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網際網路時代,怎樣打造一款新聞資訊類產品?

2021-02-15 曉莊同學產品筆記

新聞資訊獲取一直是人們必不可少的一項重要生活活動。


從最開始的紙媒體時代,到各大門戶並立的網站時代,再到各種新媒體、自媒體、移動客戶端紛爭的移動網際網路時代,新聞資訊類產品在這數十年間經歷了重大的變遷。


現如今更是一個百花齊放、群雄逐鹿的年代,各大內容平臺都有自己的產品,並且也都有著自己的獨特優勢。


要想打造一款新聞資訊類產品,出路何在?讓我們一起來探究一下~

以史為鑑,方知興替。任何的事情,如果離開時代大背景而單獨去討論,都將是毫無意義的。

讓我們先來看一張移動新聞資訊的發展趨勢圖。

從發展趨勢表象的背後,我們可以梳理出其內在邏輯的幾點變化:

1. 人與信息的連接結構變化:由被動轉為主動

人與信息的連接結構上,信息由被動搜索變為主動推薦,帶來人獲取信息的效率提升。

如今是信息爆炸時代,搜索不再是一個高頻行為,推薦的比例在不斷提高。

就好比有到了午飯時間了,你要點外賣。當你打開美團的時候,很少會精準地搜一家店鋪,而是會查看一下附近的美食,看看有什麼好吃的推薦。(我說的對不對?別問我怎麼知道的,因為我就是這麼點的...)

所以說,用戶開始更關注事物與自己本身的合適程度,早已超越了簡單的獲取信息需求層面。


人找信息的產品形態:搜尋引擎,最典型的產品就是百度。

信息找人的產品形態:推薦引擎,最典型的產品就是頭條。

2. 信息連接的深度提升:信息向知識進化

百度搜索連接的是爬取的第三方信息。在信息橫向上的擴展即廣度上幫助人找到精準的信息,以及提供內容入口更具有優勢,但在幫助人獲取更有價值的信息上沒有優勢。

比如:你想知道產品經理的核心能力是什麼,在知乎上找到你想要的信息可能性更大,而不是百度。

所以就有了知乎的產生。知乎連接的是人大腦的知識,在信息的深度上擴展,幫助人獲取更具有價值的信息,即知識。

讓用戶獲得有價值的信息,主要的產品形態是問答,典型產品就是知乎。

3. 信息消費的方式改變:由文字進化為音頻、視頻、直播

人性是懶惰的,與文字比起來,音頻、視頻、直播的方式更加簡單高效。

因為音頻、視頻、直播是一種技術上的提升,需要創作者花時間把大量知識揉碎拆開給你,讓你聽的更明白。同時又不受時間和空間限制,能讓你在碎片化時間獲取知識。

短視頻賽道也是一個重要的機會點。長視頻在內容的深度上捕獲用戶完整的時間,短視頻則在內容廣度上捕獲用戶碎片化時間,因而巨頭都在布局短視頻。

4. 信息的生產門檻降低:PGC向UGC轉變,中心化變為去中心化

內容生產由PGC向UGC轉變,中心化的內容生產變為去中心化。用戶不再只是內容生產者,還是內容消費者和傳播者,即自媒體模式。

網際網路時代利用技術,降低個人內容生產門檻,「分享」讓有價值的內容連接更方便。自媒體模式使得內容創作門檻降低、個人品牌提升。

基於社交和算法推薦的內容生產和傳播模式,實現了內容產業鏈條供需兩端精準有效對接。


我們再來看一下目前的市場大環境是怎樣的。

1. 產品市場分析

市場上現有的新聞資訊類產品,可分為這三大類:

(1)傳統資訊類

主要有騰訊新聞、網易新聞、搜狐新聞等,由門戶網站發展起來的,競爭力在於其有廣泛性的內容源以及強大的媒體團隊。內容集中在大而全的最廣大人民群眾關心的內容。

(2)聚合新聞類

以今日頭條為首,還有一點資訊、天天快報等,核心競爭力是其個性化推薦的算法,將現成的新聞資源進行整合,根據喜好千人千面的將內容推薦給用戶。內容涉及各個細分領域,更加多元化。

