適馬的18-35mm f/1.8 DC HSM Art 到底能不能在D850上用?

2021-02-14 LENSMO

自從上次發了這篇文章適馬的50-100mm f/1.8 DC HSM Art 到底能不能在D850上用?以後,有幾個朋友問起18-35mm f/1.8 DC HSM Art在全畫幅上什麼樣,所以今天我們就快速的測試一下。

我們仍然測試F1.8,F4和F8這三擋光圈,和50-100不太一樣的,因為這個鏡頭天生的屬性是「廣角」,所以它在收縮光圈以後的雖然周圍的暗角會變得更暗,但是可用區域反而略微變大,也就是說F1.8是暗角覆蓋面積最大的區域。

在下邊的測試圖片中我提供APS裁切和1.2x的裁切模式供大家參考,請注意這裡的測試圖是沒有做任何後期處理的,在文章的後邊我會提供處理後的照片,並告訴大家每個焦段最大的畫面可用範圍是多少。

18mm

18mm是這個鏡頭暗角最終的焦段,猛地一看似乎連本該覆蓋的APS區域都有不小的暗角,而1.2x的裁切區域可以確定完全不用幻想了,沒法用。

 

24mm

24mm的情況要好很多,第一眼看到我的感覺就是「可以後期矯正」,至少1.2x的區域是完全可以用的,別忘了上一代的鏡頭們(比如佳能的24L之類)暗角比這個還猛。

此外,再次看到,收光圈確實能夠減少暗角,因為你可以對比看到F4的暗角要小了不少,但是邊緣也更硬。

 

35mm

終於,35mm看起來好起來了,雖然你可能覺得這個畫面怎麼黑乎乎的,但是其實整體畫面黑並不是什麼問題,因為可以用曝光來解決,不好解決的反而是很明顯的暗角,現在35mm的暗角程度是所有焦段裡最少的。

 

各個焦段的可用裁切?

所以,如果你非要在全畫幅相機上用這個鏡頭,18, 24, 35這三個焦段你需要裁切掉多少畫面才能不受到暗角影響呢?一起來看看。

18mm

18mm,沒有意外,需要裁切很多才能避免暗角,即使在下邊1.4x的裁切模式下,仍然會受到暗角困擾,也許小心謹慎後期調整,你勉強可以用1.4x裁切,這時候等效焦距是25.2mm。

24mm

24mm的情況要好很多,1.1x的裁切就可以讓你避免暗角,這時候你可以得到26.4mm等效焦距。

35mm

35mm,噠噠,不需要裁切,對,你基本上可以把這個鏡頭當35/1.8用,目測在全開光圈的情況下極端極端邊角的銳度可能會有一點點問題,但是我可以保證一點,就是如果你找一個比如尼康的35/f1.8G全開,解析度肯定不如這個鏡頭。

總結

這個測試讓我覺得很有意思,如果你真的一定要在全畫幅上用的話,你已經知道需要注意什麼了。

對我來說,因為在D850上可以快速切換畫幅,而且即使是APS畫幅也有足夠的像素可用,我到不介意直接在全畫幅模式下用這個鏡頭,而且我在Lightroom中做好的裁切預設可以讓我一鍵裁切到可用模式,只是在構圖的時候需要略微小心一些,因為你要大概計劃一下有哪些地方可能是後來要被切掉的,不過取景器裡的暗角本身就可以幫你做到這一點。

