燈魚最初為一類原產於南美洲亞馬遜河流域的小型燈科魚類,主要為小型加拉辛魚,近年由於模擬「熱帶雨林」的水草造景缸大熱,作為水草缸和水陸缸的重要主角,而從西歐的荷蘭一直風靡到大陸。
燈魚,擬鯉科(CHARACINIDAE)又稱脂鯉或加拉辛,是一類群棲性魚類,群遊於水草之間,體色絢麗多彩,尤其身上的紅光、藍光或綠光,可以反射出閃爍的光芒,被譽為「會遊泳的寶石」。
燈魚種類繁多,其中的小型者,多被稱為「燈魚」。這類魚的特徵是第二背鰭大多數有脂鰭,只有很少數品種沒有,口部都有牙齒。燈科魚泛指如:紅綠燈、黑燈、寶蓮燈、霓虹燈、玫瑰刺䰾、黑白線(企鵝魚)、玻璃拉拉、黑、紅裙、藍眼睛、紅鼻剪刀、頭尾燈、玻璃扯旗、紅十字、檸檬燈、紅鉤、黃鉤、鯧魚、各種鉛筆魚、金絲魚、斑馬等等。
它們的習性大同小異,對水溫和水質的ph值十分敏感,均喜愛酸性的弱軟水,適宜養殖的最佳水溫均為22~28℃,喜愛食碎細、乾燥的餌料,經常投餵小型水蚤、灰水等活餌可保持魚體光和色澤,對魚的健康也十分重要。
燈魚均怕強光和幹擾,尤其是不要驚嚇它們,在日常管理中要十分注意水質和魚體的變化,要時常清理水缸,常放硝化細菌,但切記不要和燕魚及大型魚類混養。
物種分類:
人認知燈科魚的範圍在學理的分類上跨越了相當大的範圍,這個集合名詞儼然取代了學名。一般而言包括脂鯉目的其中幾科與鯉形目鯉科中的部分魚種。
脂鯉目(Characiformes),之所以被分類出來是因為背鰭、尾鰭之間有一個小小的脂鰭,學者目前還不知道這個脂鰭的功用為何。當然,脂鯉目下也有不少科,目前共有十四科,但並不表示這十四科全都是大家印象中所認定的燈魚。常見的紅蓮燈(Paracheirodon axelrodi)屬於脂鯉科(Characidae),同時此科也是燈魚的主幹,所以我們也會聽到有人稱燈魚為〝加拉辛〞。另外銀燕子(Gasteropelecus sternicla)屬胸斧魚科(Gasteropelecidae)、尖嘴鉛筆(Nannobrycon eques)屬窄口魚科(Lebiasinidae)、珍珠燈(Poecilocharax weitzmani)屬鋸唇脂鯉科(Crenuchipae)、九間跳鱸(Characidium fasciatum)屬槍頭脂鯉科(Characidiidae),以上這些屬於燈魚範疇的脂鯉目下的部分魚種,在國外也通稱之為〝Tetra〞,而國內則稱為〝美洲燈魚〞,因為它們的原產地在南美亞馬遜河流域。至於不是燈魚的有食人魚(Serrasalmus nattereri)的鋸脂鯉科(Serrasalmidae)、六間小丑(Distichodus sexfasciatus)的琴脂鯉科(Citharinidae)等,因為它們的外型碩大、性情兇惡,跟大家心目中的燈魚不同。
鯉形目(Cypriniformes)下的鯉科(Cyprinidae)也屬於燈魚的範圍,不過鯉科範圍很大,其中體型較小的被認為是燈魚,最常見的莫過於斑馬(Brachydanio rerio)、三角燈(Rasbora heteromorpha)、白雲山(Tanichthys albonubes)這些魚了,由於鯉科的故鄉在東南亞,所以有人又稱這些為〝亞洲燈魚〞。大型的鯉科又包含了哪些魚呢?當然,大家最熟的是錦鯉(Cyprinus carpio)。在此強調一點,常見的紅尾黑鯊(Labeo bicolor)是鯉科,但並不是我們認為的燈魚,因為體型稍大,且身上並沒有泛著光芒,而三間鼠(Botia macracantha)是鯉形目的鰍科,也不屬於燈魚的範圍。
另外常被大家認為是燈科魚的藍眼燈(Aplocheilichthys normani),事實上是將目中的單指將科(Aplocheilidae),與我們認定的燈科範圍有別。而部分玩家認為〝澳洲燈魚〞的彩虹魚,則是屬於銀漢魚目的黑線魚科(Melanotaeniidae),以其相當特殊的生活方式及不同的身體構造(兩個背鰭、上揚胸鰭)在澳洲生存,和燈魚的關係又更遠了。 不過認為這些魚是燈魚的人大有人在,事實上也無須強制區分燈魚的範圍,畢竟〝燈科〞這個名詞並非學術分類,乃是大家心目中想像上的分類,既然是想像上,就跟生物學沒有很大的關係,長久以來,大家已經認定只要合乎〝小型〞、〝發光〞的魚,就是燈魚了。
棲息環境:
燈魚在南美,非洲,北美和中美均有分布,由於燈魚跨科的特性,造成燈魚的分布十分廣泛,當然,最主要的脂鯉科還是分布在亞馬孫河流域,但是也有在非洲剛果河流域的燈魚。至於鯉科的故鄉則是在東南亞,湄公河、昭披揶河及其支流可以發現其小巧可愛的蹤跡。它們在亞馬遜河的魚類中屬於體形最小者,但其種類之多,數量之大卻令人吃驚。它們多棲息在小河川、小湖泊,沼澤,潮溼草地帶。亞馬遜河流水緩慢,水草茂盛,河底積滿了腐敗的枯枝爛葉,水質的ph值在6.2以下。
