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元年已至
2020年是AI元年。
隨著雲計算普及、5G全面部署、新基建「及時雨」,一眾AI產品如雨後春筍般蓬勃生長,全年整體產業規模即將突破1500億 。萬眾矚目之下,AI已成為一抹強勁的「中國紅」,在國民生產生活中暈染開來。
9月15日,百度聯合央視新聞舉辦的「萬物智能——百度世界2020」大會在雲端召開。「中國紅」再添底氣:從人格化新移動生態產品「度曉曉」、全球首款終端虛擬人,到百度大腦6.0、升級版自動駕駛產品Apollo等。科技「新紀元」已經開啟,一場洶湧的產業智能化革命正如火如荼進行。AI不僅已成為移動網際網路的下一幕,更將開啟一個全新的「智造」時代。
「無人經濟」讓生活有溫度
汽車緩緩地行駛在馬路上。後座的乘客談笑風生,駕駛座卻沒有司機。
不過別擔心,這可不是危險駕駛。其實車上有一位「AI」老司機,它早已搭載好圖像識別、語音識別、自主泊車等黑科技。一聲令下,整段行程將自動開啟。
這是「百度世界2020」大會現場的場景。「很多人已經在開無人駕駛車上班了。」 百度集團副總裁李震宇在行駛過程中表示。
全無人駕駛是百度Apollo 歷時7年的研發成果,也是中國交通領域的裡程碑。今年4月,Apollo在長沙開始「無人計程車」的規模運營,並接連中標重慶、合肥、陽泉等地車路協同新基建項目,無人駕駛已逐漸滲透到個人生活、商業化乃至城市規劃布局。
大會上,李彥宏表示,「前裝量產車」、「AI老司機」、「5G雲代駕」是百度Apollo實現完全無人駕駛的三要素。而作為頭號玩家,百度還被知名研究公司Navigant Research列為全球四大無人駕駛領域領導者之一。
Apollo首發5G雲代駕
無人駕駛場景的深入,也將帶來一場「新生活方式、新產業升級、新城市文明」的變革。「在未來,汽車將不再只是交通工具,更是一個智能的移動空間,充滿各種可能性。」李震宇表示。數位化的車或可能實現「五年取消限購」的理想,為大眾締造一個安全的、全新的生活空間,也將以「人-車-路-城」的數字節點優化城市結構,實現「智慧交通」「智能城市」的戰略布局。
除交通外,一場由「無人經濟」構造的生活盛象,也在大會上不斷上演。
二代「小度」的發布,一掃智慧型手機的高操作門檻,讓渴望「跟上時代」的老年群體感受到溫暖。老人只需「動動嘴」,便可觸達聽歌、通話、視頻等多場景。而獨家研發的「回家看看」功能,則用高清攝像頭,為子女與老人之間搭起了一座實時視頻的橋梁。「上班也能看看我媽在家怎麼樣,放心多了。」
「度曉曉」是大會上首發的另一款人機互動產品。與過去「只聞其聲、不見其人」的語音助手大為不同,「度曉曉」這位姑娘擁有美麗的形象和集感知、情緒為一體的交互方式。它可以模擬各類性格、說話方式,帶給用戶獨特的情感聯繫。「想為父母做個虛擬人,把對他們的回憶交給AI,希望他們永遠陪在我身邊。」如今,這位網友的夢想照進了現實。
百度創新搜索產品「度曉曉」App
在演播廳現場,主持人康輝在與「小度」互動的過程中,感嘆「技術有溫度」。集強大的生物識別、深度學習等能力於一體的「小度」,不僅是豐富娛樂生活的角色,還是情感連結的紐帶,更實現了「數字反哺」,彌補了子女與父母、人與機器等社會關係之間的數字鴻溝,進一步拓展了生活的更多可能性。
目前,「小度」系列已滲透到了家庭、酒店、車載、隨身等多場景,並加速「破圈」。AI滲透進了大眾的日常行為習慣,也正以個性化、差異化特點,匹配著不同群體的情緒需求。一個「萬物數位化」的獨特生態體系已經構建,並在源源不斷地為大眾提供動態化的、貼近需求場景的服務,廣泛地影響著社會情感和互動模式。
第四次工業革命
一項能被冠之以「革命」的技術,倚賴的絕不是代碼與零件的冰冷組合,也不是對個體生活的零星改變,而是於企業、產業乃至社會的顛覆與創造。
18世紀以來的三次工業革命,不僅顛覆了社會分工和生產方式,還衝擊了城市、產業經濟乃至國際關係,甚至改變了人類文明發展的進程。人類實現了由「蒸汽時代」、「電氣時代」到「科技時代」的跨越。
而今,在AI的助力下,第四次工業革命即將來臨。AI已將一部分勞動者從重複、低效、繁重的工作中解放出來,促成了新的生產關係的形成;同時也推動了一二三產業的轉型升級,大幅提高了生產效率,全面提升了產業智能化水平。一個由「智能經濟」、「智能社會」構建的時代,正在開啟。
今年新基建背景下,百度Apollo智能交通解決方案「ACE交通引擎」已落地全國近20個城市,化身城市發展的中堅力量。而無人駕駛的普及,也推動了城市立體空間的充分利用,從根本上影響了城市的形態與管理模式,驅動著未來交通的發展。
