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約會App上找另一半靠譜嗎?我們問了幾個紐約的年輕人

2021-12-31 好奇心日報


在線約會這個行業已經超過 20 億美元,可是即便在紐約這個文化交融的城市,許多人談起時還是要紅著臉:他們認為靠譜,但是前提是自己要謹慎。

今年年初,日本姑娘 Alisa 結束了和男友長達三年的異地戀。「聯絡和共同語言越來越少。我想我應該需要更貼近和穩定的關係吧。」長髮披肩、穿著碎花裙的她在紐約時代廣場的一家日式餐廳告訴我。

Alisa 出生在日本,三年前轉學來到美國。在美國完成本科學業以後,她從美國北部的一座城市搬到了紐約,男友則繼續留在北部的城市。用 E.B. 懷特的話來說,Alisa 是紐約客中的「第三種」:他們來自異鄉,為自己的夢想和事業而打拼。打拼之中,無意擱置的就包括了情感生活。

不過,Alisa 並沒有讓自己空窗太久。打扮洋氣、英語流利的她很快找到了新的美國男朋友。介紹他們認識的是一款名叫「Happn」的在線約會手機應用。

在 Happn 上和一個紐約人聊了兩周後,他們見面了。兩人到酒吧看曲棍球比賽,經歷過無數浪漫的晚餐,不久後確定了男女朋友的關係。

「一切都很好,直到他消失。有一天,他突然不再回我的簡訊、不聽我的電話,我越想越不對勁。後來,我再也沒有聯繫上他過。」如今談起這位交好了一個多月的前任時,Alisa 還是充滿了懷疑與不解。「他到底去了哪裡?我是不是被騙了?」

也許,在線約會就是件不靠譜的事?

可 Alisa 並沒有這麼想。與這位線上認識的前任「失散」後,Alisa 依然保持每天刷一遍 Happn 的習慣。吃飯的間隙,她拿出自己的 iPhone,熟練地給我展示她的線上帳戶。

「喏,點一下這個愛心,你就可以把這個人保存起來。假如對方也 like 了你,系統就會有提示。」她快速下拉著頁面,印在我眼前的是 Pinterest 瀑布流式的界面,只是所有的物品都換成了打扮光鮮、膚色年齡各異的男人。在另一款叫做 OkCupid 的應用上, 7 天裡,就有 779 個男人為 Alisa 點了「like」。

「總會遇到對的。」她說。

芝加哥大學心理學者 John T. Cacioppo 的採樣分析發現,2005 至 2012 年間,美國有超過三分之一的新人夫婦是通過在線約會認識的。

JMP 證券分析師在今年 3 月預測,成立不到三周年的在線約會應用 Tinder 的市值將超 16 億美元。同年成立的另一款約會應用 Coffee Meets Bagel 亦在今年 2 月獲得了總計一千萬美元的融資。網際網路上,被 CrunchBase 收錄的在線約會服務(包括手機應用與網站服務)已超過 640 個。這些目標類同的服務,招攬用戶的招數卻千奇百怪。

Happn 的標語是「Find the people you've crossed paths with」(找到與你擦肩而過的人)。用戶開啟地理位置分享後,Happn 便會把附近其他用戶的個人頁面推送到你的頁面首頁。這款應用會保存下用戶之間何時何地相遇的信息,並供用戶之後隨時翻看。

「以前,在咖啡店遇到心儀的男生,我會因為不敢主動搭訕而作罷。現在,我可以去 Happn 查看對方的頁面,就算當時錯過,回家也可以再聯絡。」Alisa 的朋友 Shuma 對我說。

不過,用了五個月的約會應用後,Shuma 至今沒有與線上好友約出來見過面。

「對安全還是很有擔憂的,畢竟是女孩子。」Shuma 接到過不計其數美國男人在 Happn 上發出的見面請求,但她覺得對方並不想認真交好,只是想與她發生性關係。許多人會在周五的下午給她發訊息,約見當晚去酒吧,有的還提出要在深夜見面,這讓 Shuma 覺得非常不妥。

