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告:電商、金融、營銷、醫療、AI、泛娛樂等等
榜單:PC網站、APP、影視、行動裝置、網絡廣告
行業數據、用戶數據,你要的這裡都有!
♢ 整體發展環境良好,帶動自製內容全面興起;
♢ 自製內容質量獲認可,不輸傳統內容;
♢ 平臺深度介入內容生產環節,主要擔任製片人角色;
♢ 自製內容以營銷為基礎,探索多維變現方式。
網絡自製內容=平臺主投主控內容≠純網內容
網絡自製內容指,網絡視頻平臺作為主要投資方並參與內容的整體製作環節,掌握播放版權的視頻內容。網絡自製內容設計針對網絡用戶,製作內容成果以網絡平臺為主要播放渠道,頭部視頻資源包括自製電視劇、自製綜藝和網絡大電影,與此同時各視頻平臺也會生產資訊、影視周邊等短視頻內容。
因平臺投資的電影發行渠道仍以線下為主,網絡大電影在探索階段,此次研究範圍不包括網絡大電影。
政策利好、視頻平臺推動、用戶需求增加使自製內容發展迅速
自製內容在2015、2016年之間獲得較快發展,從內容數量到質量產生明顯進步,從政策、視頻平臺和用戶角度來看,多方對自製內容發展需求一致,因此在過去兩年間獲得較快發展,從內容生產角度,自製內容顛覆傳統製作未來可期。
「開源節流」為視頻平臺大力發展自製內容關鍵原因
在線視頻行業發展早期,平臺更多的承擔了分發渠道的角色,用戶在進行平臺選擇時對內容的粘性高於對平臺自身的粘性,在進行版權內容播放時,需與電視臺進行協同,在播放時間、播放方式上受限較多,難以維持用戶的長期留存。而獨播內容版權費用過高,難以實現全面收割。
平臺在內容播放上的話語權較低,導致整體行業出現市場競爭激烈、營收來源單一、內容成本過高等現象,影響平臺的整體商業化進程,難以實現收支平衡。而平臺涉足內容製造則是發力改變內容話語權較低的重要舉措,自製內容所能帶來的商業優勢,也成為視頻平臺將此作為核心戰略之一的重要原因。
2017年劇綜內容豆瓣評分TOP10
截止2017年9月,本年度上線的影視劇內容豆瓣評分TOP10中,自製劇佔4席,此外還有《殺不死》、《花間提壺方大廚》作為純網劇上榜;綜藝內容中,自製綜藝佔6席,整體TOP10中,文化、訪談類嚴肅綜藝佔比較大。
艾瑞分析認為,從上榜自製劇特徵來看,傳統明星主演已非獲得好評的必要條件,《白夜追兇》、《無證之罪》、《河神》和《顫抖吧阿部》均未出現流量演員身影,觀眾審美提升未來將減少明星酬勞在製作投資中的佔比;從綜藝上榜內容來看,垂直類型綜藝從小出發切中大眾觀看需求,易獲得觀眾好評。
2017年自製內容用戶規模TOP10
2017年1-8月,自製內容在用戶吸引方面已取得較大進步,其中自製劇方面,《鬼吹燈之精絕古城》奪冠,最高單月覆蓋設備數過兩億,自製劇TOP10中,單月最高覆蓋均在8000萬水平之上。從自製綜藝來看,垂直音樂選秀節目《中國有嘻哈》成為榜首,最高單月設備覆蓋數過億。
艾瑞分析認為,當前頭部網絡自製內容用戶規模已有一定積累,但相對於臺網聯動內容來看,仍有一定差距。未來隨著自製內容投入加大,質量提升,趕超傳統衛視內容效果可期。
目前自製劇處於整體提升期,反超衛視成果可見
自製劇的製作模式相比自製綜藝起步較早,從早期的《萬萬沒想到》、《屌絲男士》發展至今,隨著資本的介入,對自製劇的製作成本逐漸提高,單集成本接近美劇水平。從當前傳播效果和口碑來看,自製劇典型作品反超電視劇已成現實。未來自製劇數量規模增長速度放緩,但質量提升尚有空間。
自製劇產業鏈圖譜
目前以合作定製形式為主,承制比例在增加
自製劇合作模式由雙方在談判中的話語權決定,話語權與整體項目質量相關,包括優質的IP資源、製作能力、明星資源等任何稀缺資源均可成為在合作中決定在其話語權的關鍵要素。
