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向全球公開新冠基因序列的專家:病毒或早已感染人類

2021-02-08 財新健康


導讀


文章指出,目前不能排除新冠病毒在被正視前,早已出現在人群中,其可能在人群隱性傳播期間逐漸獲得關鍵突變,並完全適應人類;認識新冠病毒或有助於人們應對未來相似的危機;未來會出現更多冠狀病毒,要加強對蝙蝠以外動物冠狀病毒的監測


隨著疫情進展,越來越多的新冠病毒基因組被測序發現,該病毒基因多樣性不斷增加。圖/財新記者 丁剛


文丨財新記者 馬丹萌


新冠肺炎在全球已呈燎原之勢,但關於其起源和出現,目前仍然迷霧重重。在最新一期《細胞》雜誌上,一篇評論概述了新冠病毒的基因組數據,並討論了其出現、傳播及未來進化的可能。該文章指出,冠狀病毒具有跨越物種、適應新宿主的能力,認識新冠病毒或有助於人們應對未來相似的危機。


評論作者為上海市(復旦大學附屬)公共衛生臨床中心兼職教授張永振及澳大利亞雪梨大學生命與環境科學學院、醫學科學院教授愛德華·福爾摩斯(Edward Holmes),二人所在團隊曾率先向全球公開新冠病毒全基因序列。


據《細胞》評論所述,2019年12月26日,武漢中心醫院曾收治一名起病6天的患者,當時患者有發熱、咳嗽、疼痛、胸部緊迫感等症狀。1月5日,該患者樣本所含病毒的全基因序列結果測出,該結果被立即上報,同時上傳至NCBI GenBank資料庫。該資料庫是由美國國立生物技術信息中心(NCBI)建立並維護的公共綜合性序列資料庫,研究者可以從中查找已知的基因序列進行分析。


做出上述結果的是張永振兼職的上海公共衛生臨床中心P3實驗室(生物安全三級實驗室),愛德華也是復旦大學兼職教授,主要研究傳染病進化和產生,尤其在RNA病毒跨越物種障礙傳播到人類或其他動物的機制研究方面頗有建樹,研究過的病原體包括禽流感、登革熱、HIV、C肝等傳染病病毒。


這是GenBank資料庫中第一個新冠病毒全基因組序列,為保證準確,後續還進行過修正。1月11日,該序列被披露在Virological網站上。隨後,中國疾控中心獲得的序列也發布在全球流感基因公共資料庫GISAID上。目前全球公開的新冠病毒序列大約有200個。

為何傳染性更強?


基因序列透露了新冠病毒的部分特性。文章稱,通過最早的基因組序列數據,研究人員發現,新冠病毒是β-冠狀病毒屬成員,屬於其中一個亞屬Sarbecovirus屬。初步分析顯示,新冠病毒與SARS病毒在核苷酸水平上相似度為79%。


與SARS病毒相似的是,新冠病毒也可利用人類細胞表面ACE2受體作為入侵的識別受體,但兩種病毒在S蛋白核苷酸序列的相似度僅有72%。S蛋白是與宿主細胞受體相互作用的關鍵的表面糖蛋白。


與SARS和MERS等冠狀病毒引起的呼吸道傳染病相比,新冠肺炎傳染性明顯較強,基因組序列或也可解釋部分原因。「在SARS和MERS病毒中,病例增長相對緩慢,MERS病毒可能從未真正適應人際傳播:大多數病例都來自於阿拉伯半島的駱駝傳人,只有零星分散的人傳人。相比之下,新冠病毒的本土和全球傳播勢頭令人驚訝。」文章寫道。


新冠病毒與一種蝙蝠身上的SARS類冠狀病毒相似度最高。2013年,有研究者從一種雲南省中華菊頭蝠中發現SARS類冠狀病毒,並命名為RaTG13,其在核苷酸序列水平上與新冠病毒相似性約為96%。


但新冠病毒在S蛋白的S1和S2蛋白亞基連接處有一個新的蛋白酶切割位點序列,研究人員認為這一插入會增加病毒傳染性,而這種插入特點在其他相關β屬冠狀病毒中尚未發現。

(此文限時免費閱讀,閱讀全文請點文末閱讀全文。感謝熱心讀者訂閱財新通,支持新聞人一線探求真相!成為財新通會員,暢讀財新網!)


熱門文章:

藥還怎麼審

和睦家天價易手

他們為何吃藥成癮

國產腫瘤免疫藥圈地

腫瘤用藥基因檢測亂象

爭議國家版輔助用藥目錄

帶量採購動了醫院的奶酪

一種誤診漏診率近9成的疼痛

為什麼每年走失50萬老人?

