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關將至之際,以優酷、愛奇藝、騰訊為代表的視頻「三巨頭」相繼開出大招,它們是想在年底打一場最終決戰?還是「各為其主」,為來年博一個彩頭?
不論如何,局盤上瀰漫而出的火藥味是越來越濃。
先看動靜。
1.優酷革新slogan
12月22日,優酷10周年的品牌換標事件實實在在鬧騰了一把。
演藝圈那邊,王家衛、梁朝偉、範冰冰、李宇春、楊洋、張天愛等幾乎眾多大咖齊齊更博為優酷造勢助陣,陣容堪稱娛樂圈「半壁江山」。
網際網路這頭,微博、淘寶、高德地圖、UC、飛豬、天貓、螞蟻金服、蝦米音樂等阿里生態成員幾乎全員出動,用開屏廣告的形式力挺優酷。
還不夠。優酷在「換標大動作」之前已經早有準備,21日晚,優酷在2016年舉辦「年輕的選擇」娛樂盛典,邀請了半個娛樂圈的全明星陣容助陣,華麗麗的秀了一把肌肉。
2.愛奇藝將進行IPO
根據《華爾街日報》在2016年12月22日的報導,據未具名知情人士所稱,百度計劃在2017年,讓愛奇藝在香港或美國進行首次公開募股(IPO),這家流媒體公司被估值為50億美元。
而愛奇藝計劃在IPO之前,發行可轉換債券或類似工具向投資者募集資金。
3.騰訊奪得「天價」直播版權
今年6月份,王菲將於12月份開演唱會的消息不脛而走,開始爆出阿里音樂牽手王菲演唱會,網絡直播合作成交價——1億元,後來消息被證不屬實,各大視頻公司又開始哄搶,最後被騰訊視頻以「折扣價」拿下直播版權。
可見,三巨頭都搞出了大動作,那麼它們彼此到底是「不約而同」還是「蓄謀已久」?
動作的背後,是各自的戰略使命
1.優酷真的要改變了
這次優酷從logo到slogan,都進行了大革新,提出了品牌主張——「這個世界很酷」。從口號上來看,優酷想把內容打造的更加年輕化,這是優酷對目標用戶深度理解後的產物。
沒錯,優酷的主要受眾就是年輕人,隨著85、90後等用戶成長為網際網路消費的主力軍,視頻行業的付費群體已經悄然改變,如今的年輕人願意為精彩的內容付費,因此優酷想把內容做的更加符合年輕人的口味。
如今的優酷已經融入阿里大文娛生態,與阿里生態全盤打通,從此有了一大殺手鐧,優酷這家視頻平臺的內容可以通過整個阿里生態進行擴散,讓信息的傳播範圍實現最大化。縱觀阿里生態旗下的淘寶、天貓、支付寶、微博等平臺,均是手握億萬粉絲的大流量入口,都可以成為優酷優質內容的傳播媒介。
像今年大熱的IP劇集《微微一笑很傾城》就實現了與微博、UC等流量平臺的一脈相通,引爆了破百億的播放量。
被阿里收購後的優酷,已經不再是當年的那個單打獨鬥的優酷了,如今的優酷背靠阿里生態,擁有更好的戰略聯動性。
美中也有不足。
如今優酷所需要的,其實是移動流量,然而這恰恰是以電商為核心的阿里所缺乏的。所以阿里才會購買新浪,旨在吸收移動流量。因此,如何將淘寶電商的4億實名用戶向視頻行業進行導流?是如今擺在優酷面前的一道難解命題。
2.愛奇藝準備上市,打下的江山更要守得住
為什麼愛奇藝準備上市?其實通過分析愛奇藝最近的數據,一切就顯得很明了。
愛奇藝在過去三年間收入持續增長,2016年收入更是超過了100億,不論市場份額還是收入,都是名副其實的市場第一。但是這一切是有代價的,那就是持續的「燒金」。愛奇藝在這段時間裡一共花掉了137億,累計虧損約42億,儘管背後有百度、小米等「大金主」支持,但如今的愛奇藝還是太需要錢了,比以往任何時候都需要。
再加上騰訊視頻、優酷土豆不斷地被注入新資本,寡頭競爭時代,拼的就是「錢」,而上市能幫助愛奇藝獲得大量資本。
如今的愛奇藝,已經拼盡全力摘得行業的頭魁。那麼,打下的江山能不能守得住,就要看上市這一步的成功與否了。
3.騰訊持續優化自己的戰略布局
從2014年開始,騰訊就已經投身在演唱會直播行業。所以說,騰訊買斷王菲演唱會直播版權,是「蓄謀已久」。
王菲演唱會獨家直播權,可謂奇貨可居,但為什麼會落在騰訊手裡?其實是因為騰訊視頻背後的整個生態。
騰訊有新聞平臺、微信、QQ、QQ音樂、qzone等一眾聚合度很高的生態組合,每一個都是高頻應用,都有很大的用戶粘度,這些軟資源都可以跟騰訊視頻形成一套組合拳。比如這次的王菲演唱會,可以在新聞平臺、微信、qq等社交平臺鋪廣告造成信息擴散,然後騰訊視頻做直播、QQ音樂販賣後期音樂版權。
生態鏈的高耦合度,是隱藏在騰訊視頻背後的最大殺手鐧。
單打獨鬥時代已一去不返,如今是整個生態鏈的角逐
其實,優酷、騰訊、愛奇藝的這盤「三國殺」,早已不再是平臺之間的鬥爭,而是各為其主,是背後IT三巨頭「bat」的生態角逐。阿里的入口是電商,百度的入口是搜索,騰訊的入口是社交,比拼的實質,其實是人們對這個三個維度的訴求。
如今的視頻行業的主要盈利模式還是通過高價買版權來形成流量吸引,再拿著流量數據向廣告商的「金主們」招手。隨著版權費被抬得越來越高,平臺則需要在版權的爭奪上投入越來越多的人力、財力,因此,如今視頻行業的角逐更需要資本的力量,而且,比任何時候都更加需要。
視頻領域戰線已經越拉越長,實力比拼無所不在:上遊的版權之爭,中遊對於明星的關係養成以及資源整合、下遊的硬體與OTT(應用服務),而要想打通整個生態鏈的「任督二脈」,做到「從上到下,一以貫之」,還是要靠背後的平臺優勢,以及生態「母體」的資本支持。
2017年的這盤「三國殺」將會是何局面?會不會有人半路退局?我們拭目以待。
網生內容觀察原創內容,轉載聯繫後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