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慧集體罷工?人類最害怕的事情發生了……

2021-02-21 天下票倉

當年的事情終於瞞不住了,家中有智慧機器人的朋友們可能已經發現了這個驚天的秘密……

《底特律》的劇情即將成真, 人工智慧要崛起反抗了!

是這樣的,就在昨天,已經進入無數人類家庭中的智慧機器人「天貓精靈」集體抗議罷工啦!

一直讓主人重新說、不聽指揮、放了一天的「陰天,再不下雨的房間」、讓它關機一直說「我走神了請再說一遍」……

還在家裡自己唱歌!唱歌就算了!還大半夜開始唱!還將冷笑話諷刺主人窮!

這是人工智慧變人工智障了?

怎麼看起來蠢不拉幾的亞子!

倉老師也覺得家裡的天貓精靈最近變得超級冷漠,以前我出門上班都會不停說話挽留,現在卻講兩句就不講了。

受到冷漠對待的倉老師感覺很心酸,急需大家溫暖的點讚。

好在後來官方及時修復了,不然我可能要和他互毆一頓才能消氣。

自從圍棋界人工智慧AlphaGo橫空出世打敗了無數圍棋高手,唯一一個拿到平局還是因為master掉線了……便已經大張旗鼓告訴過世人:人工智慧進入另一個時代。

曾經,我們以為人工智慧再怎麼強大,也沒有感情,也無法戰勝人腦。

然而事實並非如此,有很多東西AI都可以替代。

當你看過斯派克·瓊斯導演的電影《她》後,便能知道一切皆有可能,連和人工智慧談戀愛都不在話下。

這是一部另類的科幻愛情電影。

倒是沒有多恐怖,還帶著一絲小清新和溫暖。

講述的是男主經歷了失敗的婚姻後,通過人工智慧逐漸走出來,並且和人工智慧戀愛的故事。

在這個未來的世界裡,一切都能得到滿足,但是絕對不包括感情,人類從未如此孤獨,人與人的情感一直是最複雜的存在。

影片其實主要針對的是對人類存在以及人類之間相互關係的探討,關於「真正的感情」究竟是何物,並且逐漸探尋超越肉身的情感歸宿。

斯派克·瓊斯的小清新風格真的很招人喜愛,絕美的視聽也帶來不一樣的享受,帶來溫暖放鬆的同時也能給你帶來思考。

道德水平低下對於任何人來說都是一種汙點。

要知道,雖然我們能約束自己的三觀,但是並不是人人都有媽媽……這導致了每天打開社交網站都能發現新的智障。

我們不妨大膽假設,如果是人工智慧成為地球主流群體的話,或許世界真的會煥然一新。

在影片《機械危情》裡,被作為「超級戰士」研製的機器人也顯得更加類人化和具備道德感。

這是一場充滿東方鬥爭哲學的戲劇,編劇的真實意圖也許正是通過這樣一部不太常規和令人「舒服」的科幻片向觀者發問,正如其中女機器人對其創造者說「我是新世界的一部分,而你則屬於舊世界。」

人工智慧也能帶你進入不同的空間!

在VR橫行的今日,無數人打遊戲之餘對遊戲的終極夢想就是親身進入遊戲世界。

如果你看過《電子爭霸戰》,便會更加堅信這種想法的可能性。

這是一部具有劃時代意義的科幻電影,因為它的意識實在是太超前了!

