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感為王!盤點索尼Walkman「黑科技音效」

2021-12-31 乙迷音樂俱樂部

自2018年索尼推出「索六萬」DMP-Z1以來,高端Walkman遲遲未迎來更新,很多索粉也坐不住了,連連發問:「讓我們一臺金磚用5年?」、「是不是Walkman不賺錢所以索尼不想做啦?」

不得不承認,在手機+藍牙當道的快餐時代,隨身聽式微難以避免。越來越少的人願意單獨帶著一臺純音播放器去靜靜聆聽音樂,蘋果「識趣」地砍掉了iPod產品線,播放器圈也逐漸小眾化、高端化,成為了發燒友和一些情懷黨的昂貴玩具。對於80後來說,MP3是個很熟悉的詞,也是上學時代的數碼產品「三大件」之一。但如今,似乎一臺手機就足以搞定一切。這不,小米最近的新品10s就標榜自己乃音質最佳。

然而,對於70、80後的音樂愛好者和數碼發燒友來說,Walkman依然是不可磨滅的時代印記。曾經,它是高音質的代名詞;擁有一臺Walkman,就像10年前擁有一臺iphone那樣,可以成為最拉風的仔。現如今,Walkman的「金字招牌」早已褪色,很多人不會記起它成為大英詞典專有名詞的歷史性意義,也不會意識到它是定義隨身音樂播放設備的最偉大「logo」,但老驥伏櫪,初心仍在。Walkman並未像iPod那樣從歷史長河中消失,而是依然堅持著純粹音樂播放器的理念,延續著的不只是那個經典logo,還是對於音質的專注和追求。

在索尼成立70周年的2016年,代表音質新高度的hi-res醇音系列發布,其中的旗艦播放器型為WM-1Z,也被廣大玩家稱為「金磚」,售價22999。儘管和氣勢洶洶的艾利和SP1000以及各路高端國磚相比,金磚的素質並不佔優勢,尤其是推力和失真指標並不好看,遭到了部分燒友的非議,但其出眾的調音還是贏得了不錯的口碑,成為預算充足的流行樂愛好者的隨身神器,甚至雷軍也自掏腰包成為了「金磚」用家。

作為旗艦Walkman,金磚很好地詮釋了「聽感為王」的理念,很多人都說高音質應該兼顧音響性和音樂性,但如今不少hifi器材卻一味在音響性上發力,在音樂性上往往做得比如老機好聽,對於聽感的拿捏,不僅需要工程師的電路設計水平,還需要對於音樂回放的審美能力。曾經的Walkman,也是把聽感放在了更重要的位置,在模擬用料差別不大的情況下,音效就成為決定聽感差別的勝負手。即使是現在,索尼依然把音效視為音質的重要部分,以金磚舉例,10段均衡器、DC相位線性器、DSEE HX等音效技術,其實都是Walkman積累了數十年,迭代發展後的延續性成果。

關於音效,現在很多燒友都嗤之以鼻,認為會增加失真,壓縮動態,進而影響素質。這樣理解很正常,也很有道理,畢竟是拼素質的時代,談音效一定是背離hifi的。但在40多年前Walkman剛推出市場時,老百姓可並不管什麼hifi不hifi,好聽才是最重要的。在那個瀰漫著鄉村、搖滾和各種情歌的70、80年代,音樂無疑是愉悅精神的「一劑良藥」,開足馬力發展經濟的日本民眾,也希望有一種相對健康的排遣壓力的娛樂方式——於是當時的電子巨頭索尼集全公司之力,於1979年7月1日推出了世界上第一臺Walkman——TPS-L2可攜式磁帶機。改變世界的東西來了。

TPS-L2開創了隨身聽的先河,之後便開啟了「音效革命」。早期索尼的代表音效,自然得是MB(Mega Bass)音效了,這是一種典型的針對低頻的補償,量感提升明顯,但會出現聲音偏混、解析降低的問題。為此索尼聯合當時的「好基友」飛利浦開發了DBB(Dynamic Bass Boost)即超動態重低音音效,能在不掩蓋中頻細節的前提下顯著提升低頻量感,且不增加底噪。索尼WM-AF61就是非常罕見的一款同時標有MB和DBB雙音效的磁帶機。