退一步講,從24-35的區間,我覺得經過一定的後期處理,且不追求大光圈下極端的邊角解析度,這個鏡頭還是完全可以當全畫幅鏡頭用的。

好了,以上供大家參考,感謝閱讀。

相關焦點

  • 搬運 · 鏡事屋 · 適馬 35mm f/1.4 ART DG HSM
    請大家多多點擊好看,多多關注,多多轉發~適馬 35mm f/1.4 ART DG HSM 專利介紹適馬自 2012 年發布了 Art 系列之後就一發不可收拾,從以前的三流副廠變成了最具競爭力的鏡頭廠商之一,同時它們還是日本唯一有自家機身系統的副廠。
  • 適馬24-70mm f/2.8 DG OS HSM ART | 單品測評
    >本文為適馬新品24-70mm f/2.8 DG OS HSM ART的單品測評。僅僅相對尼康24-70mm f/2.8E VR有色散控制的優勢。簡單結論,除了尼康用戶之外不建議購買。對於適馬「洗心革面」之後的Global(A/S/C)系列鏡頭,很多人是抱以充足期待的,畢竟早先的定焦兩兄弟(35ART/50ART)打下了「價格便宜量又足」的基調,APS-C畫幅的變焦鏡頭(18-35、50-100/1.8)和後續的20/1.4等鏡頭給人一種規格突破的印象,從此適馬擺脫了跟在原廠屁股後面的固有印象,開始成為鏡頭市場上一支不可忽視的中堅力量。
  • 恆定F1.8大光圈 感受適馬18-35mm F1.8
    好在,適馬18-35mm F1.8 DC HSM ART的出現很好的填補了它,不僅解決了APS-C廣角的短板,更重要的是性價比高。焦距:35  光圈:2.8   快門:1/2500感受適馬「重量級」黑科技適馬18-35mm F1.8 DC HSM ART是一款擁有F1.8超大光圈的APS-C畫幅標準變焦鏡頭,鏡頭的焦距範圍相當於
  • SIGMA黑科技 | 135mm f/1.8 DG HSM Art
    2017年適馬公司推出了135mmf1.8 DG HSM這支ART系列鏡頭,用135mm這個焦段代替了更長的焦距,使得重量大幅度降低的同時保證一定程度的空間壓縮,虛化部份把光圈提升到f1.8,這樣也就意味著你可以輕鬆的手持拍攝,而不會因為重量而影響拍攝時間和增加更多攝影附件,而且價格是讓更多人能企及的,因為我都用過所有的220,我可以負責的說適馬的畫質絲毫不遜色於它們,而且由於焦距更短光圈更大
  • 器材|適馬20mm f/1.4 DG HSM Art鏡頭簡評
    適馬20mm f/1.4 DG HSM Art這款鏡頭相信大家並不會感到陌生,作為適馬今年最為重量級的產品,掛著世界最廣f/1.4鏡頭的頭銜,這款鏡頭究竟能展現出怎樣的畫質
  • 適馬ART 35/1.4 DG HSM鏡頭 (200214)
    近期,ART 35/1.4(佳能EF)在京東自營上的最低價格為3699元。* 2012年9月,適馬重整產品線,推出了SGV(SIGMA Global Vision,適馬全球視野)的新鏡頭,具體有Contemporary(時尚)、Art(唯美)、Sports(運動)三條產品線。
  • 單評 | 適馬30mm f/1.4 DC DN
    以及前面說過,對於APS-C和M4/3這兩套系統我們也不能拋棄,畢竟它們對於普通用戶來說更平易近人,關注度也更高。綜上所述我們這次繼續測試一款索尼APS-C畫幅系統的鏡頭。只不過不是索尼的原廠產品,它就是——適馬30mm f/1.4 DC DN。
  • 適馬24mm/f1.4 Art 對比 蔡司 Batis 25mm/f2.0
    自從推出ART系列以後,做為原廠定焦鏡頭殺手的適馬,以「逮誰滅誰」的價格和幾乎「逮誰滅誰」的性能,迅速地佔領了「超高性價比」的輿論陣地,成為近兩年來鏡頭領域最給力的攪局者。ART系列中的50mm(點擊這裡看文章)和35mm(點擊這裡看文章)我們都已經和一些類似焦段的索尼鏡頭對比過了,而這次蔡司Batis 25/f2的推出,又難免和適馬24mm/f1.4 Art一戰。
  • 適馬40mm F1.4 DG HSM Art鏡頭試玩
    40mm F1.4 DG HSM | Art近一個月了。對於很多人而言,無法理解適馬為何在發布了35mm F1.4 Art和口碑極佳的50mm F1.4 Art後,又整個40mm F1.4 DG HSM | Art(以下簡稱40mm F1.4 Art)。
  • 對比對比,Loxia50,XF35/1.4,適馬18-35/1.8