在這種特定環境下生長的燈魚,其顏色鮮豔無比,比在水族箱裡飼養的要漂亮的多,與野生燈魚相比,水族箱裡的燈魚遜色不少。如何使我們飼養的燈魚也能變得如此令人神往?有人認為,造成這種差異的原因可能是:
1、天然環境中燈魚受陽光照射,而魚缸裡的燈魚多用燈光照明;
2、亞馬遜河的水呈紅褐色或白濁色,而水族箱多無色透明;
3、亞馬孫河水的PH值比較低;
4、食物的差異。
挑選與飼養:
多數脂鯉科魚喜歡生活在22-28度之間的弱酸性軟水中,光照以散射光為最好,部分品種需要在較暗的環境裡生活。很多魚友反映脂鯉科中的紅綠燈容易死亡,其實這主要原因在於運輸過程中對魚體造成的損傷導致。熱帶觀賞魚都是以空運的形式發往各地,在運輸途中需要在包裝袋裡打入大量的純氧,純氧對魚體是有傷害的。如果大家有機會看見剛從機場拿回來的魚就能發現,剛拆包的紅綠燈各鰭都有不同程度的損傷,魚鰓也紅紅的,這都是被純氧"燒"的,再加上水質的突然變化,很容易死亡。
其實大家在挑選的時候要注意觀察以下幾點就可以:
1、魚體各鰭是否完整;
2、魚鰓是否外翻、發紅;
3、缸裡是否有奄奄一息的魚,如果有全缸魚都要慎買;
4、看魚的遊姿是否平穩,如果是近水面頭偏上很可能是沒適應過水質,這種魚絕對不要買;
5、魚的色彩是否全身均一 ,如果色彩暗淡可能是魚沒適應水質或是得病了,不過如果魚受了驚嚇也會有這問題的;
6、要選身體均勻的魚,注意魚的背不能「踏」,如果踏了可能是老魚,而且具我發現燈魚會得一種病,先是背部踏下然後是肚子變細慢慢死掉沒的救,所以這方面你在買時要特別注意不要把身體不好的魚買到家裡。
有朋友說燈魚死是換水的問題,這種情況是有的,但不絕對,要看你是如何養法。根據我的經驗只要在燈魚剛進你家時讓它適應了水質,以後基本是沒什麼問題的,要根據你的情況定換水的次數。過分的老水也會讓燈魚生病,或死亡,所以新買來得魚要給它「倒水」 。
燈魚只要「養住了」就不會死的,但是,如果是你新買進的魚很可能會死。因為可能在你買的時候就買到了賣主新上的魚,它們還沒適應環境就又被帶到新環境(你家裡)這樣的魚很容易「傷「然後死掉。
有一位專家曾提出,飼養燈魚最重要的是水質。燈魚原產地的土壤呈酸性,下雨時,雨水將土壤中的酸性物質帶進河流,加上枯枝落葉及各種有機物溶解於水,形成了富含有機質的弱酸性軟水。燈魚在這種獨特的環境中形成了特殊的體色。自來水大多是中性的,飼養燈魚時可把水的ph值調到6左右,同時在水族箱中放入落葉等有機物質,過一段時間,水質變成透明的淡咖啡色,接近原產地的水質(要注意,有些落葉會造成水質腐敗),並種上水草,這種環境對燈魚生長有利。水中亞硝酸鹽濃度過高時,魚容易得病,因此要定期換水。換水採用少量多次的辦法,每次不能超過原水體的1/3。
燈魚對餌料要求不十分嚴格,一般情況下,餵人工飼料和活餌即可。要使燈魚色彩鮮豔,就須經常更換飼料,以豐年蝦為餌,效果較好,如餵人工飼料,則幾種交叉投喂。
燈魚的特色 :
說到燈魚的特色,大家一定對它們小巧、閃閃發亮的身體印象深刻吧?除此之外,因為體型小,它們為了抵禦其他魚種的攻擊造就成群遊弋的特性,成百上千的壯觀畫面,遊在魚缸中煞是美觀!有人認為群遊的原因乃是為了使群體看起來龐大,讓其他魚種不敢貿然入侵;也有人認為群遊乃是保持群體的警覺度,只要一隻燈魚發覺情況有異,其他的燈魚就會立即察覺而遊開,頗有守望相助的感覺。 群遊的燈魚如果能與茂盛的水草、明亮的燈光搭配,則更突顯燈魚異於其他魚種的美感。擁有以上的特點,燈魚往往是許多人第一次飼養的魚種。如果單純只養燈魚,一般建議三尺缸最多只養80隻左右,二尺缸則在30只以下。
要注意的是,如果在有限的空間內飼養過多的燈魚,或缸中太過〝和平〞沒有其他體型稍大的魚種造成適當的威脅,則會出現燈魚逛大街的情況,很難欣賞到群遊之美。也許很多人會問,為何燈魚會閃閃發亮,事實上那是色素沉澱,學術上稱〝鳥嘌呤晶體〞,這些晶體累積在燈魚的真皮層,藉由燈光的照射而反射,所以看起來燈魚總是亮亮的,且由不同的角度觀看,因為光線折射的不同會有些許的變化。另有一說認為是表皮寄生細菌所造成的反光,這種情形比較常出現在深海魚類,至於燈魚是否如此,筆者認為應該是否定的,不過在實際的狀況下卻有一個很特別的例子,就是黃金燈(Hemigrammus rodwayi),黃金燈體表底色偏金,身上帶有一點點的銀色小斑點,已經可以人工繁殖,不過聽聞繁殖出來的品種身上只有帶點黃金色,長大後甚至完全消失,整條魚就有點像是透明的樣子,所以有學者認為,黃金燈身上的〝黃金〞是所謂的發光細菌所附著,跟一般燈魚發亮的原因來自於皮下的〝鳥嘌呤晶體〞不太一樣。在人工飼養的環境因為沒有辦法提供在原產地的水質,所以這些發光細菌會逐漸消失,在燈魚中這是相當特別的現象。