(3)垂直領域類


比如專注於科技領域的36氪和專注體育的虎撲等,尋求垂直領域的突破形成自己的社區,內容主要是此領域聚集人士關心的內容。

移動新聞諮詢行業發展至今,市場生態劃分已經比較明確。

2. 用戶市場分析

隨著移動手機的大規模普及,新增用戶紅利早已消失殆盡,現階段是存量的爭奪戰。

(1)用戶畫像

通過小米聚合、百度指數以及艾瑞數據的人群畫像分析可以得知,新聞資訊行業的用戶男性遠大於女性,且年齡範圍在20-30歲之間的最多,性別角色與傳統新聞時代的的主要區別為年齡。

年紀稍大的用戶更多地還是傾向於從紙媒電視等傳統渠道方式獲取新聞。

(2)用戶需求

在資訊多樣化的時代,用戶更多地在關注獲取資訊的便捷性,時效性,是否體驗好以及是否感興趣,對於信息的權威性以及敏感度有所下降。

這也同時解釋了上文中為什麼傳統老牌新聞媒體在移動網際網路時代會被新聞分發平臺逐漸超越的原因。

閱讀新聞資訊是高頻次的軟體需求,大部分用戶花時間來閱讀都是希望達到以下幾點目的:

隨時隨地關注社會熱點與行業資訊,及時了解時事新聞,保持與外界的信息溝通;

通過輕鬆有趣的內容滿足自身參與互動、自我表達的休閒娛樂需求;

從海量的信息中快速得到自己想要的信息,獲取對瀏覽新聞時的幸福感。


基於時代背景、市場背景以及用戶想要達到的目的,我們來探究一下,打造一款新的新聞資訊類產品,它的主體架構,都應該包含哪些方面的內容:

1. 內容生產與審核機制

我們在前面時代背景的第四條中也說了,目前信息生產的門檻正在逐步降低。所以說,打造一個「UGC+PGC+OGC」相融互促的平臺,是內容生產的必經之路。

但這種內容生產機制,也會暴露出相應的問題:人人都是生產者,也帶來內容供給碎片化以及內容可信度低的問題。

於是,一個完整的內容平臺,首先需要有相應的內容審核機制。通常來說,審核機制應該包含以下四個方面的內容:

(1)機器審核

是按照制定好的規則或機器學習算法對內容進行審核。

通常,成熟的審核系統能將95%甚至99%以上的內容都自動審核並做出處理。確定有問題的會被自動刪除,難以判斷是否有問題的會被標註,進入人工審核程序。

 (2)人工審核

雖然用戶投訴審核和結果覆審大多時候也是人工審核,但這裡所說的人工審核,特指審核機器無法判別的內容,通常佔平臺內容數量的比例不超過5%。

但對於一些大型的內容平臺,絕對數量已經很多了。在內容爆炸的時代,我們看到許多平臺在全國都有多個審核中心,每個審核中心的員工數量都成千甚至上萬。

(3)用戶投訴審核

是前兩者的彌補,有很多違規內容以前沒有出現過;所以不在規則可以過濾的範圍內,或者非常隱蔽,規則難以嚴格過濾。

用戶的投訴是發現新問題的重要渠道。通過知乎的危機事件,我們更應該重視對投訴的審核,並及時據此對機器審核做出補充。

(4)結果覆審

通常採取抽查方式,比如通過覆審機器刪除的內容,看規則或算法是否過於嚴格;比如通過查看人工刪除和通過的內容,看員工的工作是否按要求執行;比如通過內容的整體巡查,看是否存在新的問題未被注意到。


2. 信息分發模式

怎樣將有價值內容按照一定的手段分發出去,這也是平臺必須要考慮的事情。常見的分發機制有以下幾種:

