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在帶屏智能音箱方面的動作總會比人慢一小步,最近終於推出了第一款配有電池的帶屏智能音箱 —— Redmi 小愛觸屏音箱 Pro(8 英寸)。
Pro 版的 Redmi 小愛觸屏音箱其實就是上半年標準版的升級,外觀上繼續沿用著標準版的設計,正面 8 英寸屏幕,下方揚聲器,後面屁股凸起,就像是一臺迷你版 CRT 電視,配色上還是經典的前黑後白熊貓配,不同的是後面多了一根皮質提手條,方便提起移動。
Redmi 小愛觸屏音箱 Pro 的這塊屏幕依然是 1280 × 800 的解析度,屏佔比並不算高,屏幕上方還有一枚攝像頭,可用於視頻和實現一些簡單的手勢操作識別,下方黑色的網格是它的揚聲器。
頂部「音量 -」、「電源 / 麥克風開關」和「音量 +」三鍵一字排開,按鍵的左右側開孔是它的拾音麥克風。
作為一款智能音箱,只有兩枚拾音麥克風講真還是少了點,聲音定位能力、拾音能力和降噪效果註定有限,實際效果嘛,說不上好,但其實也不算差,跟自家非觸屏的小愛音箱比起來還是有點距離的,我個人聲音比較低沉,站在距離它 3 米開外,要稍稍扯嗓子才有反應。
Redmi 小愛觸屏音箱 Pro 依然只是單聲道,用上一枚 1.75 英寸的 5W 全頻揚聲器,再加一個 U 型風管來作低音增強,實際音質嘛,只能說聽個響,在智能音箱身上使用已經足夠,這個價位的智能音箱就不要做過分的期待。
相比起標準版,它最大的升級在於塞進了一塊 4700mAh 的電池,從有線束縛的設備變成了無線的「行動裝置」,意味著它不再只局限在某個桌面上,可以移動帶到書桌、茶几、飯桌,甚至是抱著使用。
Redmi 小愛觸控音箱 Pro 造型就像個 CRT 電視,雖然小愛同學是整個系統的「靈魂」,但有了一塊屏幕,其實也是一臺迷你版的「小米電視」。
雖然這款「電視」用的並不是 MIUI for TV 系統,也不支持用戶自行安裝軟體,但視頻、音樂、有聲書、兒童資源的整合還是很全面的。
音樂方面,小米一直跟 QQ 音樂緊密合作,Redmi 小愛觸屏音箱 Pro 也不例外,但也僅此 QQ 音樂一家,別無他店。
而影視方面,集成了愛奇藝、騰訊、優酷這些大牌資源外,還有芒果、咪咕視頻,甚至把 bilibili 也拉攏了過來,更甚者還可以橫屏刷抖音、看 YY 直播、K 歌等。只不過這些影視平臺的客戶端一般都是電視 / 電視盒子版的,因相關部門政策原因,普通會員是無法在電視端通用的,因此小愛觸屏音箱上看影視作品跟電視的待遇是基本一致的。當然,除了音樂、影視以外,少兒教育的資源也是不少的。
前面說到小愛同學是整個系統的「靈魂」,依附於小米生態鏈中,它既是一個入口也是生態鏈中的一員,跟生態鏈中的其他成員產生互動。
如果你是米家智能家居的用戶,一款帶屏的小愛音箱能讓整個體驗變得更加完滿,可以在音箱上直接操控家居設備,甚至讓其它智能設備跟它互動 —— 在 Redmi 小愛觸屏音箱 Pro 上用語音呼叫小愛遙控米家設備固然方便,但在多了一塊屏幕的前提下,我似乎並沒有看到小米在這個系統中將米家設備的操控自然地融入整個系統中,在首頁只顯示影音、資訊的內容,並沒有任何方便遙控智能設備的入口,而是藏在了「技能」標籤頁的第一個圖標中,僅當作是一個 app 來使用,希望小米後續的系統更新能將米家的權重上提,做好小米生態鏈 IoT 設備控制面板的職能吧。
Pro 的升級不僅僅是增加了一枚電池,就連運存和存儲容量都有所增加,運存來到了 2GB,存儲來到了 8GB,這樣的配置應付系統自身的操作是完全沒有問題的,但問題在於臃腫的第三方 app(如愛奇藝、騰訊視頻等展示頁)滑動時仍難免會產生卡頓。另外,Wi-Fi 也終於支持 5GHz 的連接了。
Redmi 小愛觸屏音箱 Pro 彌補了標準版 8 英寸 Redmi 小愛觸控音箱有線束縛無法移動的短板,價格也由原 349 元漲到了 499 元 —— 150 元的差價,個人依然建議選擇帶電池的 Pro 版本,畢竟帶屏的智能音箱使用場景並不應只當作一款「智能音箱」來用,也不應該受線材的束縛,讓它只能淪為角落中順便充當電子相框的智能音箱。
如果你家中有了小米生態鏈的智能產品,還有傳統的非觸屏的小愛音箱,Redmi 小愛觸屏音箱 Pro 適合作為家居語音系統的補充。如果家裡有不方便使用智慧型手機的老人、小孩,它諸如視頻通話、教育、兒歌、聽書等功能,也能滿足日常的基本使用需求。
但如果你已經有一臺電視(投影)、平板電腦,又有小米生態鏈的智能設備,其實普通非觸屏的智能音箱足矣,帶屏幕的觸屏音箱在大多數場景下並不能為你帶來新的使用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