壓床:ICU不能承受之重

在中國研發孤兒藥

百白破疫苗憂患

塵肺病案中案

變色的「淡藍

罕見病移民




更多相關文章:


對話|衛健委專家組鄭雪倩律師 為疾控公布疾情「留一道縫」 [2020-03-29]


傳染病暴發流行,防治總是牽動防治相關法律變遷。今年2月,國家衛健委新冠專家組吸收了兩名法律界人士參加,引起人們對疾控過程中法治建設的更高關注。最近,財新記者採訪了專家之一鄭雪倩。


這位常年活躍在醫療法學領域的律師,本人早年醫生出身,後再入法律界,現在是北京華衛律師事務所創始合伙人和主任,同時還擔任著中國衛生法學會副會長。對於疾控未來道路的討論,鄭雪倩主張,在維持現有基本格局的基礎上,增加疾控機構部分職能,同時疫情信息公布上為其「留一條縫」,緊急情況下可直接公布疾情。


在新冠抗疫過程中,習近平總書記提出「全面提高依法防控、依法治理能力」。「要把全國疾控體系建設作為一項根本性建設來抓」。國家衛健委近期亦在《求是》刊文表示,將「改革完善疾病預防控制體系「作為重點任務,改革方向涵蓋三個方面:一、強化監測預警;二是完善功能定位;三是加強人才隊伍建設。


解藥|中國首個使用真實世界數據的醫療器械獲批上市[2020-03-29]


中國首個使用境內真實世界數據的醫療器械產品獲批上市。3月26日,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批准了美國艾爾建公司青光眼引流管產品註冊,此次註冊使用了在海南博鰲樂城收集的臨床真實世界證據進行人種差異評價。


財新記者從海南博鰲樂城方面了解到,此次真實世界數據應用共收集24例病例。海南省政府新聞辦3月28日召開的發布會上,博鰲樂城國際醫療旅遊先行區管理局局長顧剛表示,此產品獲批意味著真實世界證據已經作為臨床評價來源之一,用於醫療器械審批。


青光眼是一組以視乳頭萎縮及凹陷、視野缺損及視力下降為共同特徵的疾病,房水生成和流出平衡破壞、病理性眼壓增高、視神經供血不足,導致視功能損害。青光眼根據房角的形態分為閉角型青光眼和開角型青光眼。


《自然》發表管軼團隊研究 稱穿山甲應為新冠可能宿主 [2020-03-29]


對於新冠病毒潛在中間宿主的研究又有新進展。


2月19日,汕頭大學粵港新發傳染病聯合實驗室、香港大學新發傳染性疾病國家重點實驗室、廣西醫科大學胡豔玲課題組等在預印本網站bioRxiv上聯合發布的最新研究表明,從華南地區走私穿山甲的多個樣品中,發現了和新冠病毒相似的冠狀病毒,尤其是在冠狀病毒受體結合域(RBD),穿山甲樣本中的冠狀病毒與新冠病毒相似度達97%。


該論文題為「中國南方馬來穿山甲2019-nCoV相關冠狀病毒的鑑定」(Identification of 2019-nCoV related coronaviruses in Malayan pangolins in southern China),香港大學新發傳染性疾病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以及流感研究中心主任管軼為該論文的通訊作者,廣西醫科大學生命科學研究院研究員胡豔玲為共同通訊作者。該論文尚未經過正式同行評議。


閱讀更多精彩文章,請關注財新網。  

責編:任波

版面|趙今朝 張陽


本文首發於財新網

我們堅持並尊重原創版權,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轉載授權、投稿及爆料請聯絡財新健康管理員

