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尼 XBA-Z5 入耳式耳機[三單元圈鐵]測評報告 對比Westone W60

2021-02-13 Soomal音頻影像

SONY 索尼 XBA-Z5 入耳式耳機

前不久Soomal測評了索尼XBA-A2三單元圈鐵耳機,它的動鐵單元的高頻表現令人印象深刻,作為1000元人民幣級別的耳機,動鐵單元高頻表現已經並不比我們熟悉的婁氏高音在W4R、UE900等耳機上表現的差。而作為目前索尼耳塞旗艦XBA-Z5,在動鐵和動圈揚聲器單元上相比A2又有不同。它的聲音表現因此也值得期待。感謝網友送測XBA-Z5耳機,目前Z5耳機Sonystyle官網售價為3699元人民幣,網購行貨價格在2700元人民幣左右。

SONY 索尼 XBA-Z5 入耳式耳機

在Soomal之前的XBA-A1、A2測評時我們已經介紹過在2014年底索尼發布XBA-A1、A2、A3和Z5幾款產品配置差別。除了A1使用了一個全頻帶動鐵單元外,A2、A3和Z5均使用了兩隻動鐵單元。動鐵單元內部,T型銜鐵以及振膜和銜鐵間一體化的連接結構,側面正對振膜的開口位置的主體結構都是一樣的。不過,在官方介紹中,Z5使用的動鐵單元振膜材料和A2、A3不同,Z5使用了鎂質金屬材料,讓振膜達到更輕的質量。而Z5的整體外殼也和A系列不同,官方介紹同樣使用了鎂質金屬材料,這個材料和外殼表面塗層工藝看上去和索尼Z7耳機的有些相似。

SONY 索尼 XBA-Z5入耳式耳機-內部結構示意圖[官方圖]

SONY 索尼 XBA-Z5入耳式耳機-分頻電路[官方圖]

SONY 索尼 XBA-A2 入耳式耳機-索尼線性驅動動鐵單元特色技術[官方圖]

雙單元動鐵單元同樣一隻為全頻帶,另一隻負責高頻,在Z5中官方明確內置了阻容分頻電路。而在動圈單元方面,A3和Z5均使用了16mm直徑的大振膜[A2為12mm直徑,A3為16mm直徑],材料是索尼近年來常用的LCP液晶聚合物材料,不過Z5和A3不同的是表面做了鍍鋁塗層,並且增加了振膜邊沿的褶皺加強振膜剛性強度,理論上可以讓低頻更容易控制。

SONY 索尼 XBA-Z5入耳式耳機-鎂合金振膜及鎂合金外殼[官方圖]

SONY 索尼 XBA-Z5入耳式耳機-節奏響應控制示意圖[官方圖]

在索尼Z5的官方頁面上,還可以看到索尼展示了「節奏響應控制」的內部結構示意圖,在動圈揚聲器背面耳機殼體內有專門的結構用於調節內部氣流。這對於小耳塞的調音來說非常重要,而要保證量產和一致性如何巧妙設計這套氣流系統更是關鍵。以上幾張圖片均來自索尼官方網站圖片展示,其中動鐵結構、三隻揚聲器分布位置、節奏響應控制和A2、A3應該沒有差別。而Z5的最大差別在於動圈振膜的不同、動鐵振膜的不同、耳機外殼材料的不同[可能影響到節奏響應控制部分結構]、可能還有分頻電路的加入。

SONY 索尼 XBA-Z5 入耳式耳機

從佩戴使用來說,XBA-Z5和A系列比較相似,我們手中只有XBA-A2作為參考,雖然Z5的揚聲器單元和外觀尺寸都要比A2更大了一些,但仍然保持了11克左右的重量[A2為9克],實際使用基本感受不到差別,大概因為佩戴的舒適度和重量與線材設計關係更大。SONY標配的線材在與耳機連接部分相比A系列做了更大一些的弧度,佩戴時仍然推薦用向上出線繞耳的佩戴方式。