適應溫度:
一般燈科魚所適合的水溫在攝氏22度至28度之間都可以飼養,不用刻意像有些書上所說的非要攝氏幾度才行,其實只要把溫度維持在一定範圍內,要養好燈科魚並不難。溫度的調整除了冬天須使用加溫棒外,換水時也須將備換的水加溫至等同於水族箱內的溫度。至於夏天可使用冷卻機、冷卻扇、投入冰塊來調整,甚至不用特別降溫,燈魚也是會好好的活在您的魚缸之中的。水溫高時溶氧量會大幅降低,若飼養密度較高則須密切注意燈魚是否有集體浮頭的現象,這種情形尤其常見於春末夏初的五月,天氣容易突然變熱,飼主須多加留意。必要時須輔以氣泵增加溶氧量。至於秋季轉冬季的十一月,日夜溫差大,燈魚最常見的疾病就是白點病了。
理想水質:
燈魚喜好的水質是微酸的軟水,ph值約6至7之間都可以飼養的不錯。如果能將水質控制到其適合生長的範圍並穩定下來,則燈魚就會完整的呈現它們特有的美。
事實上目前已有很多燈魚不是從原產地捕撈的,例如 :日光燈(Paracheirodon innesi)在香港已經有大量人工繁殖的品種;火焰燈(Hyphessobrycon flammeus)、黑白企鵝(Thayeria boehlkei)等燈魚在臺灣也有人工繁殖場,所以用自來水曝氣且經活性碳過濾後,就算水質偏鹼、偏硬,其實也可以養的活,但是否能展現其特有的美那就不一定了。
燈科魚的性情非常溫和,所以完全不用擔心它們會攻擊其他的魚種,比較擔心的是,燈魚的體型相對於其他魚種小了很多,對於較兇殘的中、大型魚種,很容易混養一段時間過後,燈魚就不見了。在此提出適合混養的魚種:孔雀、鬥魚、短鯛、麗麗、七彩 ,不過最好注意一下,部分的燈魚會有追鰭的現象,像孔雀尾鰭碩大,遊動起來搖曳生姿,很容易被較為活潑好動的燈魚所追逐,或者啃噬。也許大家會質疑:短鯛及鬥魚不是領域性、攻擊性很強嗎?其實只要稍有經驗的水族飼養者,大多都會發現,其實短鯛及鬥魚只會對其同種的魚類有攻擊性,對於可愛的燈魚常常視若無睹呢!至於不能混養的有龍魚、大型美洲慈鯛、 三湖慈鯛等較大型、兇殘的魚。較有爭議的就是神仙魚了,偏偏一般新手很容易會將燈魚與這種優雅的魚一起飼養,其實在神仙魚還未成魚之前,神仙頂多追逐燈魚而已,但是要是成魚之後,神仙將其大口一啄,燈魚便成了它的食物,筆者曾看過神仙乘著熄燈時開始襲擊燈魚,看準在睡覺的燈魚後,伸長其口器,迅速地叼著小燈魚,只露出一個小燈魚尾巴,不久神仙甩甩頭就把燈魚給活吞下去了,這點請想養燈魚、神仙的朋友注意。
疾病防治:
其實燈魚的疾病不多,燈魚的死亡往往是混養不慎、環境不適所造成。疾病方面最常見的是白點蟲(Ichthyophthirius multifiliis)所引起的白點病了;白點是一種寄生蟲,會由體表鑽入表皮層,到達真皮層時開始吸食魚身上的營養。白點病通常出現在換季時溫度不穩或是換水時造成的水溫急速變化,造成魚體的抵抗力降低,使病源有機會入侵,病狀是魚會因為感到搔癢而磨擦底砂,且體表上有明顯的白色小圓點。當然,預防重於治療,平時密切注意水溫的變化即可有效預防。若不幸得了白點病,首先應迅速隔離,再將病魚治療缸的水溫調到攝氏30度,加入適量的治白點藥劑,通常為驅蟲藥,不用一星期即可痊癒。處理的原理是藉由加溫讓附著在魚表皮的白點蟲快速成熟,並掉入水中,再以水中的藥劑來殺蟲,因為白點無法直接在魚表內直接消除。切記一點:此症狀雖非不治,但千萬不能拖延,且傳染性甚強,若蔓延全缸並使魚兒全身長滿白點大概就無法醫治了。 另外常見在脂鯉科的病還有霓虹燈病,是小型脂鯉科特有的疾病,目前並無專門的特效藥來醫治,事實上這些燈魚也都還可以繼續活在缸裡,不過一陣子後就很難看到蹤影了,死亡之前不會有什麼痛苦的掙扎。看過先前的一些朋友討論,有的說可以用驅蟲藥來去蟲,有的是用甲機藍來去除黴菌,不過翻了書看到的資料是叫做脂鯉微孢子蟲(Plistophora hyphessobryconis)的體內蟲寄生於肌肉中,造成肌肉壞死、溶解,感染的部分若成了外傷,也會被細菌所附著,最後死亡。所以要治療應該朝向驅蟲的方式下藥,然後使用黃藥避免感染的部分遭細菌侵蝕。
希望大家都可以把燈魚這便宜的魚種認為也是一條生命,就算藥錢比一條魚的價錢貴,但是生命的價值是無可比擬的。
如果你想買魚,我建議多看幾家再決定最好不要在賣主進魚時去買,最好能等一兩天這樣傷的魚就死差不多了再去買。
下面奉上世界已知的171種燈魚圖鑑:
紅綠燈魚(霓虹燈魚、紅蓮燈魚)
原產地區: 亞馬遜河上遊。
