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年美國十大印刷買家都有誰
比如,榜首易主:由上一屆的美國郵政局(USPS),變成了美國電話電報公司(AT&T)。再比如,上一屆的兩家出版公司梅瑞迪斯和前進出版公司雙雙跌出前十,取而代之的是Uline公司和麥當勞。即使是依然佔據前十的公司,名次也多有變化。去年排名第三的美國電話電報公司(AT&T),今年上升到第一位,2020年印刷需求預計為14.92億美元。「印刷印象」在榜單分析中不無煽情地說:誰能想到AT&T將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印刷買家?……僅在美國,它就將近15億美元的印刷業務分包給800多家工廠,在全球的採購額更是有可能超過22億美元。22億美元,合人民幣約156億元。這就敢說是世界上最大的印刷買家,各位老闆服氣麼?反正有一家中國企業肯定是不太服。去年的榜首美國郵政局(USPS),滑落至第二位,2020年印刷需求預計為14.45億美元。三好同學覺得,在絕大多數國家,郵政系統都是印刷圈的大主顧。想想就明白,從信封到紙箱,從郵票到明信片,從快遞單到匯款單,啥啥不需要印刷?百事公司排名第三,2020年印刷需求預計為12.05億美元。百事不僅是廣為人知的飲料品牌,還擁有桂格麥片、樂事薯片等食品品牌。從易拉罐到標籤、塑料包裝袋,印刷需求量大可以想像。讓人略感意外的是:百事公司的老對手可口可樂,2020年印刷需求預計為5.60億美元,不到百事公司的一半。差距為什麼這麼大?華特迪士尼公司排名第四,2020年印刷需求預計為11.86億美元。華特迪士尼公司旗下有主題樂園、電影公司、出版公司等,對印刷品的需求肯定不少,但能排到美國第四多少還是有點出人意料。製藥巨頭強生公司和輝瑞公司分別排名第五和第七,2020年印刷需求預計分別為10.97億美元、10.00億美元。夾在兩家製藥公司之間的是大名鼎鼎的蘋果公司,2020年印刷需求預計為10.51億美元,比2019年的預計值10.16億美元增長3.44%。對國內靠蘋果過活的印刷廠來說,這絕對是個好消息。因為蘋果的絕大部分印刷訂單,應該都落入了中國企業囊中。排名第八的寶潔和排名第十的麥當勞都是傳統巨頭,2020年印刷需求預計分別為9.89億美元、9.00億美元。不知道為啥,麥當勞的印刷需求預計值比2019年暴漲54.4%。難道是美國人更愛吃漢堡了?排名第九的Uline公司是一個新面孔,2019年的預測榜單上沒有它。據介紹,Uline是全球最大的包裝材料批發和在線供應商,業務遍及北美各地。2020年,Uline公司的印刷需求預計為9.29億美元。中國的超級印刷買家有多大?
美國十大印刷買家說完了。排名第一的AT&T,2020年印刷需求合人民幣約106億元;排名第十的麥當勞,印刷需求合人民幣約64億元。可以說:十大買家,個個大單在握,印刷廠但凡能抓住一個,業務都少不了。問題是:美國人動不動就「世界最大」、「全球最大」,是不是有點託大?別的不說,單就印刷需求而言,有的中國企業未必就比AT&T少。接下來,三好同學就來說幾個中國印刷業的超級買家。這個話題,在以前的文章曾經提到過,只是限於篇幅並沒有展開,今天算是彌補一下遺憾。要說中國最大的印刷買家,有一家公司即便不被公認,也不會有太多爭議。它就是——中國菸草總公司每年的印刷需求量有多大?大體在300億-400億元之間,也就是國內煙包市場的總銷售規模。憑什麼把所有的煙包需求,都算到中國菸草總公司頭上?因為它是各省中煙公司背後的那個大股東。經常出現在煙包印刷企業年報或招股書中的那些土豪客戶,如:雲南中煙、貴州中煙、湖南中煙、安徽中煙、川渝中煙(已拆分)、河北中煙等,包括不太經常出現的浙江中煙、福建中煙、上海菸草集團等,都是它的子公司。