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切實提高人民群眾防範電信網絡詐騙意識,踐行「支付為民」使命,做好詐騙風險識別和阻斷工作,有效保障客戶資金和信息安全,昌樂農商銀行堅持為「人民群眾辦實事」的宗旨,按照人民銀行、公安部、銀保監會要求積極組織轄內33個網點開展以「反詐拒賭,安全支付」為主題的專項宣傳活動,多措並舉淨化帳戶使用環境,切斷不法分子資金鍊條,守護人民群眾的「錢袋子」。現參考中國支付清算協會發布的「典型電信網絡詐騙案例類型及防範提示」,向社會公眾提供和宣教,引導普通老百姓特別是「一老一少」群體正確認知和防範欺詐風險。
一、註銷「校園貸」詐騙
案例1
課間活動時,小趙接到電話,對方稱小趙在上學期間註冊過某校園貸帳號,如不註銷,就要繳納高額滯納金,影響個人徵信。對方以指導銷戶為由,要求小趙添加工作人員聯繫方式,並讓小趙遵循其指示操作,誘導其到某平臺借款,然後轉入到所謂的「安全帳戶」,還讓小趙隨時截屏保留證據。一個月後,小趙接到平臺催款電話時,才發現上當受騙。防範口訣
註銷帳號是陷阱,騙你繳納滯納金。
專人指導需警惕,若無利益何事殷?
二、「殺豬盤」詐騙
案例2
小陳通過異性交友App認識「小騙」,經過多日聊天,兩人確立網戀關係,「小騙」趁機聲稱自己在做投資,想帶小陳一起賺錢。經過幾輪誘惑後,小陳通過對方發送的連結登錄理財投資平臺,在開始盈利幾次後發現有利可圖,小陳便不斷往平臺充值,且金額越來越大,最終充值近23萬元。小陳準備回收資金,卻無法提現時,才發現自己被騙!案例3
李女士通過某社交軟體認識了一名自稱在國外做軍醫的人,經過一段時間的聊天,兩人感情逐漸升溫。某日,「國外軍醫」聲稱執行任務獲得了100萬美元的獎勵,放在他那裡不安全,要快遞給李女士,李女士答應了。隨後「國外軍醫」開始以運費、保險費、被海關扣留等各種理由向李女士索要了超28萬元。之後,「國外軍醫」突然失去了聯繫,此時李女士才恍然大悟。防範口訣
網絡姻緣一線牽,對方何許恐難陳。
千金散盡方覺醒,再尋佳人已無門。
三、網絡貸款詐騙
案例4
小婁近期花銷大,上網搜到某個網貸機構,申請貸款成功後卻發現帳戶異常無法提取資金。網貸客服稱需繳納保證金,才可以提取資金,並強調保證金會和貸款資金一起發放到帳戶上。小婁根據客服要求先後繳納保證金2000元,但帳戶依然無法提取貸款資金。打電話給客服已無人接聽,這才發現自己被騙!案例5
徐某因需要一筆工程款項,想起微信上一個自稱能幫忙辦理貸款的好友。經聯繫,該好友稱能幫徐某辦理貸款,但需要先交30%的手續費,後期手續費會連同貸款一起返還給徐某。徐某分兩筆向對方提供的帳號中轉帳共5000餘元,而後對方告知徐某審核沒有通過,需繳納一定的手續費,徐某再次向對方提供的帳號轉帳6000餘元。第二天,對方再次要求轉帳進行解凍資金,這時,徐某才意識到自己被騙並報警。防範口訣
辦理貸款須正規,審核不過勿心急。
提前交費是騙局,借錢為何還收費。
四、退款詐騙
案例6
康同學接到自稱電商客服的電話,稱其網購的衣服質量有問題,並承諾退款。聽到對方能完整說出訂單信息,康同學對其深信不疑。添加客服好友後,對方立刻發來「退款」連結。退款心切的康同學按照要求如實填寫個人信息和自己收到的手機驗證碼。康同學沒有等到退款,等到的卻是騙子先後四次轉走她銀行卡中13000元的扣款簡訊,康同學這才發現自己被騙了。防範口訣
電話聯繫要退款,十之八九有貓膩。
外部連結請慎點,敏感信息要保密。
五、冒充朋友詐騙
案例7