體形和習性:紅綠燈魚體型嬌小,全長3~4cm,鰭也不大。體色突出在側線上方有一條霓虹縱帶,從眼部直至尾柄前,在光線折射下既綠又藍,尾柄處鮮紅色,遊動時紅綠閃爍。養幾十尾紅綠燈魚,如觀焰火。背鰭位於背中部,臀鰭較延長至尾柄後方,各鰭均透明。紅綠燈魚喜歡22~24℃水溫,弱酸性,ph6.4~6.8,硬度4~8度軟水的老水。故在飼養中要少換水,換水量亦宜少,環境安靜,不要強光照射。對餌料不苛求,魚蟲、水蚯蚓、幹飼料都肯攝食。紅綠燈魚喜歡集體活動,育幾十尾一群,它們將整日歡快泳遊。
繁殖特點:紅綠燈魚10月齡性成熟。雄魚體較纖細,雌魚體較肥厚。雌魚腹部膨大時先與雄魚分養幾日,餵足水蚤,然後配對入箱。水質應為軟水,硬度1度,ph5.6~6.8,水溫25℃,並放入人工魚巢。如棕絲或金絲草。要遮光,使繁殖箱昏暗安靜。一尾雌魚可產卵150粒左右,產卵後將親魚撈出,以免吞卵,24小時孵出魚苗。
黃金日光燈
寶蓮燈
原產地區: 亞馬遜河中下遊。
體形和習性:魚體長4~5cm,紡錘形,側扁。體幅較紅綠燈稍寬。容易飼養,喜偏酸性水質。雜食性,但欲保持其豔麗體色,就要常投些動物性餌料。性情溫和,宜群養,泳姿比較活潑歡快。
繁殖特點:寶蓮燈6~8月齡性腺成熟。成熟雌魚體幅較雄魚寬,腹部膨大;雄魚的體幅窄瘦,但色彩較雌魚豔麗閃爍。繁殖時,選擇體長5釐米左右的做親魚。受精卵需要附著在魚巢上孵化,所以繁殖缸內要放入金絲草或棕絲,也可鋪設在箱底。水質要求偏酸性,水溫25~26℃,魚缸置於無強光直射處。受精卵也需要在昏暗的環境下孵化,經24~36小時後孵出仔魚,再經24~48小時,匍匐在魚巢上的仔魚體內的卵黃囊消失,開始遊動覓食。
紅鼻剪刀
原產地:亞馬遜河下遊,巴西境內較多。
體型與同屬其他品種相似。頭部紅色,吻部鮮紅色,故又稱紅鼻魚。全身銀白色,近似透明,尾鰭上有與剪刀魚相似的黑白條紋,故得名。紅鼻剪刀魚與普通紅鼻魚的區別在於紅鼻魚各具有3條黑白條紋,而紅鼻剪刀魚具有5條黑條紋和4條白條紋,體長5-60cm 。
飼養特點:身體強壯,容易飼養。性情溫和,可與同體型同性格的小型魚混養。飼養水質宜弱酸性軟水(ph為5.4~6.8),適宜水溫為22~26℃。吻部的顏色隨其身體健康狀態及水質的變化而變化。當水質、水溫不適合,或身體健康欠佳時,鮮紅色即櫥變為粉紅色而不鮮明。喜歡吃在水面上的小昆蟲。
喜歡群居,單個水族箱裡的紅鼻剪刀數量最好不要少於3條,否則紅鼻剪刀會蜷縮在角落裡面獨自承受寂寞和壓力。並且養殖紅鼻剪刀的草缸能夠有一定的可以躲藏的區域。養殖的水體ph值不能變動太大,會直接影響紅鼻剪刀的生命。
繁殖特點:繁殖極為困難,需要有一個種滿水草的大水族箱,注入極軟的水。將幾對紅鼻剪刀置於水族箱內,經過適應其,它們就會產卵,少量的卵會在30小時後孵化。
方法與鮭鯉科其他種類相似,但極難使其產卵。若偶爾成功,每次可產100~200粒卵,孵化情況不佳。
紅頭剪刀
頭尾燈
又名燈籠魚,信號燈魚。該魚身體遇光照會產生反射光,背鰭、腹鰭、臀鰭邊緣帶有蘭色瑩光。尾柄處有一黑色斑塊,眼睛上半部及尾柄上半部有紅色斑點,故稱頭尾燈魚。
原產地:蓋亞那,巴西亞馬遜河流域南部。
習性:性情溫和,宜同其它小型魚混養。
水質:對水質要求不刻求,但水溫最好高些,在25-26℃。
飼料:對人工配製的顆粒飼料,或天然幹飼料喜食,活餌更好。
繁殖:同本科其它魚類。雄魚臀鰭較長,未端呈尖狀,背鰭有一白點,雌魚臀鰭未端圓鈍,背鰭無白點。
黑蓮燈
又名黑霓紅燈魚,黑燈魚,體形與紅蓮燈魚相似,體色偏暗,體側有三條縱向條紋,最上條呈黃綠色,中間一條為白色,下面一條為較寬的黑色帶,鰭均為透明。
原產地:巴西
習性:性溫和,易於其它小型魚類相處。
水質:硬度6-8°DH,ph要求不嚴,最好在6.4-6.8,適宜水溫24-28℃,最適水溫25℃,體長:約6cm。
飼料:食量大,不挑剔,預製的人工餌料、活餌或冷凍飼料均喜食。
繁殖:同脂鯉科魚類一般繁殖習性。
紅燈管(一線長紅燈)
魚體瘦長,從吻部經眼睛到尾柄有一紅線貫通。
原產地:蘇門答臘、馬來西亞。
習性:溫順,能與其它魚混養。
水質:喜微酸性水,ph6.2-6.5,硬度2-3°DH,適宜水溫24-34℃,飼料:動植物餌料均食,體長:約7cm。
繁殖:產粘性卵,繁殖箱應多植水草,一般繁殖習性同本科魚。
檸檬燈
別名:檸檬翅魚
科屬:脂鯉料
原產地:南美洲的巴西
檸檬燈魚體呈紡錘形,稍側扁,尾鰭呈剪刀形,體長可達5cm。全身呈檸檬色,在光線照身下閃閃發光,背鰭的臀鰭邊緣有黑色條紋,眼睛上部為紅色。整個魚體晶瑩剔透,可以看清其脊椎骨和肋骨。檸檬魚與其它生活在南美漩的燈類熱帶魚一樣,喜歡弱酸性的軟水。它的性情溫和,不互相攻擊,最適宜生活在20-25℃的水溫中,它們吃動物性餌料。
綠彩燈
