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慧、區塊鏈與物聯網,正在成為智能時代的「三大件」【物女心經】

2022-01-22 物聯網智庫

收錄於話題 #彭昭專欄 98個

作者:彭昭(物聯網智庫創始人&雲和資本合伙人)

物聯網智庫 原創

轉載請註明來源和出處

導  讀

就像自行車、手錶和縫紉機是工業時代的「三大件」。人工智慧、區塊鏈與物聯網,正在成為智能時代的「新三大件」。加之新基建和新冠疫情的不期而遇,成為了人類社會數位化遷徙的助推劑,讓新三大件之間的耦合越來越緊密,落地越來越加速。從物理世界到數字世界跨越的分水嶺已經出現。

全文字數:6000字,閱讀時間:12分鐘

物女王:技術融合亦是藝術

這是我在【物女心經】專欄寫的第178篇文章。

 

在上周的文章《廣東1800億打響新基建第一槍,河南、陝西工業網際網路投資迎頭趕上,500個項目揭示最佳賽道...》中,我們重點追蹤並分析了已公布具體信息的466個工業網際網路新基建項目及內涵,並且形成了一張總覽全國性工業網際網路項目分布的氣泡圖。

 

這次的新基建,讓工業網際網路的發展,搭載在具有周密計劃、覆蓋全國重點區域、超大規模的集體決策智慧之上。

 

在分析的過程中,我們還有很多頗具價值的發現。

 

區塊鏈和人工智慧,同樣被列入新基建的範疇。

 

在4月底由國資委和發改委同時召開經濟運行例行發布會上,首次明確劃定了新基建的範圍。物聯網作為通信網絡基礎設施的代表,區塊鏈、人工智慧作為新技術基礎設施的代表,共同屬於信息基礎設施這一層面。

 

就像自行車、手錶和縫紉機是工業時代的「三大件」。人工智慧、區塊鏈與物聯網,正在成為智能時代的「新三大件」。

 

加之新基建和新冠疫情的不期而遇,成為了人類社會數位化遷徙的助推劑,讓新三大件之間的耦合越來越緊密,落地越來越加速。

 

從物理世界到數字世界跨越的分水嶺已經出現。

 

你肯定知道,近期非常重要的一個事件是石油價格的暴跌。這是一次金融市場發生的踩踏事件,也是一次新舊能源轉換的標誌性事件。工業文明,石油是能源;智能文明,數據取代石油,成為「新能源」。石油價格的下降在意料之中,卻沒有想到如此極端。

 

萬向區塊鏈董事長肖風的評論一語中的:「石器時代的結束,並不是由於石頭沒有了。石油時代的結束,也並不是由於石油沒有了。數字時代的開始和資訊時代的開始,替換掉了這些東西。」

 

在新舊能源轉換的過程中,很多時候發生的並不是連續性變化,而是階躍式的變。這種階躍式跳變的背後,蘊含著多重因素到達臨界點,從而觸發整體性跳轉的必然性。

 

舉個例子,恰如當年iPhone的驚豔亮相和快速普及,看似是賈伯斯創造了「現實扭曲場」,帶動了智慧型手機的階躍式普及,而其背後實則蘊含著偶然當中的必然。

 

當時,經過各種研究機構和頂尖企業的分析,都認為智慧型手機要想開花結果,必須滿足三項條件,缺一不可。

 

第一,是手機的中央處理器的處理能力要大幅度提高,這個能力從2001年到2008年成長了24倍。第二,是通信速度要加快,同樣該能力這在8年間成長了375倍。第三,是屏幕解析度,也就是畫面精細度的提升,其也成長了24倍。

 

各項數據都共同指向,這三個條件將在2008年左右成熟。因此,賈伯斯以2008年為目標開發出iPhone手機,並非偶然。

 

與蘋果同步做好了暗中技術儲備的還有谷歌和微軟。

 

矽谷天使投資人保羅·拉漢姆曾說:「當你看到有人利用新技術為人們帶來某種以前不可能存在的東西時,他們很可能就是未來的贏家。而那些僅僅是對新技術做出『反應』,以期保護現有的收入來源的人,則很可能是輸家。」

 

區塊鏈與物聯網的結合是否已經到達了臨界點?