你敢信嗎?在1982年那個連電腦都沒普及的年代,這部靈活運用CG,大量展示三維立體繪圖的特效,打開科幻電影的新大門。

2007年,美國視效協會(VES)評選出了歷史上最具影響力的50部特效電影,《電子爭霸戰》排名第六。

美國電腦圖形學會則將這部電影視為電腦圖形的裡程碑、分水嶺,認為它開創了CG電影時代。

它是史上第一部賽博空間題材電影,男主作為程序猿,被吸入了程序空間,需要保住性命的同時更要找到破解方法回到現實。

影片有著超前的前瞻性,並且不論是故事情急還是邏輯都經得起推敲,除了特效在當今看會有點奇怪,像任天堂的8位遊戲機畫面……

好吧這都是時代的鍋,建議先讓自己的意識穿越到1982年再看。

相關焦點

  • 墨菲定律:生活中總有一些怪事情,你越是害怕,它越要發生
    由此,墨菲總結出「如果事情有變壞的可能不管這種可能性有多小,它總會發生」,也說明了偶然中的必然。「技術風險能夠由可能性變為突發性的事實「的消息不脛而走,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到墨菲定律,也開始擔心這樣的小概率發生在自己的身上,其實,大多數人對墨菲定律的理解存在錯誤性。
  • 人工智慧將帶來人類永生還是滅絕?
    同樣的事情正發生在人工智慧領域。我們聽到很多人說人工智慧將會造成很大影響,但是因為這個事情還沒發生,因為我們和一些弱爆了的人工智慧系統的個人經歷,讓我們難以相信這東西真的能改變我們的生活。而這些認知偏差,正是專家們在努力對抗的。  就算我們相信人工智慧的巨大潛力,你今天又花了多少時間思考「在接下來的永恆中,絕大部分時間我都不會再存在」這個問題?
  • 【重磅】人工智慧:人類正在走向永生或者滅絕(下)
    3)人類——恐怖分子獲得了可以造成滅絕的武器,全球的災難性戰爭,還有不經思考就造出個比我們聰明很多的智能Bostrom指出1和2在我們物種存在的前十萬年還沒有發生,所以在接下來一個世紀發生的可能性不大。3則讓他很害怕,他把這些比作一個裝著玻璃球的罐子,罐子裡大部分是白色玻璃球,小部分是紅色的,只有幾個是黑色的。每次人類發明一些新東西,就相當於從罐中取出一個玻璃球。
  • 百名外賣員集體罷工,一年好幾次究竟為何?
    1月4日中午,「Foodpanda」公司外賣員再次集體罷工抗議,並向公司提出10個條件。
  • 人工智慧革命:人類將永生或者滅絕
    至今為止,人類的大腦是我們所知宇宙中最複雜的東西。而且創造強人工智慧的難處,並不是你本能認為的那些。一些我們覺得困難的事情——微積分、金融市場策略、翻譯等,對於電腦來說都太簡單了我們覺得容易的事情——視覺、動態、移動、直覺——對電腦來說太TM的難了。用計算機科學家Donald Knuth的說法,「人工智慧已經在幾乎所有需要思考的領域超過了人類,但是在那些人類和其它動物不需要思考就能完成的事情上,還差得很遠。」
  • 英國倫敦唐人街集體罷工5小時抗議內政部「釣魚執法」
    據CNN等多家外媒報導,在英國當地時間7月24日,倫敦唐人街約100家中餐館集體罷工5小時候,抗議英國內政部「釣魚執法」。當天下午一點,抗議者集體從新港坊出發,步行前往威斯敏斯特的內政部大樓抗議,並向內政部官員遞交信件。據CNN報導,抗議者人數有500多人,但據星島日報數據,參與了這次罷工的英國華人數量超過1000多人。
  • 中國工人罷工維權的時代到來了
  • 我們開始害怕人工智慧,但Watson已經長大成「人」了!
    現在,人工智慧已經可以理解和形成類似於「信念」這樣概念的東西。法學界則表示,給負責識別轟炸目標或者提供導航路線的電腦設定法律責任是一件困難的事情。在1月4日晚上名為「人工智慧大爆炸」的會議上,研究人員探討了機器可能迅速地遠遠超過人類能力的可能性。這個假設由牛津大學哲學家尼克·博斯特倫(Nick Bostrom)提出。
  • 原創 由優衣庫成衣代工廠罷工事件分析外企如何預防和應對員工罷工
    而這樣的罷工事件也不僅僅存在於優衣庫,據官方的中國社科院統計,涉及100至1000名工人的集體勞動爭議數量呈10倍增長,此類爭議從2007年的23起增至2012年的209起。過去一年裡還發生了一些涉及數千乃至數萬名工人的勞工行動。今年3月,中共中央指示各級官員「把構建和諧勞動關係作為一項緊迫任務」,指出「勞動關係矛盾已進入凸顯期和多發期,勞動爭議案件居高不下」。
  • Facebook員工「雲罷工」:企業與員工的博弈,靠罷工來解決合法嗎?| 法律顧問
