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情商,決定你的人生高度》

2021-02-23 每天靜讀一本書

日本高人氣心理療愈師心屋仁之助說:「人生就是一張錯綜複雜的關係網。」

 

誠如所言,我們時刻處在這張看不見的大網裡,網的中心是我們自己,網線的另一端連接著家人、朋友、同事、孩子、戀人。無論哪一條線出現問題,這張網的平衡將會被打破,生活隨之出現矛盾、失衡和痛苦。

 

在這個物質生活日益富足,人人都在努力尋求自我,追求著個人幸福的時代,無論是工作,愛情、婚姻還是親子關係,大家都希望能獲得更好的成長。作為廣受喜愛和信賴的日本心理療愈師心屋仁之助老師,正是迎合這樣一個時代的需要,走到了大家的面前。

 

今天,我們要一起來讀的是心屋老師的另外一本書,名字叫作《你的情商,決定你的人生高度》,為大家帶來了改善人與人之間關係的思維方式,以及化解職場、親子、親密關係矛盾的切實可行方法,使生活轉向順暢,充滿喜悅。

 

在本書中,他指出,人生有著很多種無奈,比如,想和對方建立和諧關係,卻發現總是事與願違,關係不僅沒緩和,反而走向惡化;明明不想傷害愛著的那個人,可總是說出一些刺傷對方的話,引起不必要的爭吵,使關係劍拔弩張。

 

而這些正是日常生活中困擾著我們的現實問題。現在,就讓我們帶著尋找答案的期待心情,走進心屋老師的這本書吧。

 

1.

學會「說出來」,

正確傳達自己的感情

 

都說撒嬌的女人,都有好運氣,那麼不愛撒嬌的話,會出現什麼情況呢?

 

在書中,作者心屋老師分享了自己和妻子之間的相處。

 

在他看來,妻子是一個不會撒嬌的女人。他總期待妻子帶著撒嬌的語氣對他說:「帶人家出去吃飯嘛」「老公,我想要那個!」。可是,他從來沒有等來妻子這樣的一個撒嬌。

 

他希望妻子有時能像一個寵物貓那樣,偶爾跳到自己身上,撒嬌求蹭蹭,求玩耍,求抱抱。他內心的失落,很多時候變成一句不滿的嘀咕:「好歹偶爾也有點小情調,稍微撒撒嬌嘛。」

 

後來,他坦白問自己的妻子,為何不對自己撒嬌。得到的答案讓他非常意外,因為妻子告訴他,自己一直在對他撒嬌。

 

只是這個撒嬌的方式與他期待的不太一樣。

 

在妻子看來,每天在家裡閒待著,可以什麼也不幹,兩人在一起時,不必費心討老公歡心,這種隨心所欲與放鬆安逸,就是最大的恃寵而驕。

 

通過這樣的坦誠交談,作者看到了妻子對自己的信任和依賴,他理解了妻子的愛,也接受了她的這種撒嬌方式,他們之間達成了一種互為理解的關係,從而挽救了兩人的婚姻。

 

生活中,當對方沒有做出我們期待的行為時,我們會不高興,會抱怨對方對自己不夠好,甚至質疑對方對自己的愛。

 

記得前兩天,一位女性朋友抱怨說,自己工作累了一天,回到家,就想和丈夫待一起,同蓋一條毛毯,窩在沙發上看看電視,結果丈夫不樂意。丈夫的這一舉動,讓她心裡很不開心,認定丈夫是不想親近自己,心裡不那麼愛自己了。

 

此時,最不該的就是發脾氣吵架,或生對方悶氣,還把這種情緒帶到生活的其它地方和其它時間。

 

作者建議我們,許多的爭吵、爭論和指責,皆起因於「為什麼就不理解我?」

大膽溝通,凡事必須說出來,如果你想要得到別人的理解。

 

就像這位女性朋友,當丈夫拒絕她的要求時,她可以坦誠告訴丈夫自己為何要那樣做的理由,比如自己好累,很需要丈夫給自己來一個心情充電。並大膽告訴丈夫,他的拒絕讓她有些失落。

 

或許丈夫會給她一個溫暖的抱抱,並重新接受她的要求,以表達自己的關心。

 

又或者,丈夫依然拒絕。但會給出自己的理由,比如自己真的不太習慣這樣子,或是自己也很累,很想一個人靜靜呆著,徹底放鬆一下身心。

 

