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蝦米官方發布聲明,由於業務調整,蝦米音樂播放器業務將於今年2月5日正式停止服務。聲明稱,蝦米音樂未來將轉向更多音樂商業場景服務,「我們將依託新成立的『音螺』平臺持續探索創新,服務音樂人及業內合作夥伴。」
圖說:蝦米音樂官方聲明
蝦米音樂表示,12年來,產品的每一次迭代和更新,蝦米都希望做得更加純粹——回歸音樂本身,讓每一位用戶都能發現屬於他們的音樂新世界。「但不可迴避的是,我們在發展過程中曾錯失了一些關鍵機會。在音樂版權內容的獲取上,沒能很好地滿足用戶多元化的音樂需求,這也是我們最大的遺憾。把目光看向未來,我們相信也期待著,將有更加豐富的音樂內容服務形式出現。」
官方公告顯示,蝦米於今年1月5日10時開啟用戶個人資料及資產處理通道;2月5日0時後,蝦米音樂將從應用商店下架,並停止所有音樂內容消費場景,僅保留帳號資產處理、網頁端音樂人提現服務。3月5日0時後,除網頁端音樂人授權服務維持運營,其他運營均停止並關閉伺服器,屆時及以後將無法登錄。
圖說:「蝦米音樂」推出的告別典禮十分催淚
目前,蝦米已經啟動歌單導出、會員退款及音樂人收益提現等服務。用戶已經付費購買的數字專輯也可以下載到本地設備中繼續使用。
聽聞消息,許多網友表示惋惜。網友「藍子君」說:「陪伴了我12年的蝦米,真的有好多獨立小眾音樂,全網只有這裡有。」蝦米音樂是國內老牌數位音樂平臺,擁有3000萬首曲庫、5億多個歌單,至今已吸引了4萬多原創音樂人入駐。2013年1月,蝦米音樂被阿里巴巴集團收購。2015年3月,蝦米與天天動聽合併為阿里音樂。
其實早在去年11月29日,一位認證為前華納音樂、環球音樂中國區市場總監的網友就曾發博稱:「江湖傳聞:蝦米將於明年1月關閉。一個時代要結束了嗎」,引起了網絡熱議。這次,傳言終於得到證實。
圖說:「蝦米音樂」的一系列告別策劃
此消息引發關注的同時,其他音樂播放平臺也紛紛向「無家可歸」的蝦米用戶拋出橄欖枝。昨天,QQ音樂便上線了「蝦米歌曲一鍵搬家」功能。用戶打開蝦米個人中心,找到底部ID,填入QQ音樂活動界面中的輸入框,點擊一鍵搬家,成功導入蝦米資產就可參加抽獎,獎池裡有「豪華綠鑽年卡」「1天綠鑽」「7天綠鑽」等。隨後,網易雲音樂也於今天凌晨發布公告「如何一鍵遷移蝦米歌單到網易雲音樂」,表示收到大量關於「蝦米音樂歌單如何導入網易雲音樂」的詢問,因此對導入技術進行升級,上線了「一鍵遷移」功能,具體流程與QQ音樂基本一致。通過遷移蝦米歌單成功註冊的網易雲音樂新用戶,將免費獲得3個月的黑膠VIP。
市場上的數據都在強調這一點,蝦米音樂已幾無存在感。
阿里不是沒有拯救的想法。
2019年6月,市場傳出網易雲音樂與蝦米音樂 「合併」的消息。此前業內一直有聲音認為,在騰訊音樂上市之後,二者合併未嘗不是一件好事。
但最終合併沒了下文。
倒是阿里與網易雲音樂達成了另一項投資合作。2019年9月,阿里巴巴宣布以20億美元收購網易考拉,並以7億美元領投網易雲音樂。
彼時,這便被認為是蝦米音樂將會被阿里放棄的信號。
同時有用戶發現,2020年阿里推出的88vip聯名會員卡,前幾年還只有蝦米音樂,但這一年便變成了網易雲和蝦米音樂二選一。
阿里在音樂賽道可以有新選擇,但蝦米音樂沒有。
在尷尬的數據面前,即便貴為親兒子的蝦米音樂,也不得不戰略收縮,選擇退出To C市場。
復盤來看,蝦米音樂做錯了什麼?