由於送測網友已經非常充分的使用了耳機,所以我們對Z5做了簡單的50小時左右的熱身,測試對比的耳機選用Westone威士頓W60,索尼XBA-A2和Aurvana Air等作為簡單參考。播放器使用索尼ZX2、享聲M2 Pro和飛傲X7+AM2,vivo X6 Plus,另外iPhone 6s作為手機參考。

SONY 索尼 XBA-Z5 入耳式耳機

vivo X6 Plus智慧型手機

SONY 索尼 XBA-Z5 入耳式耳機-和威士頓W60大小對比

整體印象:索尼XBA-Z5的高頻表現的確令人眼前一亮,雖然XBA-A2的高頻表現已經讓我們對Z5的高頻提升有所準備,但Z5的高頻的空間感和快速的瞬態響應仍然令人有些吃驚。而反之,低頻部分的量感感覺還是有些偏多偏慢,中頻人聲表現相比A2有了比較明顯的提升,不過風格上仍然是相對靠後一些的結像,聲音略偏軟。

高頻表現:索尼XBA-Z5的雙動鐵單元在官方資料中專門強調用了輕質的鎂合金材料振膜,同時也用了「HD單元」的說法。Z5的高頻表現的確非常出色,與W60我們聽到過的最好的婁氏動鐵單元相比,整體素質全方面較大幅度的領先[和曾經聽過的達音科多單元旗艦相比,應該也是有很大程度領先]。

Z5的極高頻部分響應迅速,空間感極好,在入耳式耳塞中可以達到高頻延伸有如此好空間感的耳機在Z5之前沒有遇到過。和耳塞式耳機Aurvana Air相比,這種空間感Z5可能還要更好,當然細膩程度肯定是Z5更好。這在表現小提琴的一些極高頻,打擊樂的較高高頻和一些電子樂中特別製作的模仿快速打擊樂的聲音中,Z5的靈動和速度,非常好的解析力都是遠超W60的。如果有個非常安靜的環境欣賞音樂,Z5在這方面的優勢會發揮的更明顯。

瞬態和解析力的大幅度優勢會讓Z5的極高頻整體聽感明顯優於W60,小提琴的泛音豐富而華麗,銅管音樂的通透感提升明顯,打擊樂的空間感、空氣感和層次明顯增強。而這種解析力和快速的瞬態並沒有表現出生硬感[這點不用質疑,在W4R時代的動鐵開始已經可以做到]。而Z5的整體高頻層次清晰,聲音乾淨,在稍大動態下表現出現有所有動鐵單元相對更柔和的一面。整體來說,XBA-Z5的高頻屬於目前小耳機中極品級別的表現。從Z5換回W60會覺得聲音層次下降一個水準,瞬態響應有些發糊。

當然,優秀的高頻需要搭配相對高級的音源尤其是高級的音樂節目,否則會覺得高頻會稍偏硬。除非你要求不高,那麼iPhone也不是不可以。總體來說,Z5的適應性還不錯,我們使用的這幾款音源下高頻表現雖然肯定因音源不同有差別,但不會有太大問題。

中頻表現:從索尼的Z7、到A1、A2各款耳機來看,索尼平衡好中頻和中低頻表現似乎和Westone、AKG的高端耳機相比似乎總存在令人不夠滿意的地方。Z7巨大振膜和封閉式設計也許是一個理由,而「圈鐵」能不能調好同樣是技術難點。相比A2[沒聽過A3],XBA-Z5的中頻人聲表現已經爆滿厚實了許多,這樣的中頻動態和厚度已經優於W4R級別的四單元動鐵耳機,和W60相比它的中頻厚度仍然略差。