百度的另一項頭牌業務「智能雲」也在席捲著產業變革之路。由「A」(AI)、「B」(數據)、 和「C」(雲)組成的「智能雲」,把百度領先的AI能力輸送到各行各業,滿足了國民生產中的大部分需求。目前,「智能雲」已落地城市、金融、工業製造、能源、醫療、物流等數十領域,並與中國建設銀行、國家電網等數百家知名企業、乃至政府達成合作。雙方正用AI技術,推動著一二三產業的智能化變革升級,完成「數字中國」的建設。
「各行各業都可以通過百度智能雲來實現自己的智能化。」百度CTO王海峰在大會上表示,「它就像是武俠小說裡少林寺的藏經閣,裡面有無數的內功心法和武術技能,向各領域有需求的企業或個人開放,你需要什麼樣的內功和技能,我們都提供給你。」
目前,百度的AI技術已滲透進交通、城市、金融、工業製造、能源、醫療、物流等大量產業領域,推動著各產業結構的顛覆、重組與轉型升級,也促進了經濟社會的變革發展。國務院《新一代人工智慧發展規劃》指出,新基建政策下,2020年AI核心產業規模已超過1500億元,帶動相關產業規模超過1萬億。預計到2030年,AI將在中國產生10萬億元的效益。AI將引領人類社會進入一個全新的「智造」時代。
「中國智造」
十年前,「Made in China」(中國製造)是人們對中國製造業的第一印象,十年後,這個詞變成了「中國智造」。
一個字的差別,卻蘊藏著千萬企業背後「科技強國」的使命。當物聯網、雲計算、大數據、AI等新信息技術貫穿於設計、生產、管理、服務等各個環節時,中國的製造業便不再是縫在衣服上「Made in China」的一塊塊布料,而成為一串集智能化研發生產於一體、全流程自給自足的「鏈條」。
當然,這背後的決定力量,還是足夠強大的技術「大腦」。
「百度大腦」是百度AI技術的根基,也是百度持續為企業、產業、社會賦能的力量源泉。這是一個由算法、計算能力、數據三部分組成的「智庫」,集視覺、語音、自然語言處理、知識圖譜、深度學習等核心技術為一體,為產品的研發提供「腦力」。
本次大會上發布的「百度大腦6.0」,堪稱「腦力」的再一次顛覆升級。它已具備「知識增強的跨模態深度語義理解」能力,並基於5500億海量知識和「知識增強的持續學習語義理解」技術,讓機器能更好地聽懂語音,看懂圖像視頻,理解語言,進而理解真實世界。
目前,以百度大腦為根基的「百度AI開放平臺」已開放270+項AI技術能力,惠及廣大企業、產業,並由一個純粹的技術平臺,轉向良性的商業生態圈。在百度的注視下,「中國智造」正惠及廣大民族企業,讓每個開發商都能實現「科技報國」的夢想。
除了「大腦」外,「中國智造」還離不開「中國芯」。
一片指甲蓋大小的晶片,卻以深藏的億餘個電晶體,承擔起了產品的命脈。雖然這項技術很難,但是「中國芯」勢在必行。
從「百萬年薪招聘晶片人才」,到晶片製造商優惠稅收政策,再到融資方面鼓勵科技股證券交易板塊上市,可以看見的是,在政府、科技企業的雙重努力下,一幅「中國芯」的藍圖正鋪陳展開。
「我們希望一步步、一點點的突破這些『卡脖子』的技術,有一句話講『沒有一種堅持會被辜負』,我們堅信,一直這樣堅持下去,最後一定會獲得相應的成果。」李彥宏表示。目前,百度飛槳和百度崑崙使得中國在AI作業系統和AI晶片兩大AI核心底層技術上擁有了自主智慧財產權。「人工智慧時代讓我們能夠真正做出來屬於自己的作業系統和高端晶片。」
在日前國務院發布的數據中,2020年國產晶片自給率已達到40%,同比前期實現了長足的增長。而在2025年,在廣大民族企業的努力下,數據有望再翻倍。
除了由晶片、大腦構造的「AI硬實力」,百度也在賦能人才培養、就業、公益等領域,打造以社會、文化、規則為核心的「AI軟實力」。如聯合各大高校,建設了人才儲備基地,共為業界培養了近60萬名AI相關人才;如「星辰計劃」、智能尋人等全面布局助力AI公益走向「立體化」、「深度化」。在百度的努力下,一個以技術賦能社會的思想高地正在形成,AI正驅動著社會治理、倫理乃至精神文化層面的不斷煥新。
AI這盤棋還要下很久,而中國企業、產業乃至政府也正舉力搶佔著AI技術的制高點。未來或許是一個再現科幻電影的時代:疾病通過電子波屏掃一掃便可治癒,罪犯在精準的智能識別下無處遁形;街上充斥著沒有司機的公共汽車,城市交通將在AI規劃下井然有序。而這些場景都將在新基建的加持下,邁入現實。「中國智造」終將引領世界潮流,AI也將走向未來勝局。
推薦閱讀
▼
江蘇泰州38名高中生被強制清退:入學一年,為何無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