 

這篇文章將為你全面展示各種研究報告中的數據和內容,幫助你對技術發展的現狀作出恰當的評估。

 

能源石化行業率先吹響號角

 

在以數據作為「新能源」的階段,每一家企業都會成為數據資產公司。

 

區塊鏈與物聯網相結合的落地,需要在整個行業範圍內取得廣泛的共識和應用,才能跨越轉折點(TurningPoint),邁入良性發展階段。

 

 

5月15日,一份名為《能源石化交易行業區塊鏈應用白皮書》的發布,帶來了明確的信號。

 

這份白皮書匯聚了眾多頭部企業,由中化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中國石油國際事業有限公司、麥格理集團大宗商品及全球市場、中遠海運能源運輸股份有限公司、中國銀行股份有限公司、中國建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招商局能源運輸股份有限公司,以及上海萬向區塊鏈股份公司聯合發布。

 

有別於簡單的共同發布,這份白皮書還得到了上述企業管理層的聯袂力薦,在區塊鏈應用史上可謂首屈一指。

 

能源石化行業具有自身的特殊性,但也包含跨越行業的發展共性。

 

重、重、高」三個詞可用來描述能源石化行業的關鍵特徵,即重運營、重資金、高風險

 

重運營是指,能源石化市場交易執行環節繁雜,較多紙面工作,十分耗費人力

重資金是指,單筆交易金額大,是很典型的資本密集型行業

高風險是指,執行過程繁瑣、周期長、規模大,加上競爭加劇,風險高而毛利薄

 

那麼區塊鏈與物聯網、人工智慧等技術的融合,到底解決了行業中的什麼問題?這就涉及到區塊鏈應用與行業融合的本質。

 

任何技術能夠被普遍接受的前提是,它是否有助於突破產業鏈瓶頸,是否能夠創造獨特的價值,甚至改寫原有的體系和制度。

 

以石油為主的能源石化產業鏈,從上遊的勘探開發、到中遊煉油化工、再到下遊終端市場銷售,主要特點為鏈條長、周期長、參與方眾多,同時涉及龐大且複雜的跨境交易和國際結算。

 

 

與很多行業的產業鏈形態類似,分工協作的細化有利有弊。現階段能源石化行業的主要矛盾是產業鏈眾多參與方之間摩擦不斷,產業鏈整體運作效率無法提高。

 

能源石化交易的信息流、實物流、資金流,自上遊至下遊貫穿整個產業鏈,傳統交易模式下以「重、重、高」為關鍵特徵的背後是三流的不通暢和割裂。

 

信息流、實物流和資金流的瓶頸限制了產業鏈上價值的高效傳遞和整體產業鏈的邊際收益,利潤空間正逐漸被壓縮,產業鏈瓶頸亟待解決。

 

利用傳統的IT技術,產業鏈的企業之間,通過約定等形式,在信息溝通、流程優化、契約形式優化等方面進行努力嘗試,以期提高運營效率,平滑交易流程。

 

然而,隨著中國能源市場的逐步放開,眾多中小企業,特別是非國營中小企業在產業鏈中開始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更多的市場參與者和更高的市場活躍度增加了交易的複雜性和信任壁壘,行業效率問題進一步凸顯。

 

根據白皮書的分析,區塊鏈通過逐步實現能源石化交易行業的信息流、實物流和資金流的數位化,解決三流割裂的問題,完成產業鏈數位化基礎設施的建設,促進產業價值傳遞。

 

基於三流合一,為產業帶來業務創新、模式創新和價值創造的機遇,實現能源石化交易行業數位化生態1.0階段。

 

