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文章指出,目前不能排除新冠病毒在被正視前,早已出現在人群中,其可能在人群隱性傳播期間逐漸獲得關鍵突變,並完全適應人類;認識新冠病毒或有助於人們應對未來相似的危機;未來會出現更多冠狀病毒,要加強對蝙蝠以外動物冠狀病毒的監測
隨著疫情進展,越來越多的新冠病毒基因組被測序發現,該病毒基因多樣性不斷增加。圖/財新記者 丁剛
文丨財新記者 馬丹萌
新冠肺炎在全球已呈燎原之勢,但關於其起源和出現,目前仍然迷霧重重。在最新一期《細胞》雜誌上,一篇評論概述了新冠病毒的基因組數據,並討論了其出現、傳播及未來進化的可能。該文章指出,冠狀病毒具有跨越物種、適應新宿主的能力,認識新冠病毒或有助於人們應對未來相似的危機。
評論作者為上海市(復旦大學附屬)公共衛生臨床中心兼職教授張永振及澳大利亞雪梨大學生命與環境科學學院、醫學科學院教授愛德華·福爾摩斯(Edward Holmes),二人所在團隊曾率先向全球公開新冠病毒全基因序列。
據《細胞》評論所述,2019年12月26日,武漢中心醫院曾收治一名起病6天的患者,當時患者有發熱、咳嗽、疼痛、胸部緊迫感等症狀。1月5日,該患者樣本所含病毒的全基因序列結果測出,該結果被立即上報,同時上傳至NCBI GenBank資料庫。該資料庫是由美國國立生物技術信息中心(NCBI)建立並維護的公共綜合性序列資料庫,研究者可以從中查找已知的基因序列進行分析。
做出上述結果的是張永振兼職的上海公共衛生臨床中心P3實驗室(生物安全三級實驗室),愛德華也是復旦大學兼職教授,主要研究傳染病進化和產生,尤其在RNA病毒跨越物種障礙傳播到人類或其他動物的機制研究方面頗有建樹,研究過的病原體包括禽流感、登革熱、HIV、C肝等傳染病病毒。
這是GenBank資料庫中第一個新冠病毒全基因組序列,為保證準確,後續還進行過修正。1月11日,該序列被披露在Virological網站上。隨後,中國疾控中心獲得的序列也發布在全球流感基因公共資料庫GISAID上。目前全球公開的新冠病毒序列大約有200個。
為何傳染性更強?
基因序列透露了新冠病毒的部分特性。文章稱,通過最早的基因組序列數據,研究人員發現,新冠病毒是β-冠狀病毒屬成員,屬於其中一個亞屬Sarbecovirus屬。初步分析顯示,新冠病毒與SARS病毒在核苷酸水平上相似度為79%。
與SARS病毒相似的是,新冠病毒也可利用人類細胞表面ACE2受體作為入侵的識別受體,但兩種病毒在S蛋白核苷酸序列的相似度僅有72%。S蛋白是與宿主細胞受體相互作用的關鍵的表面糖蛋白。
與SARS和MERS等冠狀病毒引起的呼吸道傳染病相比,新冠肺炎傳染性明顯較強,基因組序列或也可解釋部分原因。「在SARS和MERS病毒中,病例增長相對緩慢,MERS病毒可能從未真正適應人際傳播:大多數病例都來自於阿拉伯半島的駱駝傳人,只有零星分散的人傳人。相比之下,新冠病毒的本土和全球傳播勢頭令人驚訝。」文章寫道。
新冠病毒與一種蝙蝠身上的SARS類冠狀病毒相似度最高。2013年,有研究者從一種雲南省中華菊頭蝠中發現SARS類冠狀病毒,並命名為RaTG13,其在核苷酸序列水平上與新冠病毒相似性約為96%。
但新冠病毒在S蛋白的S1和S2蛋白亞基連接處有一個新的蛋白酶切割位點序列,研究人員認為這一插入會增加病毒傳染性,而這種插入特點在其他相關β屬冠狀病毒中尚未發現。
(此文限時免費閱讀,閱讀全文請點文末閱讀全文。感謝熱心讀者訂閱財新通,支持新聞人一線探求真相!成為財新通會員,暢讀財新網!)熱門文章:
藥還怎麼審
和睦家天價易手
他們為何吃藥成癮
國產腫瘤免疫藥圈地
腫瘤用藥基因檢測亂象
爭議國家版輔助用藥目錄
帶量採購動了醫院的奶酪
一種誤診漏診率近9成的疼痛
為什麼每年走失50萬老人?
