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畫幅,APSC,索尼,富士,尼康,蔡司,適馬,這次對比中的關鍵詞。
究竟全畫幅和APSC畫幅上在實際應用中看起來差多少,畫面感差多少,高感差多少,這個可能是很多朋友都會好奇的,所以今天我就用3組比較有代表性的設備來進行一下對比。
索尼A7RII+蔡司Loxia 50/2,索尼至今為止的畫質最強機身。
富士XT2+富士XF35/1.4,理論上最可能接近50mm/f2.0拍攝效果的搭配組合,同時也是富士有史以來最好的畫質,2400萬像素APSC畫幅。
尼康D500+適馬18-35/f1.8,尼康最新的APSC旗艦,和XT2並列為2016年民選最佳產品,2100萬像素APSC畫幅,配合適馬幾近定焦畫質的超大光圈變焦的35mm端,光圈雖然略小一檔,但是仍然能夠得到非常相近的等效效果。
對比中都是手持拍攝,構圖並不嚴謹,Loxia50的視角比另外兩個35mm的視角略寬一點點(因為35mm在APSC上約等於52.5mm左右),所有這裡顯示的圖片都是每一個鏡頭全開光圈所拍攝,除了最後一組監獄兔的照片為ISO6400外,其他都是ISO1600。
所有的相機都是A檔自動測光,在這裡要提一下的是,我個人感覺總體來說尼康的曝光最準確,索尼的曝光略為傾向於過爆一點點,當然也有很正常的時候,富士相機幾乎永遠是欠曝。
在白平衡方面,三者都使用自動白平衡,富士和尼康都做得非常好,我感覺尼康要更好一些,索尼的照片則總是有比較明顯的黃色暖色調;在後期並不難調整,只是對比另外兩臺機身來說暖得非常明顯。
後期我僅僅匹配了曝光,沒有調整白平衡.所有圖片從上至下都是 索尼,富士,尼康的順序。
圖片可以點擊打開大圖,大圖尺寸為3000px。
第一組在這裡很明顯Loxia50在全畫幅上,有著最好的焦外圓表現,非常非常乾淨,因為這個鏡頭本身也沒有非球面鏡片,沒有任何洋蔥圈的幹擾。
富士的焦外虛化形狀也不錯,但是能夠看出非球面鏡片研磨帶來的洋蔥圈,而且即使是全開,7片光圈葉片也讓焦外虛化圓出現了一丁點小尖尖角。
尼康的則是因為適馬這個變態複雜的1835變焦鏡頭,焦外虛化裡邊能夠看出比較層疊混亂的洋蔥圈現象,不過這也是設計這個鏡頭實在沒法避免的問題。
在這裡遠景的虛化渲染能力仍然是全畫幅+Loxia50略好一點點,然而有沒有你想想的區別那麼大?我個人感覺沒有,而且ISO1600這個比較常用的高感檔位,三者在背景噪音方面並沒有特別大的區別。
在這裡,索尼的白平衡是真心讓人頭大的地方,我可以100%確定這本書的封面是純白色,表現最好的尼康,富士也相當不錯,索尼偏黃比較厲害。對於拍RAW格式以及後期矯正的朋友來說這個問題不會太嚴重,但是直出的同學要注意。
在這裡對焦點是在封面那個小房子上邊,也許3000px的圖上不夠明顯,但是這三個鏡頭全開,最銳的反而是變焦適馬,這也是我之前評測中提到的,這個鏡頭的銳度還真的是有點變態。
在這裡ISO1600的噪音略為明顯一些,全畫幅還是要好一些,然後差距小到幾乎可以忽略。
下邊這一組,仍然是索尼偏暖,請忽略這裡構圖方面的差異。
虛化能力仍然是標準的F2.0在全畫幅上跟強一些,APSC上的F1.4仍然有略深的景深。
從畫面整體看我個人感覺沒什麼實質的區別,Loxia的照片更立體一點,但是這也和全畫幅有關。
這裡最明顯的區別,大概就是動態範圍,如果你看每張圖的最左側,A7RII明顯可以看到書架上另外一格裡的細節,而XT2則差一些,D500比XT2略好一點點,但是仍然和全畫幅的動態範圍沒辦法相比。
從照片渲染方面我倒是覺得富士是最好的,尼康的片子上鏡頭的色散很明顯,對比A YEAR幾個字就可以看出來,尼康片子上的色散明顯大,而且略左邊的圖書文字也略亂一些。不過三者整體區別不是太大。
注意這組是ISO6400。
能看出全畫幅在高感方面的優勢,尤其是看黃兔子頭的時候更明顯。全副大概能好一檔左右,不過今天ISO6400都已經相當給力了,APSC上的也很容易接受。
此外,動態範圍,看左側白色書脊上的字,A7RII上你可以一直看到所有的字,而XT2和D500則大概只能看到下邊的部分。
如果不考慮白平衡正確與否,我更喜歡索尼的暖色調,而且全畫幅帶來的淺景深也看起來更潤一些。
富士在這裡拍第二,尼康則大概是因為鏡頭渲染能力的一些限制,看起來略有些呆。
仍然暖色調看起來更上點檔次,然而尼康和富士的色彩更準確一點。在這一方面沒有什麼對和錯,完全是你自己更喜歡哪種風格。
在這裡可能是我構圖拍攝角度的原因,富士的片子看起來景深略大了一點導致右側的藍色茶壺更清晰,而尼康和索尼則更加接近一些。
整體上來看索尼和Loxia的組合略好一點點,但是和尼康適馬的組合接近。
你更喜歡哪個組合的照片?
其實這三個組合之間的區別還是相當大的,一個是純手動全畫幅配德國光學精華,一個是新機身配老兵鏡頭奮戰至今,一個是老牌勁旅單反加無敵APSC變焦。三者的受眾人群就不是太一樣。不過不代表不能評論。
從白平衡方面能看出來,索尼有不一樣的理解,尼康和富士想的比較類似。
從渲染能力上講,Loxia配合全畫幅,略微領先一些,然而可能(至少對我來說)並沒有想像的那麼誇張。
全畫幅在動態方面和高感方面仍然有不可比擬的優勢,然而隨著新感光元件的發布和使用,人們能夠接受的上限越來越高,APSC上的ISO6400對我來說已經算是出奇的好了。
從性價比方面來講,那就基本上沒法講了,帶著蔡司來講性價比?鬧啥?
不過就算不要Loxia50,XT2和D500配合上鏡頭也大概和索尼A7RII的機身一個價錢,這。。。
好了,我就不多說了,相信各位各有品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