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重大發現!恐龍骨骼化石

2021-12-26 根在湖北

   向上滑動閱覽

10月2日,從十堰市中國鄖陽恐龍蛋研究中心傳出好消息:自青龍山1995年被發現恐龍蛋化石群以來,首次在此發現恐龍骨骼化石。

恐龍骨骼CT掃描照片(科研團隊供圖)

恐龍骨骼切片照片(科研團隊供圖)

由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領銜,包括湖北省地質科學研究院、中國地質大學有關專家在內的聯合科研團隊,自2020年起在青龍山恐龍蛋化石群國家地質公園開展科研工作。

鄖陽區委宣傳部供圖

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高級工程師張蜀康接受湖北日報全媒記者採訪時介紹,在前期對地質公園核心區土廟嶺開展實地調查和取樣工作基礎上,張蜀康、趙祺等專家從一些破碎的恐龍蛋內部和剖面上採集樣品,進行了CT掃描以及切片顯微觀察。「這些樣品雖經歷了嚴重的重結晶作用,但依然能從中找到密質骨、脈管通道甚至骨細胞(骨陷窩)等典型的脊椎動物骨組織結構。這些證據顯示,土廟嶺恐龍蛋化石層內同時埋藏保存有恐龍骨骼化石。」 張蜀康說。

張蜀康稱,科研人員共提取10多塊大小不一的樣品,這些骨骼化石樣品,究竟是恐龍胚胎化石、原地保存的恐龍幼體或成體化石,還需進一步研究。但在此發現確鑿的恐龍骨骼化石證據,系青龍山恐龍蛋化石群自1995年被發現之後的又一次重大收穫。

張蜀康認為,青龍山一帶恐龍蛋化石群是世界上恐龍蛋化石最集中、規模最大、保存最好的恐龍蛋化石群。因其在一定區域內恐龍蛋相當密集,此前被認為是恐龍產蛋區域,此次恐龍骨骼的發現,實證了青龍山存在「龍蛋共生」現象,具有重大科學價值和社會意義。

專家認為,青龍山恐龍蛋化石群的這一新發現,使該地區可以與美國蒙大拿州的蛋山相提並論,進一步說明了鄖陽是「恐龍故地」。

鄖陽區委宣傳部供圖

十堰市鄖陽區青龍山恐龍蛋化石群自1995年初被發現以來,經中科院古脊椎所、湖北省地質科學研究院、中國地質大學(武漢)等有關專家考察鑑定,確認該化石群系晚白堊世中期的恐龍蛋化石,是迄今為止世界上恐龍蛋化石分布最集中、數量最多、保存最完整、規模最大的化石群落,實屬世界罕見,亦是不可再生的地質遺產。


經中國地質大學等有關專家們考察論證,鄖縣青龍山恐龍蛋化石群主要分布在鄖縣柳陂鎮青龍山北坡和南坡、紅寨子北坡、土廟嶺、賀家村一組附近、磨石溝、鄭家溝、莊擋溝,以及臥龍山等地,分布面積4.2平方公裡,其土廟嶺和賀家溝村一組民宅附近恐龍蛋化石最為富集,可見6個產蛋層,恐龍蛋類型以樹枝蛋為主。