當雙方都在表達真實想法時,即使一方沒有達到另一方的期待,兩人之間也會因理解對方而有所釋懷,最大可能地避免生氣、抱怨、吵架等負面情緒和行為發生。

 

值得注意的是,在說出自己想法的時候,一定不要帶著譴責的情緒,要心平氣和把自己的感情傳達給對方。

 

有多少親密關係,死在了不溝通上;又有多少家人、朋友,因不懂得說出來,而彼此漸行漸遠。

 

因為愛,我們更要說出來;因為在乎,我們更要去表達。當說出來的那一刻,我們釋放了自己的內心,也將收穫一份理解的果實。

 

2.

正確看待反對意見,

不必著急生氣

 

在《我要準時下班》的日劇裡,有這樣一段對話:

 

同事甲對女主說:「你真的準時下班啊?」

 

同事乙又說:「明明大家都工作到七點或八點,然而你卻在指針指向六點的同時,準時離開公司。」

 

女主回答說:「我已經完成了當日的工作。」

 

同事乙卻對她說:「再努努力吧。畢竟有人還在工作,難道你只做自己的工作嗎?」

 

女主回答說:「我不打算比現在更努力,我要準時下班,還要根據自己的情況帶薪休假。」「我是決定這樣做之後,才進了這家公司的。」

 

當你選擇某種生活方式,比如加班或不加班,結婚或不結婚,生子或不生子時,總有人會站到你面前,對你給出這樣或那樣的建議。因為不同的生活價值觀取向永遠存在差異。

 

於是,這樣或那樣的不同建議,甚至是反對意見,從來沒有缺席過。他們來自於我們的上司、父母、家人、朋友,甚至是我們親手養大成人的孩子。

 

是的,不同永遠存在,我們永遠面臨不一樣的另一種聲音。而這些聲音是我們不想聽到的話,會使我們不開心、悲憤沮喪或怒火中燒。

 

那該怎麼辦呢?

 

作者建議說:「聽到不想聽的意見和建議時,不必覺得受傷,換種方式考慮問題會讓自己變得更好。」

 

那麼,如何換一種方式呢?作者列舉了一個朋友的例子。

 

他的朋友去參加一個聚會,被人評判說太一本正經,真無趣。

 

聽見這樣的評價後,他首先回想自己的言行舉止,然後在心裡對自己說:哦,原來我這個人一點也不風趣。

 

然後,他又意識到,對方說自己太正經,無趣,是因為覺得自己應該有風趣的一面。

 

當人們在對自己提出「如果你能再……就好了」建議時,其實對自己是抱有一種美好期待,他們認為自己可以成為更好的人,擁有更好的生活。他們不會對一個禿頭的人說,你應該把頭髮留長一點。

 

所以,聽到這些反對意見和建議時,告訴自己,並不是自己做的不好,而是對方希望我做到更好,期待我更完美才會提出意見和建議。

 

這樣一來,我們不會因不同的聲音而感到受傷。相反,我們可以把這個作為一個了解自己的契機。

 

以作者自己作為例子。他在臉書上開通了一個自己的帳號,經常發表自己的一些看法。有很多人跑來評論,這其中有好的,也有不好的。

 

當看到一些不贊同的評論時,他認為應該學習那些心胸寬廣的人的態度,欣然接受這些反對意見,把它們作為自身思想觀念的參考,認為多虧這些反對意見,讓自己意識到思想的不全面。

 

生活中,很多時候,我們是迷茫而不自知的。當反對聲音出現的時候,內心的矛盾衝擊,情感的激蕩,讓我們更加明白了,自己的優勢在哪裡,不足在哪裡,弄清楚了自己最想要的是什麼,真正想要過什麼樣的生活。

 

人與人之間,因自身的成長環境、受教育程度和生活經歷不同,人生看法、對事物的理解出現偏差再正常不過。

 

聽一聽他們說的,想一想自己的人生,在心裡咂摸一下,會心一笑,踏上自己的人生徵途。

 

不必生氣,不必懊惱,帶著寬容的心,走向自己心的方向。

 

如果真覺得對方的意見純屬廢話,實在不堪其擾,那就選擇性當個聾子吧。

 

正如另一位作者所說:「這個世界,說你好和不好的可以來自同一批人。成年人,撿對自己有用的聽就好了。」

 

3.

