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久違的錘子,開箱!
2:堅果工作站,開機!
3:TNT顯示器,通吃?
4:超前與未來,綺物……
堅果工作站,開機!圖100—封面圖
何為工作站?Workstations,工作站----筆者的理解是:工作站是高端電腦,比一般電腦性能要強,特別是在圖形處理、任務並行方面,通常是配備有強悍的CPU和專業版GPU、大內存和多個高容硬碟、高分屏可多屏。當然,歷史上也曾把連接到伺服器的終端機稱為工作站。
作為愛好筆電的習武之人,筆者一直是移動工作站的愛好者,多年之前在擁有ThinkPad A31p時,就自稱A3黨黨員(A3的意思是性能、容量、屏幕三個都追求AAA的更強、更高、更大),由此不同時期的工作主力機,都是移動工作站或電競本。
錘子科技出品的堅果TNT工作站顯示器,其名稱含有「工作站」一詞,按照上文所言的工作站的定義,它合格嗎?
或者它只是另外一個含義:只是連接到作為伺服器的手機上的一個終端機?
這隻有開機使用才能知道。
圖101—由於最近時間比較緊張,預計沒法逐一細細體驗的緣故,所以筆者一開始就採用了」全軍出擊」的測試方式:同時將兩個USB鍵盤、一個USB無線滑鼠、一個USB 3.0移動硬碟,合計四個USB設備,將堅果工作站的4個USB-A接口插滿。堅果工作站不自帶電池,所以需要連接外部電源,連接好外部電源之後,上面圖片中可以看見連接的USB硬碟盒的指示燈已經點亮,說明堅果工作站的USB埠支持關機供電功能。
圖102—再長按底座正面中央的圓形電源按鈕開機(長按1.5秒開機/關機,短按亮屏/息屏),此按鈕周邊發光之後,就是確認啟動開始,稍等幾秒,屏幕中央出現了錘子科技的T標識:
圖103—如果此時並沒有連接任何可以提供顯示輸出的設備,那麼堅果工作站屏幕上會出現暫無設備連接的提示:
在連載1中已經介紹了堅果工作站兩側具有眾多的埠,包含2個USB-C和4個USB-A以及1個DP輸入和1個HDMI輸入,其中2個USB-C支持DP輸入,上面提示的「暫無設備」設備,是指能提供視頻輸入的4個信號源(DP+HDMI+2xUSB-C),而不是指其他USB設備。所以,不要指望插上一個U盤,在4個信號源都無輸入的情形下,堅果工作站的屏幕上能出現U盤的內容----這正是堅果工作站為何名稱最後是「顯示器」的緣故,它本質上是一個顯示器。
圖104—此時,使用官方標配線纜USB-C to USB-C,連接上官方確定完美支持的錘子堅果R1手機,手機當然必須是開機狀態。
圖105—連接上不到2秒鐘,堅果工作站屏幕出現了選擇鍵盤使用習慣的提示,
圖106--這是因為筆者之前有在堅果工作站上連接了物理鍵盤的緣故,如果沒有連接物理鍵盤,不會出現這一選擇畫面。此時,可以看到連接的堅果R1手機屏幕正常顯示待機畫面,
圖107--同時,堅果工作站屏幕兩側邊框各5個觸摸式感應按鈕點亮了,是藍色背光。左側是從上至下以此是「我的搜索、網絡搜索、本地搜索、創建閃念膠囊、發送子彈簡訊」。
圖108—右側從上至下依次是「相冊、文件管理器、快捷短語及剪貼板、閃念膠囊隊列、截圖」
圖109—開機完成,堅果工作站進入工作狀態,默認桌面牆紙是一張綠樹藍水的俯視圖片,使得27吋4K畫面非常令人賞心悅目!