郵箱:denghuiliu@caixin.com

恰詢:caixinhealth@caixin.com



相關焦點

  • 最新研究:吃了蝙蝠的流浪狗,可能才是人類感染新冠病毒的源頭!
    (SARS-CoV-2)導致的疫情爆發以來,已在全球範圍內感染了近 200 萬人。從蛇、到穿山甲,都一度被高度懷疑為最可能的中間宿主,但實際上這些動物身上分離出來的冠狀病毒,與導致此次疫情的新冠病毒差異實在太大,最多證明它們有著共同的祖先,並不能證明是其將病毒感染給人類。
  • 獨家 | 石正麗回應質疑 專家一致認為新冠病毒非人造
    「新型冠狀病毒是人造的生化武器」「新冠病毒是從武漢病毒所實驗室洩漏出來的」……自新冠疫情暴發以來,不斷有人在社交媒體上宣稱,新冠病毒與中科院位於武漢的病毒研究所有關。公開資料顯示,中科院位於武漢的病毒研究所擁有中國唯一一個P4級別的生物安全實驗室,石正麗是該實驗室副主任和生物安全3級實驗室主任。
  • 《科學》熱議:新冠病毒的遺傳物質會插進人的基因組!MIT科學家首次發現新冠病毒序列與人基因組整合的證據丨科學大發現
    更重要的是,整合到人體基因組中的新冠病毒片段能夠正常轉錄。目前,新冠病毒的這種特性對人體有何影響仍未可知。不過這個發現在一定程度上解釋了康復後患者復陽的現象。Jaenisch團隊首先分析了已發表的新冠病毒感染細胞的RNA測序數據,以尋找存在整合轉錄物的證據。基於近10個研究獲得的數據[13-15],他們真的在多種細胞類型中找到了大量的宿主基因組和病毒核酸序列組成的整合序列。
  • 全球首例:美國聖地牙哥動物園大猩猩感染新冠病毒
    儘管此前已有其他野生動物感染新冠病毒的病例,比如水貂、老虎等,但這是已知首次發現大猩猩感染病例,目前尚不清楚它們是否會出現嚴重反應。 野生動物專家對大猩猩感染新冠病毒表示了擔憂。大猩猩是一個瀕臨滅絕的物種,它們的基因與人類的相似度高達98.4%,是一種天生的社會性動物。
  • 「新冠病毒誕生於人為基因改造」是彌天大謊
    比如,這個基因序列也存在於最為常見的鏈球菌中,存活在人類支氣管的病毒中,還是很多種病毒都有這個基因片段。下圖是他貼出來的基因測序匹配的結果,列出的是跟這第一個插入基因片段100%匹配的其他微生物。 第二個插入片段也的確跟HIV的某一段很接近,但也存在於最為常見的皰疹病毒、青少年非常容易感染的巨細胞病毒(引起接吻病的病毒)、還有感染西紅柿的病毒中。
  • 獨家 | 新冠病毒基因測序溯源:警報是何時拉響的
    資料圖為中科院武漢病毒所。圖片來自財新記者 丁剛新冠病毒的分離、檢測和基因測序,正是了解和判斷新冠病疫傳染力及危害性的基礎。這一研究是何時、如何開始的?1月11日,停止更新多日的武漢衛健委通報,第一次將「不明原因的病毒性肺炎」更名為「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稱截至2020年1月10日24時,初步診斷有新冠肺炎病例41例追根溯源,截至2月24日已致2660多人死亡、77000多人確診感染的新冠病毒,這種與SARS相近的新型冠狀病毒何時被發現?財新記者通過多方採訪,並梳理相關論文、資料庫資料印證,使信息拼圖逐漸完整地浮現出來。
  • 這項研究發現新冠病毒可將其基因插入人類DNA!
    最近,一條有關新冠病毒的研究動態在全球引發軒然大波,甚至在部分地區引發反疫苗運動
  • 深藍研究|全球大流行:淺談新冠病毒與演化
    在當前的全球共享資料庫中,目前最早期被發現的七位去過喀麥隆的遊客中有六位是在中非共和國(喀麥隆旁邊)被採樣的(Dudaset al, 2021),但是因為整個非洲大陸的病毒基因序列檢測極少,所以只能大概知道這一病毒可能來自於某一範圍。
  • 漢堡王稱「武漢病毒」,美國國立衛生研究所公開新冠病毒來源!
    從川普喊出「中國病毒」,到漢堡王公開稱「武漢肺炎」 (雖然早期中國媒體也這麼稱呼過,但世衛組織公布新冠肺炎正式名稱之後就不再使用了),最魔幻的是,一群當一群外國人在試圖汙名化中國和武漢的時候,另一群外國科學家卻用科學研究證實病毒發源地不是武漢。
  • 俄羅斯一女子體內發現18種變異新冠病毒!這疫情啥時候是個頭??
    據英國《衛報》8日統計顯示,全國已有45個國家和地區出現了英國發現的病毒變體感染病例,世衛組織1月5日通報稱,全球有7個國家和地區出現了感染了在南非出現的變異病毒病例。 研究人員對病毒進行基因測序發現,病毒毒株基因組序列與武漢出現的新冠病毒參考序列相似度為100%。
  • 全球首例狗感染新冠病毒;騰訊朋友、釘釘違規被微信點名;特斯拉減配門再發酵 | 雷鋒早報