(1)聚合分發

即按照預先設計好的內容分類,直接進行分發。

比如微博的熱門分類,B站的頻道頁,在各個入口處有明顯的入口引導用戶進入主題頁面,消費其中聚集的同主題內容。

(聚合分發)

(2)關聯分發

即用戶在消費內容時,推送相關內容,促進連續消費。

比如單篇微博下的相關微博,展示當前博主的其他熱門微博,或者相關的其他熱門微博,引導用戶持續閱讀。

(關聯分發)

(3)熱點分發

即分發站內最高價值的內容。

例如B站榜單,按照頻道展示該頻道下24小時熱門視頻;微博熱搜,則是通過用戶的實時搜索行為,從各種角度展示內容榜單。

(熱點分發)

(4)用戶關係分發

用戶在平臺上的關注行為,產生的關係鏈,也可以用來分發內容。

最簡單就比如關注功能,當關注了某一個用戶之後,系統也會推薦這個用戶的相關內容。(我們拿肖戰舉例子...)

(用戶關係分發)

(5)個性化推薦

平臺會通過為用戶繪製用戶畫像,來為TA推送符合其興趣和預期的內容。即我們常說的,利用算法打造的,「千人千面」的內容模式。

用戶畫像的建立主要通過讓用戶選擇興趣領域,或者記錄用戶在平臺上的操作行為;再通過匹配算法,推送相應內容。這是目前非常主流的內容分發渠道。

這個就不截圖了,作為網際網路人應該都知道咋回事了...

3. 用戶留存策略

我們的用戶分為兩類,一類是內容的生產者,一類是內容的消費者。

對於內容的生產者來說,想要留住他,有以下策略可用:

(1)精神激勵

做好IP形象打造,對頭部用戶來說至關重要,產品機制上不僅要做好「關注」功能,還要做好優質作者批量推薦,讓創作者擁有十足的網紅感;

做好創作日榜、周榜、月榜,並對上榜用戶給予勳章海報等榮譽(同樣適用實物激勵);

頭像+V及相關頭銜,先行對用戶分層,拔出頭部、腰部等核心用戶,給與其獨特的V標及頭銜,放大這部分用戶的話語權,幫助用戶提升領袖標杆;

#非獎勵熱門話題#,適當拋出當下匹配本平臺的熱門話題,大批量推送到用戶面前讓其進行討論,支持優質用戶獨顯尊貴身份,乘機梳理權威性;

做好內容消費的激勵模式:用戶對內容的有效消費,也可正向反饋給創作用戶。消費用戶對自己感興趣的作品進行有效閱讀、評論、點讚、分享、收藏、打賞等等行為,會是產出用戶最直接的激勵。

(2)物質激勵

對於內容的消費者來說,想要留住他,可搭建用戶成長體系。


用戶成長體系,是用戶核心利益維護的關鍵,也是平臺對用戶分層運營的指標,更是將種子用戶轉化為核心用戶的關鍵。

一般情況下,用戶成長體系可包含以下幾個方面:

(1)等級體系

有助於提升用戶活躍和留存,主要由用戶當前等級和升降提示、相對等級激勵政策、等級之間的升降規則(量化指標)、等級層級數量和關係組成。

(2)用戶升級

分為主動行為、被動行為兩種,即用戶主動參與各種任務升級,或者產品端給予用戶的激勵/處罰而導致的升級/降級。最簡單常規的升級行為有:每天登陸、籤到等,適當降級也可反向激勵用戶活躍。

(3)積分體系

有提高用戶活躍度、刺激消費、增加粘性、提升用戶忠誠度、提升用戶離開成本主要作用。是對產品端內虛擬貨幣把控的一種運營策略,與之相對匹配的則是積分商城(前文有提到),也可以再設置抽獎(大轉盤)回收積分。

(4)任務系統

與積分體系相對應的便是任務體系,用戶可通過新手任務、日常任務、活動任務、勳章任務、遊戲任務等刺激做出不同行為,達到相關要求即可獲得相應獎勵;

