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uahouse向左,視頻號直播向右

2021-02-14 秋葉大叔

朋友給我發了一個簡訊,說給你申請了一個Clubhouse聊天室的帳戶,這個聊天室現在特別火,邀約制,網上炒到一個連結都要150元了。

我真的很想把這個連結賣了,在選擇在Clubhouse有一個帳戶和賺150元之間,我想選擇實惠。

我是不是很LOW?現在中國網際網路圈的人,沒一個Clubhouse帳戶,都覺得自己OUT啦。

Clubhouse這個玩法,也不新鮮,當年叫病毒式營銷,最成功的是Google的Gmail郵箱,我早早搶了一個,用了好幾年,裡面郵件好幾萬封。後來Google選擇退出中國,我的Gmail就選擇了沉默,現在讓我回憶我的帳戶密碼,都想不起了。

難道是秋葉大叔你不看好Clubhouse?畢竟馬斯克都推薦。

我也不能說不看好,這幾天我每天忙著折騰微信紅包封面,視頻號直播間,我一個下沉市場都搞不完,我哪有什麼時間去Clubhouse和一幫高智力的朋友做理性,有深度的探討?

真要我說,Clubhouse會不會大流行?——我的判斷是不太容易。

在我看來:

Clubhouse的流行,其實不是網際網路下一代平臺的勝利,是野蠻人對精英人的勝利。

在國外有Facebook,有推特,並不缺社交軟體,為什麼那麼多人要搬家?特別是頭部精英人士要去Clubhouse?

真的是Facebook,推特的用戶體驗差到沒有辦法了嗎?

不是這樣的,是網際網路和整個世界一樣,極化了。

怎麼理解這件事?——在沒有智慧型手機之前,能上網的人其實都是這個社會的精英人士,受過教育,能接受理性的辯論和爭吵,我們中很多人曾為這樣一句話熱烈盈眶:

我不同意你的觀點,但我誓死捍衛你說話的權利。——這話是伏爾泰說的,不是我說的。

現在呢,理性說話的空間的確變窄了,大家小心翼翼,生怕一句話說錯了,就帶來不可預測的後果。

為什麼會這樣?——智慧型手機讓每一個底層的人都可以接觸網際網路,他們的規模遠遠超過精英人士。

那麼運營網際網路的平臺也會不得不去討好這些人,迎合他們的閱讀品味,就好像我前一陣用一個新手機登錄知乎,我以為我看到的是一個故事社區,然而這真的是知乎。

雖然在同一個知乎,算法推送給每個人的內容並不一樣,可能在知乎眼裡我是一個做PPT的大叔,其實知乎不知道,大叔當年也愛看「上錯花轎嫁錯郎」的故事。

在大數據算法的加持下,每個人都不斷被投餵自己想看的內容,這就是所謂的「信息繭房」。

當你不斷看到相似的信息,你對整個世界的認識其實是在退步的。

你自己的信念會被你看到的內容強化,你在網絡上很容易找到千千萬萬和你一樣觀點的人,你會認為你們就是正確的,別人是錯誤的。

但忘記了,因為有網絡和大數據算法,所以我們很容易把趣味一樣的人篩選出來,而在過去個體找到同類,從來就是一件困難的事情。

本來我們人啊,不要動不動就相信自己是真理在手,世界就美好很多。

如果我們要能再理解一下這個世界是多元的,有不同價值觀立場,不同民族傳統,不同文化風俗,不同職業習慣的人,世界肯定充滿愛。

每個人對這個世界的認識都是碎片化的,是我們整個人類整體構成了「人類命運共同體」。

現在倒好,網上經常是一言不合就站隊,恨不得幹翻對方,好讓世界和平,這顯然是播種仇恨而不是和平與愛。

現在不管在哪裡,就算你在美國,網際網路顯然也極端化了。

大量反智,反科學的言論得到了無數人相信,無法驗證的陰謀論盛行,底層群眾的熱情很容易被民粹主義者利用,反而是理性交流的聲音被簡單粗暴貼上標籤,讓一個人自由講話空間變得困難。

當思想自由交流的空間被壓制,或者無法順暢交流,人們就渴望有更好的,可以讓人安全交流,能在一個水平層次交流的空間,這就是Clubhouse應運而生的大背景。

當然從軟體設計上講,Clubhouse有很多突破性設計,但所有的設計都很容易模仿,我們也不排除Clubhouse成長得足夠快,以致更多用戶完成搬家後成為替代現有平臺的王者,只是我們現在還無法斷定這個平臺一定就是Clubhouse

如果不是這幾年的爭吵,如果不是新冠把人關在家裡,沒事只能去網上和人辯論,估計很多忙著賺錢的精英還沒有意識到網際網路早就不是當年的網際網路。

當年能上網的人,就是白骨精,白領骨幹精英,今天的網際網路,真的是全民網際網路。

教員當年說過小知識分子是知識分子和青年學生、小商人、手工業者和自由職業者,放過去這些人就是早期網際網路的普羅大眾,今天的網際網路已經充滿了全世界的人。,階層的差異就出來了。

小知識分子的軟弱性就再一次暴露了,不想和大眾在一起,不想著去改造大眾,覺得他們是烏合之眾,容易被煽動,自己就想找個清淨地方,自己能喘口氣。

所以這就有了Clubhouse。以後熟人在微信社交,陌生人在微博吵架,去Clubhouse握手言和。

可明明活在短視頻的時代,我們卻非要以為未來是一款音頻聊天軟體,你說這是多天真?