作為「旗艦」來要求,Z5的中頻和W60的中頻都談不上完美,各有各的問題。 W60的中頻厚度更好,動態稍好與Z5,但是在偏向中低頻部分的聲音似乎有些突兀,在隨身聽播放器上[甚至X7 AM2]都控制不佳,人聲稍有發糊的痕跡。而Z5的中頻似乎稍顯柔和的過分了一點點[中頻搭配X6Plus好於飛傲X7],動態稍弱。而在中高頻部分,Z5的細膩和解析力仍然非常出色,解析力和柔和的聽感讓你不會相信這來自於動鐵單元。而成熟男聲的力度則相對欠缺了一些。在交響樂等表現上基本趨勢一致,總體來說,柔和有餘力度不足,中低頻的層次和控制力優於W60,中高頻明顯優於W60,中頻動態弱於W60,聲音厚度和力量感弱於W60。

低頻表現:Z5使用了16mm直徑液晶聚合物材料振膜,並做了鍍鋁的塗層,更多的褶皺加強筋。不過無論搭配索尼的ZX2還是搭配飛傲X7,Z5的低頻量感仍然相對偏多,速度略顯偏慢。它的優勢因為振膜尺寸的增大的確明顯,低頻的下潛深度有了明顯提升,在如此低頻下限裡只要聲壓不是太大[例如鬼太鼓座-疾走快結束時的一段低頻],這樣的解析力還是非常驚人。但對於大聲壓快速的低頻,Z5的低頻瞬態速度還是偏慢,聲音略顯發糊,跟不上節奏。當然,用同樣的高標準要求W60,它的低頻解析力也不會太好。以《鬼太鼓座-疾走》中敲鼓為參考,動鐵的低頻優勢在於擊鼓的力度和凝聚力,但舒展開後的層次很假,Z5的擊鼓凝聚力一般,但鼓皮震動開的細節更豐富。但與更高級的頭戴耳機和音箱相比,它們的細節仍有差距。這也是小尺寸揚聲器表現低頻不可能做好的地方。

在中低頻部分如大提琴表現上,Z5的細節優勢仍然優於W60,聲音舒展鬆弛,只是略顯鬆弛的有些過分,需要保持音源相對中性和足夠好的控制力。W60的中低頻風格和中頻保持一致,有很好的厚度和動態支撐,如果以Z5為參考,W60的中低頻爆發力更強,聲音厚度更好,不過動鐵的味道有些突出,聲音略顯呆板。Z5中低頻比較舒展鬆弛的感覺對整體聽感有利,但低頻下潛較深部分的量感有些偏多,影響了它整體表現。而這種偏多的低頻由於瞬態同樣不容易控制,所以在流行音樂中也顯得有發糊的痕跡。

聲音表現小結:索尼XBA-Z5是一款整體聲音聽感比較寬鬆,擁有極為出色的高頻表現和出色聲場、空間感[耳塞中]的圈鐵耳機。作為動圈和動鐵的混合耳機,它的動鐵優勢發揮的淋漓盡致,毋庸置疑。在中頻和中低頻部分,動圈的介入比以往任何的圈鐵耳機表現都好,以更高的要求來說,中頻厚度和動態仍顯不足,但舒展和細膩的狀態也比以往任何的圈鐵耳機表現都好。低頻部分索尼的口味在Z5表現上仍然略顯偏重[相比A2明顯收斂],它的低頻有很好的下潛,但對於旗艦級別耳機高要求來說,層次和瞬態控制力和整體表現有些不符,可能是這條耳機最明顯的短板。

在音源搭配方面,Z5沒有特別挑食,在暖聲的音源上可以獲得明顯更好的中頻[例如vivo系的手機,樂之邦等],而在ZX2、X7和MOJO上可以讓高頻的空間感發揮的更好。即便搭配iPhone,Z5的高頻優勢也可以表現出來[同樣用iPhone搭配W60]。而Z5的中低頻在普通音源下還要比W60的中低頻更容易控制些,但中頻會相對顯得單薄些[同樣用iPhone對比W60]。


