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輪「男女同廁」和「跨性別人士毀滅女性運動」恐慌,關心點別的可以嗎?

2021-02-07 反海外謠言中心

本文系作者原創,授權「正義補丁」獨家首發。轉載需徵求許可,規範署名(公號名/ID/作者),違者必究

作者:Moreless

字數:5355

預計閱讀時間:15分鐘

編者按:過去幾個月,一直被大選有關的謠言圍繞,例如選舉舞弊的「大海怪」、投票機被操縱修改投票,死人投票等等,都被現實狠狠打了耳光。而當拜登宣誓就職,川普黯然離開後,這些關於大選的謠言倒是沒了,但造謠的人又開始轉向給新政府潑髒水,用的還是一用好幾年的老套路——男女同廁+恐同。這一波謠言又有什麼新花樣?真相又是什麼呢?

1月20日拜登宣誓就職總統當天,馬上就籤署了17項行政命令,其中包括要求聯邦機構和公共運輸工具上必須戴口罩,重新加入世界衛生組織,重新加入巴黎氣候協定,以及廢除了川普時代的禁穆令。其中還有一條關於反對歧視的行政命令,題目叫做「Executive Order on Preventing and Combating Discrimination on the Basis of Gender Identity or Sexual Orientation」(《預防和打擊基於性別認同或性取向的歧視的行政命令》)。

細心的讀者一定還記得,去年10月15日,拜登競選電視辯論的第二場,是Townhall的形式。在提問環節,一名來自賓州的媽媽Mieke Haeck,說自己的小女兒是一名跨性別小孩,川普政府一直攻擊跨性別人士的權利,禁止他們參軍,從政府網站上刪除transgender的字眼。她問拜登如果能當選,會怎麼保護LGBTQ社區的權利。拜登說他一上任就要廢除川普時期對跨性別人士歧視的法案。所以拜登上任第一天就履行競選承諾,籤署了反對性別歧視的行政命令。

當時就有謠言傳出,美聯社還做過一起闢謠,拜登沒有說過可以允許小孩變性。

美聯社針對當時的謠言就發布過闢謠文章

現在這條行政命令一籤署,謠言馬上接踵而至。

上面截圖2的謠文,疑似來自於右翼造謠網站,這個網站疫情期間就傳播了很多虛假信息和偽造的內容。也傳播了很多大選出現大規模舞弊的不實指控。

一家右翼網站對拜登新政令的誤導解讀 來源:http://bit.ly/2Mgswzp

行政命令允許男女同廁,8歲變性?

以前我們的公號就寫過《都2020年了,還有人在炒作「男女同廁」議題?!》,現在都2021年了,還有人喜歡炒作男女同廁問題。因為社交媒體的一大特點,就是靠情感來驅動,而右翼自媒體特別熱愛煽動憤怒和恐懼引來點擊。

首先來看看這條行政命令到底有沒有講到男女同廁問題。原文是這麼說的:

第一節:政策。每個人都應受到尊重和有尊嚴地對待,無論他們是誰或愛誰,都應能夠免於恐懼地生活。 孩童應該能夠學習,而不必擔心他們是否會被拒絕進入洗手間、更衣室或學校運動。 成年人應該能夠謀生和從事一種職業,因為他們明白不會因為家裡的對象或者因為他們的穿著不符合基於性別的刻板印象而被解僱、降職或虐待。人們應該能夠獲得醫療服務,並在不遭受性別歧視的情況下確保有一個棲身之所。所有人都應受到法律的平等對待,無論其性別認同或性取向如何。這些原則反映在《憲法》中,《憲法》承諾基於法律提供平等的保護。這些原則也體現在美國的反歧視法律中,其中包括經修訂的1964年《民權法》第七章。在 「Bostock訴克萊頓縣 」(Bostock v. Clayton County)一案中,590 U.S. ___(2020年),最高法院認為,《民權法》第七章禁止 「因為……性別 「而歧視的規定包括基於性別認同和性取向的歧視。根據Bostock的推理,禁止性別歧視的法律 — 包括經修訂的1972年教育修正案第九章、經修訂的公平住房法和經修訂的移民和國籍法第412條,以及它們各自的執行條例 — — 禁止基於性別認同或性取向的歧視,只要法律中沒有足夠的相反跡象。基於性別認同或性取向的歧視在不同的人身上有不同的表現,它往往與其他形式的被禁止的歧視重疊,包括基於種族或殘疾的歧視。例如,跨性別的美國黑人面臨不合理的工作場所歧視、無家可歸和暴力,包括致命的暴力。美國政府的政策是防止和打擊基於性別認同或性取向的歧視,並充分執行第七章和其他禁止基於性別認同或性取向的歧視的法律。這也是本屆政府的政策,以解決重疊形式的歧視。第2節:執行禁止性別歧視的規定 執行禁止基於性別認同或性取向的性別歧視的規定。(a) 每個機構的負責人應在實際可行的情況下儘快與總檢察長協商,審查所有現有的命令、法規、指導文件、政策、計劃或其他機構行動(「機構行動」)。下略。