你問秋葉大叔怎麼選?——我會和先進的生產力在一起,在視頻號的舞臺上奮鬥到底。

如果你覺得我講得有理,不妨關注一下我的#視頻號:秋葉大叔

想每天早上,看到秋葉大叔在書友會群裡內部思考和分享,長按下方二維碼,進群點群公告,有驚喜喔!

相關焦點

  • 小扎向左 張一鳴向右
    張一鳴舉的最多的例子就是頭條號和短視頻業務,這兩項都是布局很早,進展緩慢,但最終都獲得了不錯的結局。張一鳴總結的原話是「回頭看,開始我們的很多方法並不好,但是很努力很專注,大力出奇蹟。」Facebook的企業文化是「Move Fast andBreak Things」(快速移動,打破壁壘)其實也是狼性文化的一種。
  • 丁磊向左,劉強東向右
    丁磊向左,劉強東向右。在這個人設崩塌的2019,一切似乎都變了,一切又似乎還是老樣子。 裁員在風水輪流轉的中國網際網路行業,丁磊和他一手創辦的網易,一直是個罕見的存在。成立滿20年,曾經風頭蓋過BAT,如今市值還能排前五,這樣的公司只有網易一家。
  • 移動化路上:美圖向左,Adobe向右
    美圖向左,Adobe向右美圖秀秀的CEO吳欣鴻出生於1981年,而在1982年,時年42歲的John Warnock已經與好友Charles Geschke在加州創立了Adobe,並於1990年推出了第一版Photoshop。
  • 垂直搜索向左,百度搜索向右
    而在流量端,內容與服務的融合也在持續深化,藉助近幾年快速興起的短視頻、直播等渠道,傳統搜索巨頭開始加劇與消費結合的速度,畢竟用戶的信息需求不僅僅是對內容的獲取,還包括獲取更好的服務。簡單來說,垂直搜索滿足的是特定領域的搜索能力,如淘寶、京東的商品搜索;通用搜索則滿足用戶對文字、圖片、視頻等不同內容類型的搜索;而向全能搜索的過渡指向的則是「搜索連結一切」的未來。移動流量融合的特徵也在趨同——微信做大搜索的基礎,是通過公眾號、小程序、視頻號構建的一套「微信化的官網」。
  • 愛奇藝向左Netflix向右,付費會員與廣告誰更好
    然而日前現身的這個1億卻並非營業額,而是愛奇藝截至6月22日凌晨5點13分的會員數量,根據官方的說法,這標誌著中國視頻付費市場正式進入「億級」會員時代。而按照業內人士的說法,愛奇藝用實際行動證明了國內在線視頻網站行業中收費會員制的發展潛力巨大,也值得各方平臺的重視。
  • Facebook向左,WhatsApp向右
    3月7日,扎克伯格撰寫長文「以私域為中心的社交網絡的願景(A Privacy-Focused Vision for SocialNetworking)」來回應關切,系統闡述 Facebook 往更私密和安全的方向發展,專注最基本和私密的即時通訊,並在該基礎上推出包括視頻聊天、群聊、故事和支付等增值功能。
  • 視頻號直播向何處去
    12月13日晚至14日凌晨,攝影師李政霖在微信視頻號進行了一場「陪你去看雙子座流星雨」的直播,當晚這場直播累計在線人數過百萬,成為第一個破圈的爆款視頻號直播案例——而這距離視頻號上線直播功能才剛剛過去兩個月。
  • 性能向左抱怨向右 它為啥是PC業下一個風口
    本文屬於原創文章,如若轉載,請註明來源:性能向左抱怨向右 它為啥是PC業下一個風口//nb.zol.com.cn/632/6324636.html //nb.zol.com.cn/632/6324636.html nb.zol.com.cn true 中關村在線 //nb.zol.com.cn/
  • 腦機革命:馬斯克向左,陳天橋向右
    馬斯克在極力的向公眾「秀」出他的快速「成果」,而陳天橋則認為基礎研究不應該急功近利。兩位心懷人類終極命運的創業者,在腦機革命的路上,狹路相逢。圖為TCCI研究院創辦人陳天橋(右)和雒芊芊(左)「侵入式」和「非侵入式」路線之爭2015年,陳天橋雒芊芊夫婦包了一架飛機搬到美國加利福尼亞州這個「應許之地」。
  • 硬科技向左,網際網路向右
    這些因素都在阻礙媒體向公眾傳播相關領域的成就,也就不難怪這兩年流行科學家親自下場化身科普博主,通過「說人話」的方式向公眾小白傳道授業解惑了。而網際網路,這個新興的科技領域,到處都是待開發的處女地,加之天生的易傳播屬性,其科技成果轉化迅速,用戶感知度強,完美契合公眾對於科技新聞的需求,彌補了其他科技領域發展「失速」造成的缺席。
