓋一座房子、做一個空調設備,還是設計一件衣服,你都要有「4個9」的觀念,精密工業適合什麼樣的產品?適合所有的產品,主要看你的規格怎麼定。因此要做精密工業,首先一定要先改變觀念,觀念改了以後,你就要自己去尋找方法。
山西晉城的幹部到富士康學習,富士康的幹部給他們出了一道數學題:如果每道工序,每個零件的合格率都是99%,那麼10道工序,10種零部件組成的產品,其合格率約為90.4%。黃金純度沒有100%,產品質量必須是100%。美國波音公司生產的波音飛機,每架都有上萬個零部件,哪個零部件的合格率都不允許是99.99%,人命關天,只能是100%。簡單地講,如果三條生產線上的零件合格率都是80%,那麼其組成的產品不良率就達50%,若一條生產線有故障,就會有更高的不良率。不算不知道,一算嚇一跳,細節決定成敗,細節決定生存,細節關乎企業生命。
富士康的老師進一步解釋:做一件事,從做到90%滿意到99%滿意如果需要五年,那麼由99%滿意到99.9%滿意也許就需要五十年。但是只要有信心、有毅力就一定能做得更好。終極的競爭就是信心、毅力、用心的競爭。
我們失去了30年
技術可以買來,但製造無法超越。毛澤東用27年搞工業化,製造發動機的時間大概在20年左右,當時就是拆開國外的產品仿製仿造,殲7、轟6的發動機已經跟國外相近,因此中國二代戰機已經是世界一流。
中國1968年開始生產晶片,70年代技術上緊跟美國,美國第一,中國第二。1974年臺灣才提出晶片計劃。1987年臺積電成立,中國停止晶片生產,統計數據中沒了晶片,70年代,中國也有了自己的光刻機,那時候荷蘭阿斯邁還不知在哪裡。
中國的發動機停止了20年,晶片差不多停止了30年,如果沒有華為,今天也還沒有晶片。
因此,晶片缺得不是資金,而是人才和時間。人才和精密化需要時間的打磨和提升。
富士康就給中國製造業搶回了時間,培養了人才。
富士康十多年前就提出了晶片布局,但遲遲沒有動手,主要原因是和臺積電的關係,富士康要做晶片,也還是要做代工,是跟臺積電搶客戶。
現在,臺積電被川普纏住,富士康也就無所顧及,進軍晶片代工的決心已定。川普打亂產業鏈,富士康就要從重塑產業鏈上找到機會,為華為代工就是一塊大業務。只要富士康做,蘋果的晶片也在囊中。
富士康一放話,臺積電已經急了。
臺積電的計劃是2024年在美國建廠投產,其實障礙很多,晶片廠未必能建成,但富士康就能夠完成建廠。
以富士康的精密製造,很快就能切入7nm,接著就是5nm。
光刻機也會被 富士康突破。
中國通光刻機的原理,障礙就是精密化和產業化,這反而是富士康的強項。在技術人員的指導下,富士康就能達到精密化。
因此富士康能夠在晶片代工和光刻機這兩個卡脖子問題上快速突破,能實現別人不能達到的速度,搶回失去的時間,協助華為佔據世界高科技的制高點。
老徐有「明天軍事」和「易經實修」兩個公眾號,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情,老徐已經丟了一個每天10萬+的公眾號,就要當心。為防失聯,請各位朋友兩個公眾號都關注。謝謝支持。
制茶的第六道工序是揉捻。
揉捻的目的:是使茶條成型,外型美觀: 使葉細胞破碎,茶葉內含物滲出黏附於葉面,經過生化作用,使茶葉色澤油潤,滋味濃醇、湯色豔亮,耐衝泡。
揉捻過程的要領如下:
(1)青葉出鍋後,應稍透散水氣,隨即進行溫揉,溫揉葉質柔軟易捲曲成條造型。
(2)揉捻的力度應掌握先輕後重,宜逐漸加壓,以揉出茶汁為適度,不宜用力過重。
(3)如外形不壯直緊結,要進行第二次復炒,復揉以增強外形條索緊結。
(4)揉捻過程,避免葉溫升高,防止水悶產生.揉好的茶葉要及時拆松,薄攤, 並及時進行烘焙,防止茶葉繼續氧化,導致成茶滋味欠爽,湯色暗紅。
謝謝各位支持。瀏覽與購買請長按下面二維碼,點擊「識別圖中的小程序碼」進入老徐茶友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