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積電真的放棄華為了嗎?

2021-02-15 虎嗅APP

事態繼續升級。

5 月 15 日,美方宣布針對華為的禁令再次延期 90 天,但與此同時,一項新的、更加嚴苛的禁令出臺。

美國商務部工業與安全局(BIS)在北京時間 5 月 15 日晚間發布公告稱,最新修改的《外國直接產品規則(FDPR)》已經獲準通過,要求廠商將使用了美國的技術或設計的半導體晶片出口給華為時,必須得到美國政府的出口許可證,即使是在美國以外生產的廠商也不例外。

這意味著,無論是否美國企業,只要在產品中使用了美國技術,向華為出口時都需要許可證。任何與華為有合作關係的上下遊企業,美國都將監管並且有一刀切的可能,比如,美國可以禁止臺積電為華為提供代工服務,不管來自美國的技術佔比如何。

臺積電與華為這兩家公司,再次成為風暴眼。

斷供的懸案,難解

5 月 18 日,據日經新聞報導,知情人士透露,在美國商務部公布最新的禁令之後,臺積電已經停止接受來自華為的新訂單,已有訂單可以繼續生產,在 9 月份前交付完畢。

臺積電為華為海思代工生產晶片,是最重要的代工商。臺積電斷供,等於華為海思 14nm 及以下製程停擺,而華為手機目前 70% 採用了自家的麒麟晶片,這又意味著,華為手機會受到巨大的影響。

對於這則傳言,臺積電回應日經新聞報導表示:純粹是市場傳言,臺積電不會透露客戶信息,但「會遵守法律法規」。

仔細琢磨這個回應,會發現臺積電並沒有針對傳言本身進行否定,而僅僅表明了一個態度:「不會洩露客戶信息」,但「遵守法律法規」是哪條法律,不得而知。

具體斷供與否,仍是一出懸案,但是,仍有一些蛛絲馬跡能看出事情的變化。

據臺灣《經濟日報》報導,業界傳出,華為已緊急對臺積電追加高達 7 億美元的大單,產品涵蓋 5nm及 7nm 製程,使得臺積電相關產能爆滿。

臺積電 2019 年的營收在 346 億美元左右,7 億美元顯然是一筆大單,但對於華為的出貨量來說,7 億美元所能購買的晶圓,按照正常出貨量來說,也就能滿足不到兩個季度的時間。

顯然,這釋放了一個信號:華為在「囤貨」了。智慧型手機的庫存周轉時間非常短,通常都會對於訂單量有著精準的控制,否則就會壓庫存,最後降價。在疫情影響,消費能力存疑的當下,下如此大量的訂單只可能是一個原因:現在再不買,以後買不到了。

美方的禁令提供了一個120 天的緩衝期,現在問題的核心在於,能夠有效地利用這段時間。對於臺積電這樣系統複雜而精密的廠商來說,產能的排期是早就計劃好了的,如此大額的增產,產能能否如期供應是個未知數。

目前,華為手機的中端至高端已經全系採用了 7nm 製程,按照原計劃,今年的麒麟 1000 系列晶片會採用臺積電最新的 5nm 製程,關於臺積電的報導顯示,蘋果 A14 和麒麟 1000 是最臺積電 5nm 最核心的客戶。

未來的兩年內,7nm 還不會過時,5nm 所佔的市場份額相當有限,如若斷供,華為只能屯糧過冬,靠著已經成熟的 14nm 製程,和庫存的 7nm 「冬眠」,等待著國產供應鏈的春天到來。

未來,依舊充滿不確定

在今天的華為全球分析師大會上,華為輪值董事長郭平表示,求生存是華為現在的主題詞,華為除了集成電路設計以外的能力還不具備。

電信設備出身的華為,暫不具備英特爾、三星那樣的 IDM 能力,在晶圓代工上,依然需要合作夥伴的支持,但臺積電以外,備胎方案暫時難以上馬。

不少人把中芯國際作為解決目前困境的一把鑰匙,但短期(至少三年)內,中芯國際還不是靈丹妙藥。

別說 5nm,中芯國際的 7nm 還只停留在 PPT 上,儘管中芯國際和華為合作的麒麟 710A 晶片已經上市,但那畢竟是千元機的定位(全系降為千元機,像極了《三體》中為了躲避黑暗森林法則,自我降維的做法)。

