蝦米關停的日子終究是來了。
2月4日,蝦米編輯部推送了最後一期日推歌單,向用戶們道別。2月5日,蝦米音樂App已無法播放歌曲,頁面僅展示了「停服公告及資產處理」「退款申請」等相關內容。
去年11月底,就有消息稱蝦米音樂將關停。微博認證為「NOVA娛樂主理人,前華納音樂/環球音樂中國區市場總監」網友「@相徵」發博稱:「江湖傳聞,蝦米音樂明年1月份關閉,一個時代要結束了嗎?」
隨後,果殼旗下帳號「@果殼放大燈」發微博稱:「蝦米音樂有關高管目前在北京開會,回去要執行一些人員變動。蝦米音樂很可能將要解散。」
對此,蝦米官方只是回應「不予置評」。
蝦米的關停牽動著無數粉絲的神經,疑惑、憤怒、不舍.積攢的情緒等待爆發。
今年年初,話題#蝦米音樂2月5日關停#登上熱搜,閱讀量達4.5億。
蝦米用戶潮水般湧向蝦米官方微博的評論區,有人怒斥阿里沒有文娛基因,而更多人是痛惜和不舍,「蝦米挺好的,可惜了」「真心覺得蝦米是做得最好的App」。
曾經風光無限、頭頂光環的蝦米,為何淪落至此?關停之後,用戶又該何去何從?被用戶詬病的「版權問題」是壓死蝦米的最後一根稻草嗎?
被用戶讚譽為「高品位」「懂音樂」的蝦米,這幾年過得似乎不太順利。
據界面數據統計,2019年5月至2020年4月,蝦米音樂平均月活躍人數為1190萬人,平均市場份額僅僅在1.8%左右。
Fastdata極數報告稱,去年10月QQ音樂和酷狗音樂的月活數分別為20122萬和18769萬,蝦米則是2236萬,被前兩者遠遠甩在身後。
2018年9月,蝦米音樂被爆出大規模下架索尼、華納、周杰倫曲庫,用戶哀鴻一片,蝦米也由此開始走下坡路。
21網調君發起的「你平時用哪款音樂App聽歌」投票結果也顯示,48%的網友在QQ音樂聽歌,31%的網友在網易雲,而使用蝦米聽歌的人數佔比不足1%。
有網友在投票下方評論,「蝦米是最好的」,也有人表示兩千多萬的月活不算低了。此前,蝦米音樂官方微博發布關停公告後,也有粉絲留言稱「找不到比蝦米更好的音樂App」。
然而,縱使粉絲再多麼「吹捧」,沒有阿里的支持,蝦米關停也是遲早的事。
二度回歸的蝦米創始人王皓再次出走,蝦米高層頻繁調動,裁員風波不斷。
2019年,業內傳出「蝦米音樂與網易雲音樂合併」「網易雲音樂收購蝦米」等消息。9月,阿里和雲鋒基金向網易雲音樂投資約7億美元,蝦米音樂的「棄子」身份幾乎已成定局。
次年8月,阿里的88VIP在音樂服務中給用戶提供蝦米音樂和網易雲二選一的機會。值得注意的是,這也是阿里系以外的產品第一次進入88VIP體系。
宣布關停後,蝦米音樂留給用戶「搬家」的時間僅有1個月。
蝦米發布的公告顯示,「2021年2月5日0點:停止所有歌曲試聽、下載、評論等所有音樂內容消費場景,停止個人資料導出或下載,僅保留帳號資產處理、網頁端音樂人體現服務。」
公告發布後,QQ音樂、網易雲、酷狗也迅速推出了「蝦米歌曲一鍵搬家」功能,並且選擇了「送會員」作為引流方式來吸引蝦米用戶。
「搬家」時間不多,蝦米用戶也在糾結到底哪個音樂App更好。在豆瓣小組裡,就有不少網友發帖諮詢「如果關了,用什麼聽歌比較好啊?」「網易雲與QQ音樂二選一,該去哪?」
蝦米音樂宣布關停當日,21網調君也發布了一份調查「蝦米音樂關停後,你會用哪款App聽歌?」數據顯示,QQ音樂和網易雲仍是大多數蝦米用戶的選擇,45%的網友轉戰QQ音樂,37%的網友選擇網易雲。