蝦米音樂的官網上至今還記錄著蝦米音樂創辦時的場景。
那是在2006年的第一場雪,一群愛音樂的人在杭州的一家小咖啡屋開始了他們的追夢旅程。
最早的蝦米網並不叫蝦米網,而是叫EMUMO,取的是EARN MUSIC&;MONEY的意思,既賺音樂也賺錢。
也正是基於這一理念,蝦米音樂是業內率先提出在線音樂付費的平臺,採取「先上車,後補票」的方式——用戶可以免費試聽,但下載需要付費,蝦米再用這筆錢支付給擁有版權的音樂人。
但現在看來很主流的付費模式,在當時那個盜版橫行時代,太過理想色彩,以至於很難行得通。
後在2013年蝦米音樂被阿里收購,並在之後,與天天動聽合併,組成阿里音樂。
一度業內均認為,阿里要在在線音樂大幹一場,但可惜「所託非人」。
2015年7月15日,阿里巴巴集團宣布成立阿里音樂集團。高曉松作為外部引進人才加盟阿里音樂出任董事長。與他一同加入的還有宋柯。
彼時的高曉松雄心勃勃,要成為真正的企業家,而不是wannabe(想成為的)企業家。他也躊躇滿志,在微博感謝阿里信任,堅信阿里音樂一定會成為一家世界級的音樂機構。
阿里也對高曉松寄予厚望,認為在國內音樂、文化領域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並深受用戶喜愛的高曉松、宋柯二人,將能夠運用阿里在網際網路、大數據的基礎能力,結合自身在行業的多年積累,為阿里音樂帶來一個寬廣的想像空間。
但結果證明,一切都成空。
在影響在線音樂市場格局關鍵時刻——2015到2016年期間的版權大戰中,QQ音樂與海洋音樂集團合併組成騰訊音樂娛樂集團,後者開啟了瘋狂購入版權之路。
而蝦米所在的阿里音樂這邊,高曉松等人先是把蝦米音樂放在一邊,專注於把天天動聽改版為「阿里星球」,意圖將音樂製作、演出、場地租賃、購票、廣告宣傳等音樂產業各環節整合在一起。
不僅方向錯了,還導致蝦米音樂直接錯過了競爭窗口,再無機會。
僅一年後,高曉松等人便從阿里音樂的職務上退了下來。
可是管理團隊可以調整,但市場格局基本已經落地,在線音樂市場本就適用於雪球效應,再加上騰訊音樂已拿走市場上絕大部分版權,留給蝦米音樂突圍的空間已然所剩無幾。
直至今日,用戶對高曉松的怨念還未消失。
在蝦米音樂宣布停止播放器業務的今天,用戶們一遍遍「爺青結」的回憶中,高曉松也再度被不少用戶拿出來鞭笞。
問題是,這麼大的一口鍋,高曉松一個人能背得動嗎?
蝦米誕生於2006年,創始人有四位是阿里巴巴出身;2013年,蝦米被阿里巴巴收購。
能夠被阿里看上,一個是蝦米擁有大批的高端用戶,消費能力強,屬於優質流量。而且當時阿里成立音樂事業部,希望收購蝦米後能夠通過音樂內容助益電商用戶的消費場景,為電商引流。
比如用戶在逛淘寶的時候可以一邊聽歌一邊購物……
另外,蝦米音樂的產品力確實很棒,很多用戶迄今認為網易和騰訊音樂在技術算法等專業的地方趕不上蝦米。
那麼,曾經擁有大批音樂人和忠實用戶,在蘋果電腦端日活用戶做到國內音樂流媒體網站第一位的蝦米怎麼就「死了」呢?