綠彩燈是一種新近發現的熱帶魚品種,初看身體只有一種綠色,但隨著光照角度的變化,背部可顯現出藍色亮光,是一種極漂亮的熱帶魚品種。
藍三角燈
別名:三角魚、三角燈魚
科屬:鯉科
原產地:亞洲的泰國、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
藍三角魚是最美麗、最受歡迎的小型熱帶魚之一。藍三角魚原產於泰國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等地溫暖的水域中。藍三角魚體呈紡錘形,稍側扁,尾鰭呈剪刀形,體長可達5cm。身體中部以腹鰭前端為界至尾鰭基部有一塊黑色三角形圖案,故稱為藍三角或黑三角魚。它的性情溫和,適宜與其它品種的小型熱帶魚混養,吃動物性餌料。
紅藍三角燈(金三角燈)
養在弱酸性水中,可展現體色中獨有的深紅色。
藍彩凱利
體側能隨著光線的變化發出藍光,是一種美麗的脂鯉科魚類。結實易養,但性情暴躁。
分布:亞馬遜河流域,身長:5cm,水質:弱酸性-中性,水溫:25-27℃,難度:容易。
畢卡索燈
來自西非獅子山的畢卡索燈,體長3cm。非洲拉加辛,大家別看是非洲產的魚,但是和三大湖不一樣,它們同樣需要弱酸性軟水。
水溫:25-26 ℃,ph6.5
藍眼燈
其特徵如其名所示,眼部上方能閃耀出藍色亮光,群遊時十分美,飼養較簡單,性情也比較溫和。
身長:3cm,水質:中性-弱緘性,水溫:25-27度,難度:容易。
金絲燈
別名:唐魚、白雲山魚、紅尾魚
科屬:鯉科
原產地:中國
金絲魚是三十年代初期在我國廣東省廣州市北郊的白雲山附近發現的一種小型熱帶魚,所以又稱其為白雲山魚。金絲魚呈圓型,紅長,尾鰭呈鏟型,體長可達4cm。魚體基色為暗綠色,從眼至尾柄基部,兩側各有一條金紅色縱向條紋。金絲魚容易飼養,能在10℃以上的水中生活,在15℃以上的水中,能很好地生長,吃動物性餌料。
紅尾玻璃
別名:紅尾水晶魚、紅鰭玻璃魚
科屬:脂鯉科
原產地:南美洲的巴西、蓋亞那
紅尾玻璃魚體呈長形,側扁,體長可達6cm。紅尾玻璃魚呈透明狀,其骨胳及內臟均可以清楚地看到。尾鰭為鮮紅色,其餘各鰭均與魚體一樣呈透明狀。紅尾玻璃魚以其獨特的色調博得熱愛熱帶魚愛好者的喜歡。它的性情溫和,容易飼養,可以和小型熱帶魚混,在18℃以上的水溫中能很好地生長,對水質要求不嚴,喜歡弱酸性的軟水,吃動物性餌料。
霓虹燕子
原產:澳大利亞、紐幾內亞。一般成魚體長4-5cm。
適合水溫:24-26℃,水質:ph6.5-7.5。
環境:適合與其他習性溫和的中、小型熱帶魚類混養
當一尾霓虹燕子雄魚與同類相遇的時候,原本水平狀的胸鰭會完全展開,向上翹起可達90度,而其餘各個魚鰭也會在同一時間裡完全伸展開,就這樣,兩條魚開始不停地追逐,並互相炫耀,這種近乎誇張的展示動作和求偶行為著實為飼養它們增添了不少樂趣!
綠蓮燈
原產地:巴西、尼格羅河
色調清雅、簡潔,非常漂亮的一種微型魚,相對寶蓮燈來說它們成魚的體型會比較細小而且少見,國內市場就屬於罕有魚種了。最適合穩定溫度24-28℃、ph5.5-6.5的酸性軟水,成魚體型3.5cm。
藍線金燈
原產:蓋亞那
簡介:渾身高貴而耀眼的閃銀,使它們成為市場少有露面的搶手貨,成魚4-5cm、適合水溫24-28℃,穩定安靜的酸性軟水。
一眉道人
分類:鯉科,產地:印度
來自印度西部溪流的珍稀鯉科小型魚種,成魚體長:10cm。即使在原產地也因為人口的增加和環境的汙染而導致數目稀少。對水的適應程度並不弱,可以生長在ph6.8-7.8的環境中。另外一個英文常用名DENSION’s FLY FOX (丹尼遜飛狐),顯示了它在原生地環境的食性是以附生藻類為主食。
火兔燈
全長:4cm,分布:南美
特色:火兔燈全身散發著翠綠色光澤,尤其在與腹鰭周圍腹面及尾鰭的豔紅色澤相互輝映之下,顯得格外迷人,雄魚的腹鰭與臀鰭會略帶白色。
金線黑燈
紅尾金線燈
體長:5cm,分布:泰國、馬來西亞
特色:身上的鰭皆為透明無色,只有在尾鰭基部的地方呈現鮮紅色澤,體側上有一道明顯的黑色條紋從鰓部延伸至尾鰭,黑線上方緊臨黃色線條。
迷你燈
紅色迷你燈
全長:6cm,分布:南美
特色:本種最常見的是紅色或黃色個體,各鰭(除腹鰭外)其鰭尖端上皆帶有些許的白色色澤,尾鰭的中間部位則帶有黑色紋路。
螢屏燈
身長:4cm,水質:弱酸 ~ 中性,難易度:一般,溫度要求:25 ~ 27℃
屬於非常一般的脂鯉科品種,這種魚性情活,喜歡遊動,十分可愛,但有時也會性情暴躁。
珍珠燈
珍珠燈,分布於尼格羅河,奧利諾科河,是擁有大魚鰭獨特體形的小型魚燈魚,尤其是背鰭和臀鰭並有著珍珠般的黑色斑點點綴,身上有黑紅色縱紋,並發出藍色光彩。對水質的要求較高,喜歡弱酸性軟水。