(5)勳章系統

可單獨存在,也可併入任務系統,主要是通過相應的任務,讓用戶獲得相關虛擬勳章激勵等榮譽。

(6)會員體系

這個得看社區是否有這個需求,一般情況下是不需要的,會員體系基本適用於視頻、音頻、電商等平臺。

4. 盈利模式

平臺側、創作者側、用戶側,如何有機聯動這三方,使之健康運轉,最終組建成為一個不斷發展、健康穩定的利益共同體,是每個內容平臺官方都應該考慮的問題。

首先我們可以看下這三方的角色和訴求。

(1)平臺側

以平臺、創作者和用戶為紐帶留存創作者和用戶,從而實現內容平臺的一系列商業行為。主要訴求在於創作者和用戶,畢竟「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同時承擔創作者和用戶基礎體驗和功能需求的責任。

(2) 創作者側

依靠平臺產品功能、運營支持獲取大量粉絲用戶,通過精細化運營,不斷收穫精神和物質激勵,維持創作狀態。

(3)用戶側

用戶側訴求很簡單,和認可的創作者建立聯繫(如關注、點讚、私信),獲取有價值的信息(娛樂、學習、解決問題)。

內容平臺的變現模式已經非常清晰,無非就是流量廣告、內容電商、知識付費等,就看每個階段適用於哪種策略即可,這裡不再贅述。



以上內容如果能夠搞定,那麼想要設計一款新聞資訊類產品,相信不在話下。

但以上也僅限於共性的部分,只能夠為我們的產品賦其「形」。

想要匯其「神」,還需要根據實際的用戶需求,找到個性的部分,這樣才能使我們的產品發揮真正的價值!

最後再說一點個人見解吧:

對於媒體來說,傳統的方式是「我寫你看,我說你聽」,而廣大用戶期望的或許是「我有所需,你有所應」。

這樣的話,最直接的方式是什麼呢?或許「知乎」的問答形式,會成為下一步改革的方向。讓我們看看,我會不會一語成讖吧~

如果我有幫助到您,也希望您能夠幫助我一下,您點擊的每一次「在看」,每一次的分享,每一次的讚賞,哪怕是一塊錢,都是筆者不斷前行的動力。曉莊同學在此叩謝!