當前主要合作形式以合作定製為主,與影視產業上遊構成密切相關,2016年起,大的傳統製作公司開始介入這個市場,在行業中的多年積累使得其相對視頻平臺掌握項目相關資源較豐富,因此在合作中話語權較重,也傾向在前期進行相對較大比例的投資來獲取分成股比。而未來隨著內容生產方新鮮力量的崛起,同時平臺著手進行IP囤積,未來平臺方話語權將加大,造成合作形式向承制傾斜。
合作模式決定製作團隊收入方式
製作團隊根據與平臺的合作方式不同,獲取不同屬性的收益。一般來說委託承制相對簡單,製作團隊按一定比例獲取製作費用,在預算一定的情況下,後期收入可提前預知。
合作定製類合作相對複雜,在籤署協議時,雙方根據掌握資源進行博弈,確定後期分成股比,製作方收入與生產內容的播放效果直接掛鈎。目前營銷分成相對透明,但會員分成計算方式相對複雜,且數據、算法掌握在平臺一方,因此製作團隊對會員分成期待不高,僅看做補充收入。
提高C端付費為當前主要目標,成為平臺拉新會員的主要手段
自製劇的核心在於掌握獨家播放權,在此基礎上,配合排播方式進行會員拉新效果極好,已成為各平臺拉動會員規模的主要手段;同時平臺對於製作的介入促使營銷與內容結合深度加強,未來平臺只需保證內容的質量和持續輸出,會員收入及廣告收入將會根據內容播出效果進行穩定的增長。
網絡自製綜藝發展歷程
早期自製節目如《大鵬嘚啵得》等更偏向於點評、資訊內容,排播方式以日播、周播為主。因此在早期平均播放量相對較小,爆款類節目較少。2014年大型季播綜藝如《奇葩說》、《你正常嗎》的誕生才意味著純正的自製綜藝的崛起,播放量在此之後迅速增長。經過2016年的爆發式增長,受其B端收費的商業模式影響,廣告主預算增長速度與內容量增長速度不完全匹配,營收增長速度可能接近臨界點。營收壓力也反向影響上遊生產製作趨於保守,從2017年1-10月出品自製綜藝數量來看(103檔),自製綜藝數量增長趨於冷靜,自製綜藝未來將努力尋求多維變現方式。
自製綜藝產業鏈圖譜
自製綜藝合作模式
區別合制和外部承制的關鍵因素在於IP的孵化方,全自製綜藝孵化方為平臺內部團隊,合制類綜藝是由外部團隊進行項目初設後與平臺共同製作。
目前各平臺對兩種方式各有偏向,平臺承擔了播放審核、播放效果的更多壓力,同時在用戶數據、商業化招商資源、後期宣發等方面相對較有優勢,因此平臺對內容的整體把控較為嚴格,深度參與節目的製作過程。
自製綜藝投資模式
目前投資方式和分成比例相對靈活,根據項目實際情況決定。從製作參與角度將,是平臺前期投入資金與製作過程中的投入度和介入程度並不完全成正比。在內容領域,資金的扶持對內容的整體呈現效果不能帶來決定性影響。
自製綜藝視頻平臺收入模式
自製綜藝目前的收入模式仍是以廣告招商為主,各平臺不同程度上進行了會員收入、直播打賞、版權分銷等營收模式的嘗試,但仍處於初級階段,收入規模與招商收入無可比性。
綜藝形式出現十餘年來,商業模式相對固定,隨著網絡綜藝內容的大量爆發,市場背景的影響,廣告主投放預算呈現分散性特徵,廣告招商收入逐漸出現增長疲態現象。因此平臺積極尋求多維的變現模式,減少對單一收入的依賴。
會員付費
□ 提前看:綜藝的平行非連續性內容結構,導致用戶付費意願較弱。
□ 付費內容:目前平臺大多在此方面進行嘗試,內容分兩種:熱播綜藝的精華內容,不影響整體綜藝進程,作為付費內容提供給會員觀看;更新完結的綜藝內容,轉為付費觀看模式。
直播打賞
□ 變現能力較強。
□ 可應用綜藝類型局限性較大,目前經驗來看,偶像養成類遊戲、互動環節設置較多的綜藝節目可通過此類方式進行有效變現。
□ 未來直播綜藝發展形成規模後,將成為綜藝商業模式中較為重要的一環。
版權分銷
□ 隨著網絡內容製作能力提升,未來自製內容分銷衛視的作品將會越來越多;
□ 目前分銷類型主要是文化、旅行等相對嚴肅的綜藝類型;
□ 受衛視成本控制影響,版權分銷收入規模較小,宣傳作用大於實際變現作用。
衍生品
□ 需結合綜藝具體類型進行探索。
影視劇IP來源豐富,綜藝藉助成熟IP拓展