方爺爺在公園遛彎時接到電話,對方自稱是戰友「老喬」,說自己得了病在住院治療,急需資金周轉,希望他能幫老戰友一把。方爺爺確曾有個久未聯繫的戰友叫老喬,便信以為真,就匯款2000元到對方的帳號。過了一段時間又接到「老喬」電話,聲稱病情加重,還需要8000元。方爺爺匯過去後,再聯繫「老喬」,結果電話已被拉黑,此時方爺爺發現被騙了。防範口訣
朋友電話求幫助,轉帳匯款要警惕。
優先確認是本人,再施善行也不急。
六、冒充公安詐騙
案例8
退休後的佟奶奶接到一通自稱是「公安局民警」的來電,對方稱佟奶奶名下的銀行卡涉嫌洗錢,要求其配合協助調查。佟奶奶信以為真,便按照對方要求將自身名下所有存款,都轉帳至其聲稱的「安全帳戶」裡。完成轉帳後,佟奶奶發現打不通「公安局民警」的電話,這才意識到自己被騙了。案例9
薛女士接到一個自稱民警的陌生電話,對方告知薛女士涉嫌某洗錢案,要求她添加一個QQ號。添加好友後對方發來一個警官證和一個有薛女士身份信息的刑事拘捕令,並叫薛女士找一個安靜的地方接受遠程調查,不能掛斷通話。隨後對方聲稱需要驗證經濟能力、信用能力證明其無罪,讓其在網絡平臺及銀行貸款後匯款到對方帳號上,稱結案後會退回。薛女士向對方提供的帳號轉帳62萬元人民幣,之後才發現被騙並報警。防範口訣
公安辦案有流程,相關手續定齊全。
安全帳戶不可信,要求轉帳皆謊言。
七、虛假投資理財詐騙
案例10
愛炒股的姜爺爺在盯盤時接到電話,對方自稱從事證券交易,可提供更低交易手續費,好奇的姜爺爺便按照對方的指示,下載指定App。之後一個多月裡,姜爺爺在這款App中不斷「盈利」,並陸續追加投入。等到姜爺爺想要提現時,平臺卻顯示帳戶異常無法提現,聯繫App客服後處理無效,隨後甚至無法打開App,姜爺爺這才報警。案例11
張先生收到一個微信好友請求,添加後對方向其推薦了一個股票交流群。張先生加入該群後,看到群友「收益」頗豐,便心動了。在群內客服引導下,張先生下載了「理財軟體」並充值6萬元,短短一周就盈利7800餘元並將盈利部分提現。之後張先生不斷追加投資金額,最終將全部積蓄188萬元投入其中。一天,張先生登錄帳戶時發現帳戶裡的股票一夜之間均以最低價被賣出,資金清零。此時,張先生才意識到被騙了。防範口訣
正規機構買理財,合理投資助養老。
虛假平臺日鬥金,待到提現無處找。
八、刷單返利詐騙
案例12
廖爺爺退休後過著勤儉節約的生活,某日在「老年活動群」看到刷單廣告「輕鬆賺錢,每日到帳」,廖爺爺心動了。添加對方好友,根據客服的要求成功刷單幾筆並順利收到本金及「工資」,廖爺爺更加信任對方。隨即「客服」要求廖爺爺一次性刷滿50單後一起支付「工資」,並且每單的金額越來越高,等廖爺爺最終意識到被騙時,已損失7萬餘元。案例13
鄒小姐想找兼職,經過網絡查詢,進入一個微信群。在群中觀察幾天後,她聯繫群主,找到一個刷單的兼職。她試著刷了1.9元,得到返現4.9元。看到真的有返現後,鄒小姐放鬆了警惕,聽取群主的建議下載了一款購物App,先小額刷單返現,後來金額越來越大,返現卻沒有了。鄒小姐想退出,要求對方退款,結果又被對方以驗證帳戶安全等各種理由騙取7萬餘元。醒悟後,鄒小姐報警。防範口訣
刷單廣告不可信,輕鬆賺錢要小心。
小額返利當誘餌,騙你投入大手筆。
九、冒充領導詐騙
案例14
某公司會計小張收到一份郵件,發件帳號暱稱是該公司的「老闆」名字,要求其加入公司QQ辦公群。張某入群後發現群裡還有幾名成員,QQ暱稱均為該公司員工名字,「同事」們在群內談論客戶事宜。經過一番鋪墊後,「老闆」稱有兩筆急款需要匯款給客戶,讓張某進行操作。張某按「老闆」指令轉帳後,電話詢問老闆,才知被騙,共損失42.6萬元。防範口訣
財務人員需警惕,流程合規放心間。
「領導」命令讓匯款,本人確認在事先。
內容及圖片來源:中國支付清算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