ph:6.5,H:8,T:26℃,L:8cm
喜歡活食,卵生,適合在有沉木和水草的水族箱,底層魚,可以和小型魚混養。
火焰燈
又名噴火燈,分布在秘魯亞馬遜河流域,體長只有2cm,全身呈現明亮的紅色,又有火焰燈和紅寶石燈之稱。此魚如果在弱酸性水中飼養會呈現如寶石般的紅色,飼養容易,但混養時要注意,因為體形較小防止被其他魚吞噬。
鑽石燈
產地:委內瑞拉,體長:5cm,水溫:23-28℃
體側的魚鰭部分閃耀光輝,就如其名,像極了在砂礫中撒滿了鑽石。在陽光照耀下,閃閃發光。雄魚的背鰭長、眼睛上半部為紅色。有人工繁殖魚種,體健好養。
紅衣
中文名:紅衣夢幻旗、紅幻象、鬼影旗
科別:脂鯉科,原產:奧利諾科河流域、哥倫比亞
體長:最大體長約4cm,ph:5.5-7.5,水溫:23-26℃
此魚活動水域屬於中下層水域,在扯旗中體型算小的,雌魚背鰭頂端有些許白色,雄魚的背鰭只有一點延長,且無白色,有點透明的身體增加其神秘感,而體色紅度則會受水質影響。
黑帝王燈
中文名:黑帝王燈
科別:脂鯉科,原產:南美洲哥倫比亞的河流中
體長:最大體長約5cm,ph:5-8,水溫:23-27℃
雜食性,在野外以蠕蟲及小型甲殼類為食,體格十分強健,對各種水質及飼料的適應與接受性都相當不錯。經過改良後的黑帝王燈,全身都已轉變為濃鬱的墨藍色,眼睛之中還閃耀著亮麗藍色光芒;而原種的優點及特色,如尾鰭中央的延伸鰭,也都在黑帝王燈上可以見到,除了體色之外,所有習性皆相仿。主要在中段水層活動,當水質條件良好時,個體還會散發出如同黑耀巖一般的光澤,具有相當迷人的獨特魅力。
帝王燈
科別:脂鯉科,原產:亞馬遜河流域(哥倫比亞)
體長:最大體長約5cm,ph:5-7.5,水溫:22-29℃
此魚為雜食性,喜歡乾淨的弱酸軟水環境,個性活潑比較喜歡緩水流的淺水流域,同性之間會互相爭豔。
紅背血心
中文名:紅背血心、紫印
科別:脂鯉科,原產:尼格羅河流域
體長:最大體長約 6 cm,ph:6-7.5
水溫:24-30℃
此魚活動水域屬於中下層水域,胸部有一紅點,成熟雄魚的背鰭會延長到尾鰭附近(雌魚背鰭只有雄魚的一半),背鰭屬狹長型,不論是否發情都沒有太大改變。
露比燈
中文名:露比燈
科別:脂鯉科
原產:亞馬遜河流域(哥倫比亞曼德河水域)
體長:最大體長約4cm,ph:6-7,水溫:20-26℃
在自然水域中大都有亮紅的體色表現,不過在水族箱其體色通常會略顯蒼白。性情溫和屬群居性,對水質的要求較高,肉食性,可餵食小型生餌或薄片飼料,嬌小可愛。
火焰鉛筆
科別:脂鯉科
原產:亞馬遜河流域(秘魯)
體長:最大體長約4cm,ph:5-6.8,水溫:23-28℃
紅肚鉛筆(鉛筆燈)
原產:亞馬遜河流域(蓋亞納、委內瑞拉)
體長:最大體長約6.5cm,ph:3.5-7,水溫:22-28℃
五點鉛筆
科別:脂鯉科,原產:亞馬遜河流域(蓋亞納)
體長:最大體長約4cm,ph:5.5-7,水溫:22-28℃
此魚性情溫和,喜好弱酸性軟水,餵食以一般的活餌或是人工飼料皆可。
七彩霓虹
原產:印尼
體長:最大體長約8cm,ph:6-8,水溫:23-30℃
它會反光很多顏色出來,身體中間那條線不同角度有黃到藍的變化,遊泳時會像水晶一樣漂亮。對水中細菌敏感,水質不夠好時易得立鱗,初期症狀會出現在腹部。如果不處理魚只食慾會逐漸變差最後死亡,養在穩定的水質時則體質佳不易生病。
小丑燈
中文名:小丑燈 (大點鯽,迷你紅)
科別:鯉科
原產:印度尼西亞、中南半島及馬六甲一帶
體長:最大體長約2cm,ph:6.5-7,水溫:22-25℃,DH:5- 8
公母分辨:雄魚比雌魚來的瘦小,且體表擁有更明顯的橘紅色色澤。
櫻桃燈
科別:鯉科
原產:斯裡蘭卡
體長:最大體長約5cm,ph:6-7.5,水溫:22-28℃
偏好弱酸性的軟水,不喜歡過亮的環境,在飼養時並不需要過度的光照,且應在缸中密植水草。櫻桃燈體型嬌小遊泳速度不快,對別的魚種沒有攻擊的傾向,但同種之間卻免不了有些爭鬥,所幸這種爭鬥對於牙齒不發達甚至口中無齒(僅在咽喉處有咽喉齒的分布)的鯉科魚類並不發生過度的傷害。
企鵝燈
產地:亞馬遜河,體長:5cm,水溫:22-29℃,ph:6-8,DH:4-20
蛋黃綠色的底色,體側的黑色縱條紋為其特徵。由尾鰭的下端一直延伸到頭部,喜歡群泳
頭部稍稍向上傾斜,個性稍顯粗暴,會攻擊其他魚種,必須稍加注意。
黑剪刀
產地:馬來半島、印尼,體長:5cm
是很早期的燈科魚種,在具透明感的魚身上帶有黑色的線條並延伸至尾鰭為其特徵。色澤雖然不很顯眼但再適合的水質飼養下,能展現出另一種美感,飼養非常容易。
黑線濺水魚
中文名:黑線濺水魚
科別:脂俚科
原產:亞馬遜河流域(巴西)