「受文化的影響,我對在線約會這件事還是很小心翼翼的,」在日本長大的 Shuma 說,「在日本,說起在線約會,大家總覺得這不是什麼好事。」

「我也肯定不會告訴我爸媽我和前男友是在線認識的。」Alisa 點頭說。

過去幾個月裡,Shuma 試用過許多不同的在線約會應用,對每一款都能如數家珍。在她的腦子裡,她清楚地把這些應用隔成了幾堆:這一堆聚集了只調情不談愛的人,那一堆是 LGBT 專用,又一堆以嚴肅認真的求愛者為主要用戶群。

看起來種類龐雜,整個美國在線約會市場的 40% 份額卻由 InterActiveCorp 和 eHarmony.com 兩家公司包攬。前者擁有了在線約會的領軍品牌 Match.com 與 OkCupid,後者則以中年用戶為用戶群並已拓取了英國、澳大利亞和加拿大等市場。

Shuma 和 Alisa 歸納後認為,不同的應用有全然不同的風格,試用了一兩天之後,就會知道什麼是適合自己的。

「我還是相信會遇到真心誠意的人。再說,大家都說,在紐約這種地方,假如不使用在線約會應用,又怎麼能找到對象呢?」Shuma 說。

約會應用成為一種常用工具後,大眾的觀念也在改變。

Pew Research Center 在去年 10 月的一次調查中發現,僅有 21% 的網際網路用戶認同「使用在線約會的人都太饑渴了(people who use online dating sites are desperate)」這個說法。九年前,這個數字接近 30%。

「我知道身邊很多人都在偷偷用這些應用,尤其是在亞洲長大的年輕人,但他們都不說。這種情況在美國人身上也許好一些,他們不介意跟別人說這些,」中國出生,現在在美國工作的 Lena 說,「但說到底,這些也不重要。重要的是兩個人在一起,並不是你們認識的途徑。」

Lena 是在線約會應用的受益者。去年 2 月,Lena 和現任男友在 OkCupid 上認識。半年之後,他們確認了男女朋友的關係,現在感情狀況穩定。

「他是我第一個、也是唯一一個通過約會應用認識,並最終約出來見面的男朋友。」Lena 說。

也許是緣分,但絕對不是運氣。在確認和現任男友約出來見面前,Lena 做足了準備功夫。她花了幾個小時回答了 OkCupid 上的幾百道快速問答。這些問題包括了「你喜歡看恐怖片嗎?」「酒後駕車沒什麼問題,你同意嗎?」「你喜歡喝啤酒嗎?」等等。

對於教育背景、年齡、身高和種族等有要求的她,只會回應符合特定條件的男生的搭訕。

這兩道篩選程序後,OkCupid 為 Lena 推送了她現在的男朋友。他們的第一次約會發生在兩人第一次線上交流的三天後。共進晚餐之後,他們在男生家打電玩、分享紅酒收藏。約會結束後,男生把 Lena 送回了家。隨後的兩天裡,他們每天見面,通過交談和參加戶外運動加深對彼此的了解。

「晚飯那天我其實很緊張,從來沒有過的緊張,」Lena 回想起來的時候說,「但我一點不害怕,甚至連後怕都沒有。」

她的自信並非來自盲目。在和對方見面前,Lena 仔細研究了對方的 OkCupid 個人簡介(profile)。「一個 profile 就像是一個個人陳述,是一個人對自己的認知和解釋。從裡面你能看出很多關於這個人的信息。」她說。

晚餐當天,她還與對方就家庭環境、教育背景和職業狀況做了深入交談。「談吐、面向、眼緣,加上一頓飯的時間,你就大概知道能不能和這個人聊得長久。」她說。

Lena 視在線約會應用為一個認識朋友的方式。她認為,許多人卻把它想得過於複雜,一些擔憂也是非常沒有必要。「你當然應該小心謹慎,保護好自己,」她說。「但態度更重要。在找到你的 Mr. Right 之前,你應該先成為自己 的Mr. Right,對自己負責。如果你抱著嚴肅認真的態度去找,總能找到合適的。」