隨著三流上鏈合一,行業數字生態中積累和流通的數據量將劇增,這是區塊鏈+物聯網+人工智慧等多種技術的融合,將釋放行業數據的價值潛力,數據的市場價值將通過數據資產化體現。數位化貨幣、資產、數據的邊界將逐漸模糊、互相融合,能源石化交易行業數位化生態將邁向2.0時代。

 

 

任何行業都脫離不了時間、空間、形式、權屬的四類轉換,其核心是控制物流、倉儲、生產及終端銷售網絡等。白皮書對能源石化行業進行了相關的抽象化,並且提出了數字智能應用的生態體系。

 

該體系採用分層結構,主要包括:數據採集及底層機制層、數據分析層(算法/傳統)、運行執行層(智能/傳統)、行業應用/服務層(生態)。

 

 

在智能時代,我們一直強調C2M模式(Customer-to-Manufacturer,消費者直連製造,實現個性化定製)或者C2B模式(Consumer-to-Business,消費者到企業,實現定製化商業)的重要性。

 

白皮書對於在能源石化行業推進C2B模式,進行了合理的預判。

 

以數據為新能源貫穿整個能源石化行業的產業鏈,可以連接從能源石化產業鏈最上遊的勘探開發、到中遊煉化和精細化工、一直到下遊零售。

 

在能源石化交易行業數位化生態2.0的基礎上,依託數字貨幣的支付體系,可以實現能源石化貿易與零售的金融打通,即在進行貿易之初,即可鎖定與之對應的市場的零售端,產業鏈上每一層的價值傳導和金融結算被「長在區塊鏈上」的智能合約驅動的可編程數字貨幣鎖定,可以實現終極的交易對手信用風險可控,實現跨層級的B2B2C。

 

一旦打通跨層機制和C端與B端的數據,能源石化交易行業從傳統的B2B2C模式到C2B的模式創新便成為可能,真正的以市場化邏輯實現以銷定產的計算經濟就會到來。

 

75%的物聯網用戶投身區塊鏈

 

在文章《區塊鏈大軍浩浩湧入物聯網賽場》中,我曾經提到一份Gartner發布的最新報告,《調研分析:物聯網用戶擁抱區塊鏈》,Survey Analysis: IoT Adopters Embrace Blockchain。

 

其中預判區塊鏈的採用情況因行業而異,能源和物流等領域,將成為區塊鏈的「先行軍」。《能源石化交易行業區塊鏈應用白皮書》的發布,恰與這一判斷形成呼應。

 

作為智能時代的「新能源」,數據可以被分成三類:第一類是個人的數據;第二類是機構間的數據,包括由政府、社區、商業組織產生的數據;第三類是機器數據。

 

如今我們已經跨越了拐點,機器數據量全面超越個人數據量。

 

JuniperResearch的分析顯示,到2020年底,物聯網連接設備的數量將從2015年的134億增長到385億,增長超過285%。

 

5月初,工信部印發關於深入推進移動物聯網全面發展的通知。通知指出,到2020年底,窄帶物聯網NB-IoT實現縣級以上城市主城區普遍覆蓋,連接數將達到12億,移動物聯網的市場規模將突破2萬億。

 

思科統計,當下的每一秒,就有127臺新增設備連接到物聯網。IBM的網際網路白皮書預測,到2025年全球將有超過1000億臺機器聯網,到那時全球大概有100億人口,也就是將對應100億個人的數據和1000億臺機器的數據。

 

歐盟的一份白皮書也洞察了「區塊鏈正在與物聯網、人工智慧等技術加速融合」這一趨勢。報告名為《區塊鏈、人工智慧與物聯網的相互融合》,Convergence of Blockchain, AI and IoT,來自歐盟區塊鏈觀察站和論壇(The European Union BlockchainObservatory and Forum)。

 

除了探討技術融合的發展趨勢之外,白皮書中還列舉了多個實際案例。此處不再贅述,感興趣的朋友可以按照文末提示,下載本文提到的多份完整報告。

 