體長:最大體長約6cm,ph:5.5-7,水溫:22-28℃
體型細長,體側上有一條暗色的直條紋,雄魚各鰭呈延伸狀而母魚則較渾圓,性情溫和,喜好弱酸性水質,可餵食小型薄片飼料,冷凍乾燥餌及小型活餌,可在水族箱中看到求偶產卵的景象。
紅翅濺水魚
紅線金剛燈
虹帶斑馬
紅蜻蜓燈
裘漠紅翅夢幻燈
金線
牛奶燈
七彩白雲山
七色燈
霓虹藍尾帆船鯽
又叫帆鰭䰾,這是一種背鰭形狀獨特的進口䰾類魚種。背鰭極像玫瑰扯旗魚,體型看似笨拙,但遊速極快,用撈網撈取時應注意防止掛傷。
雙帶迷你燈
白櫻桃燈
血鰭燈
藍背䰾
最漂亮的rasboraaxelrodi藍脊䰾魚、也叫鑽石霓虹燈
這種魚是綠背䰾的地域性變種之一,特色十分美麗,極受歡迎。普通的䰾魚僅在水質適宜時才可發出亮色,而這種魚的發色不受水質條件限制。
分布:印尼,身長:4cm,水質:弱酸軟水,水溫:25-27 ℃
長鰭非洲扯旗
雄魚背鰭特長,雌魚相對較短,眼圈紅色,尾柄處有一長形黑斑。
原產地:西非
習性:常活躍在水族箱的中層。
水質:喜軟性偏酸性水,養殖時的水,最好用泥炭過濾,以調節水質,最適水溫24-26℃。
體長:可達8cm
飼料:大型活餌,也攝食凍滷蟲或牛心碎片。
電光斑馬(珍珠Danio)
產地:泰國、印度馬來西亞,體長:4cm
身體的後半部有藍橘縱線交錯組合,發出淡淡的螢光非常美麗,強健而且性情溫和,適合養在水草茂密的水草缸中。
尖嘴鉛筆
尖嘴鉛筆魚是種滑稽的小魚,它們總是呈60度左右銳角的樣子傾斜的停留在中上層水中,尾鰭的上半部分是透明的,而下半部分則是黑色,乍看上去好象只有一半尾巴,很有意思。
盲目燈
一種非常美麗的觀賞魚,體長大約8cm,成魚的體色基本為肉色,有珍珠光澤。不過由於飼養環境不同有部分個體體色為粉紅色。
大約在數萬年前,盲魚的祖先被水流帶到了只有很少光線或完全沒有光線的地下洞穴內,隨著漫長的歲月流逝,它的眼睛因無用武之地而退化,變成了今天的盲魚。
它是一種遊速很快的魚,能夠自由自在地在水中遊動,不會在遊動撞上水草、石塊或其它的魚。也就是說,眼睛的退化並沒有給它的生活帶來什麼不利的影響。
原產地: 墨西哥的地下湖泊裡,對水質的要求不太嚴格,20-32℃的水溫條件下生長良好。
可以和其他飼養條件相近的熱帶魚混養,不挑食,喜歡在黑暗的環境中攝食。
裘漠黃翅夢幻燈
皇冠紫紅兩點鯽
藍眼可卡燈
微型藍燈䰾
分布:泰國,體長:3cm,水質:弱酸性,適合水溫:25-27℃
這種魚在幽綠色金屬光澤中透出一點藍色,十分的美麗,屬微型魚類,喜歡弱酸性水質。
彩虹䰾
分布:緬甸,體長:6cm,水質:中性,適合水溫:25-27℃
兩頭紅
又名:亞洲紅鼻,女王兩點紅
分布:緬甸,體長:7cm,水質:弱酸性-中性,適合水溫:25-27℃
此魚的美麗在同科中數一數二。但要飼養好,讓其體色完全體現出來不大容易。
此魚性情溫和,可與其它習性相同的小型魚混養,群遊時更顯美麗。
龍頭燈
分布:亞馬遜河,體長:10cm,水質:弱酸性-中性,適合水溫:25-27℃
這是一中下顎突出,頭型極像龍魚的小型脂鯉科魚類。樣子雖兇,實際上性情十分溫順。
芝麻虎
體長:5-6cm
哥倫比亞紅頭金剪刀
哥倫比亞紅寶石
白金太陽領帶
巴西七彩燈
迷你水晶燕子
原產:秘魯的亞馬遜河、屋卡亞利河及玻利維亞境內水域
體長:最大體長約2.5cm,ph:5.8-7.2,水溫:22-28℃
體型透明,腹部有細小斑點。是本屬最小的魚種,屬於性情溫和的群居性魚種,肉食性,可餵食小型薄片飼料或是小活餌。
大理石燕子
原產:秘魯的亞馬遜河水域及蓋亞納境內
體長:最大體長約4cm,ph:5.5-6.5,水溫:24-28℃,DH:5~18
咖啡燕子
彩虹迷你燈
又名:彩線鯽
分布:柬埔寨,泰國,體長:4cm,水質:弱酸性
體側的黑線可隨著光線的變化而發出綠光,十分漂亮,因體形極小,混養時要特別小心。
粗紋彩線鯽
與彩線鯽非常相似,但全身的紅色更明顯,尾鰭邊緣及體側黑線附近的紅色也更突出,可以次區分。
粗紋大點鯽
和大點鯽極相似的一個彩鯽種類,但體側的黑點部分稍顯扁長,可加以區分。
黑斑紅䰾
這種魚體色深紅,並帶有極具特徵的數個黑點,適應能力較強,飼養得好,不少魚都可以發出亮色。
鑽石紅蓮燈
這種魚喜歡弱酸性水質,如環境條件適宜能發出美麗的綠光,最好飼養於含單寧酸較多的水中。
綠背䰾
又名:鑽石綠蓮燈
波威利小點鯽
在非洲產的脂鯉科熱帶魚裡屬體型較小的品種,在橙紅色體表上夾有綠色斑點,斑點數可在一至三個之間變動。
安哥拉彩虹鯊
如果飼養得好,安哥拉彩虹鯊的體表能發出紅色,非常美麗。
玻璃扯旗
剛果扯旗
這是非洲產脂鯉科熱帶魚中常見的一個品種,體型比南美小型脂鯉科魚類略大,體側有發光鱗片,長大後十分顯眼,性情溫和,可與其它品種混養,飼養也較為簡單。