  • 賽博朋克向左·用戶思維向右——我們要的真實未來
    科技導致不平等 VS 科技向用戶而生,用科技兌現想像///反面拋棄自然倫理,追求效率和金錢價值的極致,賽博朋克世界中的科技往往是超越倫理對人體和生物的無限制改造:讓無生命的機器人產生生命,讓有生命的人類變成機器人,純粹的追求利益,壓制人性。
  • 【每日新聞】小米11核心參數被確認,屏下攝像頭+驍龍875;掃地機器人岔口時代 雙攝像頭向左 單攝像頭向右
    2、掃地機器人岔口時代 雙攝像頭向左 單攝像頭向右現在的小米掌握著中國中低端智慧型手機市場的話語權,在衝擊高端這件事上也表現出挺強的信心,向我們充分展示其強大的品牌魅力2、掃地機器人岔口時代 雙攝像頭向左 單攝像頭向右2019年,國內掃地機器人銷售量達到544萬臺,零售總額達到80億元,但是中國掃地機器人滲透率不足
  • 原創丨面對中國,為啥英國向左,德國向右,法國卻走中間?
    英國在政治上、經濟上完全倒向了美國,沒有了過去相對獨立的狀態。可以毫不誇張地說,中美到了「斷交」的邊緣,中英關係也已經到了嚴重倒退的邊緣。那麼,我們不禁要問,為什麼同樣是面對中國,英國向左,德國向右,法國卻走中間呢?在佔豪(微信公眾平臺:佔豪)看來,這和他們的現實利益和政治價值取向有密切關係。首先說英國。英國這個國家,政治上是非常老奸巨猾的國家,能在近代成為「日不落帝國」,後來又能經過兩次世界大戰及時調整自己的國際地位,並最終很好地遊走在大國力量之間,這是英國的政治智慧。
  • KPI向左,OKR向右
    這背後涉及到一個重要話題,即目標組織結構變革帶來的新挑戰——集中式(Centralized)組織向分布(Distributed)變化。由此,我們認為以下是清晰的:組織由集中式向分布式演變,OKR在賦能分布式組織中取得成就動態目標變化的情況下,在不確定的環境因素中,OKR更敏捷和快速適配所以,我們也可以看到越來越多的企業在嘗試OKR的管理方法,但是對於OKR和KPI到底有什麼區別,很多人是雲裡霧裡的,這就會容易做著做著又做回到了KPI
  • 腦機革命:馬斯克向左,陳天橋向右|鈦媒體·封面
    馬斯克在極力的向公眾「秀」出他的快速「成果」,而陳天橋則認為基礎研究不應該急功近利。兩位心懷人類終極命運的創業者,在腦機革命的路上,狹路相逢。圖為TCCI研究院創辦人陳天橋(右)和雒芊芊(左)「侵入式」和「非侵入式」路線之爭
  • 流媒盛世:騰訊音樂向左,網易雲音樂向右
    用Spotify自己的說法,截止去年底,這家公司已經向音樂版權所有者和獨立音樂人合計支付了97.6億美元的版權費。這是非常有效的商業策略,當年公開抵制的黴黴和阿呆等DIVA相繼回歸,最近黴黴跳出大機器籤約環球音樂時,也要求集團出售spotify股份給所有藝人,以便原創音樂人能夠獲取最大收益,但長遠來看,單一的盈利模式總是不可靠的。
  • 低代碼:趨勢向左 價值向右
    上一代 OA 系統沒有達到有效降低郵件的目標,反而帶來了一些負向增加,系統本身設計還有一些不合理的地方,有些東西沒考慮到選項不在,員工為了能讓單子通過,反而要發一個郵件強調是 OA 上面沒有選項。這一代 OA 解決掉這個問題,基本員工說沒有選項,直接解釋一下為何要增添選項,只要我們評估下來功能正確,馬上就可以加。
  • 視頻號直播短視頻行業「最後的機會」?
    甚至在整場演講中,有接近80%的內容都是關於視頻號的,足以看到微信此番對視頻號的重視程度。  這種重視不難理解。對於騰訊來說,似乎終於可以在常年失守的直播短視頻戰場上揚眉吐氣了。  而對於整個直播短視頻行業來說,原本固定的格局,或許也將迎來新的衝擊和變動。
  • 2021年一起期待更加牛的視頻號直播功能
    ‍‍‍‍在昨天,微信之父張小龍又一次的進入馮大輝的視頻號直播間,體驗測試剛剛上線的四路直播功能。
  • 視頻號直播功能玩法教程,視頻號直播看這一篇就夠了!
    公域入口流量來源:附近的直播、視頻號自身扶持的直播推流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