相關焦點

  • 2015年移動資訊平臺盤點:眾媒時代,聚合成未來
    億的月活躍用戶位列移動新聞資訊類應用榜首,搜狐新聞客戶端以8010萬月活躍用戶位居第二;今日頭條以7985萬的成績緊跟其後,而老牌門戶網易新聞在移動端則只剩5942萬的月活躍用戶,鳳凰新聞客戶端及新浪新聞客戶端則以2000萬+的月活躍用戶數位列倒數。
  • 鳳凰新聞嶽建雄:移動網際網路從自由開放轉向壟斷與封閉
    可以說,本次的優化不僅是一次產品的迭代,更標誌著鳳凰新聞在移動網際網路的浪潮中又一次走到了領先位置。從衛視到門戶,從門戶到客戶端,鳳凰新聞一直都能準確把握時代走向和脈搏。在網際網路行情風雲激變的當下,鳳凰要如何把握移動網際網路發展的新趨勢?
  • 眾媒時代「廣告即新聞」,廣告主如何利用移動媒體做營銷?
    據企鵝智酷調研數據顯示,每天使用移動端獲取信息不低於3小時的用戶數佔總調研人數的46.8%,所以在人人都是渠道的眾媒時代,新聞資訊類APP作為移動端信息傳遞的重要載體之一,就必須針對用戶需求改變媒體敘事的方式,在產品、技術、渠道等方面做出改進。
  • 網際網路+時代,企業需要怎樣的商用電腦
    相對於其他人群,這代人有著一個得天獨厚的優勢:他們幾乎與電腦同時誕生,在網際網路的陪伴下長大,有著鮮明的時代特徵並充滿了個性化。有統計數據顯示,「千禧一代」現在佔到了勞動力的34%,並且其中有86%的「千禧一代」都被認為精通技術,62%的用戶更是有多個辦公地點,而知識型員工平均每人攜帶3.1臺設備。
  • 移動網際網路時代 企業移動營銷少不了APP
    PC網際網路時代,企業需要一個PC網站;WAP時代,企業需要一個WAP站;2014年進入移動網際網路時代,企業更需要屬於企業自己的APP
  • 什麼是再生性新聞產品?
    在傳統媒體時代,新聞產品是新聞製作流程的產物,可以視為生產性新聞產品,新聞資源相對稀缺,新聞產品的生產完全掌握在媒體手中,媒體工作者想給受眾看什麼,受眾就只好被動接受;在新媒體時代,在海量的信息中,受眾擁有了選擇權和自主權,受眾的媒體消費進入「自助餐」時代;而在如今「網際網路+」時代,媒介生態環境正在悄然變化,受眾注意力取代信息成為當今社會的稀缺資源,新聞的運作更多地交給了市場和受眾,符合受眾口味的「
  • 【競品分析】 綜合新聞類APP
    QQ(每一天,樂在溝通):QQ是騰訊公司推出的一款基於PC和移動網際網路跨屏的即時通信平臺。微信(微信,是一個生活方式):2011年上線,微信,用一種純粹的創新理念,為數以億計用戶的生活帶來改變。騰訊遊戲(用心創造快樂):騰訊遊戲成立於2003年,是全球領先的遊戲開發和運營機構,也是國內最大的網路遊戲社區。百度百科上暫未收錄。
  • (論文)移動網際網路時代唱吧APP的推廣策略研究
    論文首先研究以唱吧為例的網絡K歌APP興起的移動網際網路發展大環境,及其產品的特性和功能上與用戶需求緊密結合的特性和創新點;其後通過研究唱吧獨特的O2O模式的品牌建設傳播之路和盈利模式,分析唱吧APP在「網際網路+」時代和移動網際網路時代誕生並社交化的條件;最後歸納總結出移動網際網路時代所產生的一些傳播學現象(諸如網紅經濟、視頻類營銷傳播、直播經濟等)和未來發展的方向。
  • 移動網際網路時代下媒體APP的生存法則
    但一些媒體機構反而通過強化自身的地域特色,結合本地屬性,服務本地區而獲得成功。以蘇州廣播電視總臺為例,其旗下的APP名為「無線蘇州」,從名稱上看就有很強的「地域性」與「去媒體化色彩」。「無線蘇州」將自己定位於「新聞生活類城市應用APP」,它提供包括資訊、路況、公交、地鐵、天氣等各類城市生活資訊。
  • 中國移動網際網路2019半年大報告
    QM(授權發布)面對5G新時代,Mr.QM深感有必要對4G以來移動網際網路的變遷作一個震撼解讀,所以,今天給大家分享一個小視頻(別誤會,不是日本的那個)【前方高能】請打開聲音,使用橫屏觀看更爽喲~~有童鞋看完報告表示:周杰倫……姑娘們,老爺兒們,很抱歉啊,俺們這是看各種移動網際網路報告的地方,沒法查周董的數據啊,再說了,周董粉絲跟蔡徐坤粉絲打的那麼厲害,俺們就算有數據,也不敢亂寫啊……今天,Mr.QM就給大家降降溫,分享一下2019年上半年移動網際網路發展態勢。QuestMobile數據顯示,2019年Q2,移動網際網路用戶淨減200萬,11.38億就是大頂!