同樣是在《區塊鏈大軍浩浩湧入物聯網賽場》中提到的報告,根據Gartner對北美地區500多家企業的調查,物聯網和區塊鏈的集成,成為了數位化轉型和創新的最佳選擇,而且前進的速度比我們預想的要快得多。

 

北美有75%的物聯網技術採用者,已經或計劃在2020年底使用區塊鏈。而在區塊鏈的用戶中,有86%已在各種項目中同時實施了區塊鏈和物聯網這兩種技術。這些比例遠高於Gartner的原本預期。

 

 

在接受調查的受訪者中,有63%的人表示,物聯網與區塊鏈相結合的最大好處是增強了多方交易和共享數據的安全性和可信度;56%的人認為兩者結合將帶來業務效率的提高和成本的降低;43%的人認為這種做法有利於增加收入和創造商業機會。

 

機器網絡的經濟學表述

 

阿里巴巴達摩院在《2020十大科技趨勢》中將「機器間大規模協作成為可能」列為第4大趨勢。

 

達摩院認為,物聯網、5G等技術的發展將實現多個智能體之間的協同,機器彼此合作、相互競爭共同完成任務,而多個智能體協同帶來的群體智能將進一步放大智能系統的價值。

 

也就是機器越來越接近人的行為,產生大規模協作。

 

薛丁格在著作《生命是什麼?》中,用熱力學、量子力學和化學理論來解釋生命的本性。生物攝取負熵為食的說法就源於這本書。這本書是把人當作機器研究。

 

那麼反過來,在未來的通訊網絡、物聯網和智能設備網絡中,能否有可能通過區塊鏈,讓機器像人一樣實現大規模協作?

 

為了回答這個問題,萬向區塊鏈與PlatON首席經濟學家鄒傳偉認為,需要考慮三個重要的經濟學層面。

 

層面1:機器如何成為可考核的經濟主體。

 

因為經濟激勵的前提是準確計量機器的貢獻。準確衡量貢獻包括以下3個方面:

 

「我」只有一個:每個機器必須具備唯一身份標識,不能被偽造或修改;

 「我」做什麼都有記錄:機器的行為過程具備可追溯性,不可抵賴;

 「我」是我的證明:機器身份和行為的真實性,可以通過算法實現自證,不需要人工或者機構參與驗證。

 

只有具備以上特徵的機器網絡中的機器,其做出的行為和產生的貢獻才具備衡量意義,才能作為可考核的經濟主體,或者稱為「機器經濟人」

 

為此,需要做好4項的工作:

 

一是通過模組、晶片等技術,對機器引入唯一ID,即機器的數字身份,在硬體底層實現,不可篡改。

 二是機器網絡引入新的尋址機制,實現地址和標識的唯一性。

 三是自我證明,機器的任何活動行為,都將帶有該機器身份的籤名,實現機器身份和行為的自證,而不需要人工和中心化機構的參與。

 四是交互即記帳,機器網絡不再是以無特徵的信息包作為主體,任何行為都是交易和參與經濟活動的一部分,通過區塊鏈實現交易記帳,為後續的交叉驗證、行為追溯和貢獻統計提供基礎。

 

層面2:機器間採用什麼支付工具。

 

機器間支付可以通過金融帳戶,也可以通過區塊鏈內的通證(Token)。在機器網絡中節點數量很大時,通過金融帳戶支付的效率,可能趕不上機器間交互的效率。

 

從經濟機制設計的角度,應該給機器以價值穩定的激勵,使機器網絡中的經濟活動不受支付工具價值波動的幹擾。

 

層面3:如何設計機器網絡的經濟學模型。

 

儘管單個機器有控制者或所有者,但機器網絡作為一個網絡,沒有所有者,有很強的公共產品屬性。任何網絡在發展早期,都是小規模,網絡效應很小,新加入者切換過來需要付出成本並承擔早期風險。

 

如何激勵新加入者,讓它們與網絡的進一步發展是激勵相容的?這方面要引入分布式經濟模型和價值浮動的通證,通過可編程性設計,確保通證能有效地從機器網絡中的經濟活動捕獲價值。只有這樣,機器網絡才會有內生的增長力量。