以上即為這份行政令的前半部分,其中提到的「Bostock訴克萊頓縣「一案(Bostock v. Clayton County),是2020年最高法做出的一項判決,這也是保障跨性別人群平等權利的一項具有裡程碑式意義的判決。

簡而言之就是本案的被告Gerald Bostock是克萊頓縣法庭系統的一名員工,2013年,他在參與了當地一個同性戀壘球聯盟,並在工作中宣傳該聯盟的志願服務後被解僱。隨後他就開始狀告克萊頓縣的做法是錯誤的,此後七年他的官司一路打到了最高院。而最高院在保守派法官佔優的背景下,依然以6:3的比例支持了Bostock的訴求,認為克萊頓縣的做法違背了美國民權法第七章的規定。這個裁決指出,聯邦法律保障LGBTQ人士就業不受歧視。

Gerald Bostock

再回到這個行政命令,從其文本來看,唯一提到跟廁所有關的文字就是這一句「孩童應該能夠學習,而不必擔心他們是否會被拒絕進入洗手間、更衣室或學校運動。」

這條行政命令的出臺,是因為2017年2月,川普總統一上任,馬上就廢除了歐巴馬時代留下的所謂「廁所令」。此廁所令是歐巴馬政府在2016年5月,由教育部和司法部以一封信的形式給全國的公立學校發布了一個指引(guidance),對1972年發布的教育修正案的第九條(Title IX of the Education Amendments of 1972 )進行了解釋。

該條法律規定,任何人都不應該因為性別的原因被排除在由聯邦資助的教育和活動計劃之外,不能被剝奪該教育和活動計劃提供的待遇,也不能因性別原因受到該教育和活動計劃的歧視。

所以此項教育部頒發的指引禁止學校以性別為基準對學生進行區別對待,而這裡的性別概念要包括個人自認的性別身份。要求所有公立學校允許跨性別學生根據「心理性別」而非「生理性別」選擇衛生間和更衣室。

而歐巴馬政府頒布的這個指引,針對的是之前北卡羅萊納州政府出臺的針對跨性別人群的法律。2016年4月,北卡羅萊納州通過了一項法律,規定任何人只能去他/她出生證上顯示的性別對應的廁所,違者會被罰款或者逮捕。這條法律顯然是針對跨性別人士來的。試問誰出門為了上個廁所還要帶出生證明,而且也不會有人在廁所門口查,難道扒別人褲子驗明正身?而且跨性別人士上廁所自己心裡存在的焦慮,並非其他非跨性別人士能夠體會的。跨性別人士上廁所很多是基於安全性的考慮決定上哪個,和ta的自我認同關係不大。

為了說明非跨性別人士認為的跨性別人士上廁所的情景(上圖),與實際的情景的反差(下圖),漫畫非常清楚地顯示了這種差別。

TIPS:TERF(trans-exclusionary radical feminist.),是排斥跨性別人士的激進女權主義者的首字母縮寫。這個詞最初適用於少數女權主義者,她們的主張被其他女權主義者認為是仇視跨性別者,如拒絕跨性別女性是女性的說法,將跨性別女性排斥在女性空間之外,反對為跨性別人士權利立法。此後,這一詞的含義已擴大到泛指那些可能與激進女權主義毫無瓜葛,但是具有排斥跨性別觀點的人。

北卡州此項法律一出臺,就引發了社會各界廣泛的批評和抵制運動。幾十家對LGBT友善的高科技公司,例如谷歌,Facebook,蘋果,Linkedin,airbnb,Uber等,聯合發表公開信譴責北卡州政府,認為其助長了對跨性別者的歧視。一些地方政府,例如舊金山市,紐約市,西雅圖市,華盛頓市等,都禁止政府僱員用公費去北卡羅來納州出差。2016年7月,NBA宣布2017年的NBA全明星賽,改在夏洛特以外的地方舉行,以抗議北卡通過不人道的法案。

