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巢既出,蜂網何存?這是順豐聯手申通、中通、韻達和普洛斯共同成立智能快遞櫃公司後,業界非常普遍的一個想法。事實真如此嗎?
驛站近日獲知了一個驚天消息:順豐王衛早在半年前就入股蜂網。也就是說,豐巢更像是從蜂網獨立出來的一個項目,專注於智能快遞箱。
未來,豐巢和蜂網將形成互補之勢,共謀發展。佔據近80%市場份額的「桐廬幫」和「順德幫」也由此結成了中國民營快遞史上最強大的聯盟。
聯盟的背後,暗藏著一盤大棋。
這幾天大家都在扒豐巢,各種分析。有些分析和報導順帶著也提到了蜂網,但是大家在解讀時卻忽略了一個細節,或者說過於把焦點放在了豐巢對蜂網的衝擊和影響上,都沒有在意。
這個細節就是:蜂網多了一個股東。
眾所周知,蜂網是在菜鳥網絡成立之後,由四家桐廬系快遞,即申通、圓通、中通和韻達在2013年12月共同發起和成立的一個公司,在國家工商局註冊,註冊資金2.5億元人民幣,總部設在上海。但是現在,關於蜂網股東的組成和簡介,蜂網官方網站的介紹卻是這樣寫的:「蜂網投資有限公司的股東由排在中國快遞產業前六強的5家公司組成,每個股東各20%的股份。董事長由圓通速遞董事長喻渭蛟擔任;董事由其他四位股東擔任。」
是的,你沒看錯,現在的蜂網由5家公司組成。除了發起者「三通一達」,又多了一家。
經老鬼多方確認,這個多出來的股東就是順豐王衛。王衛具體入股蜂網的時間,據老鬼掌握的情報是大約在半年前。也就是說,王衛入股蜂網後不久,即於今年4月8日,聯手申通、中通、韻達和普洛期註冊成立了豐巢科技。
豐巢科技獨立出來之後,蜂網在官方的簡介中也已經悄悄把關於參與研發智能快遞箱的部分抹掉,徹底讓位給豐巢。
把智能快遞箱業務獨立出來成立豐巢科技,攪得電商、快遞以及「最後一公裡」新物流等三界不安,你以為這是高潮嗎?NO!因為接下來,也就是這兩天發生的兩件事更加非比尋常。
這兩件事都跟蜂網有關——
第1件事:6月9日,蜂網失信管理平臺正式上線。
據官方介紹,蜂網失信管理平臺又稱「蜂網失信『黑名單』報審和查詢系統」,主要為「三通一達」提供信用管理的共同訴求,統一和完善了快遞失信行為「黑名單」評價制度和評價標準,規範了失信行為類型,包括信用扣分標準、失信行為評價流程和「黑名單」評價操作細則等。
蜂網失信管理的對象主要包括「三通一達」的快遞從業人員、加盟商和客戶三類;失信行為類型共分為50個大類、214條細則,包括「偷盜、私押快件、拒絕驗視、運費拖欠、到付拒付」等主要失信行為;根據嚴重程度失信行為共分6個等級;失信行為管理採用累積積分制,根據失信行為類型和失信等級核定對象的單次扣分分數,失信對象在1,825天(5年)內,累積扣分達到12分,自動被列入系統「黑名單」。
首批進入平臺的快遞企業是圓通快遞、申通快遞、中通快遞和韻達快遞。未來將會有其他快遞企業進入。
第2件事:6月8日,蜂網與上海萬琛電子商務有限公司達成參股協議,蜂網佔40%股權,成為萬琛公司第一大股東。
據了解,上海萬琛電子商務有限公司成立於2012年,是一家專業的電商物流解決方案及設備提供商。其自主品牌「啟銳」電子運單印表機主要技術指標與性能接近國際先進水平,多項創新功能特別適合我國電商列印運單量大的特點,解決了「列印速度、卡紙、重複列印、數據幹擾」等痛點問題。由於其性價比很高,受到了電商的一致好評,該產品已經在「三通一達」等快遞企業得到了運用。
蜂網參股後,萬琛將擴大電子運單印表機的生產能力,在原有基礎上進一步擴滿足市場需求。公司還將不斷研發新型列印設備,以條碼列印為核心,結合RFID技術,幫助快遞、電商企業適應工業4.0時代,實現智能化發展。該公司將充分發揮技術研發優勢,利用蜂網及其股東企業強大的資本和市場優勢,實現快速增長的目標。
兩件事說明了什麼?一是建立企業的徵信檔案,進而有效匯聚和挖掘數據的價值;二是布控下遊企業,在快遞淘金電商的同時,也在電商周邊安插一個賣水人。
點到這裡如果還不夠明白,大家不妨聯想一下這兩個問題:
1.作為菜鳥的股東,同時也是菜鳥的合作夥伴,在菜鳥已經非常完善的物流評價體系基礎上,「通達」為何不借窩下蛋?