首先就是版權問題,事後來看,蝦米音樂最可惜的就是錯失了音樂版權內容獲取的關鍵機會。
其實阿里收購蝦米的工作在2013年之前就已經達成,阿里高層就建議蝦米糰隊趁著還沒有正式「官宣」,抓緊展開與音樂版權方的談判,儘可能多購買獨家版權,這樣價格會更好談一些。
阿里巴巴的商業眼光沒得說,多年後網易雲和騰訊音樂關於版權之爭就證明了「獨家版權」確實是音樂平臺的核心競爭力。
但當時的蝦米糰隊覺得音樂版權不大可能為一家獨有,這在當年是主流看法,因此蝦米音樂在版權收購上就動作遲緩了。
2015年,蝦米音樂和天天動聽合併為阿里音樂,幾個月後,國家版權局發布《關於責令網絡音樂服務商停止未經授權傳播音樂的通知》,明確規定未經授權的音樂作品必須下架處理。
在阿里音樂大肆購買版權之際,行業格局有了大變動,騰訊音樂娛樂集團(TME)成立,酷我音樂、酷狗音樂的海洋系與騰訊系合併,一舉成為行業巨頭。
不管什麼市場,競爭最後都是強者恆強,贏者通吃。阿里音樂一步落後,就是步步落後,對網絡音樂服務平臺來說,失去了版權就意味著用戶的流失。
想一下,用戶如果在你這裡找歌聽,搜一個沒有,再搜一個還是顯示灰色、沒版權,那這個體驗就太差了。
在2016年的時候,QQ音樂的曲庫規模約1500萬首,蝦米音樂只有400萬首,遠遠落在了後面。
其次就是蝦米音樂的經營管理問題,按照阿里巴巴一貫的考核原則,業績不達標那就換人,簡單粗暴。
因為蝦米原團隊在版權收購上的遲緩,或還有其他原因,在2013年的時候,前騰訊在線視頻部總經理劉春寧就加盟阿里擔任數字娛樂事業群總裁,劉春寧上任後下令讓蝦米音樂搬到了阿里總部西溪園區,從此,蝦米創始團隊的運營權逐漸旁落了。
劉春寧之後,又是高曉松、宋柯。2016年初,蝦米創始人王皓退出蝦米音樂,「我投身這個行業已經八年了,初衷是想讓這個行業跟上時代,但是現在行業現狀已經荒誕到令人髮指。」
隨著蝦米音樂的管理動蕩,平臺上的大量音樂人轉移到了網易雲音樂,包括一些蝦米員工也選擇了網易雲音樂。
最後,阿里巴巴也投資了網易雲音樂——2019年9月,阿里拿出7億美元參與了網易雲音樂的B輪融資。
蝦米十多年一路走來,可以說它是在線音樂先驅者的角色,它的關停也有悲劇的色彩,但從商業層面來看,這個結局也是必然。
對於阿里巴巴的併購,按照馬化騰的說法,渠道都掌握在阿里那裡,所以合作夥伴沒有安全感。執行長張勇曾對此表示,現在實際情況是,不跟騰訊合作的公司渠道都掌握在微信手裡,現在不是半條命的問題,很多企業是整條命的問題。
「我可以旗幟鮮明地說,我們會繼續收購,絕不因為別人說什麼就停止,我們很真實,怎麼想就怎麼做。我要把這個事兒做成,不打通血脈就做不成,我對這個企業要負責,不能把它和阿里融為一體,我就負不了責,我必須這麼幹。」
騰訊和阿里巴巴都是美團的投資者,從相處來說,王興就對兩家公司的風格有個說法:
不能說簡單或是容易。但騰訊不管是創始人的個性、整個團隊的氣質,還是業務戰略,它是能更好和別人結盟的。
當然,新浪微博、高德地圖、餓了麼等公司可能有不同意見。
最後,對於蝦米音樂來說,它的定位可能是「數位化商品」,蝦米的命運不是被自己掌控的,在阿里商業帝國之中,它的重要性不是那麼大。從這點來說,蝦米音樂的關停,也不能說是被阿里巴巴給耽誤了,時也,勢也,命也,運也。
蝦米的關停就是個商業取捨,也不複雜,這樣的事經常發生,也沒什麼大不了的。
但我們還是為蝦米這麼多年積累、沉澱下來的音樂庫等內容、情感而惋惜,我們也希望大資本對真正有價值的東西能夠更有遠見,更有溫度。
音樂是精神消費品,不應該成為流量、燒錢的遊戲場。
希望有更多美好的音樂,讓更多的人聆聽……蝦米音樂還會回來嗎?
