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K2K電視需求強勁 聯詠TDDI出貨預計達8000萬顆
集微網消息,受惠於4K2K電視強勁需求,面板驅動IC醞釀調漲價格,面板驅動IC大廠聯詠走出營運谷底,重啟營運成長引擎,獲利挑戰雙位數成長。
聯詠營運經歷過去兩年調整,營運走出谷底,市場傳出驅動IC報價調漲5%至10%,其中電視晶片受惠於4K2K電視滲透率持續提高,在電視市場的市佔率將可望持續提升,新產品8K單晶片目前也正在送樣階段,未來將可望開始放量出貨。
公司預測2018全年TDDI出貨約8,000萬顆,預期今年TDDI滲透率有望達公司整體小尺寸顯示器驅動IC出貨量的50%。
2.三星與LG達成合作 三星將發布採用LGD液晶面板的電視
據韓聯社報導消息稱,從上個月開始,LG Display即正式向三星電子供應65英寸和75英寸LCD電視面板,同時這也是三星與LG第一次採購彼此的組件用於電視和顯示屏產品。
如果不出意外的話,這似乎也宣告了三星與LG「世紀合作」實錘的落地。我們都知道,三星與LG同為韓國家電巨頭,兩者不但在很多領域有著重疊,更有著多年的恩怨情仇,關係十分的複雜,在一定層面上來講,這二者並非僅是競爭對手那麼簡單。
其實,倘若要提起三星與LG此次的合作,那就肯定繞不開夏普。時間回溯至2016年底,夏普突然告知三星電視事業部,明年將中斷向三星供應LCD面板,而對於夏普的突然發難,三星希望LG Display公司接盤夏普的面板供應缺口,也正是因為如此,LGD成了最佳替補隊員。
更值得一提的是,韓聯社內部消息還表示,作為全球最大電視製造商之一的三星,將在近期推出採用LGD液晶面板的電視,目標直指中等價位市場。估計夏普怎麼也不會想到,三星與LG竟也有握手言歡的一天,本來釜底抽薪刁難三星的意圖很是明顯,但還是讓LG給成功的破了局,這到底還是功虧於潰。
從合作關係的初步達成,再到現如今雙方之間的合作終於有了實質性的進展,中間足足間隔了一年的時間,拖得夠久,但好在結果並沒辜負三星的期待。但話說回來了,即使三星與LG來了個患難見真情,但在真刀真槍的電視市場,誰又饒過了誰?比拼仍是激烈,哪有半分情面。這也就是說,面板合作是一碼事兒,但這並不影響三星與LG在電視行業拼的火熱,在商言商的道理相信LG早已知曉。驅動中國
3.2018年1月全球手機面板出貨分析
據市調數據顯示,2018年1月全球手機面板共計出貨2.45億片,環比下跌5.9%,同比增長9.5%。智慧型手機面板1月出貨1.41億片,環比下滑18.0%,同比下滑9.6%。功能機面板出貨1.04億片,環比增長17.6%。1月份全面屏出貨5452萬片,同比增幅達13.9%,其中AMOLED、LTPS、a-Si全面屏出貨分別為1038萬片、2473萬片、1941萬片。
2018年1月全球手機面板/智慧型手機面板出貨(單位:M)
當前智慧型手機已經進入了存量博弈階段,預計2018年出貨量會有所下滑,整體景氣度不高的情況下,再加上傳統淡季來臨,品牌廠庫存結構調整,智能機面板出貨下滑明顯。由於4G網絡的加持以及海外功能機市場的拉動,功能機面板出貨增幅顯著。
全面屏出貨急速攀升,1月份智慧型手機面板中的滲透率已經超過了38.7%,產能和良率制約有所緩解。AMOLED面板方面,由於市場需求低於預期,三星AMOLED出貨收窄,1月份整體出貨下滑明顯。另外,柔性OLED幾乎全部為全面屏設計,對應品牌端旗艦機型。預計市場淡季將持續整個季度,第二季度起市場開始回暖。巨世顯示
4.拿到今年新款MacBook訂單,GIS NB面板模組產能倍增
GIS-KY業成去年第4季開始量產MacBook筆電面板模組,外傳該公司拿到今年新款MacBook低價版13吋筆電面板模組訂單,下半年開始出貨。
業成配合夏普IGZO面板供貨,隨著夏普擴大產能,業成今年也持續擴產,筆電面板模組產能今年底將倍增到60萬片,估計面板模組營收貢獻將增至10%。
