渦輪保養成本更高?可別被忽悠了

2022-01-01 時尚自駕圈

春眠不覺曉,十年知多少!

十年前的我們,可能在追求學業的旅途上

十年後的我們,可能在追求生計的道路裡

又或者十年前的你

可能只是一個初出茅廬的職場新人

而十年後的你已是資深的經理人

事實總難預料,就如諾基亞

十年前是一個勢如破竹的行業巨人

而十年後曾經的神話已跌下神壇。

而若在十年前談渦輪增壓

那估計是神車級別的才能坐下聊一聊感想了。

那麼是否會有人疑問:

那麼十年後的現在

渦輪增壓發動機又是一個怎樣的情況?

 

近幾年來,各大廠商們樂此不疲的發展渦輪增壓發動機,從理論上來說,車輛加入了渦輪增壓之後動力會稍有提升,然而總有不少網友質疑:渦輪增壓保養成本是不是會比自然吸氣發動機要貴呢?而今天小編就來對比一下這二者之間到底哪個更划算。

 

近年來,選渦輪還是選自吸已經成了買車一族人的心頭痛,而對於有選擇困難症的朋友更甚。買車不是買菜,拿不準主意的時候可以每樣來一個,當然如果你是土豪中的土豪,那也是可以的。

 

 

對於一些汽車小白來說,可能真的不清楚其中的彎彎繞繞。

首先,所謂的自然吸氣就是在不通過任何增壓器的情況下,大氣壓將空氣壓入燃燒室的一種形式。說的通俗點,就是汽車在工作的時候,它的進氣管就相當於一個真空管,氣壓是被大氣壓力壓入到進氣歧管裡去的,就像是我們平時呼吸時的「吸氣」一樣!另外自然吸氣發動機在動力輸出上的平順性與響應的直接性上,是要遠優於增壓發動機的。

 

那什麼是渦輪增壓呢?渦輪增壓器實際上是一種空氣壓縮機,通過壓縮空氣來增加進氣量。它是利用發動機排出的廢氣慣性衝力來推動渦輪室內的渦輪,渦輪又帶動同軸的葉輪,葉輪壓送由空氣濾清器管道送來的空氣,使之增壓進入氣缸。當發動機轉速增大,廢氣排出速度與渦輪轉速也同步增加,葉輪就壓縮更多的空氣進入氣缸,空氣的壓力和密度增大可以燃燒更多的燃料,相應增加燃料量和調整發動機的轉速,就可以增加發動機的輸出功率了。就好比有了更大的「肺活量」,肺活量大的人運動起來當然更有勁了。

 

魚兒沒有水活不下去,發動機沒有機油那就是白瞎。在我們老百姓剛剛接觸渦輪增壓技術的年代,渦輪在經過高負荷的運行之後馬上熄火的話那也是會要它的命,同時可能也會讓你很絕望。或許一次兩次並不會有什麼,然而長時間這樣的話,可能1.5T的渦輪增壓開成了1.5L的自吸了又或者最後它只能跟你say goodbye了。

 

隨著技術的優化,現在大多數渦輪發動機都設置了水泵延時關閉功能,即使運行後馬上熄火,電腦會根據渦輪的狀態在繼續為渦輪進行散熱,可以緩解一些用戶使用習慣造成的影響。說人話就是,渦輪發動機在正常使用情況下,渦輪本身是不需要保養成本的。

 

從上面可以得知,渦輪本身並不需要保養成本,那麼網上的那些流言蜚語從何而來呢?那就要說說這個渦輪這個小毛病了,我們的小渦輪可傲嬌呢,對機油的質量要求可高了,一般的機油還滿足不了它。在它身上,機油不光要為發動機潤滑,還要為渦輪提供潤滑,高轉高溫的渦輪對於機油的要求也更高。試問,成本能不高嗎?而相對於傳統自然吸氣對於機油的要求就沒有那麼多要求,可好養活了,普通機油就可以。

而說到這裡就涉及到一個詞叫「抗剪切性」。什麼意思呢,就是在高溫情況下機油分子的穩定性是否良好。像礦物質油的高溫抗剪性就不是太好,高溫下容易失去潤滑效果。所以,渦輪增壓發動機一般不能用礦物油,而是用抗剪切性更高的全合成油或者半合成油。

 

 

那比如說,我們一臺1.6L和1.4T的速騰,在保養周期上其實都差不多,但是,1.6L的可以選擇的機油類型多,最便宜的礦物油一次200塊錢就可以完成保養。但1.4T的就必須用的全合成油,那價格就要比礦物油貴200~300塊錢了。

 

 

那如果1.6L的也使用全合成機油的話,他們兩個的保養費用其實就相同了。所以給渦輪發動機戴一個保養貴的帽子是不夠充分的,其實應該說很多自吸發動機允許適用更便宜的半合成或礦物機油更恰當。另外,還有機油的添加量。同款車的不同進氣形式來比較機油的使用量,其實普通的自吸發動機比渦輪增壓發動機的要多,也就是渦輪增壓要省機油。並且渦輪增壓動力較為強勁。