總結

索尼XBA-Z5的聲音表現雖然不完美,甚至低頻在整體表現中我們認為有些拖後腿的嫌疑,但在所有動圈式、動鐵式的耳塞中,XBA-Z5的表現配得上旗艦級的地位。與W60的6單元動鐵相比,中頻的動態雖仍不佔優,但Z5整體已經表現出「圈鐵」中動圈單元舒展柔和的優勢一面。而索尼自行研發的動鐵單元在A系列上已經有所發揮,Z5頂級單元大幅度領先使用婁氏單元的頂級型號如W60。從中高頻以上部分的細節、瞬態、動態、聲場和難得柔和的聽感全面明顯超越W60.高頻的空間感、聲場、瞬態自然又迅速的響應在以往的耳塞上很難體驗到這樣的水準,是目前小耳機中高頻的極致表現。相比威士頓W60 5000元-6000元的售價,索尼XBA-Z5的網購價格在2600-2800元之間,具有很好的性價比,Soomal給予索尼XBA-Z5入耳式耳機推薦評級。

想看完整文章請點擊本頁左下角閱讀原文查閱

轉載文章請註明作者和來源「數碼多Soomal」

-【數碼多Soomal】----

微信號:realsoomal

新浪微博:@Soomal數碼多網站

簡介:國內最值得關注的硬體產品深度評測媒體,以評測中立客觀而聞名。這裡有業內最具影響力與參考性的測評文章,以及最用心拍攝的產品圖和手機樣張。

點擊標題下方數碼多Soomal即可添加關注!

                                             