所以拜登的行政命令,只是對歐巴馬時代政策的回歸。而且前文《都2020年了》就說過,跨性別廁所,私密性做得很好,基本杜絕了偷窺或者尷尬場景的發生。

加州早在2013年就通過的AB1266法案,名稱是「Pupil rights: sex-segregated school programs and activities(學生權利:按性別劃分的學校計劃和活動)」。該法案規定中小學生可按照自己的自認性別而不是生理性別,任意選擇男女分開的廁所,浴室或者更衣室等公共設施。

而且加州還推出了這種除男女廁所之外的無性別廁所。裡面是各個隔間很私密,同時沒有男生用的小便池。加州以前就有不分性別廁所的叫做unisex廁所,也有供全家人使用的family廁所。現在只是改了個名字,就被用於方便多元性別使用的無性別廁所,並沒有什麼本質的變化。關鍵的一點,原來的男女廁所都還存在,只是增加了無性別廁所,所以不存在所謂的男女不分上廁所。

反對者認為,如果一個人今天自我認定是男的,明天自我認定是女的,隨便進廁所,那不是亂套了。通常情況下,還是男人上男廁,女人上女廁。性別認同不一致的畢竟是極少數(根據數據統計,跨性別人士佔美國人口的比例不到0.5%)。真有個別變態喜歡偷窺,還是可以被抓的。社會上的變態總是無法完全杜絕,就因為有萬分之一的概率就導致不立法,也說不過去。即使沒有跨性別廁所法案,也無法阻止或者杜絕有人在廁所對異性偷窺。所以這種觀點完全就是誇大其詞的滑坡理論,完全站不住腳。

而在司法層面,最高法院也有支持跨性別人群選擇廁所的權利。2020年12月,最高法院駁回了俄勒岡州的一起下級法院的上訴,該訴訟要求跨性別學生使用他/她們出生時性別的廁所。這項判決維持了聯邦上訴法院的裁決,該裁決維持了該地區允許跨性別學生使用符合其性別身份的設施的政策。

中文圈的現實是每次類似法案出臺時,微信群裡就會傳出各種謠言,男人去女廁所偷窺不違法啦,還冒出無數目擊證人在那裡敘述親身體驗,搞得每個家長都很緊張恐懼。但真正實施了以後幾年也沒發生過一起。仿佛這些犯罪分子就在立法時冒出來偷窺女廁所,法律通過以後就集體消失了。

炒作廁所議題不是因為對女性後果真有多麼嚴重,發生過怎樣的問題,而是為了煽動恐懼和憤怒,催你的選票罷了。你想想那這說事瘋狂煽動的媒體自媒體或者政客,有哪個在平時真正關心過女性權利?做過什麼維護女性權利的事情?

跨性別女性可以參加女子比賽怎麼辦?


在拜登反對性別歧視的行政命令籤署以後,在推特上就出現了一個叫做拜登消滅女性的hashtag#BidenErasedWomen。一些人將這項命令解讀為將允許跨性別女運動員參加女子運動隊,並將因此消滅女性運動。

《不可逆轉的傷害:跨性別狂潮引誘我們的女兒》(IRREVERSIBLE DAMAGE: The Transgender Craze Seducing Our Daughters)一書的作者阿比蓋爾·謝裡爾(Abigail Shrier)在一條推文中說,該命令「重創了婦女的體育活動」,並在女孩身上設置了「新的玻璃天花板」,因為允許跨性別的婦女對婦女的體育活動具有生物學上的優勢團隊。

新聞周刊隨後對這條指控進行了核查。

來源:http://bit.ly/39SQdFY

該文說,該命令沒有明確地詳細說明涉及哪些運動。唯一提及運動的內容,跟前面提到的廁所問題出自同一句話,只是因為行政命令中簡短地提到:「兒童應該能夠學習,而不必擔心他們是否會被拒絕進入洗手間,更衣室或學校運動。」

其實對於跨性別人群參加運動比賽的政策,專業的體育賽事早已有了規定。在大學比賽和奧林匹克級別比賽的跨性別運動員都已經受到特殊要求。

根據Transathlete.com網站,美國國家大學體育協會(NCAA)不需要性別確認手術或對運動員的過渡性行為進行法律認可,以使跨性別運動員可以參加符合其身份的團隊。《 NCAA跨性別學生運動員參與政策》則為跨性別和跨性別運動員分別設置了激素要求:

一名跨性別女運動員必須完成一個日曆年的睪丸激素抑制治療,才能參加女子團體比賽。

一名因接受睪丸激素治療而獲得醫療豁免的跨性別男運動員可以參加男子團體比賽,但不再有資格參加女子團體比賽。

NCAA關於跨性別運動員的政策 來源:http://bit.ly/39cFOGa

而各個學院,大學和課程則也可以有各自的跨性別運動員政策。

國際奧林匹克委員會(IOC)則在2015年更新了其跨性別運動員政策,以更具有包容性,並且對所有運動員保持公平。不再需要「外科解剖學改變」,因為該政策可能「與發展中的立法和人權觀念不一致」。

跨性別男運動員有資格不受限制地參加男子組比賽。為了參加女子組比賽,跨性別女運動員必須聲明其性別為女性至少四年,並且必須在首次比賽前至少12個月內監測其睪丸激素水平都低於10nmol / L,並且在其整個參賽女子組別比賽期間,激素水平都要維持在10nmol / L以下才能有資格。

通過上述NCAA和國際奧委會的規定,我們可以看到,通過科學的標準設置,既能夠保護跨性別人群與其他人群公平參與競爭的權利,也能保證競賽本身可以公平的進行。

而對於全美各地高中體育水平上跨性別運動員的管理規定,則依據不同州的法律政策來執行。根據Transathlete.com的數據,有16個州(下圖中綠色)制定了有利於將跨性別,非二元和非性別確認學生完全納入高中體育項目的政策。在14個州中要求提供醫學證明或暴露檢查(下圖藍色)。有11個州的性別認同政策不那麼包容(下圖紅色),有10個州(下圖灰色)要麼沒有州級政策,要麼允許學校制定自己的政策,要麼根據每個人的具體情況做出決定。

關於跨性別人群參加體育比賽,全國各地已經在法律上進行了各種鬥爭,包括將跨性別女子排除在女子運動隊之外等。儘管拜登的行政命令並未概述有關此問題的具體裁決,但對《民權法》第7章和《教育修正案》第9章的更廣泛解釋可能會導致有關跨性別運動員的法律和政策面臨新的法律挑戰。

PS:據網友Ivy推薦,傲骨之戰(The good fight)第4季第6集,就講述了主角所在的律所代理一位跨性別的遊泳選手爭奪職位的案子,講了要測男性激素水平來決定資格。劇情挺精彩,有興趣的朋友可以找來看一看。

原本已經是極少數的跨性別人士,其中偶然有運動天份又多年訓練的人,在滿足嚴格的條件下參與女性比賽,並不會毀滅「女性運動」。也並不會有一大堆有運動天分又刻苦鍛鍊的正常男人為了拿個女性體育比賽冠軍去做變性手術。


結論

拜登的行政命令只是重申要保護跨性別人士和性少數不受歧視,行政令涉及的也只是現有的法律和已有的法庭判例。並沒有涉及的具體的措施,例如所謂的「男女同廁」,也沒有說跨性別女性可以還是不可以參加女子比賽。況且跨性別人士參加比賽的具體規定,是要各州各部門具體實施,跟行政命令沒有直接關係。

看到行政命令裡出現restroom,就膝跳反射式的想到「男女同廁」,類似於一種受迫害妄想症。至於「允許8歲變性」,更是毫無根據的無稽之談。未成年人要做轉性別手術需要監護人同意,而且這跟該行政命令一點關係都沒有。這麼容易被空穴來風的謠言欺騙的話,就要好好檢視一下自己的信息源是不是出了問題。

