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0日蘋果發布會上,Apple Watch和新版Macbook的完整面目亮相人們視野。在對Apple Watch的性能、產品造型等等熱鬧討論之餘,還有一項來自蘋果全新的創造或許更值得被關注:蘋果的新字體,San Francisco。
去年11月,蘋果發布給Apple Watch第三方APP開發者使用的WatchKit開發工具包,其中包括擁有23款變化字型的San Francisco文件夾。在給開發者的說明裡,蘋果寫道:較大字符尺寸時,間距比較緊密;在字符小尺寸時,間距就會鬆散些——為了保證任何時候都夠清晰和易讀。更值得一提的是,其實蘋果從1993年開始幾乎就停止真正自己研發字體了,因此某種程度上,San Francisco也標誌著蘋果對品牌傳統的回歸。
San Francisco 字體
San Francisco字體在apple watch裡不同界面及字型的演示
新版macbook界面及其中字體文件夾裡san francisco字體
至於為什麼叫做San Francisco?這真的源於賈伯斯——他早年在Mac時對設計師們表示,蘋果自己創造的字體要以當今世界上一些重要城市來命名。
趁著自創新字體的勢頭,蘋果在去年十二月秀出了一系列他們史上的自創字體。這些自創字體中有一位重要的功臣,就是現年已經61歲的Susan Kare。人們稱她Icon之母。
Susan Kare
Susan Kare用像素分別繪製的二張賈伯斯。左為1983年所作,右為賈伯斯離世一年前,2010年末所畫。
Susan Kare是位藝術家和平面設計師,在80年代左右,也是計算機浪潮逐漸開始洶湧的時候,Kare為蘋果、微軟,IBM、還有圖庫Getty Images最早期的網站等不少應用或界面做過設計。1983年至1986年期間她進入蘋果從事交互圖形設計。她也是賈伯斯在1985年暫離蘋果開創的NeXT公司的早期成員,在那裡她擔任藝術總監。
Kare為最初Macintosh設計的部分代表性圖標,Kare早期不少設計都沿用了下來,比如蘋果鍵盤上的command按鍵,還有"人臉"
Kare在1983-1984年間為蘋果設計的一系列字體和Icon一覽表,其中你能發現她也設計了一款名叫San Francisco的字體
Kare本人也是世界上最早嘗試像素圖形藝術的藝術家,在1983至1984年間,Kare為Macintosh的作業系統設計了一系列字體、圖表等等,其中最具代表性的當屬Chicago字體,如1984年銷售的首部Mac與其後代搭設的Classic Mac Os系統,以及最早四代的iPod界面中搭載的都是Chicago。這些字體最初都是以像素形式出現,隨後隨著技術革新而完善為TrueType(微軟和蘋果在1980年代後期共同研發的字型標準體系,在作業系統裡的字體統一採用.ttf或.tte後綴的文件名,沿襲至今)。
適應TrueType的Chicago字體與早期像素版本的chicago字體
最初版採用Chicago字體的Macintosh操作界面,icon也為Kare設計
Chicago字體在iPod裡的運用
Kare為蘋果設計的Geneva和New York字體,Geneva也是對Helvetica的重新設計
Kare設計的一系列名為Cairo的字體圖形,可知的是,這在蘋果最早的繪圖軟體Kid Pix上被使用。
就像上文所說,Kare設計的大部分字體都按賈伯斯的意思以幾大城市作為名稱。Kare無疑是蘋果歷史上的重要角色,她和設計團隊早期設計的無論是字體還是生動的Icon,都致力於一個目標:人性化。和蘋果一起,奠定了人類計算機和科技領域友善界面的核心。
盤點蘋果歷史上使用的幾大字體
除了自創字體以外,在蘋果歷史上他們使用過許多字體,甚至讓我們難以統計,從廣告到品牌LOGO,蘋果將不少經典「第三方」字體重新改良,以適應自己的產品。以下為幾個重要被使用的字體。
這個字體最初誕生於1975年,由一個叫做Othmar Motter的設計師設計,雖然蘋果被咬了一口的來源眾說紛紜,但是據設計蘋果最標誌logo的Ron Janoff所說,咬了一口就是為了適應Motter設計的字體apple的"a"部分。
這是對經典字體Garamond的改進,蘋果用這個字體幾乎有二十年時間,從1984至2002年的幾乎每個產品都採用Apple Garamond。還有比如上圖的蘋果經典廣告。
在蘋果標誌性的Apple Garamond字體之後,蘋果將Adobe在1992年發布的Myriad字體重新改良,最廣泛的運用就是iPod的logo,採用Myriad Pro Semibold版本。
這個字體最初被公眾所知是1978年大眾汽車的新logo。蘋果在1999年首次發布的iBOOK最初版本上使用了VAG Rounded這個字體,2007年,幾乎所有產品的鍵盤都改為採用VAG Rounded.
這個字體最初誕生於1985年,用來替代在OS8和OS9中運用的Charcoal字體,最終出現在OS X系統中。Lucida Granda常受一些科技公司歡迎,比如Facebook網站就被運用。
Helvetica這個傳奇無襯線字體一直為蘋果著迷,從2007年第一代iPhone到後來的一系列iPod touch、iPad,都可見Helvetica的使用。直到2013年發布的iOS 7,蘋果用更纖細的版本——Helvetica Neue來作為主要界面字體。同時2014年發布的OSX 10.10 Yosemite也採用了Helvetica Neue.
For the great Apple!
refer_thenextweb/wiki/fastcodesign
編輯_良倉
點擊「閱讀原文」,教你如何下載良倉AP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