尋求韓國的幫助,也並不是靠譜的選擇。且不說三星是華為在全球最大的競爭對手之一,就算三星代工業務能像三星顯示那樣,把新技術也拿出來和客戶分享,但美國顯然會繼續上演同樣的戲碼。

讓全球產業鏈受到了震蕩,但一個悲觀的事實是,對於華為海外的供應商和合作夥伴來說,禁令所帶來的損失,假以時日多少都能彌補回來,而對於華為來說,這卻是生與死的考驗。

經濟日報報導,針對華為禁令可能導致的需求下降,三家臺灣供應商的股價下跌,砷化鎵PA被外資點名短線將受衝擊的穩懋重挫 7.64%,宏捷科及全新分別下跌 5.82% 及 4.73%。

穩懋表示,目前針對華為禁令市場還需進一步了解實際狀況,就營運面而言,短線有可能受到衝擊,預料將再次洗牌;不過就手機產業中長期在「大水庫」原理下,終將回到市場平衡,只要客戶群夠分散就不用太擔心。

而風暴眼中的臺積電決定「赴美建廠」,被視作這家全球最大代工商「已經作出了選擇」的信號。

美國商務部長羅斯還表示,臺積電工廠遷到美國會帶來 80 個供應商,在亞利桑那打造半導體生態系統。對於赴美建廠的原因,臺積電錶示,美國設廠前提是「成本」及「配合客戶需求」,在美國政府願意解決投資難題下,讓臺積電「看到機會」,這項投資並無政治考量。

華為海思已經成長為臺積電第二大客戶,但全球最大的五家 Fabless (無廠半導體)企業中,有四家位於美國。再加上消化先進位程的蘋果,只要美國企業們提高訂單量,臺積電在華為身上的損失,會慢慢被填平。

反之,如果臺積電選擇了力保華為,那麼其損失的,大陸企業們無法彌補。

當然,美國禁令是否會進行調整,針對眼下的形勢,以及禁令可能的發展,美國方面也說法不一。

路透社 15 日的報導中提到,美國主管經濟事務的副國務卿克拉奇(Keith Krach)對於臺積電是否能獲得牌照向華為出口的問題,回答是:「沒有任何保障」,至少沒有把話說死。

但與此同時,強硬派如美國商務部長羅斯(Wilbur Ross)稱,美方一定要修改遭華為與海思半導體利用的規則,避免美國科技遭用於違背美國國家安全和外交利益的惡意活動。