在這危機重重的一年,希望大家能把稀缺的注意力投入到疫情防控、貧富差距和經濟建設上,而不是讓別人輕易挑撥你的情緒,跟著恐懼和憤怒走向歧途。

相關焦點

  • 男女同廁,絕對平權?拜登是不是老糊塗了!
    俗話說,「新官上任三把火」,新任美國總統拜登更是如此,上臺第一天就立刻籤署了15項行政令,撤銷了川普為邊界牆建設籌資的緊急聲明,結束了對穆斯林人口佔多數國家的旅行禁令,並在防疫和氣候變化方面採取首批行動,啟動了重新加入《巴黎協定》的程序等,但這些都不是數字哥(公眾號V1199174)今天要談的,我們今天要聊的是他所籤署的名為《基於性別認同或性取向的預防和打擊歧視
  • 「廁所不該分男女!」美國一學區要求取消性別標誌,轉為男女混廁
    所有的男女標誌都要取消,應該推行全性別廁所!」美國CPS官員驕傲發布了宣言,在他們看來,世界上存在對自身性別不認同的人,為了這極少數人上廁所的權利,避免這少數人被歧視,我們應該取消男女廁所的標誌,轉為男女混廁,然後設置不同性別的如廁用具,讓大家進去後自由選擇。
  • 中國跨性別者調查:LGBT群體內也有歧視(
    每一個詞都代表著一種認同,卻將這個邊緣社群的力量不斷分割,最終大家為了凝聚力量,使用transgender(跨性別)來指代整個社群。「他們抽取了一個概念用於權力運動統一戰線,這就是trans,這代表他們共同訴求的部分,比如不歧視,平等就業,平等教育。而這個鍋裡他們也不介意多扔點東西。」  然而在中國,無論是社會學界還是醫學界,對跨性別群體的研究幾乎還處於空白。
  • 任性公益01:關於性別,跨性別者能教給我們很多東西
    跨性別其實是一個對所有人都有啟發和衝擊的存在,因為ta從根本上否定和撼動著現代社會的一個被當做天經地義的真理—— 就是,性  別是天生的,而且只有男女。 至於如何做男人或者女人,跨性別者因為需要後天做調整才能身心合一, ta們對於性別的思考和體會其實比順性別者要多得多。所以跨性別者能教給我們關於性別的很多東西,比如你是否好好想過到底什麼叫做性別呢?
  • 中國跨性別群體調查:有人談五次戀愛 對象有男有女
    每一個詞都代表著一種認同,卻將這個邊緣社群的力量不斷分割,最終大家為了凝聚力量,使用transgender(跨性別)來指代整個社群。「他們抽取了一個概念用於權力運動統一戰線,這就是trans,這代表他們共同訴求的部分,比如不歧視,平等就業,平等教育。而這個鍋裡他們也不介意多扔點東西。」然而在中國,無論是社會學界還是醫學界,對跨性別群體的研究幾乎還處於空白。
  • 性別不平等,歸根到底是個文化問題 | 女性之力
    當我和丈夫(作者Emily)在2009年成立我們的基金會——Imago Dei基金時,我立刻就被為婦女和女孩賦權的理念所吸引了。那時我們並不知道,它會發展成一場改變慈善事業面貌的強勁運動。在設定新一輪全球性別目標的風口浪尖上,我們不禁想問:在「性別平等是全球進步關鍵」這一理念已深入人心的今天,性別平等運動將何去何從?答案在於要超越那些單純的賠償金、減緩行動、甚至某些女性賦權相關的方案。
  • 我們加入了全國跨性別公益機構名錄
    在跨兒說中,社群夥伴可以分享經驗和信息,同時結交朋友。3. 該活動面向當地跨性別人群和跨性別友好人士,通過提供信息、資源和教育的形式,在安全的環境中打造豐富、好玩的活動,為跨性別社群貢獻溫暖的力量。1. 主要活動地點線上2. 機構簡介跨青年教育中心創立於2017年的春天,是一家開展跨性別文化建設、社群與公眾教育活動的非營利性公益機構。
  • 亞馬遜AI被曝性別歧視?人事部門卻在悄悄給女性「開綠燈」
    但為什麼AI要針對女性呢?大家都是來找工作的,這不是明擺著性別歧視嗎?這個問題的答案,隱藏在AI深度學習的樣本裡。Amazon的工程師經過進一步的調查發現,原來AI程序偏愛男性應聘者,是因為AI深度學習的樣本來自於Amazon公司過去10年內收到的所有簡歷。
  • ——性別原來不止兩種
    和上面的基本同義,但更強調對外的表現。 Bigender - 雙性人。自我性別認定可以在兩種之間切換的人。兩種性別未必是男和女,可以是這裡提到的許多種其它非傳統性別。 Cis - 順性人。自我性別認定和出生時的生物性別相同的人。大部分人歸於此類。 Cis Female - 順性女。出生時生物性別是女性,自己也覺得自己是女性。 Cis Woman - 順性女。