泛娛樂產業之間各細分領域協調發展,合作滲透不斷加深,內容資源共建,細分產業邊界趨於模糊。近年來IP改編劇獲得良好效果,優勢如下:1)獲得成熟粉絲基礎,帶來相對穩定流量保底;2)內容架構完整,減少創作難度。網文、小說改編數量最多,目前一定規模優質IP已被囤積,可選擇空間逐漸壓縮,於是網際網路平臺逐漸進行其他形式IP的互通改造,以遊戲、動漫為主。
除影視劇進行改造外,綜藝節目同時將目光放到IP改編之上,藉助IP粉絲基礎,同時對IP進行二次傳播,實現互利共贏。
網際網路造星力加強,明星成本佔比在總體製作費用中降低
明星收入過高成為社會熱議話題,過去傳統媒體內容2B的生產邏輯,決定了其選取影視演員、綜藝嘉賓時,更多選取「流量明星」,且電視受眾的模糊性,使得在有限的信息來源下,謹慎的選取群眾基礎較好的大眾明星。在明星成本中,馬太效應非常顯著,頭部明星個人所佔成本往往能佔到所有人力成本的50%以上。9月22日,「限酬令」發布,要求把演員片酬限定在合理製作成本內,全部演員的總片酬不超過製作總成本的40%。
網絡用戶的年輕化及發展垂直內容的方向,使其選擇「大眾明星」的必要性降低。且網絡自製劇、自製綜藝引用新人已有部分成功經驗,降低了整體的明星成本佔比。此外,網絡自製內容在造星能力方面已經超越傳統造星模式,批量的明星生產方式,會使得明星資源進一步向分散化方向發展。
數據積累在內容製作中的優勢愈發凸顯
傳統衛視觀看習慣以家庭式觀看為主,對內容的要求就是「老少鹹宜」,內容製作並無明確人群的指向性。而網絡觀看,特別是移動觀看習慣,多為單人獨立觀看,對內容選擇的個性化更為突出。與此同時,內容大爆炸時代,用戶注意力被不同內容形式爭奪,能否準確把握用戶喜好,在最短時間內留住用戶關注顯得尤為重要。除吸引新用戶關注外,用戶數據對於保持用戶的長期留存也有重要作用,當前綜藝、自製劇季播模式佔比提高,隨時掌握用戶數據,收集用戶反饋,在幫助後期內容迭代也有重要作用。
因此掌握數據的平臺方,在未來進行垂直內容深耕中作用不可忽視,創作者、製作方和平臺共同參與內容方案策劃,才能最大可能的保證生產出符合用戶需求的內容。
向上進行IP囤積和內容創作,向下開展藝人經紀公司
目前自製內容的營收能力已經得到證實,部分爆款內容使得平臺在與製作方分成後仍能保持較高收益,但當前各平臺對自製戰略的重視,及優質內容的稀缺性使得製作方話語權逐漸加大,在商業合作中佔領主動位置,壓縮平臺方利潤空間。為改善當前現狀,平臺戰略對內容製作戰略逐漸從資本扶持向內容生產轉移,具體來看,自製劇進行上遊IP囤積,包括網文、遊戲、動漫等;自製綜藝設立內部工作室,國外版權採買,掌握內容設計源頭。
在演員、嘉賓成本過高,且網際網路造星能力提高的前提下,偶像批量生產的同時,會帶來酬勞的快速提升,而對經紀公司而言,早期藝人的收入與公司的分成比例較高,可以在增長紅利期獲得較高收益。但藝人經紀公司的商業邏輯和網際網路平臺差距甚遠,因此平臺向下滲透,最好的方式是藉助資本力量成立子公司。
內容質量提升決定其輸出由臺轉網成為必然
傳統媒體的商業模式均為廣告收入覆蓋投入成本,而廣告主投資上限相對清晰,隨著媒介價值的轉移,廣告主預算進一步縮減,衛視在版權採買的話語權進一步降低。
與此同時,網絡資本積累豐厚,廣告主偏愛,且用戶規模在當前發展狀態下接近於無上限,網絡平臺有更大的勇氣與實力對內容進行高額投資,在資金和數據的支持下,生產出高質量內容作品已屬必然。在掌握內容版權的條件下,播放話語權提高,未來熱門內容播放將進一步向網絡轉移。
★ 點擊文末 「閱讀原文」 獲取完整報告!
● 10月APP指數榜單,帶你洞悉移動應用市場
● 2017年中國企業協作指數白皮書
● 2017年中國汽車復購用戶研究報告
● 2017年中國物流科技行業研究報告
● 中國網絡零售盤點大報告
艾瑞諮詢致力於通過行業產業研究洞察,
助推網際網路新經濟發展,
幫助企業認知市場智能決策!
科技承載夢想,感謝一路相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