在紐約做金融的中國人 Andy 也是這麼想的。他的手機上同時安裝了 Tinder、OkCupid 和 Coffee Meets Bagel 多個應用。遇到心儀的女孩兒,他會主動和對方聯繫。聊得來的,就會互加微信,然後約出來見面。「就是一個認識新朋友的途徑,」他在電話裡告訴我,「跟你參加朋友的聚會遇到新朋友一樣,沒差。」

美國的聯邦法律尚沒有對在線約會服務做出規定,只有少數州通過了法案,規定在線約會服務提供商必須警告用戶「網站的其它使用者中可能存在罪犯」,但這些法案本身並不要求服務商們對註冊用戶做犯罪背景審查,亦沒有其他任何方面的約束。

「還是要靠自己小心,」Shuma 說,「比如選擇 Tinder 這種必須關聯 Facebook 才能使用的服務,這或多或少會幫助你判斷這個人是否可靠。」謹慎的 Shuma 還會在 LinkedIn 上搜索任何一個她感興趣的對象。雖然也為約會應用裡形形色色使用者的真實身份而擔心,Shuma 認同一點,那就是,通過在線約會應用認識的人和在酒吧或朋友聚會上遇到的人一樣,本質上都是陌生人。所以,只要用一般對待陌生人的戒心來對待這些應用裡的人,就夠了。

美劇《戀愛手冊》裡,主人公 Andrew 效力於一家在線約會網站。一次例會上,當所有人都慶賀又有多少對情侶因在線約會而結緣時,主管斥責說:你們應該為每一對成功的案例感到羞恥。如果大家都成雙成對,我們還靠什麼吃飯?

在線約會雖然不是新鮮事,但它成為總值超過 20 億美元的產業,還是兩三年之內積累起的結果。半年前,舊金山三姐妹婉拒了美國商人 Mark Cuban 提出三千萬美元收購在線約會應用 Coffee Meets Bagel 的提議。這個決定震驚了許多人。

「這個產業馬上就要爆炸了,」三姐妹之一在接受電視採訪時說,「Coffee Meets Bagel 的價值遠超過三千萬美元。」

也許就像 Lena 說的那樣,身邊使用約會應用的人越來越多了,假如他們看起來不使用,也只是因為「他們在偷偷用,不想告訴你」。

趁著法律暫無約束,在線約會應用這個產業真的會「爆炸」嗎?其商業前景和經濟底氣在哪裡?說起來,Alisa、Shuma、Lena 和 Andy 可都沒有為這些約會應用花過一分錢。


