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雲」衛星數據服務年度報告發布

2021-02-08 中國天氣網

中國氣象報記者盧健 通訊員鹹迪 李雪報導 記者從近日發布的《「風雲」氣象衛星數據服務年度報告(2017年)》中獲悉,2017年衛星數據共享服務總量超過3PB,較2016年增長63.8%。「風雲」衛星向全球83個國家和地區的用戶提供數據服務。其中,隨著巴勒斯坦和約旦等用戶的加入,40個「一帶一路」國家和地區用戶選擇通過「風雲」衛星了解大氣、海洋和地表相關信息。

從途徑來看,國內外公眾獲取「風雲」等氣象衛星數據的途徑更加豐富多元,公眾可以通過國家衛星氣象中心所屬「風雲」衛星遙感數據服務網、FTP數據共享、「風雲海洋」APP、「風雲」衛星微信公眾號等渠道獲取衛星數據、圖像和產品,而氣象行業工作人員可通過CMACast、衛星直收站、衛星數據資源池、FTP內網等方式獲取數據。

「風雲」衛星遙感數據服務網具備綜合提供「風雲一號」、「風雲二號」、「風雲三號」、「風雲四號」、碳衛星,以及美國NOAA、GOES系列衛星,日本MTSAT衛星,歐洲Meteosat衛星等氣象衛星的準實時和歷史數據能力。該網站是當前主要的數據共享服務平臺,2017年註冊用戶數達60275個,比2016年增長了36.4%。據統計,網站註冊用戶遍布96個行業,主要來自高校和科研機構。其中,教育、研究和試驗發展以及氣象服務行業的用戶最為積極,科技推廣和應用服務、商業服務、軟體和信息技術服務等領域也對氣象衛星數據有較大需求。

「風雲海洋」APP能夠實時查看我國沿海周邊地區衛星雲圖和海洋類產品,已成為用戶從各類APP中瀏覽衛星雲圖的主要選擇。該APP自2015年上線,目前可實時瀏覽海洋熱能、海溫、海霧、可見光等9類14種產品。

對氣象行業工作人員來說,2017年,衛星數據資源池以「告別數據下載、衛星數據直達桌面」的優勢,正在成為最優選擇。衛星數據資源池服務自推出以來,月平均下載量126TB,超過了FTP內網下載量,已成為內網用戶獲取數據的主要途徑,有力支撐了科研和業務發展。

從用戶對衛星數據的選擇來看,「風雲」系列衛星數據最受用戶歡迎,其訂購量遠大於其他衛星。其中,「風雲」衛星遙感數據服務網用戶更多地選擇下載「風雲二號」E星產品,尤其是「降水估計」產品,使用量遙遙領先。而對於第二代極軌氣象衛星「風雲三號」,由於其具有繞南北極跑、觀測範圍覆蓋全球的能力,更多用戶選擇通過它來「看海」。其中,「海表溫度」「海面風速」「海冰監測」以及「植被指數」等產品最受用戶關注。

