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微網消息 在過去的兩個月中,儘管A股大盤已經創過去一年新高,而在過去的一個月中,蘋果概念股卻表現十分慘澹,尤其是蘋果A股的部分龍頭概念股,更是頻繁遭遇利空,這進一步導致整個蘋果概念股處於低迷之中。從最開始的藍思科技暴跌,到歐菲光出售工廠,再到立訊精密遭遇美國起訴,接著,信維通信發布業績預告後股價暴跌,而歌爾股份更是跌停,上述五者均為蘋果相關龍頭概念股。日前,蘋果發布2021年第一財季業績報告:第一財季淨營收為1114.39億美元,比去年同期的918.19億美元增長21%,淨利潤為287.55億美元,比去年同期的222.36億美元增長29%。其中,大中華區營收為213.13億美元,比去年同期的135.78億美元增長57%。儘管蘋果的業績超預期,但依然阻止不了蘋果概念股的下跌,1月28日,加上A股大盤大跌影響,蘋果概念股再次暴跌,其中信維通信日前發布2020年業績預告,導致其股價當天盤中下跌達到了近11%,歌爾股份收盤更是直接跌停,藍思科技和立訊精密盤中跌幅均超過5%,歐菲光繼續下跌,兩周內跌幅達到了近30%。歐菲光/藍思科技/立訊精密接連遭利空:平淡市場下雪上加霜1月初,歐菲光董秘肖燕松辭去董秘職務,1月21日上午收盤後,據財經網報導稱,歐菲光華南工廠即將出售給立訊精密,而該工廠為歐菲光手機攝像頭模組事業部,為蘋果供應鏈組成部分。受此影響,歐菲光當日下午尾盤股價突然跳水,跌幅一度達到近10%。對於上述消息,立訊精密方面回應稱:「情況不屬實」。歐菲光方面也表示,不清楚消息源頭,目前沒有這方面的信息。兩者均對此傳聞進行了否認。不過,到了1月25日,歐菲光表示,公司目前擬籌劃出售相關子公司的全部或部分資產,上述相關子公司範圍不超過:廣州得爾塔影像技術有限公司、江西慧光微電子有限公司、南昌歐菲顯示科技有限公司和江西晶潤光學有限公司。公司本次交易的具體交易標的範圍(資產或股權)、交易對象、交易方式及交易價格尚在論證中,無任何實質性進展。早在12月初,據財聯社報導,針對海外媒體關於歐菲光被剔除出蘋果相機模塊供應鏈的消息,歐菲光相關負責人表示,相關產品目前仍在正常生產並對蘋果供貨,該消息不屬實。截止1月28日收盤,在短短的不到兩周時間內,歐菲光股價暴跌近30%。而在1月22日,同樣股價閃崩暴跌的還有蘋果A股玻璃蓋板龍頭供應商藍思科技,當天早上開盤前發布了向特定對象發行股票在創業板上市公告書,致使當天股價大跌近14%。截至1月21日收盤,其股價仍超過40元/股,而定增價為25.44元/股。隨後是立訊精密遭遇利空。1月23日,據媒體報導稱,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ITC)投票決定對特定電氣連接器和保持架及其組件和下遊產品啟動337調查(調查編碼:337-TA-1241)。中國廣東立訊精密工業股份有限公司、中國廣東東莞立訊精密工業股份有限公司、中國香港香港立訊有限公司、美國Luxshare-ICT Inc., Milipitas, CA為列名被告。該起調查始於2020年12月18日,由美國安費諾公司(Amphenol Corp. of Wallingford, CT)向ITC發起立案申請。該公司主張,立訊精密特定電氣連接器和保持架及其組件和下遊產品侵犯了其專利權(美國註冊專利號7,371,117、8,371,875、8,864,521、9,705,255、10,381,767),請求美國ITC發布有限排除令、禁止令。該事件的影響,導致立訊精密1月25日開盤一度暴跌超9%。隨後,26日再次下跌超4%,28日一度下跌近7%。事實上,僅從2020年度業績預告來看,其實上述幾家企業的業績都還不錯,如歐菲光2020年淨利潤為8.1億元-9.1億元,同比增長59%-78%;藍思科技淨利潤為48.88億元-50.61億元,同比增長98%-105%。