↓↓猛戳閱讀原文查看原文

相關焦點

  • 索尼 XBA-A1AP 入耳式圈鐵耳機測評報告
  • 小米圈鐵四單元耳機測評,對比水月雨KXXS、興戈EM2、索尼N1AP.
    感謝熱心網友借給我耳機測評,讓家境貧寒的我也能體驗到小米最新推出的產品~繼上篇測評的華為Freebuds3,這款小米圈鐵四單元耳機也是近期非常多的網友想讓我測評的一款。所以綜合來說,小米圈鐵四單元耳機雖然各個頻段、人聲樂器等都有一些瑕疵,但是沒有什麼硬傷或者特別大的缺陷,相比於之前那種人聲特別模糊樂器音質差等等真的是好到不知道哪裡去了。與同價位的水月雨KXXS對比。其實如果你們看過我半年前的測評視頻就會明白,水月雨KXXS幾乎是千元以內表現最好的入耳式耳機。直到現在沒有誰能撼動她的地位。
  • 真圈鐵or假動鐵?Meizu/魅族Flow 三單元圈鐵入耳式耳機體驗測評報告
    導管直徑約為5.85mmFlow使用了一顆複合雙動鐵單元和一枚動圈單元,組成了三單元圈鐵結構。縱使魅族給予Flow多麼高的配置,它依然不能免俗的將高頻設計的較為明亮,從而突出動鐵單元的存在。Flow的聲音風格與明顯偏重中下盤的N1AP完全不同,它的聲音稍微有些怪異,在印象上與我們很久以前測評的音技王P8有些類似。人聲稍顯寬鬆但是解析一般,並且比較突出,如果你用它對比飛利浦S2的話,你會發現S2的人聲位置和解析明顯要比Flow好不少。
  • 【導購】音樂性十足——索尼XBA-Z5入耳式耳機
    有一副稱心的耳機不失為一個好辦法。索尼XBA-Z5入耳式耳機(下稱XBA-Z5) ,擁有特別設計的外觀,支持高解析度音質,佩戴舒適,多樣的連接方式,就 是一款理想的選擇。索尼SONY XBA-Z5耳機的線材接口圖技術特色XBA-Z5作為索尼新一代入耳旗艦耳機,擁有新開發的HD混合式三位驅動單元
  • 40款入門入耳式耳機對比測評
    200元以下耳塞耳機對比測評30款真無線耳機終極對比測評加強版然而時過境遷,時代的發展可以體現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耳機行業經過了短短一年的時間,曾經入門耳機的市場幾乎已經被真無線耳機(TWS耳機)替代,也很少有廠家再推出入門級的入耳式耳機。我也很難再湊齊像去年那麼多200元以內的入耳式耳機和平頭塞耳機。
  • 舒適耐聽:SONY/索尼 XBA-N3AP入耳式圈鐵耳機體驗測評報告
    細節做工通過外觀你也不難看出N3AP是一個圈鐵耳機,只不過這個負責中低頻的動圈,被放置在後面,索尼為它單獨設計了一個小腔體,以容納這顆動圈單元,從而還帶來了非常小巧的體積。做工上談不上多麼優秀,但是也是在塑料耳機當中的第一梯隊,每一個部件都嚴絲合縫,沒有毛邊和合模線外露。塑料材質的腔體也帶來了20g的整機重量,十分輕巧。實話說現在千元價位上大家都喜歡做繞耳式耳機,這樣的直入耳的耳機,將會越來越少。
  • 森海塞爾 Sennheiser IE40 PRO 入耳式耳機測評報告
    森海塞爾 Sennheiser IE40 PRO 入耳式耳機測評報告森海塞爾IE40 PRO看起來是一個近期都比較火的型號
  • 【燒友點評】威士頓 Westone W40 入耳式動鐵耳機測評報告
    威士頓W40入耳式耳機,是一款四單元動鐵耳機,是威士頓耳機在2013年更新產品線的其中一員,我們之前已經測評過2013年更新的UM Pro10和
  • Shure SE535 評測 | 三單元動鐵重低音 入耳式耳機
    Shure 舒爾 SE535 入耳式動鐵耳機舒爾作為老牌電聲品牌,在入耳式耳機產品上也相對比較早進入到中國市場,記得2000年前後森海塞爾MX500大紅大紫幾年後,舒爾E2C恐怕是當時高端耳塞中非常知名的型號之一
  • 【評測預告】KZ ZSN 雙單元圈鐵入耳式耳機圖集
    KZ的耳機,但是到目前為止,能在聲音、外觀、做工這些方面令我們感到比較優秀的,只限於售價498元的BA10這款動鐵耳機。很有意思的是,KZ似乎對動鐵以及圈鐵耳機情有獨鍾,它們旗下的耳機產品大都是圈鐵的設計。雖然從理論上講,圈鐵單元的搭配確實能很大程度上的彌補動圈耳機先天性的不足,將兩種單元的優勢互補,但是一旦做的不太好,那麼帶來的效果甚至連單單元動圈耳機都不如,這樣的例子我們見到的太多,尤其是低端圈鐵耳機。
  • 索尼EX1000(EXK)入耳式耳機音質測評
    索尼EX1000是一款10年前發售的入耳式耳機,是當年索尼推出的旗艦入耳式耳機。也被一些發燒友奉為動圈之王。