 

在這個基礎上,機器間大規模協作並非空想。

 

鄒傳偉提出通過在機器網絡中引入市場機制,可以實現一個去中心化的、以價值交換為基礎的機器間大規模協作機制,促進機器像人那樣,產生大規模協作。

 

不少物聯網公司正在圍繞推進機器間的大規模協作,解決相關問題。

 

典型事件包括:國內主流的九家蜂窩無線模組廠商(廣和通、移遠、有方、芯訊通、美格、高新興、移柯、利爾達和域格)與物聯網+區塊鏈技術融合的技術初創公司摩聯科技一起,在去年年底共同發起的區塊鏈+物聯網模組聯盟

 

他們致力於攜手賦能物聯網設備廠商,助力其快速實現可信數據上鏈,挖掘應用和數據的價值。

 

據第三方統計,2019年全球蜂窩物聯網模組出貨量超過3億片,中國是其中的重要市場,而上述九大中國廠商的總市場份額在65%~70%,起到關鍵性作用。

 

----寫在最後----

 

在海面沒有風的時候,水手很難展示自己的技能。

 

在出現危機與產業變革的時候,綜合分析與制定戰略的技能才顯得越發可貴。

 

新基建作為應對危機的有效辦法,其效果正在逐步顯現。從多項經濟數據來看,4月份延續了3月以來的恢復勢頭,經濟加快回暖。

 

4月工業增加值同比3.9%,較3月回升5.0個百分點;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同比0.8%,較3月回升10.3個百分點;房地產投資同比7.0%,較3月回升5.8個百分點;製造業投資同比-6.7%,降幅較3月收窄13.9個百分點;基建投資(含水電燃氣)同比4.8%,較3月回升12.8個百分點;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7.5%,降幅較3月收窄8.3個百分點。

 

隨著人類社會向數位化遷徙的加速,區塊鏈與物聯網的融合將會更加深入。合理的判斷當下的情況,有助於我們做好每次抉擇。而現在的每一個選擇,都有可能決定我們2-3年之後的處境。

 

當然,想要識別出正在發生的重要變革,還需要深入分析更多零零碎碎的細節。讓我們秉持動態的視角,一起持續追蹤市場的變化。

 

如果你對文中提到的報告原文感興趣,歡迎關注「物聯網智庫」微信公眾號,並在公眾號的對話區回復【物鏈網】領取。

 

最後,衷心感謝摩聯科技CEO林瑤在本文撰寫過程中,對我的鼎力幫助和百般支持。近期摩聯科技還將有重大進展和喜訊宣布,這裡先賣個關子,且聽物聯網智庫的後續解讀。

 

本文要點:

1.新基建和新冠疫情的不期而遇,成為了人類社會數位化遷徙的助推劑,讓人工智慧、區塊鏈與物聯網之間的耦合越來越緊密,落地越來越加速。

2.區塊鏈與物聯網相結合的落地,需要在整個行業範圍內,取得廣泛的共識和應用,才能跨越轉折點,邁入良性發展。《能源石化交易行業區塊鏈應用白皮書》的發布,帶來了明確的信號。

3.根據Gartner的企業調查,物聯網和區塊鏈的集成,成為了數位化轉型和創新的最佳選擇,而且前進的速度比我們預想的要快得多。

4.在未來的通訊網絡、物聯網和智能設備網絡中,有可能通過區塊鏈,讓機器像人一樣實現大規模協作。

參考資料:

1.廣東1800億打響新基建第一槍,河南/陝西工業網際網路投資迎頭趕上,500個項目揭示最佳賽道...,物女心經

2.區塊鏈大軍浩浩湧入物聯網賽場,物女心經

3.肖風:疫情是人類社會數位化遷徙的助推劑,高山大學

4.鄒傳偉:機器間大規模協作並非空想,需要區塊鏈引入市場機制,鏈聞ChainNews

5.重磅!萬向區塊鏈攜手7家企業編寫的《能源石化交易行業區塊鏈應用白皮書》即將發布,萬向區塊鏈

6.PlatON首席技術官曲俊傑:區塊鏈技術如何助力產業轉型與升級?,PlatON

7.[科學家有話說系列之二] 每一家企業都會成為數據資產公司,冉陽博士,PlatON

8.EuropeanCommission explores blockchain, AI, IoT convergence, Ledger Insights



相關焦點

  • 如何構建智能時代的新安迪比爾定律?【物女心經】
    你好,這是我在【物女心經】專欄寫的第184篇文章。人工智慧、區塊鏈與物聯網,正在成為智能時代的「三大件」。 智能時代的「安迪」利用通信晶片,讓聯網設備的數量按照指數級發展。 第三步,聯合頭部企業紫光展銳,推出全球首個區塊鏈+物聯網通信晶片平臺。 5月27日,紫光展銳與摩聯科技等公司,共同推出物聯網晶片與區塊鏈底層融合的解決方案。這是全球首款支持區塊鏈技術的Cat 1物聯網晶片平臺。 這一發布具有長遠意義。
  • 沒有殺手級應用,只有物聯網+區塊鏈構建的「殺手級」生態網絡【物女心經】
    你好,這是我在【物女心經】專欄寫的第203篇文章。 awsl~~很少在參會的時候,我會萌動這樣的感受。這一刻發生在第六屆區塊鏈全球峰會,以太坊創始人Vitalik演講的過程中。物聯網已經成為產業。 現在是物聯網+區塊鏈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起點了。 北京梅賽德斯-奔馳銷售服務有限公司二手車業務總監 郭浩物聯網+區塊鏈正在重構出行領域
  • 區塊鏈+5G+人工智慧+物聯網
    物聯網是新一代信息技術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信息化時代的重要發展階段。區塊鏈是利用密碼學、數學等為基礎打造去中心化的分布式帳本,實現帳本的及時更新,確保用戶的隱私保護以及數據的真實性。那麼如果區塊鏈技術、5G技術和物聯網技術結合起來,會碰撞出什麼火花呢?
  • AIoT圖譜、5G圖譜、物鏈網圖譜、5G+工業網際網路發展指數…年度重磅報告即將出爐【物女心經】
    此後,物聯網智庫每年都會推出一份物聯網產業生態全景圖譜,這份工作也得到了業內的廣泛認可。2021年,產業圖譜即將迎來全面升級。物聯網智庫將在2021年1月7日舉辦的撥迷見物「AIoT產業年終盛典」中,推出一系列重磅圖譜和報告,包括AIoT產業全景圖譜、5G產業全景圖譜、物聯網+區塊鏈圖譜、5G+工業網際網路發展指數報告等。
  • 物聯網與區塊鏈!
    區塊鏈技術可以在無須信任單個節點的同時創建整個網絡的信任共識,從而很好地解決物聯網的一些核心缺陷,讓物與物之間不僅連接起來,而且能夠自發地活動起來,互相進行認證,讓我們更好地利用物聯網所帶來的便利。在經濟比較發達的紐約布魯克林區,區塊鏈正在使新型的微智能電網,最終能夠允許點對點技術,超本地綠色電網從傳統電網中獨立運行。分布式能源將徹底改變能源市場如何運作。
  • 區塊鏈、物聯網和人工智慧!這些都是大數據未來七大發展方向