中國菸草總公司的實力有多強?它沒有公布過營收數據,但2018年稅利總額就達到11556.2億元。用稅利數據代替營收參加世界500強排行,就能排到30位左右。中國菸草總公司對印刷品的需求,主要是包括接裝紙、水松紙等在內的煙包產品。此外,它對紙箱也有一定需求,只是關注的人不多。畢竟,煙包才是老闆們爭奪的焦點。中國菸草總公司對印刷業的貢獻有多大?它旗下不到20家省級中煙公司,託起了十幾家在A股和港股上市的煙包印刷企業,每年為印刷業貢獻的利潤總額至少有五六十個億。所以,美國人說AT&T是世界上最大的印刷買家,小巫見大巫了吧?憑什麼這麼篤定?國內印刷圈數得上的無菌包裝大佬,從利樂、康美包,到紛美包裝、新巨豐,主要就是靠這兩家乳業巨頭撐起來的。其中,利樂2017年在中國市場的銷售收入約為135億元,新巨豐2017年營收為7.68億元,康美包、紛美包裝2018年營收分別為25.39億元、24.93億元。這200個億自然不可能全部來自伊利、蒙牛,但它們肯定佔了大頭。因為在常溫液態奶市場,也就是無菌包裝的主要應用領域,伊利、蒙牛的市場份額超過60%。假如兩家大佬一年在4家企業200億元營收中的佔比也是六成,那大致就是120億元,平均每家60億元。實際上,可能更高。除了無菌包裝,伊利、蒙牛還需要大量的紙箱、手提袋、促銷印刷品等。雜七雜八加起來,可能還有三五十億元的印刷需求量。比如,吉宏股份招股書顯示:它主要為伊利提供彩色包裝紙盒和彩色包裝箱,2015年對伊利的銷售額約為3.39億元,在其同類產品採購總額中的佔比約為15%。以此推算,當年伊利彩色包裝紙盒和彩色包裝箱的採購額約為23億元。所以,伊利、蒙牛一年對印刷品的需求量,很可能在150億-200億元之間,相當龐大。蘋果公司在美國TOP100印刷買家中排名第六,年需求穩定保持在10億美元以上。可三好同學一直很難相信:在大部分蘋果產品都在中國代工的情況下,它還能為美國本土提供這麼多訂單。這每年合人民幣六七十億元的訂單,應該大部分都流向了中國才對。即使不是100%,也至少有百分之八九十。從2019年版蘋果供應商名單看,從裕同、美盈森,到正美集團、正隆股份,包括美國的當納利、芬蘭的斯道拉恩索,真正為蘋果提供包裝印刷服務的生產基地,基本上都位於中國。當然了,蘋果的包裝印刷訂單即使大部分都是在中國生產的,也可能在美國印刷業的帳單中記上一筆,因為其採購是在美國完成的。否則,就難以理解主要生產基地都在國內的裕同,國際銷售在營收中的佔比為什麼會超過57%。跟美國郵政局一樣,中國郵政集團也是印刷圈理所當然的大客戶。不過,這個客戶到底有多大,沒有太清晰的線索。單就營收規模看,中國郵政集團比美國郵政局只大不小。2018年,中國郵政集團的營收就達到5664億元,按當年平均匯率約合856億美元。而美國郵政局到2020年的營收預測值,也只不過670.95億美元。需要說明的是:在中國郵政集團龐大的營收中,金融和郵政業務基本各佔一半。考慮到金融業務對印刷品的需求相對較少,假如按郵政業務恰好佔50%,印刷需求在郵政業務收入中的佔比,與美國郵政局一樣為2.15%,則中國郵政集團一年的印刷需求約為61億元。三好同學覺得,中國郵政集團的實際印刷需求,比這個數字可能只大不小。只是,這麼大的需求分散到全國各省市級分公司分散採購,就化整為零,顯得沒有那麼驚人了。同樣,由於採購過於分散,依靠中國郵政集團吃飯的印刷廠不少,上規模的卻不多。唯一有數據可見的是:正在衝刺IPO的快遞物流用品印刷企業天元集團,2018年對中國郵政集團系統的銷售額為1.07億元。來自臺灣、在港股上市的康師傅控股,不僅是方便麵巨頭,旗下還擁有一系列飲料、食品品牌。並在2012年與百事達成合作,負責百事非酒精飲料在中國的製造、灌裝、包裝和銷售。而無論方便麵、飲料,還是其他方便食品,如餅乾、蛋黃派等,都是包裝印刷品的消耗大戶。