業成一直是標準的蘋果概念股,蘋果佔整體營收貢獻超過90%。除了供應iPhone的3D壓力傳感器之外,也是iPad主要的觸控面板貼合供應商,去年第4季則是首度取得MacBook面板模組組裝訂單。
業成董事長周賢穎表示,因應訂單增加,今年會投資擴充NB面板模組產能,第1季NB後段模組月產能約30萬片,下半年新產能逐步拉升,到了年底,總產能將達60萬片。
市場預估,夏普今年筆電面板出貨倍增,上看400~500萬片,而且平板電腦面板出貨也會維持在2,000萬片以上的規模。受惠於夏普今年IGZO面板出貨成長,業成今年出貨成長看好。
業成目前配合夏普,生產13吋MacBook筆電面板模組,此外也拿到今年新款MacBook低價版13吋筆電面板模組訂單,下半年開始出貨。市場看好低價版13吋MacBook的出貨表現,預期隨著新產品量產,業成筆電面板模組出貨可望逐月的成長,法人估計,今年業成NB面板模組營收貢獻將會增至10%。
平板電腦因為缺少新機加持,今年出貨展望比較保守,營收佔比估約在40%以下。智慧型手機3款新機齊發,除了OLED屏幕iPhone的3D壓力傳感器貼合之外,又新增加LCD屏幕iPhone的觸控面板貼合訂單,今年營收佔比會維持在40%以上,而其他非蘋客戶佔比約6~7%。中時電子報
5.2022年Micro LED&Mini LED應用將佔LED外延片使用量11%
集微網消息,根據集邦諮詢LED研究中心(LEDinside)最新報告,由於Micro LED與Mini LED的出現,LED在消費性電子的顯示器上,從過去的背光逐漸轉變成自發光的角色,每一顆LED都會變成像素點,將大幅提升LED外延片的使用數量。待相關產品商品化後,預估至2022年Micro LED & Mini LED應用將佔整體LED外延片使用數量的11%,成為支撐需求的重要應用。
LEDinside研究協理儲於超指出,2017年全球的四寸約當LED外延片使用量約為3,700萬片,年增達30%。儘管OLED崛起會影響到手機與大尺寸面板的LED背光數量,但一般照明、車用照明等應用的外延片使用數量仍持續成長,再加上小間距顯示屏應用快速成長,帶動LED外延片使用數量大幅增加。
然而在中國LED廠商大幅擴產的情況下,未來整體產業的產能增長速度可能會遠高於需求增長速度,因此未來僅能仰賴新型應用推升需求,特別是Micro LED與Mini LED的技術進展將扮演重要角色。
在LED整體市場產值方面,儘管受到中國廠商大幅擴產的影響,未來LED價格的跌幅可能擴大,但在一般照明及車用照明等應用領域的推升下,LED的滲透率持續攀高,加上Micro LED與Mini LED新型應用出現,預估全球LED產值將從2017年的171.6億美元成長至2022年的255億美元,2017至2022年CAGR達7%。
Micro LED & Mini LED全球廠商布局狀況
Micro LED因具有高解析度、高亮度、省電及反應速度快等特性,被視為新一代顯示技術,吸引全球大廠如蘋果、三星、LG、Sony、Facebook、Google等搶進。中國廠商則有三安光電、華燦光電、乾照光電、利亞德,以及兆馳股份等。
在Micro LED研發上,中國臺灣地區腳步也相當積極。工研院正建立一條 Micro LED試產線,最快2018年第3季就將有產品可以交給VR廠商。其他重要企業如晶電、友達、群創、錼創、聚積等大廠也都積極投入相關技術的開發。
由於目前Micro LED仍面臨一定的技術瓶頸,被視為過渡性產品的Mini LED同樣受到廠商青睞,晶片廠有晶電、隆達、三安、華燦等;封裝廠有億光、榮創、宏齊、首爾半導體等;IC設計廠有聚積、瑞鼎、和蓮光電等;面板廠有友達、群創;顯示屏廠商則包括利亞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