以前不少人提到渦輪增壓總是一副欲言又止的表情,什麼保養又高,壽命又低的。事實就是——說的真是太對了!數十年前,不管是技術方面的問題,還是機油方面,都與現在沒有可比之處,十年前的技術還不到家,機油質量更是參差不齊,再好的發動機那也是毫無用武之地啊。如果現在有人問,現技術成熟否?那還用說,滿大街都是帶T的,你說成不成熟。說實話,現如今還有很多人在懷疑渦輪增壓的壽命什麼的問題,小編只想說完全沒有必要擔心。由於技術的不斷進步,如今渦輪增壓發動機的壽命可以保持在25萬公裡左右。比如雪鐵龍1.6T的設計壽命大約10年24萬公裡,通用1.4T的設計壽命大約是25萬公裡。而且相對於數十年前,即使是壞了,維修成本也要相對低得多。

通過以上一系列的對比,我們可知渦輪機油貴但渦輪更省油,而自吸則相反機油便宜但並不省油。同樣隨著技術的進步,渦輪增壓也不是那麼容易壞的,畢竟人家也是從賽車場上下來的。兩相比較下來,再加上一些七七八八的雜費,指不定誰比誰保養成本更高。所以還在擔心渦輪保養成本高而遲遲不敢下手的朋友們可以放心的選擇自己喜歡的車型了。

 