2018年,康師傅控股的營收為606.86億元,它為印刷業又貢獻了多少訂單?至少在40億元以上。為什麼是「至少」?2018年,康師傅控股從兩家關聯公司頂正、Marine Vision(秉信)的印刷品採購額便分別達到22.46億元、20.17億元。其中,頂正主要為康師傅提供塑料軟包裝及其他塑料包裝製品,秉信則主要提供紙盒紙箱。如果再考慮到百事可樂產品對易拉罐的龐大需求,以及分發到康師傅體系外的印刷品,康師傅控股一年的印刷需求超過50個億不在話下。要證明紅牛中國是印刷圈的大買家,只要一家公司就夠了——奧瑞金。2018年,奧瑞金共實現營收81.75億元,其中有48.32億元來自紅牛中國,佔比近60%。奧瑞金是紅牛中國易拉罐的主力供應商,一度甚至是中國市場唯一指定易拉罐供應商。不過,另一家印鐵製罐企業寶鋼包裝,現在貌似也與紅牛有業務合作。加上紙箱、宣傳品,紅牛中國的印刷需求,與康師傅一樣極有可能在50億元以上。作為快遞巨頭,順豐一年對印刷品的需求有多大?不低於30億元。數據從何而來?據媒體報導,是順豐SPS(可持續包裝解決方案)中心有關人士,在一次行業活動上透露的。報導原話是這樣說的:最最令人震驚的是,這個包裝中心居然年採購額高達30億元!對快遞企業來說,包裝採購的重點是什麼?無非是紙箱、封套、面單、膠帶及緩衝材料等。其中,除了緩衝材料,大部分都是典型的印刷品。30個億的數據,到底靠不靠譜?三好同學扒了扒順豐的成本結構:2018年,在其營業成本中,物資及材料費用支出為37.46億元,在當年營收909.43億元中的佔比約為4.12%。剔除部分非包裝材料支出,按30億元的整數計,佔比約為3.30%,基本合理。靠順豐撐起來的印刷廠都有誰?前面提到的天元集團,以及同樣在衝刺IPO的九恆條碼都是。2018年,順豐為兩家企業分別貢獻營收1.90億元、2.37億元,是天元的第一大金主,九恆的第二大客戶。一點小結
中國印刷圈的七大超級買家說完了。雖然它們未必就是真正的TOP7,但在所有印刷買家中肯定位居前列。據三好同學估算,國內年印刷需求過百億的企業,怕是極為少見,超過50億元的也是屈指可數,但能達到10億元量級的怕是還有不少。比如,康師傅的老對手統一集團,對易拉罐有大量需求的飲料巨頭養元飲品(六個核桃)、王老吉、加多寶、可口可樂等,日化巨頭聯合利華、寶潔,電商巨頭京東、天貓,快遞巨頭三通一達,以及中國移動、工商銀行等通信、金融大佬,對印刷品的需求量都不會少。至於億元量級的那就更多了。別的不說,在A股上市的十幾家出版業上市公司,年印刷需求基本都在億元以上。其中,出版業的國家隊「中國出版」,2018年在圖書印刷方面的成本支出為7.34億元。簡單說來,過去二三十年最成功的印刷企業,主要經驗便是在各自的優勢業務領域綁定了最頂尖的客戶。最近幾年,大客戶資源大體瓜分殆盡,中小客戶、中小訂單逐漸成為市場新的追逐點和機會所在。所以,有越來越多有創新意識的印刷企業,不管是做書刊、包裝,還是商業印刷的,不斷通過技術和流程優化,提高中小訂單的處理和生產能力。只不過,有的已經取得可見的成功,有的還在努力探索。市場就是這麼奇妙。當一扇門看似關上的時候,另一扇門卻可能在徐徐打開。版權所有,轉載務必獲取授權
精彩文章推薦:
想漲價的圖文快印店遭遇聯合提價的印刷廠。及搞印刷為什麼價格戰通常打得歡,價格聯盟卻很難長久?
想漲價的圖文快印店遭遇聯合提價的印刷廠。及搞印刷為什麼價格戰通常打得歡,價格聯盟卻很難長久?
「蘭達」變成了「瀾達」。及越來越少卻越來越能幹的印刷人,一年能為老闆賺到多少錢?
中國有多少臺indigo印刷機?及這家做照片書的美國印刷電商賣了17億美金,它一年能賺多少錢?
東風股份大手筆併購進軍藥包市場。及藥包市場有多大,毛利率有多高,為什麼說洗牌才能出巨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