除了低頻聽感的優化之外,磁帶機時代,降噪也是提升音質的重要方式。1981年,已被索尼收購的AIWA推出了30周年紀念機型:HS-P1。這款磁帶機搭載了Dolby B降噪系統,這是1969年杜比實驗室基於人耳掩蔽效應研製的家用降噪系統,即5KHz以上能做到10dB的降噪,最早採用Dolby B降噪系統的隨身聽是大名鼎鼎的WM-D6,是索尼在1982年2月推出的,當時價格高達60000円。雖然更先進的Dolby C系統已於1980年研製成功,但當時只應用在家用卡座上,直到80年代末期,隨身磁帶機才開始採用降噪能力雙倍於Dolby B的C型降噪,1988年7月,索尼推出了配備Dolby B/C的WM-550C和收音版WM-F550C,但早期採用Dolby C名機,還得是AIWA PX101

PX101真正的厲害之處並不只是Dolby C,DSL「黑科技」音效才是關鍵。這也是AIWA獨家開發的最著名的音效。DSL全稱Dynamic Super Linear Bass,即動態超線性低音系統,根據低頻線性特徵對波形進行適量加強,開啟後低頻,下潛深、彈性好,力道強勁的低頻令人一聞傾心,很快成為了愛華的招牌,總體評價明顯好於索尼的Mega Bass,和DBB相比也絲毫不落下風。1989年,愛華推出第一臺採用DBB+BBE雙音效系統的隨身聽HS-PL50

關於低頻的調校一直是索尼Walkman音效改良的重心。以DBB為基礎,索尼研發了「加強版」DBB即EX DBB音效,保持了原有的強勁低音,同時不影響高頻。再往後就是大家都非常熟悉的Clear Bass音效了。其實當年除了AIWA和Sony,還有松下主打的S-XBS重低音音效,以犧牲高音換取低音,同時信噪比也有劣化,開啟音效後聲音明顯變混,是較為失敗的重低音音效,SHARP的X-BASS則堪稱是其成名作,分三檔增益,每一檔都不會對三頻整體產生顯著劣化,聲音厚度遞增得「令人舒適」,屬於較為成功的重低音音效。

還有兩個值得一說的低音音效:GRV和MSR。GRV全稱Groove,又叫「最佳狀態」,由索尼獨立開發;MSR全稱Mega Surround,即動態環繞音效,是索尼基於Mega Bass和美國的SRS實驗室共同開發,這兩種音效都能有效提升低頻氛圍感,並顯著增大聲場,拿來聽live頗為合適。之後索尼獨立研發的VPT(虛擬聲場音效)也有說法是參考了SRS,這裡不作贅述。

 

說完低頻,再聊聊高頻。索尼早期的高頻音效是與MB對應的RV(Sound Revitalizer),這種音效會同時增強低頻和高頻,而高頻相對增益幅度更大,優點是聽感會變得更華麗,高音帶有明顯的染色,但缺點則是有刺耳的風險,信噪比也有降低。

 

1985年,加州的BBE Sound公司給全世界推出了一個全新的解決方案——BBE音效。作為低碼率的頻率補償算法,BBE可有效提升聲音清晰度,增強全頻段的保真度,尤其對於開了低音增強音效的機器而言,同時開啟BBE音效可大幅緩解悶感,讓聲音重新變得開闊通透、細節不再糊成一團。AIWA最先嘗到BBE的甜頭,1985年,10周年紀念版機型HS-R8問世,首次同時搭載DBB和BBE雙音效系統,同時也是世界上第一款帶線控的隨身聽。要知道,第一款採用AIWA獨家低音音效DSL的機型HS-PX10是在1987年才發布的,因此,R8的光芒一時無兩。

這種對於壓縮有損音頻文件的高頻補償,在之後的Walkman中有了替代品——DSEE,全稱Digital Sound Enhancement Engine(數字音頻增強引擎),和BBE類似,高頻和解析力都有所改善,但在部分型號中並不算明顯,之後在hi-res時代又將其改良為DSEE HX,號稱可將非hi-res音源達到高解析度(24bit/192Khz)級別。

最後要聊的是EQ(均衡器)。這裡又得搬出AIWA來。HS-G08對於不少人來說並非愛華經典型號,但其獨特之處就在於機身上的五段式EQ,對於當時的機型而言,這種音效最大的好處就是給了用戶充足的「調音空間」,±10dB範圍,基本滿足各種輕/重口味的聽音需求。1983年,索尼也推出了自家硬體圖形均衡器SEQ-50,分100Hz/300Hz/1KHz/3KHz/10KHz五檔頻段,依然是±10dB增益/衰減範圍,搭配無圖形均衡器的磁帶機使用也可獲得與HS-G08相同的調音可玩性。

有意思的是,如今國內老人家也根據SEQ-50復刻了一款硬體均衡器:Oriolus SE-02。同樣是5段式設計,頻段為63Hz/330Hz/1KHz/3.3KHz/10KHz,增益/衰減幅度為±8dB,分左右聲道獨立控制。在數字時代,支持4.4mm連接索尼ZX300、WM1A/1Z等具備平衡輸出的Walkman。這樣的一款國產版「致敬作品」,也算是一股清流了。

以上就是關於Walkman音效的簡要梳理了,除了上面介紹的之外,還有不少影響三頻、聲場、解析等聽感的音效,對於這種調音「雙刃劍」,你是怎麼看的呢?