  • 【走進美國-來稿】211學區「跨性別事件」詳解,華人請願白宮要求撤銷OCR不公平的裁決
    有意思的是,「跨性別」的反義詞是「順性別」(cisgender),但卻包括相同的名詞「順性男人」(cisman)和「順性女人」(ciswoman)。可見,五十年前「sex」與「gender」就是同一個意思,中文均譯為「性別」。
  • 被質疑侮辱女性,結果B站就回應這?
    大家好,我是拆臺。
  • 蘋果信用卡陷性別歧視風波:為什麼持卡男性比女性多?
    作為蘋果創始人之一的史蒂夫·沃茲尼亞克也公開表示稱,蘋果信用卡對信用額度的設定存在性別歧視。他表示,儘管他自己和妻子擁有共同的銀行和信用卡帳戶,且他妻子的信用評分更高,但蘋果信用卡給他的信用額度卻比妻子高出10多倍。目前,美國紐約州金融服務部正在調查相關事宜。
  • 跨性別部門今年都做了什麼?
    Carpenter和芝加哥兒童醫院跨性別門診的Dr. Garofalo作為線上嘉賓,通過線上連線的方式與國內的友跨醫生們探討關於跨性別的去病理化與跨性別兒童照護的相關內容。 得益於跨性別部門和親友會京津冀跨性別小組各位志願者的努力,跨性別家長群日漸壯大,截止發稿日家長群中已經有146名成員,今年進行了6次的線上家長群分享會,嘉賓包括了友跨醫生、友跨法律專家、有求職經驗的跨兒、扭轉治療的受害者和友跨的家長等。» 小麗反扭轉治療分享 個案!個案!
  • N號房色情犯罪的背後,是257年才能填平的性別鴻溝 || 深長
    如果警方將其公之於眾,必將會掀起新一輪風波。藉由此次韓國集體色情犯罪事件,我們梳理了韓國「強姦文化」的歷史來源,也看看全球女性的地位如何。韓國色情集體犯罪由來已久韓國N號房是韓國一個色情聊天室,裡面匯聚女性被偷拍、性虐待和強姦的變態視頻。會員註冊登陸後付費便可以觀看。
  • 微信使用的性別差異及性彆氣質融合趨勢
    微信使用中呈現出兩性氣質融合的特點 「男性氣質是指男性具有成就取向和關注完成任務的行動取向的一系列性格和心理特點。」「女性氣質是指女性具有同情心、令人親切、對他人關心等親和取向的一系列性格和心理特點。」但是,現代社會出現性彆氣質的模糊化即雙性化傾向,這在微信使用中更加突出。
  • LOL中4大不明性別的英雄
    各位小夥伴,你們知道嗎?TOP.4 炮娘還是娘炮?麥林炮手崔斯塔娜是麥林突擊隊的一位軍人,她的性別問題曾讓不少玩家都鬧了烏龍。矮個子、大臉,再加上一身的武器和軍裝,這妥妥地是一位娃娃臉士兵,誰又能記起,其實崔斯塔娜是個女孩子呢?
  • 別的白日夢 | 中年直男使用Tinder需要交五倍會員費
    近期一項調查表明 Tinder 會根據用戶的年齡、所在地和性取向等多種因素向用戶收取會員費。根據澳大利亞消費者權益組織的調查,中年直男用戶需要支付相當於其他用戶五倍的會員費。該調查招募了60名神秘用戶註冊 Tinder Plus 會員(加入會員的用戶可以改變自己在軟體上的定位,還可以獲得無限點讚次數)。
  • 你知道嗎?在美國填表,性別欄居然有六七個選項
    Luke媽也見到過學校的男老師,留著長頭髮,梳著兩個麻花辮,手上塗著黑色的指甲油,讓人過目不忘。說實話開始還有點不適應,不過時間長了真的就見怪不怪了,就像之前那個學生說的,習慣了。 第二天我去幼兒園接娃,健身房前臺(我娃的幼兒園在一個健身房裡,具體可以看我之前寫的
  • 【民族考古】性別考古與玉璜的社會學觀察
    1.民族學的類比,也就是從民族學中觀察到的具有普遍性的性別差異現象來推斷和解釋史前物質文化所反映的男女差別。比如,狩獵、祭祀、戰爭、伐木、營造祭祀建築和房屋、複雜的手工業如制陶、開礦、冶煉等活動被普遍認為是屬於男性的工作;而採集、食物加工、炊煮、家庭制陶、紡織、皮革處理等活動普遍屬於女性的工作。因此,發現與上述不同活動有關的物質現象都可以從性別的勞動分工來予以解釋。
  • 2017戶外運動地圖:旅遊與裝備需求同增長
    來源 | 人民網-旅遊頻道  潛水、登山、滑雪、徒步、騎行、極限運動成為近一年以來最受關注的六大戶外運動項目;男性對戶外的關注程度普遍超過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