相關焦點

  • 紐約教會我的那些事|關於單身,關於約會
    畢竟80後的她很不適應我們這種Millenials(千禧年代)的戀愛方式。從前美國人談戀愛(哦不對,是大部分美國地區到現在還是)要不像電影裡面那樣,在某個酒吧看見漂亮女孩搭個訕要個電話之後約約會,要不就是學校同學什麼的或是有共同朋友在某聚會上認識彼此,特別原始。這整個用網絡找另一半的想法簡直顛倒了我同事的世界觀。
  • 在啪啪啪軟體漫天的美帝, 到底有哪些靠譜的dating app?
    眼看著情人節就要來了,在我們推出的兩篇送禮指南下面,問了200個有女票的男同學, 他們最想要的禮物清單都在這了我們問了500個女同學,這個情人節她們最想收到的禮物清單有不少男生女生留言表示,最好的情人節禮物就是,擁有一個男/女盆友!
  • 紐約女孩的【約會軟體】使用法則
    我和M很合拍,第二個周五她就邀請我去了她的生日派對。生日派對在法拉盛的盛典ktv舉行,去的都是M的老同學和朋友。他們問我,你和M是怎麼認識的?我說上周末一起看劇認識的,其實今天是我們第二次見面!看見大傢伙一副震驚臉,我笑著開玩笑說,是的,今天是我和M的「second date」。但是你們懂得,在紐約,一切關係都是進展得這樣快!M不唱歌的時候和我講起了她的男朋友。
  • 另一半手機上有交友app 算出軌嗎???
    "當你在另一半的手機中發現了交友軟體 你會怎麼做?"「當你在另一半的手機中,發現了交友軟體「你會怎麼做呢?這個問題的回答可能有千千萬萬種,但總結下來大致就是這種:1. 選擇信任(trust)2.選擇分手(break up)那我們下面就來看看,這幾種選擇如何用英語表達。1. trust 英 [trʌst]  美 [trʌst]n. 信任,信賴;責任;託拉斯vt. 信任,信賴;盼望;賒賣給vi.
  • 刪掉所有約會app,是網戀情侶的「忠貞」?
    我很生氣,但一直憋在心裡,直到那天我們和一群朋友一起吃晚飯,事情發展到我再也受不了的地步。晚餐結束時,我看著他的眼睛問他是喜歡蛋糕還是派。他知道他被抓住了,他知道我已經明白了一切。那天晚上我就結束了我們的關係!」「我有一種感覺,他又在玩Tinder了(當我們開始一對一的單獨約會時,當著對方的面我們都註銷了app)。
  • 約會軟體上當代年輕人的性與愛
    本文中,我們將這些具有強烈約會屬性的社交軟體統稱為「約會軟體」。必須承認,約會軟體改變了我們的生活,我們一年可以在外賣軟體上點300次外賣,也可以在約會軟體上尋求很多的性愛。以長期生活在北上廣深地區18到30歲的年輕人為目標,我們做了一份約會軟體使用行為不完全調查報告。
  • 約會軟體是專門用來約P的嗎?
    有人希望能認識更多人、擴大朋友圈;有人希望在這裡找到心儀的另一半,但約會軟體的功能強大可不止如此。有人能在這裡找客戶。有人忘了找另一半的初心,卻交到不少興趣相投的朋友。還有再三強調自己月收入很高的年輕老闆,最後也不忘附上友情提示——「遇見年輕有為的我不容易,你可千萬別錯過。」
  • 日曆APP,你用對了嗎?丨自我管理
    工作中有大量的溝通和協作需要,他做1天的事情,其他人要花10倍的時間才能完成,其中一個秘密就是他用Google日曆和大家約會。把自己的空閒時間共享給別人,這樣就省去了大量溝通和協調時間的無用功。你有空嗎?這個時間,你有空嗎?那個時間,你有空嗎?這樣的無效溝通都不需要了。
  • 歐美人最糟的約會方式,吃晚餐、看電影,你中槍了幾個?
    舉個現實的慄子吧,我哥們兒非要帶個問「蝙蝠俠為什麼不在復聯裡」的妹子,初次約會就一起去倫敦Comic Con科普,妹子能跟他約會第二次的原因,大概只是因為他顏值夠高吧。。。當然三約之後,也就沒有然後了。。。知乎、百度知道上一堆人問怎麼策劃完美約會也就算了,就連在谷歌這邊輸date,建議詞條第三個就是date ideas,點開一看全是什麼N條約會建議之類的大列表。。。
  • 經濟學人:被數據和算法重塑的線上約會,或許比非誠勿擾靠譜