華為與臺積電,是中美博弈風暴眼中的兩家公司,無論最後結果如何,但可以確定的是,這一系列時間,都將成為兩家公司歷史上的關鍵節點,甚至改變未來的走向。


如對本稿件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繫tougao@huxiu.com

End

一人一秒一世界🌍

⬇️你的今日一秒是什麼⬇️


相關焦點

  • 臺積電正式宣布!高通也勢在必得,都不願意放棄華為市場
    失去了臺積電之後,華為麒麟晶片的生產將得不到保障,也沒有其他的代工廠敢接下這個任務。因為強如臺積電都無法完全避免老美的技術,更不用說那些其他的廠商了。在這種情況下,華為晶片面臨著嚴峻的考驗,臺積電和高通等企業也會承受一定的損失。但是它們都不願意放棄華為市場,所以也為此做出了一些努力!
  • 臺積電是打算放棄中國市場了嗎?張忠謀沒想到晶片斷供起了反作用
    一直以來晶片的供應商主要是臺積電和三星,在斷供之後臺積電訂單也暴增了一段時間。
  • 臺積電恢復華為供貨,華為手機有救了?臺積電:不予回應
    在今年5月份,美國下達了對華為限令,在9月15號之後,臺積電就無法為華為代工任何產品。這一禁令的下達對於臺積電和華為都有很大的影響。
  • 英特爾臺積電將美國建廠,華為海思能撐起大旗嗎?
    隨後這也被美國一位國防部官員稱為「有趣而耐人尋味的選擇」雖然臺積電曾在網絡上表示反對川普打壓華為,並表示將依然和華為在一些領域合作,這也讓我們國家很多人都覺得他很不錯,但是臺積電和華為合作只是為了利益,畢竟華為是臺積電第二大客戶,如果沒了華為,那麼臺積電的訂單會減少15%,甚至可能更多,所以只有繼續和華為合作,才能保持利益,並且合作領域並不涉及核心技術或者是其它危害「美國安全」技術。
  • 臺積電美國建廠被叫停,臺積電直線救華為?
    我早就說美國說話不靠譜,之前還傳出了臺積電要花120億美金去美國建廠,而且還把相關細則披露了很多,總之說的是有鼻子有眼!可現在呢?突然又傳出了這麼一個消息,美相關機構表示,臺積電在美國建設一座120億美元晶圓廠的「嚴肅問題」,提出國家安全顧慮,以及可能存在未披露的補貼。這意味著臺積電美國建廠將暫時被叫停?
  • 美國慌嗎?高通、臺積電、美光接連告急,這就是制裁華為的結果
    完全是免費訂閱,請放心關注華為真是家偉大的企業,在美國的全面制裁之下,根據媒體公布的數據,華為上半年實現了4506億的營收,淨利潤高達431億,正是華為越挫越勇,讓很多美國企業,都不願放棄華為這個大客戶。但胳膊始終擰不過大腿,在美國政府的一步一步緊逼之下,高通、臺積電、美光接連告急,這就是制裁華為的結果,美國慌嗎?華為是全球重要的基礎通信運營商,一個舉動就可能影響到整個產業鏈。
  • 我們盤了一下,華為海思可能真的走投無路了.
    根據差評君得到的消息來看,一通雞血操作之後下半年 Mate 40 手機要用到的麒麟 1020 處理器已經被華為囤夠了,正常發布應該是沒什麼懸念的事情了。不過。。。要是繼續供應到明年 P50 系列手機發布,可能就有點兒吃緊了。所以差評君最近看到網上有消息說,明年的某款華為手機很可能就得放棄使用華為自家的處理器了。
  • 臺積電活得還好嗎
    從禁令公布的5月至今,臺積電股價卻則足足上漲了50%有餘。離開了華為的臺積電,似乎活得挺好。作者 | 鄧宇編輯 | 劉芮/董指導來源 | 遠川科技評論(ID:kechuangych)6月9日,離臺積電執行華為禁令僅剩98天。
  • NVIDIA放棄臺積電?官方回應
    NVIDIA執行副總裁Debora Shoquist在最新的聲明中稱:「有關報導是不實的。下一代GPU將繼續由臺積電製造。NVIDIA同時使用臺積電、三星代工。」NVIDIA同時使用臺積電、三星代工NVIDIA的做法無疑是明智的。臺積電雖然工藝先進,但生產壓力大,訂單多,NVIDIA把雞蛋分散放在兩個籃子裡,有利於保證良品率、生產效率的問題。2019年,半導體人必須關注的5個公眾號!
  • 臺積電和高通紛紛力保華為,要求美國「慎重考慮」!是做做樣子?
    >「倒計時」,120天的緩衝期,轉眼就已經過去一大半了,9月份華為能找到解決方案嗎?其實目前可以明確地告訴大家,華為已經「放棄」了。晶片困境不是加油鼓勁就能解決的,解鈴還須繫鈴人,想解決這個問題,只有一個辦法那就是美國「鬆口」。