相關焦點

  • 電子渦輪實測
    本次使用的測試車是1.3L排量的奇瑞A1,廠家標定額定功率為61千瓦,平時保養良好,下面看看改前改後的對比吧。 但是這個電子渦輪對於動力的改善絕對配不上這個改裝成本!更不能與廢氣渦輪增壓相提並論,這完全是兩回事。 測試項目3:油耗對比   最後測試一下電子渦輪對於油耗的影響。測試條件與上次測試二次進氣閥的路線一樣,是理想路況和擁堵路況的平均油耗。
  • 相機保養123
    合適的裝備,合理的保養相機,能夠延長使用壽命,保證高畫質的輸出。當然,我所說的相機保養,絕不是用塊布隨便擦擦那麼簡單,無論是消費級的數位相機,還是中高端的數位相機,它們都有自己的保養技巧。從機身到鏡頭,從保養方法到保養裝備。下面就讓我給那些剛剛入門的攝影愛好者嘮叨嘮叨,希望大家能夠愛惜手中的器材,物盡其用。
  • 【原創】性能堪比SSD,用300元給你的希捷機械硬碟加上「渦輪」
    而且還是能讓這個8TB的容量「怪物」全面提升速度,這可比直接買大容量的SSD在成本和容量上吸引力大多了。說了這麼多,到底要怎樣才能給機械硬碟裝上「渦輪」呢?其實很簡單,你只需要購買一塊英特爾傲騰內存,16GB容量,價格在300元左右,沒錯,它就是我們要給機械硬碟加裝的「渦輪」。你可能會問了,傲騰內存是什麼?
  • 電子渦輪增壓有何前途?
    電子渦輪增壓,就是汽車發展電氣化的一種。相比於機械結構的廢氣渦輪增壓,電子渦輪增壓的最核心優勢,是它的控制能變得更加自由:廢氣渦輪增壓只能在一定轉速下才能實現增壓,而電子渦輪增壓由電機驅動,不受廢氣量與速度的限制,所以可以在各種轉速下實現我們想要的進氣增壓。但俗話說「越簡單越難」。電子渦輪增壓雖然從原理上來講更加先進,但它之所以一直未投入量產,就是因為實現起來難度很高。
  • 只知道汽車有渦輪增壓發動機,聽說過電動車「渦輪增壓」嗎?
    熟悉汽車的朋友一定知道汽車發動機「渦輪增壓」技術,一臺發動機裝上渦輪增壓器後,其最大功率與未裝增壓器的時候相比可以增加40%甚至更高
  • 買洗衣機時,別被銷售忽悠,這種洗衣機白送都不要,更別提買了!
    導讀:買洗衣機時,別被銷售忽悠,這種洗衣機白送都不要,更別提買了!不過市面上的洗衣機種類是多種多樣的,價格也都參差不齊,所以很多人在購買洗衣機時都會發懵,不知道自己該怎麼選擇才好,在這裡我要提醒大家,千萬別被導購忽悠了,這種洗衣機白送都不要,更別提買了,不然等入手後再後悔也晚了,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看看吧,希望大家看完後別再犯錯。
  • 電子渦輪 讓turbo與自吸一樣平順
    本月初奧迪發布了全新的SQ7車型,新車配備了一臺電子渦輪增壓的4.0T V8(435Ps/ 900N·m)柴油發動機。雖說奧迪的S就已經足夠吸引眼球了,但最受關注的還是那臺電子渦輪增壓的柴油發動機,畢竟SQ7是全球首款搭載電子渦輪技術的量產車。再說電子渦輪之前,先說說普通渦輪增壓。為什麼現在渦輪增壓的車型越來越多呢?因為渦輪增壓發動機能用更小的排量,達到大排量的自吸發動機的動力輸出。
  • 微型燃氣渦輪發動機到底是個什麼玩意?
    微型燃氣渦輪發動機已經作為下一代產品,開始涉足新能源車,作為純電動車上的增程設備使用。所以,車雲菌打算好好聊聊關於微型燃氣渦輪發動機的話題。這一篇,先給大家講講,這個微型燃氣渦輪發動機到底是個什麼鬼。 要想弄清楚這是個什麼東東,從名稱裡面看,我們至少要弄明白兩個詞,微型和燃氣渦輪發動機。
  • 僅一字之差的閃充和快充,原理卻截然不同,別被忽悠了!
    別看快充和閃充只有一字之差,但它們的原理卻完全不同,很多小夥伴都搞錯了。如果在充電速度上做對比,閃充技術將會更快,半小時內手機就可回血一大半,不過快充技術也有很多好處,快充技術的兼容性很強,任何一個充電器大多可以通用,很多小夥伴出門旅遊或者辦公的時候,經常忘記攜帶充電器,就會借用他人的充電器,快充在充電的過程中。除了充電速率有所影響之外,快充技術的安全係數還是很高的。
  • 電子增壓技術真的來了,渦輪增壓你怕了嗎?
    這是因為,渦輪的介入必須要達到某一個轉速區間內才能啟動。雖然隨著渦輪增壓技術的提升,渦輪在很低的轉速就能介入,減緩了渦輪遲滯的程度,例如寶馬的渦輪增壓車型,轉速在1250rpm的時候就能介入,但始終遠遠不夠。
  • Wi-Fi比5G連接成本更高?
    值得關注的是,該白皮書還舉例比較了Wi-Fi 和蜂窩網絡的TCO,指出Wi-Fi連接成本高於蜂窩網絡,並總結到「5G將在未來的連接場景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各有優點5G的優點:1)工作於運營商授權頻譜,可提供更出色的可靠性和更好的可預測性,能滿足關鍵型任務的通信需求。
  • iPhone13 Pro 成本曝光,成本更高了,但是售價卻更低了!
    在拆解後,TechInsights 給出了 iPhone13 Pro 的成本分析,從物料成本來看,iPhone13 Pro 的成本為 570 美元(3673人民幣)。也就是說,iPhone13 Pro 的成本更高,但是售價卻比 iPhone12 Pro 還低,但實際上美國地區兩者價格是一樣的,只是中國等地區進行了降價。iPhone13 Pro 的成本增加主要來源於晶片和高刷屏幕。
  • 防水手機這麼多內幕:千萬別被宣傳忽悠了!
    比如廣告放在海邊/遊泳池裡拍攝,給人以在水下也可安心使用的錯覺,實際上在正式的規格表中,手機卻只能防禦純水浸泡。朋友們,這麼好的缺德素材,不下水試試說得過去嗎?因為作死導致進水的,可不止極果君一個。同樣是iPhone 7,進水案例上網是一搜一大把。運氣好的掉海裡都沒事,運氣不好的比如這位,放桌上進點冷凝水都能壞……好慘。
  • ERP系統的使用成本
    現在ERP系統基本上是一個稍具規模的企業必須考慮的東西,如果沒這東西,企業的存貨不準確,成本出不來,更別談一些更高階的管理了。
  • 別被雲手機雲電腦忽悠瘸了
    於是乎,各大媒體開始忽悠以後每個人出門帶塊屏幕就行了,所有硬體都雲了。似乎看上去5G+雲手機雲電腦挺好啊,那為啥我的題目這麼說呢?因為當前無論是雲電腦還是雲手機,根本就不是一種個人用戶的應用場景,而是面向企業用戶的。為啥?第一,網速問題。
  • 用車輪當渦輪 千匹馬力神車
    四月中旬TESLA發表一輛利曼概念賽車T1,外型有如閃電霹靂車的超級阿斯拉,不只外型驚豔,更擁有1,340hp最大馬力極致輕量化TESLA T1 CONCEPT的目標是2030年24小時利曼大賽,從照片中就能清楚看到車體是單體式碳纖維打造,搭配看似合金金屬的車殼,且使用有如F1的碳纖維雙A臂搭配橫置式避震器,因此全車重量僅900kg,可說是極致輕量化的代表作
  • 數位相機及鏡頭保養心得
    機身的保養 大家或許平時對於相機的拍攝技巧非常關注,但你在意過相機的保養嗎
  • 數位相機及鏡頭保養心得!!!
    QQ群:457661598機身的保養大家或許平時對於相機的拍攝技巧非常關注,但你在意過相機的保養嗎?其實保存相機和購買相機一樣,都是有學問的。合適的裝備,合理的保存相機,能夠延長使用壽命,保證高畫質的輸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