    全畫幅,APSC,索尼,富士,尼康,蔡司,適馬,這次對比中的關鍵詞。究竟全畫幅和APSC畫幅上在實際應用中看起來差多少,畫面感差多少,高感差多少,這個可能是很多朋友都會好奇的,所以今天我就用3組比較有代表性的設備來進行一下對比。索尼A7RII+蔡司Loxia 50/2,索尼至今為止的畫質最強機身。
  • 新品 | 適馬24-70mm F2.8 Art試用手記
    ,所以對於這隻全新SIGMA 24-70mm F2.8 DG OS HSM | Art,我個人有著無限的期待。外觀印象:本人拿到適馬24-70mm F2.8 Art的第一印象就是體積相比各家原廠的24-70更加小巧,但是用手掂量一下卻發現,這隻鏡頭的重量一點也不比任何一隻原廠鏡頭來得輕便
  • 實用主義,索尼 FE35mm F1.8
    35mm F1.8 一直都是我頗為嫌棄的一個規格。論全開虛化的畫面感,50mm、85mm 即便光圈只有 F1.8 亦尚算可以接受,但 35mm 的話至少要去到 F1.4 才稱得上能基本滿足。論逼格,相差只有約 1/3 檔光圈的 F2 顯然更高。
  • 【a7club-35mm白皮書】索尼無反全幅35mm怎麼選?(一)
    大多數光圈f1.8-2.8的35mm鏡頭體積和重量都非常適合日常攜帶,如果是1.8-2.0這種大光圈的35更是加持了弱光、虛化的優選。以下點評35mm鏡頭均是a7club團隊實戰過,因此具有非常高的參考價值。推薦指數滿為5星。
  • 適馬85mm f/1.4 ART測評
    f/1.4(1.2)這個規格說起來也是各家傾注實力用來看家的寶貝鏡了,前有佳能規格獨步天下的85mm f/1.2L II,後有索尼採用了數項新技術,而且是目前GM序列當中唯一真正拿下了同規格王者地位的85mm f/1.4GM,而今天這一規格的家族當中又迎來了一個新的挑戰者——適馬85mm f/1.4 DG HSM | Art 016(以下簡稱85ART)。
  • 2021.2.22更新【a7club-35mm白皮書】索尼無反全幅35mm怎麼選?(增加fe35GM評分)
    當你用過所有常規焦段,廣角的視覺衝擊和長焦的偷窺本能殘念散去之後,會發現35和50mm,才是最後的歸宿。50mm由於在室內視覺稍顯過窄,35mm就成了進可攻,退可守之選。大多數光圈f1.8-2.8的35mm鏡頭體積和重量都非常適合日常攜帶,如果是1.8-2.0這種大光圈的35更是加持了弱光、虛化的優選。
  • 試玩| 最大光圈突破,適馬35/1.2 DG DN ART體驗
    雖然我們都知道在電子結構上這套鏡頭經過了重新設計,但坊間還是還是出現了「焊馬」的暱稱。好在適馬原生全畫幅微單鏡頭現在終於出現在我們面前,目前已經發布的全新的3款微單鏡頭:兩款ART系列的35/1.2 DG DN、14-24/2.8 DG DN以及一款Contemporary系列的45/2.8 DG DN。
  • 適馬50-100mm F1.8 虛化 虛化 虛化 重要的事情說三遍
    開場…… 首先Dustin Abbott誇讚了一下適馬的黑科技恆定光圈變焦鏡頭系列,18-35mm F1.8,24-35mm F2,包括此次的50-100mm F1.8,都是全世界獨一無二的規格,也很欣賞適馬可以推出這樣一些非常有革新意義的產品。
  • [攝影]適馬FE 24-70mm f/2.8 DN ART 不幸「翻車」的標準變焦挑戰者
    打開包裝,一堆紙片下面是一個依舊適馬特色的鏡頭包,之前用單反版35art的時候對這個包很有好感,做工精緻,比佳能的假皮袋子優秀好幾個數量級,如果用非攝影包出門用來收納一支鏡頭也是非常合適的。但!是!這次的也太巨大了,雖然做工一貫的優秀。
  • 適馬12-24mm F/4 DG HSM ART首度評測——睜開黑科技的大眼睛
    自從山木和人少東家上任以來,真是把適馬帶上了一個新高度,ART系列真是什麼先進技術都敢用上,所以也成就了「適馬黑科技」的美名,那麼這一周多的時間,筆者手裡的這隻12-24mm f/4 DG HSM ART 鏡頭,自然讓筆者這個廣角控解足了饞。接下來,就讓我和大家嘮嘮這隻鏡頭用下來的一點體驗吧。
  • 適馬85/1.4 Art測評
    這次帶來的是人像鏡頭-85mm F1.4 Art測評。目前主流的人像鏡頭配置是35mm、50mm、85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