 

相關焦點

  • 多功能高音質 千元級索尼walkman A45隨身聽評測
    索尼之前的A30系列,目前全部更新了顏色,有薄荷綠、暮光紅、灰黑、淺金、月光藍五種,蛻變為全新的A40系列,相比前代,A40系列在降噪的基礎上又為標配(可選擇)的IER-NW500N耳塞增加了環境聲功能,還為PC黨們增加了USB-DAC(音效卡),且新增支持AAC、MQA音頻格式的播放及對aptX HD藍牙編解碼器的支持
  • 學院迷你體驗展 | 聽感為王 重回機械感十足的『walkman』時代
    音樂的魅力令業界還是消費者都期待著有朝一日可以做到真正的隨身聽,免受空間的束縛。靈感的一蹴而就加上索尼索尼鬼才工程師木原新敏的不懈努力,1979年7月1日,索尼推出全球第一臺可攜式卡帶播放器TPS-L2,開啟了Walkman時代的序章。隨著時間的推移,Walkman也成為了許多消費者選擇音頻產品時的第一選擇。
  • 索尼walkman設計30年曆程回顧
  • 索尼大法好,你未必知道的索尼黑科技!!!
    看見封面我知道肯定80後心中已經激動,伴隨著我們學生時代的高逼格裝逼利器walkman就是索尼旗下產品
  • SONY MDR-1ABT — 索尼耳機空氣聲學黑科技
    這並不是說MDR-1是聲音上無可挑剔的產品,MDR-1系列成功的因素很多,索尼的品牌效應+外形設計+調音+做工等等。2015年MDR-1系列升級版本為MDR-1A,隨後索尼推出了一款「黑科技」光環加持的產品—MDR-1A DAC,將DAC解碼組件放進了耳機裡;隨後索尼又推出了本文中的新作藍牙版的MDR-1ABT,除了支持藍牙傳輸,還支持觸摸控制音量和切換曲目,同樣是顯得科技感十足。
  • 【索尼大法好】索尼=工業設計+黑科技+想像力
    文/丁一為什麼說索尼大法好?索尼黑科技?
  • 情懷與科技的碰撞:索尼NW-A105HN再現Walkman榮光
    另外就是HX數位音樂增強引擎通過補全高頻信息,讓你播放器中低質量的音樂實現高質量化,這點對於大部分用戶來說是非常有用了,畢竟在大部分時間裡面,我們聆聽的都是一些質量相對較低的MP3文件,而通過HX數位音樂增強引擎實現高音質化,讓用戶擁有更好的聽感
  • HI評測丨索尼Hi-Res高解析度音頻A17播放器測評
    對比以往的A系列,這一功能被擱置在「虛擬環繞音效」裡,效果僅僅是感受KTV包間的氛圍,無法像此次A系列這樣為唱歌使用而設計。我覺得索尼移動音頻部門,可以試著聯繫下中國好聲音第四季,將新款的A系列作為歌手們練歌的器材使用,當然,前提是要有錢去投資。  四、除了K歌之外,」舞曲「功能也很有趣,可以通過數字「倍數」細膩的調節歌曲的速度,這很適合那些帶著耳塞跳舞或是鍛鍊身體的人。
  • 索尼 Walkman ZX300A體驗
    作為一名索粉,筆者用過的索尼產品也有不少。不過在近年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當屬在去年IFA秋季新品展上推出的「平民」旗艦NW-ZX300A。當然,與其一同發布的金磚和黑磚(WM1Z/A)動輒上萬的售價相比,作為NW-ZX100升級版的它以還是以僅兩千來元的價位和不俗的硬體配置(加入了4.4mm平衡口)在二磚之下吸引了眾多燒友的目光。
  • 索尼大法好!我用索尼Walkman NW-ZX2「高燒」了一把
    在馬上過去的2015年,索尼在年初時發布了Walkman最高端系列的新產品「NW-ZX2」,該產品於2月14日情人節當天上市。ZX2支持高解析度音頻(Hi-Res),官網定價6899元,這可能是索尼歷史上售價最高的Walkman產品。
  • 索尼:我連辦公室窗戶都賣了,就為這款吊炸天黑科技!網友:你還沒倒閉?
    索尼是如何一步一步點歪技能樹走上了奇葩的黑科技之路的呢?因為walkman賣的太好中文出了一個翻譯叫「隨身聽」而在那之後其他品牌也紛紛效仿於是「隨身聽」就成了到了這個地步索尼不管怎麼作死也沒有人能攔住他們了索尼開始造出一系列外形無比騷包黑科技滿滿但缺點也異常明顯的產品大家做的音箱是這樣的