紅背剛果
高鰭水晶
黑鰭濺水魚
薩伊三線
白金裡約熱內盧
蝶泳彩虹
公主燈
斑馬
銀斑馬
豹皮斑馬
藍彩斑馬
秘魯水晶燈
霓虹水晶
棋盤䰾
聖誕水晶
伊莎貝爾水晶
尾螢
新凱利帽國王
伊薩貝爾紅線
金䰾(侏儒䰾)
紅寶石鯔魚
珍珠濺水魚
氖綠幻尾燈
彩虹帝王燈
橘帆夢幻燈
大帆血心
精靈燈
寶石鯔魚
火焰斑馬
白金十字燈
石燈
黑線燈
二線藍眼燈
大帆白雲山
白雲山的改良品種背鰭,胸鰭,尾鰭,都更加的寬大,顯得更加美。
紅尾大企鵝
金線大斑馬
咖啡魚
這種魚是皇冠鯽的一個亞種,基本上也可以認為是同一種魚,這種魚的特徵是體側的黑斑呈麵包圈狀。
黃金條魚
這種魚體表明快的黃色,散布著不規則的黑斑,屬一種較常見的花鯽類品種,飼養歷史也較長,據認為是很早以前的人工改良品種,野生種已滅絕。
斷線藍鉛筆
雖然屬斧胸齒鯉類,但與同類其它品種比,並沒有太多的斧胸齒鯉的特點,體色因產地不同而有微小差異。
小型紅鉛筆
黑線鉛筆
褐尾鉛筆
黃金鉛筆
金企鵝
分布:亞馬遜河,全長:5cm
長的和企鵝燈很相似,全身是淡黃綠色,條紋從基底一直延伸到尾鰭下端,區分很容易,性格粗暴。
青眼燈
產地:馬馬來西亞,體長:6cm
體色銀白背鰭有黑色斑點, 眼框四周有耀眼的青色眼框 ,在暗夜中更加明顯,體型較一般燈科魚稍大。
斑點突吻鯽
斧頭魚
櫻花斑馬
綠平克燈魚
黃金袖珍䰾
斑駁䰾
萊姆燈
金黃橘體色上有紅脂鰭為其特徵,是美麗的燈魚,個性粗暴,特別是同種間防衛競爭意識很強。
黃燈旗
飼養的好的話,體側可見延伸的紅線,是很美麗的魚種,適合群養。
火焰旗
養殖難度:中等,適合水溫:26-28°C,pH 5.8-7.8,DH:5-25
習性:溫馴,雜食性
黑帶紅寶石䰾
紅尾夢幻燈
水溫:22-28℃,體長:7cm
這種燈魚,體呈紡錘體稍側扁,尾部紅色,體外具有螢光綠色,尤其漂亮。性情溫和,是水族箱飼養的魚類,可與其他小型魚混養,宜適合弱酸性水質。
霓虹黑線燈
安東尼燈
分布:西非,全長:3cm
魚身具有透明感且有小黑點,是很美麗的小型加拉辛,喜歡生活在有水草的環境中。
紅尾金平克
血翅
血翅又名紅鰭魚、紅翅魚、紅鰭脂鯉。原產地:阿根廷。魚體亞紡錘形,偏長,可達5cm左右,側扁。背鰭居中,形與扯旗魚類相似。腹鰭腹位偏後,臀鰭、脂鰭也均偏後。銀白色,背部淡青褐色,各鰭血紅色。
剛果藍燈/藍燈
金粉燈
黑帶斑馬
王子燈
女王燈
藍眼燕子
石榴燈
帝王藍燈
一點紅
小丑旗
分布:巴西,全長:4cm
體側如其名,有著咖啡豆般的斑點。
橘子雀斑
又名:花豹燈,分布:哥倫比亞
體型和帝王燈相似,全身部滿黑色細點,個性稍嫌粗暴,不宜與其它種混養。
紅影燈
適合弱酸性軟水。體型大小:3.5cm。分布:亞馬遜河上遊。
鏡魚
分布:印度
很像劍光魚的綠色種,非常漂亮,體側青斑較前種大且細長。
美麗燈
藍燈
由於這種魚體表的紅色部分較短而淡,藍色部分更顯突出,因而得名。而且體側藍線比霓虹燈魚更長,所以也叫長線霓虹燈魚。
分布:巴西內格羅河,身長:2.5cm,水質:中性,水溫:25-27℃,難度:一般
幽靈燈(藍背玫瑰)
大型銀燕子
一線鉛筆
二線鉛筆
三線鉛筆
三線紅鉛筆
白燈
西裡伯斯稻田魚
玻璃燕子
和銀斧同屬的玻璃燕子,注意看他們體側的黑紋如出一致,只是體色和體型不同罷了。
171種燈魚至此全部介紹完畢,希望能夠對喜愛造景、喜歡燈魚的朋友們有所幫助!
Editor:rlyl
★☆★☆★☆★rlyl的爬蟲世界☆★☆★☆★☆
歡迎來到爬蟲愛好者、資深玩家rlyl的小站,這裡每天都有精彩爬蟲資訊更新,還可以隨時垂詢爬蟲品系分類、飼養繁殖、生活習性、疾病治療、環境造景、設備器材等一切問題,rlyl也是從新人過來的,知道新手的不易,保證有問必答。
微信公眾平臺:ztrlyl
本人微信號:rlylzt
QQ:57030620
博客:blog.sina.com.cn/rlyl
爬行天下論壇ID:rlyl
靈龜之家論壇ID:rlyl
龜友之家論壇ID:rlyl
蛋龜之家論壇ID:rlyl
甲骨文論壇ID:rlyl
瑪雅爬論壇ID:rlyl
淘氣鳥論壇ID:rlyl
吉祥鳥論壇ID:rlyl
鸚鵡世界論壇ID:rlyl
CPB中國寵物鳥論壇ID:rlyl
觀賞魚之家論壇ID:rlyl
觀賞魚之巔論壇ID:rlyl
南美水族家園論壇ID:rlyl
fish3000魚民村論壇ID:rlyl
CMF海水觀賞魚論壇ID:rlyl
中國觀賞蝦論壇ID:rlyl
昆蟲愛好者論壇ID:rlyl
自然論壇ID:rly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