蝦米音樂的理想主義
很長一段時間,蝦米音樂仍處在音樂行業平臺鄙視鏈的最頂端。
眾多媒體報導中都提到:蝦米音樂的創始人王皓本身就是樂隊吉他手出身,身在這個圈子裡,能夠特別真切地體會音樂人的辛酸:不僅收入微薄、演出場地受限,聽眾流失也特別快、生活很難得到保障。
於是,在阿里巴巴做了四年系統分析工程師後,王皓決定離職,帶著讓音樂人「站著把錢掙了」的夢想,聯合幾個朋友,一起創辦了Emumo網站,也就是蝦米網的前身。Emumo是Earn Music&Money的縮寫,意思是「讓音樂人能賺到錢」。
這份對音樂的熱愛以及理想主義也被延續到蝦米網身上。
蝦米創始人之一王小瑋在最近接受媒體採訪時回應,當時蝦米還做了中國最全的音樂曲庫,在剛剛有10萬用戶的時候,蝦米就有6個語言編輯,並且實現了本國語言的搜索,除了英語,日韓語以外,還包括西班牙語,俄語,泰語等小語種。
「為了建立和完善這個曲庫,當時從全球範圍內召集了300多個音樂愛好者,用社區的方式去做。我們前期確實做了大量髒活累活,投入產出非常差,相當反商業化,隨時可能關門。」
彼時,蝦米音樂上囊括了最為齊全的曲風流派分類列表、最多元的音樂庫以及最為完整的音樂人、專輯和歌曲信息。同時,蝦米音樂也鼓勵用戶發布UGC內容,在蝦米,用戶可以修改音樂分類,自由上傳曲目,編輯歌詞等信息,這讓不僅讓蝦米成為當時音樂社區氛圍最佳的流媒體,這吸引越來越多音樂愛好者湧入,其中不乏高端樂迷。
於是,蝦米順勢開啟了在線付費模式的先河,以實現最初「讓音樂人賺到錢」的理想。但現實給了王皓當頭一棒,這在當時並不能被大多數音樂人理解,甚至爆發了音樂人集體聲討蝦米事件。
彼時,用戶的在線付費習慣並未養成, 「蝦米每年支付的版權費用是收入規模的十幾倍。」 王皓曾在採訪中透露,這讓他不得不開始思考,投身巨頭的懷抱。
王小瑋也坦言,「蝦米擁有七八千萬用戶,為了保證用戶體驗,就需要大量版權,但公司當時的營收無法支持大量版權投入。如果不是阿里當時收購了蝦米,蝦米可能在8年前就死了。」
「數位音樂市場這兩年會有很多的變化,會有點類似早期的視頻網站,未來會是一個大資本進入巨頭遊戲的時代,蝦米作為獨立音樂平臺會比較危險,跟一些大的平臺在一起,會安全一些。」2013年1月,帶著這樣的想法,加上曾在阿里工作過幾年,蝦米音樂創始人王皓同意了網際網路巨頭阿里對蝦米音樂的收購。
同年,用戶量超兩億的天天動聽,也迫於版權壓力賣身阿里, 2015年3月,阿里巴巴將蝦米音樂和天天動聽合併組成阿里音樂,高曉松擔任董事長,宋柯出任CEO,何炅任首席內容官(CCO)。
隨後阿里音樂動作連連:斥資3000萬元,買下《中國好聲音》第三季的音樂版權;與三大唱片公司(環球、索尼、華納)合作;並與相信音樂、滾石音樂、華研國際、BMG(德國音樂版權管理公司貝塔斯曼音樂集團)、寰亞唱片等多家知名唱片公司籤訂獨家合作協議。
一時間,阿里掌握了超過60%的華語歌曲的獨家版權。可以說,當2015年在線音樂進入正版化時代後,從任何方面來看,阿里音樂在版權之爭上打了一場漂亮的勝仗。
而對於身處其中的蝦米而言,有了阿里爸爸的大力支持,似乎要迎來高光時刻。
蝦米音樂的自我閹割
2016年5月18日,北京萬達索菲特酒店,星光璀璨。高曉松、宋柯、何炅三人穿著太空服在舞臺正中央亮相,這是阿里星球正式亮相的現場。
這場音樂平臺的發布會,請來了半個娛樂圈的人來為其站臺:黃渤、蔡康永、老狼、鄭鈞、郭德綱、李亞鵬、那英、馬東、華晨宇、等文娛明星悉數登場;此外,更有王長田、陳可辛、龔宇、傅盛、羅振宇、張昭、洪晃、洪濤、哈文等影視、體育、IT和投資界大佬來撐場面。阿里星球,一時風頭無兩。