  • 索尼大法好,聊聊索尼曾經不為人知的黑科技
    SONY 索尼 Watchman FD-20 可攜式電視索尼是一個有便攜情懷的廠商,音樂產品都要用黑科技將其改造成可攜式。說起黑膠唱機,腦海裡浮現的是拿著掛在大喇叭,要不就是拿著一個大底座只能放在室內使用。
  • 隨身 不是所有播放器都叫隨身聽,不是所有隨身聽都叫Walkman
    了解walkman的人應該都知道,A系列一直都是索尼旗下隨身聽的旗艦,不過最近幾年因為Android
  • 索尼黑科技雜談——part.Ⅲ
    我們在之前的part.Ⅰ和part.Ⅱ(新關注用戶可查看歷史推送哦)裡對索尼在音頻技術領域的全部黑科技進行了介紹,拖得太長對可持續發展不是太好(喂喂...),所以正好我們這次在part.Ⅲ裡做個音頻的完結篇大家可能會說,你這不是把音頻全講完了還有啥料可以抖。
  • 為信仰買單:Sony 索尼 NWZ-A15 無損音樂播放器開箱
    機身正面金屬拉絲的手感,左下角黑科技LOGO的金屬貼及右下角的walkman標誌,播放/暫停鍵的盲點,中間導航鍵四角的小拋光處理,處處體現了索尼大法的細節。之前有網友說這款播放器的做工大不如以前,我以前也沒用過索尼的播放器,但就這款而言,我覺得還行,至少上手第一感覺不錯。
  • 「體驗」Walkman的情懷 索尼NW-A25體驗
    談起sony walkman又是不得不講起的情懷了,初中時最期待的應該就是能夠擁有一塊walkman的隨身聽了,可是到現在也沒給真正的擁有。近年來隨著智慧型手機的發展,HiFi也逐漸成為一些旗艦產品的標配,這就是使得一些像MP3這樣的產品的市場份額逐漸減少,就像當年MP3代替隨身聽一樣迅速,而一些音樂播放器也逐漸淪為一小撮音樂發燒友心中的情懷產品。今天要談的是Sony在今年九月份發布的Walkman NW A系列播放器A25。
  • 索尼VS飛傲!千元HIFI播放器數碼評測
    飛傲的無損播放器與HI-RES規格的索尼walkman A系列目前在價位上已有重疊。其實,這種重疊從第一代FIIO X3的推出就開始了,其1000出頭的售價對應的正是walkman歷來主打的高音質A系列純音walkman,只是彼時的A系列已經是銷售周期末端的A865。而2015年第二季度推出的第二代X3K(官方定價1298元)則直指索尼上市不久的NWZ-A15/17。
  • 電視、收音機、唱片機……聊聊索尼曾經不為人知的黑科技
    索尼也是黑科技的代表,70歲的索尼給世界帶來太多太多的黑科技產品和技術,而這些黑科技無非是對工業設計最高的敬意。
  • 索尼NW-ZX505——Walkman裡的"竇娥"
    要說索尼Walkman,玩隨身的想必"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然而有個型號的存在感似乎很弱、即使存在,也大多是負面評價。要說現在還能扛起Walkman"金字招牌"的,肯定是"金磚"和"黑磚"兩塊"老磚",雖然2016年就出來了,但直到2021年依然有很多燒友與不差錢的愛樂人夢寐以求,索尼自己似乎也完全不打算更新。
  • 索尼Walkman NW-ZX300A體驗: 旗艦級音樂感受 工業設計典範
    外觀體驗:工業設計典範索尼Walkman NW-ZX300A採用ZX系列一貫的直板式柱狀設計,整個機身為一體成型的金屬材料,金屬的外層進行了磨砂處理,屏幕部分也採用了磨砂玻璃,背部則是與「黑磚」一樣有一塊襯墊的黑色皮革。外觀尺寸大概為57.7 x 120.4 x 14.9mm,重量只有157g,比蘋果的iPhone 11 Max Pro要輕巧許多,單手握持也毫不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