懂得吃虧,

一心追求自己的幸福

 

中國人常說「吃虧是福」。其實不止在國內,在日本民眾的觀念裡,也一樣。

 

作者心屋老師將「吃虧」這一觀點,用於親子關係之間的相處之道,幫助了很多前來找他諮詢求助的人走出了家庭生活困境。

 

他在書裡說,學會吃虧,不與父母計較得失。因為「原諒」就是學著接受「吃虧」。

 

在一次線上讀書活動中,認識了一位朋友,她曾是一個原生家庭的受害者。

 

她從一出生,就活在父親的暴力陰影之下。父親不但打母親,也打她。一直以來,所經受的恐怖和痛苦成了她內心最大的創傷。

 

好在她心中有一個信念,就是要通過上學,逃出這個家,去過自己的生活。雖然也曾出現過抑鬱,但通過正規心理諮詢、療愈,就像那些去找作為心理治療師的作者尋求幫助一樣,最終她挺了過來。

 

最後,她大學順利畢業,去了陌生的城市,有了自己的工作和愛情,開啟了屬於自己的人生。

 

現在,她說她心中沒有怨恨,只有釋然。這種釋然,其實就是一種坦然接受「吃虧」的心態。正如作者所說,作為孩子,就是要學會用「對方是父母嘛,被剝奪又能怎樣呢?」以及「得不到又如何呢?」這樣的想法去開解自己。

 

而不是去執著於「你作為我的父母,為什麼不愛我?」「你本該是我最親的人,為什麼要傷害我?」不糾纏於沒有得到的愛和溫暖,去擁抱那個內心曾經受傷的小孩。

 

事實上,有一種現象,我們可能並不陌生,就是比起那些不太相干的人,我們更不容易原諒自己親近的人。

 

如果遭受的傷害太深,即使無法做到原諒,作者也告訴我們,要說服自己努力換個角度審視與父母的關係。

 

他說,把父母看成「罪人」,即使罰以死刑,自己所剝奪的和遭受的損失都是無法補回來的。如果對犯人的過錯耿耿於懷,不能寬恕,就會一直監視著犯人的一舉一動,等同於自己失去了自由。

 

所以,不如大喊一句:「啊!我就吃點虧吧,原諒他們了!」

 

要知道,只有寬恕,才能做到無視,才能將自己的視線、時間和精力從對方身上轉移,投放到自己的新生活。

 

對於不稱職的父母,最好的應對就是,無視他們,一心追求自己的幸福。

 

拋棄「他們畢竟是我們的父母,再不好也要必須去愛他們」的想法;

 

停止「他們即使再冷漠,我還是希望他們給予我哪怕一點點愛」的期待;

 

放下「去向他們證明自己很優秀,值得被愛,希望他們因沒有給予自己愛而心生愧疚」的執念。

 

總之,生活向前看,一心追求自己的幸福。忽視不稱職父母,在生活中只考慮自己的幸福就行了。

 

人生,到處是不完美的人,不完美的關係,不完美的家庭。

 

國學大師季羨林就說過:不完美才是人生。

不曾被愛,不是一種失敗,無須自卑;

 

不曾被接納,也不是一種敗北,無須自責。

 

既然如此,當我們讀完作者心屋仁之助這本書,希望我們能接受不完美的自己和過去,正視不完美的關係,有勇氣去做出改變,一心追求自己的幸福人生。

 