鄖陽區委宣傳部供圖

鄖陽區委宣傳部供圖

鄖陽區委宣傳部供圖




相關焦點

  • 廣安也有恐龍?當地疑似發現恐龍骨骼化石
    「近日在前鋒區河道改建工程的護坡坎上發現許多大小不一的動物骨骼化石,護坎高約6米左右,化石分布在護坎上中下巖層中,零散分布」,該網友還在帖文中發布了不少圖片和視頻。該網友在網帖中表示,「廣安目前還沒有出現過像這些多散亂的化石,從現場化石分布及埋藏情況來看,化石豐富,有單塊化石情況、也有兩塊、三塊和一個較為完整的動物骨骼化石在一起」。
  • 福建首次發現恐龍足跡群化石 專家:相信還將發現恐龍骨骼、恐龍蛋...
    東南網1月12日訊(本網記者 盧金福)今日上午,福建省政府新聞辦召開福建龍巖上杭發現恐龍足跡群化石新聞發布會。記者在會上獲悉,近日,經自然資源部國家古生物化石專家委員會相關專家實地考察認定,福建省龍巖市上杭縣發現恐龍足跡群化石,是福建省在恐龍及其遺蹟方面的首次發現。
  • 東興驚現侏羅紀時期恐龍骨骼化石
    近日,在東興市高鐵站站前路施工現場發現了疑似恐龍骨骼化石,經專家現場考證恐龍化石屬實,這是東興市發現恐龍化石的首例報告。
  • 河源發現完整恐龍骨骼遺骸,這是真的嗎?
    近日,一個名為「廣東河源市紫龍公路東源縣黃村施工路段發現最完整恐龍化石」的小視頻在市民的微信朋友圈中頻頻出現,微信群裡的朋友對這一新鮮話題也是各種激烈討論
  • 「四川自貢市民散步發現疑似恐龍化石」續:專家確認是恐龍化石...
    12月22日,紅星新聞記者從自貢恐龍博物館了解到,經專家初步查勘後確認,李先生發現的確實為大型蜥腳類恐龍腿骨化石,且為一隻體長約20米的蜥腳類恐龍的小腿骨。目前,相關發掘工作正有序開展。稀奇:市民散步發現疑似恐龍腿骨化石李先生名叫李飛,今年38歲,畢業於中國地質大學地質古生物專業,曾連續15年從事古生物研究工作,其中也包括恐龍化石。
  • 重慶發現18公裡「埋在地下的恐龍化石長城」
    沙溪廟組地層中的恐龍化石(主要為一區恐龍化石牆)初步判斷主要還是屬於蜀龍動物群,但在發現的化石中,恐龍種類和骨骼形態特徵上與自貢大山鋪有一定差異,具有新屬種的材料,其研究可以對蜀龍動物群進行很好的補充和完善。新田溝組地層中的恐龍化石在時代上屬於祿豐龍動物群(以早侏羅為主)和蜀龍動物群之間。
  • 重慶發現世界級恐龍化石牆,這裡究竟發生過什麼?
    該化石群化石資源規模大,化石種類多,地質時代橫跨侏羅紀早中晚期,已形成長150米、厚2米、高8米的「恐龍化石牆」,具有很大的科研和開發利用價值。目前已確定基幹蜥腳形類、蜥腳類、獸腳類、鳥腳類、劍龍類等五大類恐龍化石。世界恐龍權威專家、中科院研究員徐星認為,這是目前全世界發現的侏羅紀時期最大的單體恐龍化石牆。
  • 確認是恐龍化石!
    此前報導:四川自貢市民散步時,發現疑似恐龍化石12月22日,紅星新聞記者從自貢恐龍博物館了解到,經專家初步查勘後確認,李先生發現的確實為大型蜥腳類恐龍腿骨化石,且為一隻體長約20米的蜥腳類恐龍的小腿骨。目前,相關發掘工作正有序開展。
  • 江西恐龍化石的前世今生
    地球上的遠古生物,均以化石形式保存在地層中。中生代(2.3億年~6600萬年前)的地層中,發現最多的化石當屬恐龍化石。
  • 河源有個考古千萬年的上古寶物——恐龍化石
    ,是指恐龍死後身體中的軟組織因腐爛而消失,骨骼(包括牙齒)等硬體組織沉積在泥沙中,處於隔絕氧氣的環境下,經過幾千萬年甚至上億年的沉積作用,骨骼完全礦物化而得以保存。恐龍殘體如牙齒和骨骼化石是最熟悉的化石,這些都被稱之為體軀化石;至於恐龍的遺蹟(包括足跡、巢穴、糞便或覓食痕跡)也有可能形成化石保存下來,這些則被稱為生痕化石。這些化石是研究恐龍的主要依據,據此可以推斷出恐龍的類型、數量、大小等等情況。
  • 福建龍巖上杭發現恐龍足跡群化石新聞發布會文字實錄