    他認為大數據的發展趨勢以數字彙流對未來最具衝擊,另外物聯網、區塊鏈、人工智慧、語音識別等技術是大數據未來應用的七大發展方向。一發展趨方向一 ——物聯網早在1999年就提出了,什麼是物聯網呢?物聯網就是把所有物品通過信息傳感設備與網際網路連接起來,然後再進行信息交換,說白一點物與物之間的聯繫。他是新一代信息技術的重要組成部分。
  • 2020年AIoT智聯網發展趨勢解讀:萬物雲化、技術融合、生態兼容【物女心經】
    其中,5G、物聯網、人工智慧是新基建中信息基礎設施部分的重要組成角色。如果將5G比作車頭,那麼物聯網IoT和人工智慧AI就是兩輪,它們並行協作,以智聯網AIoT的「新姿態」,助推千行百業的轉型升級。8月26日,第二屆「摯物·AIoT產業領袖峰會」又如期與你見面,我在峰會上午的主論壇上進行了題為《AIoT發展現狀分析與趨勢前瞻》的演講。這篇文章我將與你分享我在摯物大會中的演講全文。
  • 大數據未來發展七個方向,區塊鏈、物聯網和人工智慧不用不可小覷
    21世紀被人們稱大數據時代,誰擁有大數據就就擁有說話的主動權。另外數據存在也可以通過方方面面來影響我們的生活,數據給我們不僅更便利,還直接可以提升幸福感。近日,中國工程院院士、西南電子電信技術研究所研究員陳鯨對信息大數據展開分析。他認為大數據的發展趨勢以數字彙流對未來最具衝擊,另外物聯網、區塊鏈、人工智慧、語音識別等技術是大數據未來應用的七大發展方向。
  • 三分之一的前輩已經倒下,1600家物聯網平臺將何去何從?【物女心經】
    你好,這是我在【物女心經】專欄寫的第217篇文章。 今天是大年初三,又恰逢2月14日情人節,好日子都在這期【物女心經】聚齊了。 開年大計,以愛為本。 2020年,全球物聯網的連接數首次超過非物聯網的連接數;5G的覆蓋面持續擴大,行業認知程度和投資動力快速提升;工業界正處於「軟體定義工控」變革的前夜,工業網際網路正在跨越拐點……這都標誌著物聯網進入了新的發展階段。 當物聯網駛入快車道後,勢必催生大量的物聯網平臺需求,他們是承載與分析數據的基礎。
  • 物聯網領域正湧入大批不領工資的「數據科學家」【物女心經】
    這是我在【物女心經】專欄寫的第181篇文章。 AIoT智聯網是AI(人工智慧)和IoT(物聯網)技術在實際應用中的落地融合。近年來,智聯網AIoT一詞熱度劇增,她正在以極快的速度從襁褓中的嬰兒長大成人。 昨天,All inAIoT還是單個企業的市場宣言;今天,AIoT in All已經成為各行各業嘗試轉型以及尋找下一增長點的主力。 根據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統計預測數據顯示,2020年全球人工智慧市場將達到6800億元人民幣。
  • 區塊鏈和物聯網融合:正在發生中?
    媒體通常將「區塊鏈」這一術語和交易、智慧合約或加密貨幣聯繫在一起,但是這項技術本身擁有更大的潛力。這就是為什麼我們需要將區塊鏈從諸如比特幣(Bitcoin)和乙太坊(Ethereum)這樣的具體建置中分離出來。例如,沃爾瑪(Walmart)和福特(Ford)正在使用區塊鏈技術來改善供應管理,並未涉及加密貨幣。事實上,區塊鏈和物聯網的融合已經排進了多家公司的議程。
  • PPT | 區塊鏈在物聯網中的應用
    今天的演講主要包括三個部分:第一部分是物聯網的行業痛點和區塊鏈帶來的優勢,第二部分是區塊鏈+物聯網的產業現狀和應用場景,第三部分是區塊鏈+物聯網的挑戰和可新標準的需求
  • 從物聯網發展歷程看區塊鏈挑戰
    來源:比特幣資訊編譯:藍鳥物聯網智庫 整理髮布轉載請註明來源和出處-   【導讀】   -在CoinDesk 2016的年度特刊中,Hudson回顧了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物聯網(IoT)創新者面臨的各種困境–這是一個關於區塊鏈的啟示性故事……
