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日凌晨5點,白宮同步直播,穿著黑色西裝、亮紫領帶的鴻海集團董事長郭臺銘,在白宮記者會上,不只與川普政府同臺,更發表演說,宣布100億美元在威斯康辛投資,規模之大,是目前川普政府最大的外企投資,但是,這筆投資利潤好嗎? 郭董打的是什麼算盤?
未來4年,鴻海將在美國威斯康辛100億美元的大投資,讓川普呵呵笑的背後,卻存在著弔詭。
如果是需要大量組裝人力的iPhone、NB等消費性電子產品,幾乎已經不可能移回高勞力成本的美國本土。
如果未來都是自動化產線,真能創造川普渴望的就業機會?
且面板廠投資金額龐大,加上蓋廠時程動輒超過三年,超過川普第一任任期,有政治風險。 另外中國將有五座新面板廠開出產能,鴻海在美國蓋廠如何拚得過亞洲面板製造成本?
投資美國會獲利嗎?
「你必須從全盤戰略上來看,」一名外資分析師分析,這座面板廠獲不獲利,是不是真的創造足三千個工作機會,都不是鴻海最重要的著眼點。
「光是和美國總統同臺的效益就很驚人,一來響應美國製造,又接近集團最大客戶蘋果,二來還能累積中美之間的政治籌碼,一百億美金很划算,」他坦言。
至於中美面板製造的競爭關係,集邦科技顯示器資深研究協理邱宇彬認為,就面板業來說中國早已不怕競爭,沒有面板業的G2競爭那麼嚴重。 從來沒有人在美國本土設面板廠,郭臺銘想留下創舉,面板產能不是關鍵。
「只要玻璃基板廠康寧點頭在美設廠供料,鴻海在美國設面板廠就不會有太大問題,」邱宇彬認為面板供應鏈上遊的康寧願意回美設廠是第一步。
康寧是美國公司,且和群創及夏普關係密切,就連郭臺銘個人投資的堺工廠的十代線面板也是由康寧供給玻璃基板。
「康寧去,我們就去,」今年五月鴻海副總裁、夏普董事長戴正吳在一次和臺灣媒體的見面活動上透露。 康寧則在七月初宣布將在美國投資五億美元。
「面板只是一個切入點,未來可以用在醫療、汽車、IT上,」邱宇彬說。
這背後的考慮,是鴻海在北美有一個具體的製造基地,未來在稅率上的優惠和美國政府較有談判的彈性。
譬如僱用在地勞工達到多少比例可享稅率優惠等,但美國官方尚未釋出任何具體優惠條件。
倒是美國媒體已在盤點,過去鴻海宣布海外投資計劃,最後落實的程度。
這回郭臺銘創下臺灣政商界紀錄,在美國白宮和美國正副總統同臺宣布投資案,郭董最終能不能兌現支票,將是全球關注的焦點。 天下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