為何這兩款音樂App更受網友青睞?有人表示,選擇QQ音樂的最大原因是其版權足夠多。選擇網易雲的網友則稱「蝦米歌單遷移到網易雲是重合度比較高的」。
同時,也有蝦米用戶找到除主流音樂App外的替代軟體,另外在「搬家」過程中,有人發現網易雲的一鍵導入功能多bug。
有意思的是,正值蝦米關停,網易雲、酷狗兩家音樂平臺卻公然開撕。2月2日,網易雲音樂官微發文控訴酷狗音樂抄襲「一起聽」和「雲貝推歌」功能,並詳細對比頁面截圖,稱酷狗音樂成立「山寨辦」一直將網易雲音樂新功能酷狗化。
在線音樂行業的激烈競爭本就是常態。
2015年,「第一次版權大戰」,阿里成立音樂集團,旗下的蝦米、天天動聽手握超60%中文音樂獨家版權;
2016年騰訊(QQ音樂)和海洋集團(酷狗、酷我音樂)整合成立TME集團,網易雲憑藉「音樂+社區」的模式異軍突起;
2017年,蝦米和騰訊、網易、百度爭搶環球唱片三年一籤的版權,騰訊高價勝出;
2018年,蝦米高層頻繁變動,加上版權的大規模缺失,原本的「三國殺」變成QQ音樂和網易雲兩強分立。
因為歌曲缺少版權,蝦米的一大批用戶逃向騰訊和網易。但在眾多用戶的眼中,蝦米在小眾音樂方面做得是相當不錯的。
21網調君了解到,儘管從整體的版權角度而言,蝦米擁有的音樂資源量並不多,但蝦米注重經典和小眾音樂的特色。
那麼,版權缺失對用戶的影響有多大?音樂App究竟靠什麼才能留住用戶?
21網調君發布的調查顯示,近半數的網友表示「版權多」是其堅持使用某一音樂App的主要因素。超兩成網友認為「習慣了,懶得換新的音樂軟體」。此外,也有部分網友認為「系統推薦算法符合個人口味」「App陪伴成長的情懷」是自己不願離開的原因。
即使有情懷和社區文化兩者加持,但「音樂版權的缺失」對蝦米的衝擊仍是巨大的。
2019年,蝦米下架包括陳奕迅、Taylor Swift等人在內環球音樂的版權,這也意味著,蝦米全面放棄了佔據全球曲庫近90%的三大唱片版權。
主流版權不再續約,獨立音樂人也已經遷徙到網易、騰訊等平臺,蝦米用戶們面臨著「無歌可聽」的窘境。
同樣的問題網易雲也存在。有網友表示網易雲版權一天比一天少。
那麼,「版權問題」會影響用戶使用App嗎?
在前面的討論中我們不難看出,用戶在選擇音樂App的時候,他們所關注的是平臺擁有的音樂版權是否足夠多,或平臺的音樂資源是否合乎自己的音樂口味。
針對音樂App版權減少的問題,21網調君在2月1日發布了投票:使用音樂App時,發現想聽的歌沒版權,你會怎麼做?
約2成網友表示,若音樂App裡想聽的歌沒有版權,會選擇狠心卸載,換成一個有版權的App;近半數的網友則不懼繁瑣,會選擇多下載幾個App來使用;當然,也有超2成的網友表示若App沒有版權的話,可能就以後就不聽這首歌了。
為了聽歌而下載多個音樂App顯然成為多數人的選擇,但這並不意味著用戶樂於同時使用多個App。
綜合來看,縱使粉絲擁簇,蝦米關停頹勢仍不可避免。被企業拋棄,在版權價格戰中出局,用戶逃離.誰是壓垮蝦米的最後一根稻草已無從得知,但雪崩時,沒有一片雪花是無辜的。
2月5日,豆瓣網友Leonor發了一篇名為《謝謝蝦米》的帖子,她在帖子裡寫道:2月5日是23歲生日,0點打開蝦米跳出來的生日快樂。
在向這個世界告別的日子,留給粉絲一句生日祝福,或許是蝦米最後的體面。
蝦米承載著我們的青春回憶。很多用戶表示:現在離開是為了更好的回來。
希望如此。
小夥伴們,你怎麼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