  • 探索「物鏈網」發展之道,2018「物聯網+區塊鏈」應用峰會上海成功舉行!
    「2018「物聯網+區塊鏈」應用峰會」在上海隆重舉行。2018年6月26日,物聯網智庫與亦來雲聯合主辦的「2018「物聯網+區塊鏈」應用峰會」在上海隆重舉行。作為業界首場物聯網與區塊鏈融合探索盛會,本次會議首次將「物鏈網」概念進行詳細解讀;聚集物聯網與區塊鏈專業人士,展示最豐富的落地應用案例;多家觀點爭鋒,共話物鏈網發展之道。
  • 炮打司令部—區塊鏈金融屬性向左,區塊鏈產業落地向右——之5G和區塊鏈賦能上的物聯網崛起
    這些優勢使物聯網設備成為這項新技術的受益者,設備規模更小、功耗更低、傳輸速度更快意味著更多的物聯網設備將能夠從中受益。| 區塊鏈(Blockchain)時至今日,大部分人對虛擬貨幣已經不再陌生,如Bitcoin、 Ethereum、Litecoin等。但只有少數人真正掌握了它背後的技術:區塊鏈。
  • 「毛小孩」綁上區塊鏈?拉美連續創業家進攻區塊鏈+物聯網,從寵物追蹤器上鏈開始
    ,不少人認為區塊鏈與物聯網(IoT)可說是最佳組合,那麼寵物鏈呢?哥斯大黎加(Costa Rica)區塊鏈公司 WISE 正在和美國的寵物追蹤器(Pet Tracker)公司合作,將把支援區塊鏈技術的晶片應用在寵物追蹤器上,利用區塊鏈紀錄寵物的相關信息,當然除了定位寵物的位置之外,更大的機會是通過這些數據衍生的商機,包括寵物醫療健康、寵物保險等。
  • 物聯網作業系統,一條九死一生的「不歸路」?【物女心經】
    這是我在【物女心經】專欄寫的第139篇文章。 如果說物聯網的世界是一臺「大戲」,那麼在過去的一周,各大公司可謂「戲份」十足。作業系統不具有可移植性,上一個時代成功的作業系統,並不能在下一個時代續寫輝煌。 歷史上的成功,不一定是作業系統的加分項,還有可能成為包袱。 作為PC作業系統的霸主,微軟很早就著手布局手機端的作業系統,但最終卻完全放棄,她用親身經驗證明了網際網路時代的作業系統並不適合於移動網際網路時代。
  • ​區塊鏈、大數據、AI和物聯網,會帶給我們什麼機遇?
    大數據、人工智慧、區塊鏈技術等先進技術的高速發展,已經影響到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了,只要是經常接觸網絡、媒體的人都經常會聽到大數據、雲計算、物聯網
  • 【寫在物鏈網元年】如果在物聯網使用區塊鏈就像「泡麵」一樣簡便,你會用它來幹嘛?
    |物女心經專欄|寫的第060篇文章。2018年的第一個月在不知不覺中結束了,隨著技術的進化速度越來越快,擅長製造噱頭、量產「元年」的科技圈每年都能開闢個新「元年」出來。在科技圈,元年通常指某樣東西突然進入大眾視野的第一年,或者大家都以其為「風口」並創立公司的第一年… 比如智能硬體元年、O2O元年、虛擬實境元年、石墨烯元年、人工智慧元年…2018年「元年」的趨勢正在發生一些變化,各種技術之間彼此融合的趨勢越來越明顯,比如邊緣設備與人工智慧的結合(邊緣智能),再比如區塊鏈與物聯網的結合(物鏈網)。
  • 「新冠」、「新基建」、「上雲用數賦智」三浪疊加,或將引發IoT併購潮【物女心經】
    這是我在【物女心經】專欄寫的第173篇文章。 「新冠」和「新基建」這一負一正的兩股洪流,可能會在我們意想不到的地方找到出口。 這篇文章我們就來分析這個趨勢: 哪些因素在驅動這次新經濟領域的潛在併購潮?物聯網企業具備哪些「被併購」的特質?最近有哪些圍繞物聯網開展的併購案例? 併購潮因何醞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