  • 臺積電翻臉!撤銷華為訂單!!
    據了解,臺積電因無法取得美國政府許可,120天後無法對華為海思出貨,所以將華為海思原本預訂的第四季先進位程產能已開放給其它客戶,包括蘋果、高通、聯發科、超微等大客戶立即追加下單,第四季7奈米產能將維持滿載,5奈米利用率亦維持高檔。臺媒表示,預計臺積電第四季營收將與第三季持平,雖然失去華為海思訂單,但對營運影響不大,全年美元營收較去年成長15%至18%的目標將可順利達成。
  • 華為遭受斷供危機,臺積電營收創新高,這一個月發生了什麼?
    其實這對華為來說未嘗不是一件「好事」,華為或許能夠成為最大的贏家。一個月前,華為正在加急運回晶片這一切都可以追溯到九月十五號前後,華為不惜重金,斥資百萬包機拉回在臺積電的手機晶片訂單。這樣一大筆訂單正是臺積電9月營收暴漲的主要原因。當時華為海思不惜花600萬~700萬新臺幣包機趕在9月15號之前運回臺積電趕製的晶片,由於晶片製作周期的限制,能夠運回多少仍然是個未知數,更何況很多是半成品。
  • 華為的自救是從自建晶片廠開始嗎?
    日前有消息稱,華為武漢自建晶片廠已經封頂。這是華為在美國實體清單禁令圍追堵截下的爬雪山過草地嗎?真的答案恐怕是「YES」。自從賣了榮耀以後,華為的終端部門已經面臨無芯可用的困境,預計整個終端業務基本可能要放棄團隊轉到別的產品線。痛定之後,華為肯定要下決心解決ICT領域的卡脖子問題。其實在晶片設計領域,華為海思已經趟過了無數的坑,有充足的經驗,剩下的是晶片生產部分。
  • 萬一失去華為,臺積電龍頭還穩嗎?
    中美角力不斷,瞄準5G戰場,臺灣積體電路製造(臺積電、TSMC)的角色尤其關鍵。華為價錢便宜,在全球手機及電訊設備市場極受歡迎,但同時面對很多競爭對手。如果華為不跟隨同業使用屬業內一級的臺積電晶片,又未完全實現自主研發,恐怕競爭力只會逐步下降,他日就算價錢再平,也只是源於硬體折讓的差價。
  • 為什麼失去華為這個大客戶,臺積電的股票還漲了50%
    6月9日,離臺積電執行華為禁令僅剩98天。但緊接著,他又補了一句:「但如果真的沒有海思訂單,其他客戶都搶著補上空缺的產能。」 翻譯一下就是,「酒照喝、舞照跳」。這個表態讓不少人唏噓。臺積電,這是實力斐然?還是吹哨走夜路,給自己打氣? 兩個月後,答案揭曉:臺積電還真不是瞎嘚瑟。
  • 傳華為砍單臺積電!外資:是臺積電砍了華為的訂單!
    近日,業內傳出消息稱,華為砍掉了向臺積電下的部分訂單。
  • 全球晶片TOP15排名:華為落榜,臺積電第3,榜首無可撼動
    受到美禁令影響下,國內晶片產業的發展已經被推到風口浪尖,關於高通、三星斷供華為的輿論鋪天蓋地,國內用戶也是義憤填膺表示,外企限制華為,那麼中國要做必要反擊!很遺憾的是,處於大局考慮,目前中國暫時沒有條件在晶片製造領域拿到話語權,臺積電雖然是中國臺灣企業,但背後有很多美資股東,加上很大比例的技術源自海外,最終還是宣布斷供華為!
  • 你真的了解臺積電嗎?臺積電 & 晶片行業深度分析
    這40臺機器一半被臺積電拿走,剩下的一半則基本上是給三星和Intel分走了。每年這三家公司都要為這幾十臺光刻機搶破了頭,其他對手根本沒有機會涉足,這其中的原因,除了技術上其他公司達不到以外,還有一個原因是臺積電、三星和Intel都是ASML的大股東,因此光刻機的產能都是首先提供給這三家公司。
  • 挺華為,臺積電有秘密武器
    當川普在臺灣時間5月16日清晨,宣布對華為祭出出口禁令;臺積電在17日喊出:將繼續出貨華為。成了華為主要供應商中,第一個喊ok的大企業。 做事向來謹慎的臺積電,為何敢第一個跳出來「力挺」?大家議論紛紛:「(它)憑什麼自認合法?」
  • 傳華為砍單臺積電?外資卻這樣說
    但外國投資企業出具最新報告指出,這一說法存在誤解,原因在於是臺積電為降低訂單風險,所以降低了對華為的出貨比重。外資表示,一方面華為確實因海外及M30系列手機銷售疲弱進而減少整體訂單,但這並非是新鮮事;另一方面,華為海思半導體並未向臺積電砍單,而是臺積電將其在2020年向海思半導體的晶圓產能分配削減了20%。原因很簡單,因為臺積電的7納米、5納米產能非常緊張,加上臺積電看到了華為庫存過剩的明顯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