  • 99元圈鐵?Xiaomi/小米 圈鐵入耳式耳機體驗報告
    國產動鐵單元的出現,直接拉低了一部分動鐵耳機的製造成本,也理所應當的讓「圈鐵耳機」價格接近冰點,所以本期評測也不會太過冗長。感謝不願意透露姓名的趣友提供送測耳機。小米圈鐵的外觀是很典型的斜入耳式耳機的外觀,後腔有一個出音孔,是用來改善腔體內氣流動態的。後面使用了鋁合金腔體,並且設計了比較精緻的CD紋路,不過這條耳機已經使用了接近一年的時間,因此腔體的磨損也顯而易見。
  • 達音科 DN-2000F入耳式耳機與飛傲X5K可攜式音頻播放器搭配測評報告
    達音科在2014年3月發布DN2000圈鐵耳機,使用兩隻動鐵單元負責中高頻,一個動圈揚聲器負責低頻。在2015年,達音科更新了DN2000J,這款耳機拿到了Hi-Res的認證,雖然從外形來看和DN-2000區別不大,但耳機的外殼尺寸已經與DN-2000尺寸不同,DN-2000J Soomal完全沒有聽過[定價2000元以上]。而今天要測評的其實是另外一個套裝。
  • 〖分享〗淺談 索尼XBA-300AP 新三單元動鐵耳機
    當各大廠商都拿出自己新技術產品的同時,索尼作為電子產品的龍頭也不甘示弱,繼推出了全新旗艦手機Z5系列的三款手機後,還更新了Hires系列上的多款產品。包括全新主打年輕市場的多彩H.ear系列耳機、Hires播放器ZX100和三單元動鐵耳機XBA-300AP。不過消費者的目光似乎都被前兩者所吸引,而忽略了這款三單元動鐵耳機,可卻正是它其中卻蘊含了諸多索尼的黑科技和真誠對待產品的態度。
  • 【燒友點評】索尼hi-res典型型號xba-a3,xba-z5,ex1000、pha3、mdr-Z7評測
    接觸的大耳機很少,聽的久的是HIFIMAN HE400I,oppo pm1、hd598。所以無法做出最恰到好處的對比式評測,只能感想下。前端是D250 discman直推。先說說這個cd隨身聽。D250的推力和索尼的D50或是D100基本相當,無低音音效,共10格音量。3到5的音量(接Z7這類大耳機)可以推出較大的音量。
  • 索尼M12SM線與平衡耳機升級線[適用XBA-Z5、A3、A2]測評報告
  • 索尼Z1R入耳式耳機音質測評
    「 索尼IER-Z1R應該是我被問過的最多的值不值得買的旗艦入耳式耳機。不過由於我家境貧寒的原因,其高達12999元的售價讓我一直望而卻步。索尼WI1000XM2音質與降噪測評索尼的有線入耳式耳機終於一改之前的hufi曲線,向著最新推出的幾款藍牙耳機的曲線靠攏。這說明索尼也是有能力把沒有EQ的有線入耳式耳機做到較好的水平。至於為什麼在N3AP上採用類似的曲線,我推測可能是出於成本考量,也有可能是故意拉開產品定位。
  • SONY/索尼 MDR-XB55AP 入耳式耳機體驗測評報告
    XB55AP的外形像極了索尼早些年發布的EX8X、EX9X系列的耳機,均為向後突起的後腔加之圓形的斜入耳前腔,如果你對索尼經典的EX90這款耳機有印象的話,那麼看到XB55AP或許不會太陌生。不同的是,XB55AP在外觀設計的元素上可能會更加多一些。
  • 【評測圖集】SONY/索尼 XBA-N3AP入耳式圈鐵耳機圖集
    ···················樣機來源:自主採購樣機類型:市售量產版我們已經好久沒有寫索尼的產品了,主要是索尼的產品全部都得自主採購,經費有限啊實在是。近期有不少粉絲想看N3AP的測評,所以我們就斥巨資採購了一條回來,給大家做一下這款產品的測評。N3AP可以說是索尼在主流價位段上的「第三代」圈鐵耳機了,問世到現在也有幾年的時間,久經市場考驗。對於大部分在這個預算的用戶來說,N3AP絕對是一個過不去的坎,一邊是看起來性價比超群的國產耳機,一邊又是索尼大牌信仰加持,很多人在這方面就犯了難。
  • 1more 4單元圈鐵耳機評測
    這次我要評測的耳機,是1more最新的4單元圈鐵入耳式耳機(以下簡稱4單元圈鐵),就是一副調音上相當不錯的耳機。還有一點就是,我現在手上並沒有高端入耳式耳機,所以我會拿幾副便攜耳機(鐵三角msr7索尼1a與1more自家的3單元頭戴)與4單元圈鐵做一些對比。選好合適大小的耳塞,4單元圈鐵的配戴上還是比較舒服的,前端我有凱音N5和山靈M5,評測用的是山靈M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