與此同時,從蘋果的出貨量和日前發布的業績來看,其實在2021年第一財季蘋果的表現都還不錯,但從2021年上半年來看,消費類電子的增長點卻比較迷茫!整個市場目前處於一個平淡狀態,無論是新技術還是新產品,都沒有得到突破!尤其是TWS耳機市場,到了2021年,甚至會進入增長放緩的狀態。信維通信換審計機構/歌爾股份換財務總監:前者跌近11%後者跌停在A股所有的蘋果龍頭概念股中,諸如立訊精密、歌爾股份、藍思科技、歐菲光、大族雷射等,在過去幾個月跌幅最大的應該當屬信維通信和歐菲光,兩者跌幅均超過了50%。以信維通信為例,1月27日晚間,據在過去的兩個月中,儘管A股大盤已經創過去一年新高,而在過去的一個月中,蘋果概念股卻表現十分慘澹,尤其是蘋果A股的部分龍頭概念股,更是頻繁遭遇利空,這進一步導致整個蘋果概念股處於低迷之中。信維通信發布2020年度業績預告顯示,該年度其淨利潤為9.7億元-10.7億元之間 ,同比變化為-4.89%~4.91%。然而,1月28日其股價卻暴跌,截至收盤跌幅達到了近11%。事實上,從2020年8月份以來,信維通信的股價就一直處於下跌過程中,從當時最高的66.28元/股下跌至1月28日收盤的31.79元/股,下跌幅度已經超過了50%,市值也縮水到只有308億元。值得注意的是,據業界人士指出,早在12月10日,信維通信就更換了審計機構,12月11日開盤後,信維通信股價一度暴跌近17%。據其公告顯示:其審計機構由立信變更為天職國際!而在股價閃崩當天,網上就有消息流出,稱信維通信Q3季度的淨利潤預計下跌10%左右,隨後12日晚間,信維通信發布Q3業績預告,同比下降8.38%-12.00%。同時,圍繞信維通信的負面信息還有其遭同行搶奪訂單,甚至被蘋果剔除供應鏈等,對此,信維通信都進行了澄清否認!與信維通信更換審計機構有點類似的是,1月27日,歌爾股份發布公告表示變更公司財務總監:公司財務總監段會祿辭任,並由李永志接任。受此影響,歌爾股份28日股價更是跌停!與此同時,網上還流出文章質疑歌爾股份現金流等問題。隨後,歌爾股份在互動平臺上表示,公司新任財務總監李永志先生,在公司已有15年的工作經歷,長期擔任公司會計機構負責人,協助原財務總監段會祿先生的工作,因其工作出色,在近期升職並被聘任為公司新任財務總監。原財務總監段會祿先生,將繼續擔任公司董事、副總裁職位,作為公司核心高管團隊成員之一繼續開展工作。公司也注意到在網絡上有部分媒體,對於公司這一正常的人事升遷和任命,進行斷章取義和捕風捉影的解讀,公司建議廣大投資者擦亮雙眼,對各種網絡傳聞背後的真實目的和可信度進行甄別,從而做出科學的投資決策。在業界人士看來,包括蘋果供應鏈在內的消費類電子產業鏈,近期的股價走勢比較低迷的主要原因,一方面在於大盤近一周的走勢都在下跌,另一方面,從業績方面來看,2021年上半年,消費類電子產業目前尚且還看不到新的市場增長點,從業績方面來看存在一定的憂慮;因此,對於資金方而言,則採取了一定的規避措施。不過,需要注意的是,上述企業無一不是手機概念股各個領域的龍頭企業之一,且業績都高度依賴蘋果,同時還是國內一線手機品牌的核心供應商;如立訊精密等事件都是受外部因素所影響,一旦這些企業受到較大的衝擊,那麼,恐怕對國內整個消費類電子產業鏈都會造成嚴重的衝擊!
1. 【集微拆評】摩託羅拉edge s評測:首發驍龍870,領略超能「芯「速度
2. 【芯視野】華為手機業務要活下來,分拆是唯一辦法?
3. OPPO專利成績單亮眼,智慧財產權時代的創新升級之路怎麼走?
4. 高通孟樸:市場復甦行業回暖 5G進入加速普及年
5. Mini-LED市場蓄勢待發 產業鏈項目總投資合計超850億元
6.榮耀獨立後首發新品:趙明透露了榮耀哪些規劃細節?
7. AR/VR或成今年投融資重點 產業鏈廠商脫穎而出靠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