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20年代」的第一個國慶節,為慶祝新中國成立七十一周年,各大平臺為「黃金周」這一槍早已站成助跑姿態。但如何在同類題材中做出新意,是各創作團隊必須思考和解決的問題。
近日,中央廣播電視總臺《2020江山如畫國慶音樂會》借用交響樂文化的突破和線上線下結合、臺網融合、經典歌曲重唱等多方面創新打造「國慶合家歡」,不僅在臺網播放端引發全民關注,微博等社交端也引發不少話題發酵,再次成功在十一國慶檔競爭中突圍。
復盤《江山如畫國慶音樂會》這檔自2012年至今連續舉辦八年的品牌節目,突圍關鍵除了多維度創新外,還有不忘初心的堅守,兼具新意與心意,在國慶這樣一個特別時期,用一場場恢弘壯闊的交響樂演奏獻禮華誕,展現祖國如畫江山,收穫多年齡層觀眾的認可。
人文兼顧的傳播效果
發揮文化凝心聚力的作用
內容創作總說「不忘初心,方得始終」,但能在變化的傳播環境中真正做到內核從一而終,適時調整外在包裝以適應時代變化者寥寥無幾。作為每年國慶央視獨樹一幟的品牌節目,《江山如畫國慶音樂會》堅持交響樂音樂會的形式已是不易,更難得的是節目在舞臺美術設計、節目形式、嘉賓陣容等方面注入巧思,讓高雅音樂與民族情感、大眾群體碰撞出更多火花,不斷為觀眾留下獨特的記憶。
今年整場音樂會把交響樂作為最重要的內容,不僅邀請到中國愛樂樂團進行合作,更嘗試將交響樂和觀眾興趣點來做結合,經典歌曲的重唱之外也有不少受到年輕觀眾歡迎的優秀青年演員與歌手的加盟,從興趣出發與觀眾建立情感連接。
《2020江山如畫國慶音樂會》邀請到了中國愛樂樂團及指揮家餘隆、夏小湯、楊洋,還匯集了老、中、青三代藝術家,包括歌唱家廖昌永、張也、呂繼宏、佟鐵鑫,影視演員佟麗婭、羅晉、李沁、吳謹言、陳學冬,青年歌手蔡徐坤、阿雲嘎、馬佳、平安等,以及少數民族組合,兼顧各個年齡群體的多元審美需求。
大時代、新視角、年輕力
傳統與現代結合的新式音樂會
從曲目編排來看,《2020江山如畫國慶音樂會》以歌曲《我的祖國》開場,烘託出全民大聯歡的氛圍。節目《我愛你中國》中,海外華人演奏家進行雲錄製,在後疫情階段為觀眾帶來不少鼓勵與溫暖。相比之下,今年的少數民族歌手比往年更多,來自維吾爾族的米熱等帶來的《我和我的祖國》引發全場大合唱。少數民族歌曲大聯唱中,《酒歌》《東邊的草地上》都是觀眾耳熟能詳的作品,彝族歌曲《吉祥酒歌》別有一番民族風情。節目組邀請到國際著名鋼琴家李雲迪,傾情獻上了一曲氣勢磅礴的《黃河頌》,琴聲激昂動人,令人心潮澎湃。黃景瑜與陳燕妮共同演繹《國旗之下》,將不同聲樂唱法的年輕歌手聚集在一起,在舞臺上共同詮釋自己記憶中的經典歌曲。
從歌手陣容來看,偶像的力量在音樂會中也成為了代表年輕力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佟麗婭、蔡徐坤帶來的歌曲《山河無恙在我胸》表達了青年一代對祖國美好願景的期待,李沁與許凱演唱的《你好2020》更是在音樂會開播前就引發大量關注。由李汶翰、王博文、李宸希帶來的《我和2035有個約》、陳學冬等人帶來的《迎夢而來》都體現出導演組用優質的文化視野對節目內容做選擇的堅持,此次選擇青少年喜歡的歌手和演員,既是對愛國情感、時代發展等內容的年輕表達,又貼近年輕審美,推動音樂會深入年輕觀眾群體。
從舞臺設計來看,歌曲《春風十萬裡》背景選擇了天地間青山綠水,搭配表演者的紅色服裝,總體設計既有綠意盎然的美好寓意,又有中國傳統特色的紅色喜慶色彩,極具舞臺衝擊力。節目《彩雲追月》中,鍾楚曦唱著歌緩緩走到舞臺中央,與馬琳、李楊冠宇、王穎、張鍾中一起演繹傳統文化之美。五人優美的動作結合流動布景構成不同的空間場景,與背景一輪圓月的設計相呼應,呈現中式對稱美感,簡潔明了卻帶來視覺的多層次表現。
從晚會創新來看,為了貼合時代背景,喚起觀眾的共鳴與愛國情感,節目《人民的節日》由王志飛、羅晉、吳謹言、孫怡多年齡層演員分角色對作品進行詮釋,讓節目內容有了更多元的詮釋,讓觀眾在享受音樂的同時,更能身臨其境的感受節目當中傳遞的溫暖寓意。
找尋經典新意義
不斷接納和創造文化的情感儀式
《2020江山如畫國慶音樂會》採用綜藝市場少有的音樂會形式,總體呈現上做到了融合創新,賦予了許多歌曲新的面貌,顯現出經典作品的力。一方面彰顯央視主流媒體責任擔當,引導觀眾感受生活之美;另一方面,交響樂音樂會全面展現出音樂類節目的魅力,兼具專業與情感,好看且溫情。
同時,作為央視國慶檔品牌節目,《2020江山如畫國慶音樂會》用實踐充分展現了一臺富有社會責任感的交響樂音樂會對於年輕觀眾的影響,對有一定年齡感的老年觀眾同樣具有關懷意義。可見,創新形式不生硬,便可達到情懷與美感的平衡。
毫無疑問,央視《2020江山如畫國慶音樂會》為打造音樂會品牌系列節目創造了一種新可能,從中我們能看到電視人的家國情懷和不忘初心,也能看到創新突破的勇氣和跨年齡層審美的兼具。十一檔主旋律節目的創新與探索還將繼續,更賦創意的改變之路已悄然開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