如果想要退縮時,別忘記了作者心屋老師的提醒:「幸福是靠自己爭取來的,就看你怎麼想怎麼做了。」

相關焦點

  • 你的逆商,決定了你的人生高度
    那麼,困境便是人生的催化劑,高逆商者遇之愈發燦爛,低逆商者遇之愈發一敗塗地。當今社會,大家在各自領域的學習能力都不差,出來摸爬滾打個幾年,也都懂些人情世故,智商和情商的差距在不斷縮小。這時候,逆商的高低,就成為了最大的變量。
  • 你點菜的水平,決定了你的社交高度!
    你是那個點菜的人嗎?你點的菜大家都喜歡嗎?現在有一種說法:看一個人是什麼樣的人,有一些快捷方式。比如,殺人遊戲。還比如,點菜。你點的不是菜,而是情商。你以為點菜是吃貨的自然屬性?No!只要是吃飯人數在兩人以上的飯局,就是一種社會性活動。那麼,點菜就是一場「食商」與情商的雙重大考驗。
  • 好書團預告 | 決定孩子一生的不是智商 ,而是情商!想要娃從小情商高,不能錯過這套《情商社交遊戲繪本》
    孩子的智力水平在出生時就決定了,絕大部分孩子智力水平都是差不多的。所以,在某種意義上,決定孩子人生的不是智力 ,而是情商,情商的高低將孩子們推了不同的人生軌道。說了這麼多,那情商到底是什麼鬼?說得簡單一點,情商,就是讓自己舒服,也讓別人舒服的一種能力。
  • 好書團 | 決定孩子一生的不是智商 ,而是情商!想要娃從小情商高,不能錯過這套《情商社交遊戲繪本》
    孩子的智力水平在出生時就決定了,絕大部分孩子智力水平都是差不多的。所以,在某種意義上,決定孩子人生的不是智力 ,而是情商,情商的高低將孩子們推了不同的人生軌道。說了這麼多,那情商到底是什麼鬼?說得簡單一點,情商,就是讓自己舒服,也讓別人舒服的一種能力。
  • 無論做什麼事情,你的態度決定你的高度!
    無論做什麼事情,你的態度決定你的高度。
  • 你現在的關注寬度,決定你未來的高度
    每一個人都需要在年輕的時候,好好規劃自己,認真去做出努力,因為我一直堅信,一個人在年輕的時候眼界的寬度如何,就決定未來你的高度如何;一個人在年輕的時候學習的越多
  • 你的情商是多少?——小黑小白看過來
    情商官方解釋是:管理自我情緒與他人情緒的能力大多數人看來:跟他交往過程中讓他人舒服就是情商高專業維度:具備「利他思維」的人普遍情商不會太低什麼是「利他思維」?拉開物理距離,縮短內心距離對來了一條簡訊息,你把頭歪向另一邊;對方在輸入密碼時,你把頭歪向了另一邊;對方打電話時,你走遠了一些;對方正在處理文件,你走遠了一些;你這時的一個轉頭、走的那兩步,拉開了物理的距離,但拉近了心裡的距離。
  • 李尚峰《團隊情商的五項修煉》授課PPT
    團隊情商的五項修煉直接決定了該團隊的能力、效率、凝聚力、執行力,也必將決定了其關鍵時刻的成敗。覺情是情商管理的基石,也是修煉的核心。通過覺情工具的運用,可以幫助我們對自己情緒的持續關注,能夠跳出自己看自己。你在內心世界裡未曾覺察到的東西,都會在外在世界裡發現。你可以控制你所覺察到的一切,而你未覺察到的則會控制你。解情可以幫助我們識別情緒的根本來源,摒棄錯誤的思維方式,幫助我們擺脫負面情緒的困擾。
  • 情商高的人是什麼樣的?
    我的一位朋友在總結這幾年的創業歷程時認為他不夠成功的主要原因是,情商欠費,餘額不足。智商飆高,情商走低,你的人生坐標的確難定位在高點,情商低就像一條沉重的尾巴,拉扯著你走不快。我問朋友,他覺得高情商的人是什麼樣的?他說,情商高就是說出來的話別人都愛聽,聽了會高興,情商高的人很擅長於處理人際關係。
  • 你對待工作的態度,暴露了你的層次
    她問我該如何收場,我說如果你不想離開這家公司,那就只有接受處罰,你得為自己的情緒失控買單。在職場上,很多人的工作態度是有問題的,領導不能說,客戶不能催,表現地很不成熟。主要有三個方面:1. 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緒;2. 不能好好說話溝通;3.
  • 職場|你對待工作的態度,暴露了你的層次