壓床:ICU不能承受之重
在中國研發孤兒藥
百白破疫苗憂患
塵肺病案中案
變色的「淡藍
罕見病移民
更多相關文章:
傳染病暴發流行,防治總是牽動防治相關法律變遷。今年2月,國家衛健委新冠專家組吸收了兩名法律界人士參加,引起人們對疾控過程中法治建設的更高關注。最近,財新記者採訪了專家之一鄭雪倩。
這位常年活躍在醫療法學領域的律師,本人早年醫生出身,後再入法律界,現在是北京華衛律師事務所創始合伙人和主任,同時還擔任著中國衛生法學會副會長。對於疾控未來道路的討論,鄭雪倩主張,在維持現有基本格局的基礎上,增加疾控機構部分職能,同時疫情信息公布上為其「留一條縫」,緊急情況下可直接公布疾情。
在新冠抗疫過程中,習近平總書記提出「全面提高依法防控、依法治理能力」。「要把全國疾控體系建設作為一項根本性建設來抓」。國家衛健委近期亦在《求是》刊文表示,將「改革完善疾病預防控制體系「作為重點任務,改革方向涵蓋三個方面:一、強化監測預警;二是完善功能定位;三是加強人才隊伍建設。
中國首個使用境內真實世界數據的醫療器械產品獲批上市。3月26日,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批准了美國艾爾建公司青光眼引流管產品註冊,此次註冊使用了在海南博鰲樂城收集的臨床真實世界證據進行人種差異評價。
財新記者從海南博鰲樂城方面了解到,此次真實世界數據應用共收集24例病例。海南省政府新聞辦3月28日召開的發布會上,博鰲樂城國際醫療旅遊先行區管理局局長顧剛表示,此產品獲批意味著真實世界證據已經作為臨床評價來源之一,用於醫療器械審批。
青光眼是一組以視乳頭萎縮及凹陷、視野缺損及視力下降為共同特徵的疾病,房水生成和流出平衡破壞、病理性眼壓增高、視神經供血不足,導致視功能損害。青光眼根據房角的形態分為閉角型青光眼和開角型青光眼。
對於新冠病毒潛在中間宿主的研究又有新進展。
2月19日,汕頭大學粵港新發傳染病聯合實驗室、香港大學新發傳染性疾病國家重點實驗室、廣西醫科大學胡豔玲課題組等在預印本網站bioRxiv上聯合發布的最新研究表明,從華南地區走私穿山甲的多個樣品中,發現了和新冠病毒相似的冠狀病毒,尤其是在冠狀病毒受體結合域(RBD),穿山甲樣本中的冠狀病毒與新冠病毒相似度達97%。
該論文題為「中國南方馬來穿山甲2019-nCoV相關冠狀病毒的鑑定」(Identification of 2019-nCoV related coronaviruses in Malayan pangolins in southern China),香港大學新發傳染性疾病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以及流感研究中心主任管軼為該論文的通訊作者,廣西醫科大學生命科學研究院研究員胡豔玲為共同通訊作者。該論文尚未經過正式同行評議。
閱讀更多精彩文章,請關注財新網。
責編:任波
版面|趙今朝 張陽
本文首發於財新網
我們堅持並尊重原創版權,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轉載授權、投稿及爆料請聯絡財新健康管理員
郵箱:denghuiliu@caixin.com
恰詢:caixinhealth@caixi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