現場,宋柯豪情滿滿的宣布,阿里星球不再是一款音樂播放器,而是一個擁有粉絲遊樂、天天視聽和幕後英雄三大板塊,包含從粉絲經濟到互動直播再到音樂產品交易等多種服務內容的 在線音樂交易全產業鏈平臺,看起來,似乎要顛覆整個傳統音樂產業,再造一個音樂版淘寶。
對這個星球,高曉松的願景和承諾是:3個月後將誕生全球音樂產業最大平臺。
但龐大的平臺屬性,迷糊的用戶定位,複雜的用戶界面,讓這個APP上線後很快就沉寂。
在正式推出不到一年後,阿里星球關閉。曾經兩億多用戶的天天動聽則徹底退出了歷史舞臺。
有媒體評論,阿里星球的生涯雖然短暫,但給阿里音樂帶來的打擊卻是毀滅性的:天天動聽改版成阿里星球後,使得天天動聽數年積累下的用戶大量流失,阿里音樂的整體市場份額因此下降;這期間,蝦米不僅被忽視,還迎來了一個巨大的版權空洞。
2015年7月8日,國家版權局發布《關於責令網絡音樂服務商停止未經授權傳播音樂作品的通知》,通知責令各網絡音樂服務商於2015年7月31日前將未經授權傳播的音樂作品全部下線,發出通知以後,大概在不到2個月的時間裡下架的音樂作品達220餘萬首。
而在31日期限前最後一天,蝦米沒有版權的音樂悉數下架,歌單灰了一大片,周杰倫的歌曲也正在其中。
但高曉松毫不關心,只埋頭阿里星球。
這期間,QQ音樂和海洋音樂集團的數位音樂業務合併,成立騰訊音樂娛樂集團,擁有QQ音樂、酷狗、酷我等產品的騰訊音樂一躍成為最大的巨頭。同時,它與網易雲音樂也開始瘋狂加碼版權。
藝恩數據顯示,2015年~2016年,光是QQ音樂的曲庫規模就達到1500萬首,而蝦米音只有400萬首。
錯過風口期的阿里音樂,擁有的一手好牌被高曉松三人打得稀巴爛。
2016年9月,阿里將高曉松升任阿里娛樂戰略委員會主席,將CEO宋柯提升為董事長,實則架空兩人的權利。與此同時,阿里音樂團隊規模縮減,架構不斷調整,此後阿里音樂的負責人一換再換,從楊偉東、張宇,再重新回到楊偉東手中,再到朱順炎,戰略也一時一變,沒有長期的方向。期間,王皓還被請回來,但依舊於事無補,也很快離開戰場。
此後,阿里音樂持續走下坡路:2019年6月,手握SHE等歌手版權的華研轉投騰訊音樂陣營,蝦米音樂失去了最後一塊重要的版權陣地。
易觀千帆2020年11月發布的TOP1000移動APP數據顯示,蝦米音樂10月的月活用戶僅有988.3萬人,酷狗音樂、QQ音樂、酷我、網易雲音樂月活分別2.61億、2.5億、1.5億和1.13億。
再見,蝦米
承載無數人夢想與青春的蝦米,即將「消失」在時代的大潮中。
在微博和知乎上,粉絲們開始讚許蝦米曾經的輝煌,表達自己的不舍,甚至悼念逝去的青春。
「哭到不知道該說什麼了,可能別人覺得不就是個音樂app嗎,換一個就好了,但是就是不一樣,怎麼都不會一樣的😞。最懂我的,日推最棒的,環境最舒服的,我最喜歡的app😭😭😭。
去年,我喜歡的一位不知名的的歌手,叫王思遠,突然退圈了,他以前這歌只能在蝦米上聽,現在連蝦米都沒了,我除了嘆息啥都做不了。」
「我在蝦米上買的100多張EXO的專輯咋辦?」
………………………………………………
就連蝦米們遷徙去哪裡,也成為了一大話題。
中午十二點,蝦米音樂官方微博發布蝦米音樂年終盤點,《我和蝦米的故事》,和網友進行了道別。
就如蝦米音樂微博中所言:,茫茫人海,有多幸運相遇在這裡,何其有幸,蝦米見證了你所熱愛與沉迷。
蝦米,再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