相關焦點

  • 小火箭 | 全球在軌衛星報告2019版
    ;這是小火箭聯合會第12份全球在軌衛星報告,同時也是第1份以公開形式發布的在軌衛星報告。風雲是中國的氣象衛星系列,由上海航天局研製,主用戶為中國氣象局。目前,風雲系列有地球靜止軌道風雲二號、風雲四號;太陽同步軌道風雲三號系列衛星在軌運行。
  • 亞太衛星深度報告(上):衛星這塊蛋糕有多大?
    人造衛星指在空間軌道上環繞地球運行的無人太空飛行器,主要分為科學衛星、技術試驗衛星和應用衛星。其中,應用衛星直接為國民經濟和軍事活動提供服務,是發射數量和種類最多、應用範圍最廣的衛星。根據2017年美國衛星產業協會(SIA)發布的第20版衛星產業年度報告,截至2016年12月31日,全球共有在軌衛星1,459顆,分屬59個國家。
  • 一個腳本下載風雲衛星數據所有訂單
    背景眾所周知,風雲衛星數據下載
  • 來來來,有了風雲四號氣象衛星,你也可以看懂衛星雲圖
    天氣預報:赤水市氣象臺26日17時發布24h預報:預計今天夜間到明天白天,我市陰天有陣雨,城區氣溫22~27℃。安全來自長期警惕,事故源於瞬間麻痺。此次微信啟動頁展示的風雲四號雲圖,不僅是對我國科技成果的一次獻禮,同時也是一次」網際網路+「,在氣象領域的應用,讓越來越多的用戶通過微信平臺享受真正智慧、便捷的氣象服務。右圖為微信開機畫面更換成風雲四號氣象衛星圖像之後的效果風雲四號衛星綜合技術性能國際領先,填補了三項國際空白。
  • 風雲三號E星首批高精度、多波段太陽圖像正式發布
    風雲三號E星太陽極紫外圖像。圖/國家衛星氣象中心9月2日,「黎明星」風雲三號E星首批高精度、多波段太陽圖像正式向外界發布!圖/國家衛星氣象中心風雲三號E星上搭載的太陽X射線極紫外成像儀是我國第一臺空間太陽望遠鏡,也是國際上首臺具有X射線和極紫外兩個波段的太陽成像儀。觀測數據用於監測太陽日冕活動,捕捉太陽風暴爆發過程,預報地球空間電磁場和帶電粒子變化,預警太陽活動對航天航空、通信導航、電網和石油管道等基礎設施的影響。
  • 【重磅】風雲四號氣象衛星天氣應用平臺及其應用
    平臺主要功能和特點(1)以靜止衛星為主,面向天氣應用該平臺以我國風雲靜止氣象衛星為主要數據源,包括風雲四號A 星和風雲二號H 星(FY-2H)。通過建立衛星概念模型,實現對日常典型大尺度天氣系統的綜合監測和解譯,為日常天氣分析及短期天氣預報提供服務,幫助預報員提高對雲系、雲類的識別和雲圖的整體認識,提高新一代靜止氣象衛星資料在天氣分析中的應用水平。
  • 探秘中國風雲四號衛星黑科技
    ——海爾兄弟「三分鐘看看風雲四號衛星黑科技~」降水雲的垂直發展指示著水汽、雲滴和雨滴的運動、轉化和相變過程,是認知雲內物理過程和提升降水預測水平的一把金鑰匙。20世紀90年代以來,衛星搭載的主動和被動儀器性能取得了長足的進步,在雲和降水觀測的作用凸顯。今天咱們就來聊聊,風雲四號衛星在其中的作用。
  • Ixia 發布《2018年度安全報告》
    其 Ixia 事業部發布了《2018 年度安全報告》,重點討論是德科技的應用和威脅情報(ATI)研究中心在過去一年中獲得的重大安全發現。
  • 【連線華盛頓】衛星世界裡的新老交替 | Satellite 2018
    作者 | 潘運濱Satellite DC 一般被叫做華盛頓衛星大會,是世界衛星產業的年度盛會。
  • FOLLOWME 2020個人年度報告首次發布!
    2021年1月8日,FOLLOWME 交易社區首次發布 2020個人年度報告。報告包含了2020年社區用戶的活躍情況和交易行為特點。通過2020個人年度報告,社區用戶可以跨越時間,全面回顧自己在 FOLLOWME 交易社區的成長足跡,擁有專屬自己的交易記憶。
  • 專家析風雲三號衛星特點:一新二多三高四難