    許多人對於在公共運輸上就能向左或向右滑動,並與朋友閒聊潛在的約會對象感到非常高興--約會對象的截圖可以在WhatsApp和iMessage上被即時傳送。並非所有國家和階層都以相同的速度或方式採用在線約會。美國人正在大步前進,相比之下德國人則略遜一籌。在婚姻仍然掌握在父母手中的國家,今天的應用程式提供了一種曾經幾乎不存在的選擇:非正式約會。
  • 約嗎?不止Tinder,老美「約會」的熱門app都在這!
    (視頻2分38秒,建議在WIFI流量下觀看)你知道各種網上交友的app嗎?中國有陌陌、花田、X愛網國外最著名的當屬Tinder了Meet up比較酷,不是專門用來找對象的不過是個拓寬交際的好東西哦Match傾向找終身伴侶,認真談戀愛的首選
  • 單身約會必備APP(別說兔醬沒喊你)
    今天呢,兔醬在這給各位醬粉帶來幾款拖單約會神器app,(沒辦法,最近旅遊的途中,公司的一群Gay竟然神奇的變...所以不由想起應該推薦給大家)好啦,進入正題單身歪果仁約會必備APP TOP9單身不分國界,任何地方都有單身人士,因此約會交友APP神器就此誕生,讓結交新朋友、展開新戀情變得更加容易和快捷,告別單身不是夢!
  • 北美最火最熱門的交友約會APP
    我們平常用的微博、微信、Instagram、Twitter、Facebook、Snapchat等等,這幾種都是我們常常說的社交軟體,英文叫Social Media。大眾都詬病Tinder交友的方式太以貌取人,但是Tinder的創始人義不容辭的為自己的軟體辯解道:如果你只認為它是個約p軟體或者以貌取人的話就太膚淺了。聽到這話我們作為有頭腦的知識分子就一笑了之好了。當然約不約p我們之後再說,但是「以貌取人」這個點難道有錯麼。
  • 幹啥啥不行,約P第一名,在這些約會軟體上,你怎麼就想著約P?
    約會軟體的出現,無疑為人們提供了廣闊的交友空間。有人希望能認識更多人、擴大朋友圈;有人希望在這裡找到心儀的另一半,但約會軟體的功能強大可不止如此。有人能在這裡找客戶。有人忘了找另一半的初心,卻交到不少興趣相投的朋友。
  • 「3*」色情約會軟體被曝光,對方竟然定位在「美國白宮」?!
    話說,國外的人也會用約會/pao軟體嗎?那當然了,而且還不少呢(這個文章後面再說),最近出事的一個叫做「3 Fun」的約會軟體,玩法尤其特別,它是一個「好奇情侶與單身人士約會」平臺,俗稱就是「3P」……這在我國分分鐘被封的節奏啊!這款應用程式,界面長這樣(原諒這渣像素):
  • 自從手機裡存了這幾款植物app,我再也不用開口問人啦
    ㄟ( ▔, ▔ )ㄏ今晚回歸第一篇,還是來點實用的,給你們推薦幾個好用的app,因為收到的留言裡除了問怎麼種花,就是問這是什麼花。是的!我被問煩了!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方法都無私公布,你們自己學習進步!
  • 有趣的靈魂在屏幕對面 | 女神節約會app測評
    還有一周就是女生節了,為了更好的過節體驗,應該找哪些app來幫你篩過好看的照騙,配對有趣的靈魂?輕問網際網路用戶體驗研究專家Meika測評了幾款約會app,希望這位非典型嚴肅專家的分享,能讓大家早日擺脫狗糧。Meika輕問網際網路用戶體驗研究專家。
  • 找工作,哪個求職網站(app)最靠譜?
    反過來,學生發現企業都在某個平臺上招人,他們也會反向去這裡找。所以,我只列出最頭部的幾款APP,也建議大家應該把精力放在最頭部。這樣做的好處包括:節約精力;保護個人隱私,頭部app越大越守規矩,對於用戶信息的保護措施更全面降低受騙風險,頭部app遇到的事情多,會對詐騙信息防範得更細。
  • 約會軟體上能找到性,但能找到幸福嗎?
    但不管你是什麼樣的態度,數據不會騙人:根據《經濟學人》的一篇文章,美國現在結婚的年輕人中,有1/3通過軟體相識,已經成了「朋友介紹」之外最流行的認識新人的方式;在幾乎所有熱門或冷門的社交上的註冊用戶數都以百萬乃至千萬計;每天都有幾千萬人在配對成功,較受歡迎的用戶,在幾個月內可以收穫幾萬個「喜歡」。小軟體出現之前,似乎從未有過這樣高效的社交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