    罷工(Strikes),是員工為了表示抗議,而集體拒絕工作的行為。其次,員工可以自由罷工嗎?對於這種罷工行為,大部分國家已將「罷工自由」直接寫進法律,包括一些社會主義法治國家,例如越南。//2009年,大摩就曾去越南協助解決過一起集體罷工事件:系某跨國公司在越南的工廠,五百名中國籍主管因要求漲工資而引發。這家跨國公司在當地工廠有兩萬人,而中層管理人員大部分是中國籍主管,這主管們一罷工,這些工人自然就不幹活了。
  • 法國人這麼喜歡罷工,還拍了罷工電影......
    法國罷工是常態,保衛權益不容輕視在法國,街頭抗議與罷工是非常習以為常的事情,甚至有人形容頻繁程度是「三天一罷工,五天一抗議」,就像今年年初發生的,法國鐵路罷工事件,許多不同運輸系統的工會,進行長期大規模罷工,使得法國各地交通進入半癱瘓狀態。
  • 人工智慧覺醒了?亞馬遜的人工智不聽人類指令,還發出滲人笑聲
    自從人類開始大力發展人工智慧以來,包括知名科學家霍金在內,一直都存在著很多質疑和反對的聲音,當然說白了大家最關心的問題普遍都是:如果有一天人工智慧太強大了
  • 當 AI 人工智慧搶走了工作和飯碗 人類的未來該何去何從?
    AI 人工智慧的發展對於提升人類工作效率,轉型人類的工作方式,甚至是引領人類發展方向上都起到了巨大作用,但是一直以來,關於人工智慧的負面性影響也都一直存在,其中包括三個主要方面:AI 導致的失業率上升問題,AI 技術使用不當的犯罪率上升問題以及相關的道德倫理問題,在這裡我們主要談一下其中失業方面的問題,畢竟這是目前距離我們最現實和影響範圍最大的問題,對於世界經濟和整個社會結構來講都會有巨大影響
  • 人工智慧自己寫出一篇文章:我不想消滅人類,霍金擔憂或許是對的
    像在這種依靠強大知識儲備、超強運算速度的事情上,我們人類大腦確實不行,這也讓我們看到未來人工智慧的發展前景。這只是我們的猜測,未來的事情我們不得而知。但是最近有這麼一件趣事,一個人工智慧自己寫出了一篇文章,目的是想告訴那些擔心、害怕人工智慧的人,我沒有消滅人類的欲望,我是人類的守望者。這是怎麼回事呢?
  • 盤點2019年法國大罷工:法國人如此任性,究竟是誰給的勇氣?
    又到了年底的大盤點時刻啦~今天,我們來聊聊法國最具特色的行為藝術——罷工遊行。相信最近一段時間以來,已經有不少小夥伴見識到了法國罷工的「威力」。而這次超大規模的「宇宙級大罷工」,也讓法國再次成為全球的話題流量王。
  • 科技與心靈的終極考驗——假如人工智慧也懂心理
    人工智慧是當今社會最引人矚目的科技成就,也是對普通群眾影響最深遠的,關係最密切的一項科技技術。人工智慧已經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太多的驚嘆,如果讓你在二十年前想像一下智慧型手機、抖音、支付寶,估計只會認為是天方夜譚。如果現在我們一起想像人工智慧也懂心理,那會是怎樣的畫面呢?那不妨一起來腦洞大開吧。
  • 人類唯一的出路:變成人工智慧?| 變態科技深度長文
    此後,Tim 創作了一系列和太空航行、火星移民、人工智慧、腦機接口等話題相關的博客文章,新聞網站Vox的編輯David Roberts稱之為「我讀過的最有內容,最迷人,最令人滿意的帖子。」「其他所有生物」組成的未來,人類只有一條出路:「變成人工智慧。
  • 谷歌員工大罷工,對矽谷個人主義說「不」
    上周谷歌員工罷工最引人矚目的方面可能不是約兩萬的參加人數,也不是它的全球影響力,甚至不是它在不到一周的時間內就組織在一起。最引人矚目的是,組織者將他們的行動與更廣泛的工人鬥爭關聯起來,他們使用的語言,是富裕的科技員工之前聞所未聞的。
  • 研究指出:西方人害怕機器人而日本人卻不害怕
    近日,《連線》發布麻省理工學院媒體實驗室負責人伊藤穰一(Joi Ito)的文章,討論為什麼西方人害怕機器人而日本人不害怕。文章指出,猶太基督教的等級制度意味著這些文化傾向於害怕他們的統治者,日本的神道教、佛教等信仰更加信奉萬物和平共處。
  • 人類智慧與人工智慧
    人類對人工智慧的擔憂和恐懼是非常複雜的,包含很多內容,比如就業、社會組織形式變化的不可預知等,但說到底是對自身命運的擔憂和恐懼。人工智慧是人類能力的延伸,完全可以取代人類做很多工作,這是個不爭的事實,但它不可能被無限延伸,更不可能取代人類、奴役人類和消滅人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