  • 易觀智庫:移動新聞資訊應用,優質內容+優秀算法共同掘金用戶
    報告顯示,移動新聞資訊APP作為第四大移動應用,用戶滲透率達到41.4%,僅次於瀏覽器APP,已然成為滿足用戶信息需求的移動網際網路信息最主要入口。其中,一線城市移動新聞資訊APP人均安裝數量為1.85個,高於其他級別城市和農村市場。但各地區人均單日使用APP數量均在1.11個以下。說明1-2個移動新聞資訊APP可滿足用戶基本的移動端新聞信息需求。
  • 如何自主打造移動網際網路時代的產品 —雙創流量大富翁APP產生記
    伴隨著「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時代浪潮滾滾而來,2016年6月,中國移動李躍總裁在杭州發布《中國移動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
  • 移動網際網路時代廣播App的發展與傳統廣播的轉型
    在廣播領域,移動網際網路時代與手機終端的發展也推動了收聽的移動化、聽眾的網民化以及廣播的網絡化三者的融合。傳統收聽終端、車載移動終端、手機智能終端和電腦在線終端已經形成廣播收聽市場中不同的細分市場,其受眾結構以及收聽偏好存在著較為顯著的差異。
  • 專訪|獵豹移動許曉輝:大航海時代,大數據讓產品變得更加聰明
    近年來,伴隨國內人口紅利的消失,移動出海大潮已然勢不可擋,越來越多中國品牌開始揚帆出海。在「大航海時代」,當下的市場是怎樣的?移動出海的核心痛點是什麼?面對眾多的移動平臺,企業出海該如何選擇?……帶著這些問題,Fmarketing採訪了出海的標杆性企業——獵豹移動副總裁許曉輝。
  • 【新經濟】李彥宏談移動網際網路時代結局:僅BAT與小垂直平臺留存
    八、把谷歌新目標:讓旗下所有產品和服務「協同作戰」 美國科技資訊網站CNET撰文指出,谷歌在周四舉行的I/O開發者大會上發布了多款新產品,覆蓋行動支付、智能家居以及虛擬實境等各個領域。谷歌的目標也相當明確,那就是整合旗下各類產品和服務,讓它們「協同作戰」,以最大限度地提升它們的易用性。
  • #R.I.P#那些消失的資訊產品和功能,同樣值得紀念
    在2016年的最後一天,我們在《R.I.P:2016年,資訊市場上那些死掉但值得敬畏的App》一文中盤點了那些在市場上消失的資訊產品。歷經一年多的市場更迭,又有一批新的資訊產品和功能逐步消失在我們的視線中。在這些產品消失的背後,是資本和用戶的選擇,更是時代的大浪淘沙。
  • 中國移動網際網路2018上半年報告
    近日,權威機構發布了《中國移動網際網路 2018 半年報告》,對社交、短視頻、資訊、直播、系統工具等軟體進行分析解讀,推出 2018 年上半年中國移動網際網路實力價值榜,直觀呈現出那些「霸屏」的手機APP。
  • 回顧|2019年中國移動端新聞資訊頭部用戶內容消費洞察報告
    近一年中主要進行快消品、數碼3C、文創產品的消費,汽車與地產等大額資產購置高於一成。布局整條傳播鏈路,「南方號」內容開放平臺與「南方」系列多渠道傳播矩陣,實現多元內容的立體輸出。同時立足於新聞媒體正向政務平臺發展。
  • APUS與微軟MSN開啟全球戰略合作,「定製」新聞時代到來
    11月20日,中國網際網路出海領軍品牌APUS與微軟達成全方位的戰略合作。微軟旗下MSN、Bing等產品和內容與APUS進行深度整合,並通過大數據等技術,為全球用戶提供個性化的新聞推送。據悉,APUS是MSN全球首家內容合作夥伴,兩強聯手,預示著具有全球性視角的「高級定製」新聞時代已經來臨。
  • 我在這款 App 裡聊了一整天新聞,這可能就是未來的新聞客戶端
    如今越來越多的新聞資訊類應用正朝著「頭條化」的方向發展,新聞客戶端充斥了大量信息冗餘,太多的標題黨、廣告軟文以及公關文章,想簡簡單單看新聞卻變得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