    2、對待工作的態度,見一個人的情商提到「情商」,我們習慣理解為一個人的人際交往能力,其實這並不是情商的全部定義,因為其還包括「自我相處」的能力。如果一個人的秉性出了問題,哪怕能力很優秀,他的人生之路想要向上走往往也是很困難的,也註定不會有太高的成就。反過來,一個做事踏實靠譜,認真負責,不弄虛作假的人,即使他沒有很高的天賦,沒有很強的業務能力,往往也會混得不錯,會永遠有屬於他的一席之地。
  • 你以為你是正直,其實你是情商低(深度好文)!
    他們秉承著強大的道德自信和倫理自負昂首挺胸走在人生大道上。但是,鐵和血的事實證明,他們在社會中姥姥不親、舅舅不愛,四處碰壁,人見人煩,聚會是氣氛狙擊手,工作是團隊纖維瘤,聊天是話題終結者,戀愛是情場鬼見愁。為什麼?難道「人品好」不應該獲得尊重和重用?「好人」不該有好報?這個世界怎麼了?難道這終究是一個黑暗虛偽的世界?
  • 五觀,決定你的人生格局
    未來,在百歲人生的BGM裡,每個人都面臨著對自己的重新定義,怎樣放下焦慮和恐慌,活出全新的人生格局?答案藏在你的「五觀」裡:年齡觀、人生觀、事業觀、財務觀、婚姻觀。這樣逆轉的人生,曾被我們當做個例,而在百歲人生中,它將成為普遍。以往,按照70-80歲的壽命設計,我們的人生模式被分成三段:教育、工作、退休。而如果我們面對是百歲人生,這種三段模式將不再適用,人生階段會被打亂重組,不再有明顯的年齡邊界。
  • 十條職場情商法則,讓你少走十年彎路
  • 你真知道什麼叫情商?
    當著我面,夫妻倆為了一件小事爭起來,我默默地翻了一個白眼:就這情商,咋教人情商呢? 高情商的標誌就是能和親近的人保持默契。衝突會無謂消耗能量,協作方經常因為一些小事發生衝突,人會變得疲倦沮喪。一些流行的,教人「如何提高情商」的內容,常常只是一些接人待物的方法,這些與其說是「情商」,還不如說是「禮儀和處事經驗」,很教條。
  • 比情商更重要的,是逆商
    雙商,是指智商(IQ )和情商(EQ ),這一秘訣一開始被許多人奉為真理。由於智商有時候受先天因素限制,所以更多的人開始重視情商的培養。甚至有些人認為,情商高者得天下。 然而,又有一些人發現,情商到位,依然會失敗,那麼,成功的秘訣究竟是什麼呢?這個時代,到底需要什麼樣的人呢? 其實,無論時代怎樣變更,有一件事是亙古不變的,那就是:逆商越高的人,成功的機會越大。
  • 情商高的人是怎樣的?
    因為他總是細緻入微地觀察別人,共情別人,時刻保持高度傾聽和配合狀態,實在是很耗費心力;而他難過的時候,生病需要有人照顧的時候,卻都是自己在家躺著修養……另外一方面,和氣生財不假;但沒有攻擊性的人,是賺不到大錢的。他性子柔和到缺乏刀刃,在公司,只適合做中上層的協助者,無法做高層決策,無法和外部談判。
  • 訪問一家情商機構,結果讓人大吃一驚,原來90%的人不知道情商到底是什麼......
    自從我自主創業後,我跟阮姐之間很少聯繫了,不過她一直在背後默默支持我,先後加盟了智囊團的《音樂社交大課堂》和《情商課》,對於我從事的這個事情,她也是極為認同的。阮姐是在聽了智囊團的「情商微課」分享後決定親自去珠海跟隨趙老師(情商課的創始人)學習情商,見面聊了以後,她更加深信自己的選擇,選擇加盟了情商課。
  • 你的行動力,決定了你的人生軌跡!
    你的大腦以及你思考問題、制訂計劃、做出決策的能力,是你克服拖延和提高效率的最有力武器。你確定目標、制訂計劃以及根據計劃採取行動的能力,決定了你的人生軌跡。思考問題和制訂計劃這類活動可以釋放你的精神力量,激發你的創造力,並增強你的腦力和體力。亞歷克·麥肯齊曾寫道:「沒有計劃的行動是失敗的主要原因。」
  • 董卿:「你的思維和眼界,決定了你的格局!」
    就這樣,他最先成為了家鄉的萬元大戶。第二個小夥用了一半的錢,買了一百棵最好的蘋果苗,承包了一片山坡。又花了整整三年的時間種植。第三個小夥則是直接找到了果園的主人,要了一捧果樹下的泥土。回去後,找來專家分析泥土的成分,並模擬當地的溫度、光照、溼度等,開墾培育了一片荒山坡。最後在上面栽上蘋果樹苗。十年過去後,三個人的命運迥然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