2.菜鳥自去年起,就在合作夥伴中力推電子面單。從大趨勢看,這也是主潮流。在這種情況下,蜂網控股印表機的現實意義不言自明。
前有豐巢橫空出世,後有蜂網動作頻頻。偶然?
在老鬼看來,這是一個序曲。在序曲中,順豐跟阿里的棋盤大戰正式拉開序幕。當然,你也可以把這看做非阿里系快遞(申通、中通、韻達)的一次集體「反水」,只不過帶頭大哥變成了順豐。
說到這裡,你一定會問:圓通呢?圓通也是蜂網的股東,而且還是董事長呢?尤其剛被阿里注資,能響應?對此,老鬼的解釋是,在蜂網的董事會席位中,圓通只有一票。
在這樣的格局下,豐巢和蜂網的話語權就牢牢被順豐和「兩通一達」所掌握。換句話說,豐巢和蜂網從此後就是一家人,在未來的業務和布局上也可以形成互補之勢,以御對手。
對手是誰,大家心知肚明。
在老鬼看來,菜鳥網絡剛上線不久的物流APP裹裹是引燃這場棋盤大戰的導火索。
為什麼這樣說?我們先來重溫一下菜鳥江湖大會上,菜鳥網絡總裁童文紅的一段話。在介紹做裹裹的動機時,她這樣表述——
當時做這個App的時候也猶豫過,覺得消費者應該屬於大家的,菜鳥好象不應該去做這個App,「但是後來我們覺得,因為消費者是不會因為今天用了申通就去下個申通的App,用了圓通就下個圓通的App,這是很窄的。我們是希望消費者所有跟物流業務相關的就下載一個App,這是我們大家的App,希望更多公司能夠形成鏈路快速的互動。」
措辭很直接,意思是快遞公司沒必要再研發自己的APP啦,有裹裹就夠了。為了做好這個「大家的APP」,快遞公司需要做什麼呢?就是給菜鳥(裹裹)推送數據。菜鳥在後來的官方通稿中也表示,眾多快遞公司已經對菜鳥表示對裹裹將大力支持。
快遞公是否真心支持,老鬼不敢妄自揣測。但童文紅的這番話卻值得細品,其背後暗含的邏輯也值得深究。因為——
快遞公司沒有一家是百分之百服務於阿里。也就是說,除了阿里,快遞公司還有其他客戶,比如京東、唯品會。阿里的消費者可以通過裹裹來查詢物流信息,這個無可厚非。阿里以外的消費者呢?按照童文紅的說法,也是可以用裹裹來查詢的。這意味著什麼?潛臺詞是快遞公司最好能夠把所有的數據,不管是阿里的,還是非阿里的,全部推送給裹裹。對,就是這麼任性。
腦補一下,快遞公司什麼感受?
有句話叫「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在菜鳥江湖裡,在盟主阿里近幾年一點點構建起來的話語體系裡,快遞公司沒有主動權。或許只有一個是例外,那就是缺席菜鳥江湖大會的順豐。從這個邏輯上看,帶頭大哥非順豐莫屬。於順豐言,是「三流合一」商業願景推進中不可避免的一戰;於「兩通一達」,則更像是成長過程的無聲反抗。
2015年初,王衛在順豐內部通訊的一篇署名文章中,強調管理要有網際網路思維,並鼓勵員工做有修煉的出頭鳥。有意思的是,僅僅幾個月後,王衛本人就借著豐巢和峰網,以實際行動做了一次垂範。
槍打出頭鳥。豐巢和蜂網如何躲避槍林彈雨?對弈才剛剛開始,接下來會更加精彩。
文丨驛站原創
作者:驛站老鬼
尊重原創,未經驛站許可、授權,嚴禁任何轉載!援引相關消息亦請註明出處,違者必究!!!
歡迎關注和加入,更多爆料與乾貨都在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