    北京地壇醫院重症醫學科、檢驗科及中國疾控中心傳染病所聯合工作組對採集的患者腦脊液標本進行宏基因組二代測序、鑑定可能的感染病原體過程中,排除了其他病原體,獲得了 SARS-CoV-2 病毒基因組序列。通過基因測序證實腦脊液中存在 SARS-CoV-2,臨床診斷病毒性腦炎。
  • 義大利一女子2019年11月已感染新冠病毒
    據安莎社和《共和國報》網站等義大利媒體11日報導,義大利米蘭大學牽頭的一個國際研究團隊從該國一名年輕女性皮膚病患者在2019年11月10日的活檢樣本中,發現了新冠病毒基因序列
  • 共享數據,監測變異,迎戰新冠,共同抗疫!「戰新冠」病毒基因變異動態監測平臺發布
    隨著病毒的肆虐,全球目前多個地區相繼爆發疫情,使得世衛組織(WHO)將此次事件定位成國際突發公衛事件,並將新型冠狀病毒引起的疾病正式命名為「COVID-19」。近日,WHO呼籲全球共享病毒樣本、數據並加快對藥物和疫苗的研究,全球共享所有流感數據倡議組織(GISAID)正在幫助全球的研究者共享其新冠病毒的基因組數據。
  • 中國病毒專家:新冠病毒英文名SARS-CoV-2有誤導性
    文章描述稱,在武漢,一種新型冠狀病毒感染引起了一場罕見的呼吸系統疾病爆發,世衛組織(WHO)最初將這種新病毒命名為2019-nCoV,其所引起的疾病為COVID-19。 2月11日,國際病毒分類學委員會冠狀病毒研究組(CSG)發布聲明,建議將2019-nCoV定為嚴重急性呼吸症候群冠狀病毒2型(SARS-CoV-2)。
  • 1111例全球新冠基因組譜系圖新變化
    可以分成三個時間階段:在2020-01-06號之前的數據都是武漢數據(紫色部分),最早的一個武漢病例採集日期2019-12-24日。這也是疫情的第一階段,即武漢傳播階段。從2020-01-07到大約2020-02-20號左右,是中國疫情暴發和控制階段,主要波及到東南亞和韓日等國家。這是疫情的第二發展階段。
  • 義大利一女子2019年11月已感染新冠病毒
    來源:新華社據安莎社和《共和國報》網站等義大利媒體11日報導,義大利米蘭大學牽頭的一個國際研究團隊從該國一名年輕女性皮膚病患者在2019年11月10日的活檢樣本中,發現了新冠病毒基因序列研究人員對2019年最後幾個月內沒有得到確診的非典型皮膚病患者活檢樣本進行了檢測,發現該患者感染了新冠病毒,而她的症狀只是皮膚出現紅色斑塊並有輕微喉嚨疼痛。此外,該患者在2020年6月的一次血清檢測中被檢出新冠病毒抗體陽性。米蘭大學研究人員認為,這是目前義大利發現的最早新冠病毒感染病例。
  • 已發現虎獅狗貓水貂雪豹六種動物感染了新冠病毒.2月底200人參加的一次美國生物技術會議使24.5萬人感染新冠病毒.
    先後發現虎、獅、狗、貓、水貂、雪豹六種動物感染了新冠病毒。一項病毒基因指紋研究顯示,今年2月底在美國波士頓舉行的來自全球各地約200人參加的生物技術會議成為新冠病毒超級傳播源,在美國和其他國家傳播的病例多達大約24.5萬例。美國疾控中心主任羅伯特·雷德菲爾德認為,本周批准的疫苗不會對美國未來60天的疫情走向產生任何影響。
  • 嘉樂低調分享|淺談生物技術在新冠病毒診斷/檢測中的應用
    然而分別在2003年爆發的SARS,和在2016年爆發的MERS同樣從屬於BetaCoV,並對人類的公共衛生安全造成了巨大的傷害。研究表明,新冠病毒與蝙蝠冠狀病毒RaTG13具有98%的相似度,與蝙蝠類SARS病毒CoVZXC21具有89%的核苷酸序列相似性,與人類SARS病毒有79%的同源性。截止到目前,尚未出現對於新冠病毒有效的治療手段和藥物。
  • 新冠疫情最終結局是什麼,會成為全球大流行嗎?多位權威專家:病毒可能與人類長期共存
    當然,這也是病毒進化而來的優勢,只有毒性減弱,它才能得到更多的宿主,才能長期繁衍下去。這也是大多數病毒的結局。迄今人類真正消滅的傳染病只有天花,它也是人類唯一消滅的疾病。那麼新冠病毒的結局會是什麼?它最終會被人類消滅,還是像流感病毒那樣長期與人類共存,從而成為一種傳染病,甚至是全球流行病?
  • 針鋒相對和補刀——新的發現讓新冠病毒源自美國完全符合邏輯
    在2019年12月底中國武漢發現新冠病毒,並於2020年1月初確定它的基因序列並公布以後,很多研究人員對新冠病毒進行了溯源。追溯發現,新冠病毒在此之前,已經在其他國家和地區的環境和人類中存在。比如,2020年6月,西班牙巴塞隆納大學發布公告稱,巴塞隆納大學腸道病毒小組的研究人員對當地廢水樣本做了檢測,結果發現在2019年3月採集的廢水中已有新冠病毒的蹤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