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希捷發布了18TB的希捷銀河(Exos)X18企業級硬碟,它主要面向數據中心和企業存儲陣列場景,對標西數Gold 18TB EAMR盤。
希捷銀河(Exos) X18提供SATA和SAS兩個版本,採用的是傳統CMR,7200轉,有256MB的多段緩存,大體上的參數與此前的X16區別非常的小。
官方資料提到,X18在可靠性、功耗以及性能方面都有優化。在可靠性方面,作為企業級硬碟的銀河X18有250萬小時的MTBF(平均無故障時間),五年質保,與該系列此前別的產品保持一致。
X18標稱的閒置功耗與X16相比略有提升,但最大運行功耗卻比X16還稍微低一點,所以,單位容量的功耗有明顯降低。
Exos x16
Exos x18
性能方面,持續速度從X16的261MB/s增長到了270MB/s,寫速度也增長到了258MB/s,隨機4K讀寫也略有增強,4K QD16 讀寫 IOPS 分別為170/550,應該是多分段緩存優化帶來的。
SATA版本的建議零售價是562美金,比一塊創始人版的RTX3070略貴,手裡拿的是一塊ST18000NM000J,SATA版本。
裝入Win10,NTFS格式化之後,實際可用容量為16.3TB。我們通過幾個常用的Benchmark工具來看看這款硬碟。
Atto Disk Benchmark
ATTO DISK BENCHMARK 是最經典的磁碟測試工具之一,而且是廠商特別看重的一個測試規範,因為數據一般比較好看。測試中我們使用默認設置,ATTO用的是原始(Raw)或未壓縮數據。
一般來說,數據塊越大,順序讀寫的性能就越好。而上圖中,從8K這麼小的數據塊開始,讀寫速度基本就能達到260MB/s-270MB/s左右的水平,與標稱的數據非常貼合,順序讀寫的性能表現比較強大。
如果說廠商最喜歡的是ATTO Disk Benchmark的話,那可能普通用戶最喜歡的就是AS SSD Benchmark了,因為它並不使用系統緩存,測的場景都不太利於發揮性能,但測試數據可能更接近於真實使用體驗。這本是一款主要測試SSD的工具,測磁碟的話,參考價值比較有限。
從上圖測試來看,順序讀寫性能與標稱的數據相差非常小,整體順序讀寫能力還是很高的。
但是因為磁碟4K隨機性能都不理想,所以,整體評分比較低。
文件複製速度測試,ISO測試是看複製1G文件的速度和時間,Program測試模擬安裝軟體的文件夾。Game測試測的是許多小文件和較大文件混合的文件夾。不得不說,緩存影響太大了。
壓縮測試測試的是硬碟的壓縮能力,如上圖可見,整個壓縮能力非常強,而且性能很穩定。
用一塊NVMe SSD作為源,將Exos X18作為目的地,拷貝75GB的視頻文件壓縮包,算出平均傳輸速度,大概是244MB/s。
順序讀寫方面,速度為均為270MB/s以上,與標稱的數值貼合的比較準。
隨機4K 32QD 16線程的讀寫IOPS分別為804/4877,隨機4K 1QD 單線程的讀寫IOPS為204/3567。Cache作用太明顯,測試結果僅供參考。
HDtuneHD Tune也是非常常用的磁碟Benchmark工具,測試內容也非常多,對於磁碟測試的參考價值比較大。它支持將分區刪除,不使用任何文件系統直接寫裸盤進行讀寫。
最大讀取速度為265MB/s,最小速度為126MB/s,平均訪問時間僅為12ms,還是非常低的。
最大寫入速度為265,最小寫入速度為129MB/s,平均訪問僅為3.41ms。
上圖是小數據塊的隨機隨機讀速度以及響應時間。
上圖是小數據塊的隨機隨機寫速度以及響應時間,性能表現還是很強的。
DiskMark,一個並不太常見的測試軟體。
即使是沒有使用緩存,測試數據要高出不少。
使用了磁碟緩存之後,測試數據簡直上天了。
結語
Exos X18作為最大的傳統CMR磁碟,在容量增長的同時,性能也有少許增長,讓人感覺有點小小的意外。
2020年年底,各家最大磁碟都已經達到了18TB,西數雖然推出了20TB的盤,但是用的是SMR技術,希捷的18TB Exos和西數的18TB採用的都是CMR技術,18TB目前是最大的傳統CMR盤了。
容量必然將越來越大,按照以前技術路線的增長速度來看是不現實的,必須依賴新技術了。希捷前不久表示將在12月發布20TB的HAMR盤,預計到2026年,希捷有望推出50TB磁碟,所採用的主要技術就是HAMR。
上圖是希捷公布的採用SMR技術的盤的信息,還未提到EXOS系列
也是在9月份,希捷還發布了一個開源的對象存儲系統Cortx以及可以提供1.7PB空間的Lyve Drive Rack硬體方案,幫助企業用戶快速用上大容量磁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