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院長首先從新舊經濟轉型的視角出發,指出隨著信息通訊技術的迅速發展,以數據和智慧資本為依託的數字經濟、共享經濟、知識經濟等新經濟煥發出勃勃生機,而傳統的農業經濟、工業經濟等舊經濟、舊業態疲態漸露、不斷式微。以谷歌、蘋果、臉書、亞馬遜、騰訊、阿里巴巴及微軟(GAFATAM)等國內外企業為代表的技術密集、信息密集、智力密集的新經濟、新業態強勢崛起,逐步取代了土地密集、勞動力密集、資本密集的舊經濟、舊業態。
緊接著,黃院長分別從新舊經濟動能轉換、商業模式影響日增、會計作用江河日下、鴕鳥政策視而不見、與時俱進的救贖之道等五個方面對新經濟、新模式、新會計做出進一步的分析與解讀。
1. 新舊經濟動能轉換。黃院長指出數字經濟的發展勢不可擋。2019年,我國數字經濟對GDP增長貢獻率高達67.7%,數字經濟創造了超過2億個就業崗位,約佔全年就業人數的25%。同時,從過去的二十年間全球十大市值公司排行榜的變遷也可以看出GAFATAM等公司的市值遠超傳統經濟的上市公司,成為新經濟的典型代表。而經濟的轉型升級由三個因素決定,即信息技術進步、商業模式創新和人口結構變化。
2. 商業模式影響日增。黃院長以阿里巴巴、百度和騰訊以平臺戰略為基礎的商業模式為例,進一步闡釋了商業模式創新給企業所帶來的巨大的競爭優勢,同時指出商業模式創新對會計在確認、計量和報告方面所帶來的挑戰和啟示,認為商業模式的角色和地位應當在財務會計概念框架和具體準則層面上加以明確界定。
3. 會計作用江河日下。在商業模式不斷推陳出新的背景下,會計卻面臨巨大窘境,即相關性的不斷惡化。黃院長認為,從受託責任的角度看,會計信息相關性的惡化主要表現為受託責任的評價對會計信息的依賴度不斷降低。在舊經濟時代常用於評價管理層是否有效履行受託責任的指標ROE並不適用於新經濟企業。會計信息相關性惡化的另一個表現則是激勵機制的設計對會計利潤的依賴程度日趨降低,因為新經濟企業越來越多依賴於股票期權激勵機制,而淡化以會計利潤為基礎的激勵機制。
4. 視而不見的鴕鳥政策。黃院長接下來剖析了會計相關性持續惡化的十大原因,即無視無形投資的資本支出屬性、無視平臺資產的網絡效益現象、無視行業地位的經濟價值差異、無視用戶聚集的邊際成本遞減、無視數字資產的價值創造功能、無視智慧資本的內在經濟價值、無視非常項目的預測價值幹擾、無視估計判斷的信息質量減損、無視內外事項的市值變動影響、無視經營業績的雙重披露需求。
5. 與時俱進的救贖之道。最後,黃院長對在新經濟下會計所面臨的挑戰提出了相關的建議,指出會計應進一步完善確認標準來反映無形投資,借鑑相關估值模型的研究成果來完善計量方法,並強化表外披露來揭示價值動因,同時基於商業模式改革會計準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