    下一步,龍巖市及上杭縣將進一步加強科學規劃,做好恐龍足跡群化石的保護和開發利用,加強古生物化石資源調查,加快構建優秀傳統文化和自然遺產傳承發展體系。在此,衷心希望媒體朋友們繼續關心支持龍巖市文化和自然遺產保護事業上新水平。謝謝大家!新華網,這是否意味著周圍還能發現恐龍的骨骼化石?福建地區在這方面的潛力有多大?
  • 科研機構買不起的恐龍化石,幾乎都掌握在這群人手裡
    這場爭論的核心其實是一個簡單的問題:被埋藏數千萬年、可能具有重大意義的化石是否應在私人市場上交易並(也許)永遠脫離公眾視線,或者博物館和公共機構應該對這些化石擁有優先購買權?每年都有大約五具恐龍骨骼經由富麗堂皇的拍賣場,落入私人收藏家之手。
  • 恐龍有羽毛?琥珀化石新發現!
    邢立達他手上捧著的,是人類發現的第一個保存著非鳥恐龍的琥珀。被保存在琥珀裡的,是一條小恐龍的尾部。透過它,距今約9900萬年前的恐龍世界正以一種無比真實和「鮮活」的方式展現在人們面前。迄今為止這是第一個人類發現的帶有組織結構的恐龍化石。
  • 河源首次發現蟲跡化石!曾生存於7000萬年前恐龍時代
    據河源恐龍博物館透露,這是該市首次發現蟲跡化石,也是華南地區首次發現蟲跡化石。在江西贛州開展地質考察的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研究員呂君昌博士獲悉這一消息後,專程從江西趕來河源考察鑑定蟲跡化石,呂君昌博士稱,在南方地區發掘蟲跡化石尚屬首次。
  • 雞體內再現恐龍骨骼特徵,難道是「恐龍雞」嗎?
    有研究指出,鳥類在胚胎階段會首先發育出一根管狀的腓骨,類似恐龍化石中腓骨的結構。隨著發育的進行,這根腓骨長成尖細形狀並且隨著脛跗骨的生長,它的位置挪到了脛跗骨的後方。為了理解這一轉變過程,巴西科學家博特略(Joao-Botelho)對演化過程進行了逆轉。通常情況下,骨骼的骨幹部分比兩端更快成熟,會首先停止細胞分裂。
  • 科學家發現世界最大恐龍足部化石!!生活在1.5億年前!
    據外媒New Atlas報導,早在1998年,堪薩斯大學的科學家就在懷俄明州布萊克山發現了一個巨大的恐龍足部化石。
  • 恐龍化石並不古老
    按照地質年代表和進化論的時間框架,恐龍遠在距今6500萬年的白堊紀時代(即下表中的「65」百萬年的位置)已經滅絕了。然而1993年北卡羅萊納州大學古生物學家瑪麗·史懷哲博士(Dr. Mary Schweitzer)的非凡發現震驚了科學界,她為了使用直升飛機運送巨型的恐龍骨頭化石就將其鋸開,竟意外地發現恐龍骨頭內還存在有彈性的血管分支和紅細胞等軟組織。
  • 自貢市民散步發現疑似恐龍化石 發掘確定系蜥腳類恐龍股骨
    化石整體形狀逐漸顯露   12月21日下午2時許,家住四川自貢的李先生外出散步時,發現疑似大型蜥腳類恐龍腿骨化石。12月22日,記者從自貢恐龍博物館了解到,經專家初步查勘後確認,李先生發現的確實為大型蜥腳類恐龍腿骨化石,且為一隻體長約15米的蜥腳類恐龍的小腿骨。目前,相關發掘工作正有序開展。   李先生名叫李飛,今年38歲,畢業於中國地質大學地質古生物專業。李飛家住自貢市大山鋪,距離自貢恐龍博物館約1公裡。
  • 罕見 | 至少6種恐龍化石出土 食草恐龍與食肉恐龍如何分辨?看細節
    在持續近半個月的恐龍化石保護性發掘中,已獲得至少來自6種恐龍的各部分骨骼、一具完整鱷類骨骼等白堊紀古生物化石。發掘團隊在龍山化石第四層發現了長1.5米左右的完整的鱷類化石。鱷類化石從頭部到尾巴保存得很完整,可以清楚地看到鱷類的皮膚印痕,這也是國內在白堊紀地層裡非常罕見的新發現。
  • 河南發現全球最小恐龍化石 僅長60釐米
    幾天前,在河南省地質博物館恐龍展廳,河南省地質博物館古生物研究室主任賈松海指著一塊「沉睡」在展櫃裡,異常完整的恐龍化石激動地說:「這就是世界上最小的竊蛋龍,在洛陽欒川秋扒鄉蒿坪村發掘,幾乎是一塊都沒缺少。」  身為這個恐龍化石的發現者,2007年3月24日,是賈松海終生難忘的日子。「3月份就去挖掘化石,這並不多見,當時天兒還挺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