    中國首顆「風雲三號」極軌氣象衛星已於5月27日上午在山西太原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風雲三號衛星系統總指揮高火山在接受採訪時詳細解析了風雲三號衛星的技術特點。  據中國氣象局網站消息,高火山介紹說,風雲三號衛星是中國新一代極軌太陽同步軌道氣象衛星。質量為2298.5千克,將採用三軸穩定姿態控制方式。它是瞄準國際先進技術水平而設計的衛星,技術含量高、系統複雜、研製難度大,是國內目前投資最大、功能最強的對地觀測衛星。
  • 氣象衛星「三世同堂」遙測神州風雲
    針對南方強降雨、華北強對流、颱風「苗柏」、內蒙古沙塵啟動遙感監測,為「一帶一路」高峰論壇提供氣象保障服務……去年年底剛加入「風雲」衛星大家族的我國新一代靜止氣象衛星
  • 第五版《美國寬帶測速報告》發布
    美國網際網路平均下行速率在2014年9月接近31Mbps,為2011年3月平均10Mbps的三倍之多。但報告指出,實際下行速率會因地點、時間的不同而有所變化,在尖峰時段的某些地區,有些用戶的實際下行速率會大幅低於標稱速率。使用有線電視、光纖和衛星寬帶的用戶遭遇帶寬大幅縮水的比例較低,少於10%的消費者會遭遇實際速率低於標稱速率95%的情況。相比之下,DSL寬帶服務的實際速率「縮水」情況則要嚴重得多。
  • 快來看世界最先進水平氣象衛星發圖啦
    中國天氣網訊 2月27日,風雲四號首批圖像與數據發布,1秒500張圖片捕捉閃電、500米空間解析度的區域觀測…
  • JMR徵稿 | 風雲氣象衛星歷史資料再處理
    自1988年首顆衛星成功發射以來,我國的風雲氣象衛星已經積累了長達30年跨度、20年連續的資料,但由於期間遙感儀器升級換代、同代遙感儀器間觀測存在系統差異、同一遙感儀器壽命期內數據觀測質量衰變以及早期數據質量穩定性不高等問題,氣象衛星歷史資料的質量參差不齊。
  • ...2020年度軟體和信息技術服務企業競爭力報告及前百家企業名單發布
    來源:時刻頭條2020年度軟體和信息技術服務企業競爭力報告及前百家企業名單11月12日下午,2020年度軟體和信息技術服務企業競爭力報告及前百家企業發布會在杭州於軟博會期間召開,作為本屆軟博會的重要發布環節之一,中國電子信息行業聯合會副會長兼秘書長周子學出席會議並發布
  • 我國新一代靜止軌道氣象衛星風雲四號
    2017年2月27日,國防科工局、中國氣象局聯合發布了我國新一代靜止軌道氣象衛星風雲四號獲取的首批圖像與數據。此舉表明,風雲四號衛星與地面應用系統協調匹配、工作正常,標誌著我國靜止軌道氣象衛星成功實現了升級換代。
  • 中國風雲|最懂你冷熱的星星家族,已經50歲啦~
    壽命延長之外,衛星的觀測能力也有了長足進步。中國氣象局依靠自主創新掌握了全部核心技術,譬如風雲四號衛星作為第二代靜止軌道氣象衛星,搭載了由我國自主研製的幹涉式大氣垂直探測儀,最高實現15分鐘一次的高頻垂直探測,與目前國外主要採用的下投式探空或飛機觀測方式相比,大幅擴大了探測範圍並極大縮短了大氣溫溼度三維數據獲取時間。
  • 實時觀測北鬥衛星、風雲系列衛星,以及那個滿天飛的星鏈衛星(Starlink)、國際空間站位置
    Satellite Tracker 有兩種視角,一個是第三方視角看衛星和地球,另外一個就是下圖的樣子,以人造衛星為視角,看地球:星鏈衛星青小蛙大致翻了一下,似乎只有星鏈和國際空間站的衛星有照片,其他都是一個點,太敷衍了。
  • 自然資源衛星遙感雲服務平臺V4.0:持續提升自然資源衛星遙感數據統籌與監測服務能力
    文章轉載自微信公眾號國測星繪,來源:國土衛星遙感應用中心,版權歸原作者及刊載媒體所有。自然資源衛星遙感雲服務平臺(以下簡稱「雲服務平臺」)推出新版本V4.0。進一步提升數據統籌與監測服務能力,常態化保障資源一號04A衛星(中巴地球資源衛星04A星)等數據源;升級監測圖斑上傳推送和信息反饋工作流程,實現監測圖斑數據日常自動上雲及實時推送;新增執法督察、非農非糧、種植結構等成果,進一步提高衛星遙感監測能力;優化用戶管理與推送統計功能,實現用戶信息及角色權限的多維度管理,綜合提升應用服務管控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