圖110—回過頭來看看堅果R1手機上,有出現Smartisan TNT的相關設置,可見除了實體鍵鼠之外,還支持將兼容的手機屏幕當作虛擬觸控板。
圖111—同時還發現筆者之前接入的USB硬碟有兩個分區,都是NTFS格式,系統不支持,堅果R1的安卓系統默認只支持FAT、FAT32的外接存儲設備。
圖112對滑鼠的設置
圖113—對鍵盤的設置
圖114—Windows習慣的設置
圖115—以上鍵盤滑鼠的設置都保持默認就行,除非有特殊的習慣和需要。接入的IBM SK-8835鍵盤,包含指點杆和觸摸板雙滑鼠,數字小鍵盤都是使用正常。
圖116—而接入的Lenovo SK-8855鍵盤,由於有Win鍵和筆者最愛的加大版Esc/Delete按鍵,沒有觸摸板的同時還有指點杆,所以之後的測試和體驗,全程使用了此鍵盤,IBM SK-8835束之高閣一旁,只將無線滑鼠保留在一旁備用,至于堅果R1,被放到顯示器上方,因為發現在連接TNT顯示器之後,它只要負責網絡收發就行了,無需對它進行什麼操作。
堅果工作站的主界面圖117—先看看堅果工作站的主界面(點擊圖片可看大圖):
最上方:時間顯示;
左上角:是消息提示,用滑鼠點擊會出現和手機一樣的消息下拉菜單;
右上角:是各種相關的快捷操作、快捷設置和狀態顯示按鈕----最左邊是三個搜索操作按鈕,和屏幕左側邊框的三個觸摸式按鈕「我的搜索、網絡搜索、本地搜索」圖標一樣,一一對應。還有鍵盤、屏幕亮度、聲音、藍牙、無線網絡設置按鈕,還有手機電池狀態,最右邊的按鈕是打開常用設置按鈕,
最下方:是一列和蘋果MacOS類似的任務欄,從左至右一次放著常用操作、常用應用和回收站(這個垃圾桶太像MacOS了)
圖118—右上角第四個圖標,是個有趣的錄屏應用,錄屏時還可以開啟堅果工作站自帶的攝像頭和麥克風進行同步錄製,這很方便進行視頻評測、或者舉行直播之類的操作,考慮到筆者顏值較低、普通話不及格,筆者主動放棄了這種本來可以高效率、但筆者不能確保質量和閱讀快感的評測方式。
主界面介紹完畢,再看看
堅果工作站的操作方式實體鍵盤、滑鼠和手柄圖119--外接實體鍵盤,筆者實測了通過USB連接的IBM SK-8835、IBM SK-8845CR、Lenovo SK-8855和通過藍牙連接的蘋果A1016,使用正常,包含其中包含的觸摸板、指點杆操作都正常,甚至連ThinkPad鍵盤的音量控制三個按鍵的功能都支持良好!只是有部分功能支持不完整:比如指點杆的按壓和中鍵滾動功能。
圖120--外接實體滑鼠,筆者實測了通過USB無線發射器連接的羅技M720、M280、雷柏7800和通過藍牙連接的羅技M720,找不出什麼毛病。
圖121--然後對USB連接的遊戲手柄(北通振動手柄3)和藍牙連接的遊戲手柄(小雞手柄增強版-GAMESIR-G2s)進行了測試,結果折騰了近兩小時,發現只有小雞手柄在滑鼠模式時操作有效。
圖122--在使用帶Windows按鍵的鍵盤時,由於Win鍵的加持,可以很方便使用很多Win組合按鍵,比如單獨按下Win鍵就是等於按下安卓的打開應用清單、按下Win+PrtSc就是截屏、按下Win+E就是打開文件管理器、還有Win+V開關剪切板、+A開關通知中心、+D顯示桌面、+L鎖屏等等。
圖123--按下Tab+Alt可以在開啟的多個應用中切換、Alt+F4關閉窗口、F11應用全屏等等,在上文圖114有展示,此處不再截圖一一說明。基本上和使用Windows系統很接近,使人很容易適應。
觸控操作和語音輸入在觸摸操作方面,堅果工作站支持自身觸控螢幕和虛擬鍵盤操作、連接的堅果R1手機的屏幕模擬觸控板和虛擬鍵盤操作,還有屏框兩側10個觸摸按鈕的觸發操作,不過這10個觸發操作是專用的(具體見上文圖107、108的說明)。
用連接的堅果R1手機上的虛擬觸控板和虛擬鍵盤操作,功能上沒有任何問題的,只是舒適度和效率非常低,筆者強烈不建議,除非手指只能做小距離移動(比如生病臥床之類的場景)
使用堅果工作站自身的觸控螢幕和10個觸控按鍵來操作,效率和舒適度絕對比用手機虛擬觸摸板鍵盤要高得多,而且其就是企圖把這個操作方式作為賣點的。
圖125—堅果工作站的屏幕是4K鏡面觸控螢幕、在這樣的高解析度之下,實測觸摸點擊反饋很靈敏,經測試支持10點觸摸:
圖126—但屏幕尺寸達27吋,長時間操作感覺手臂會感到疲勞;
圖127--而且在進行文字錄入時,屏幕上出現的虛擬鍵盤,和手機上顯示的虛擬鍵盤的大不了多少,無法高效率輸入。
所以,在沒有實體鍵盤的情形下文本的錄入,可以使用另外一種輸入方式:語音輸入。
圖128--輸入法裡面出廠自帶有訊飛輸入法和搜狗輸入法,可以提供不錯的語音輸入識別率。
圖129--堅果工作站還對此做出了努力,特意對其屏幕左側邊框的5個觸摸按鈕(我的搜索、網絡搜索、本地搜索、創建閃念膠囊、發送子彈簡訊)的圖標上都帶有語音識別標誌的,觸摸相應按鈕之後,就可以使用語音輸入,並得到相應的結果。比如下圖是筆者觸摸搜索按鈕,說出「專門網」之後,自動按照默認搜尋引擎(用戶可自定)搜索出的結果:(點擊圖片可看原大圖)
圖130--屏幕右側邊框的5個觸摸按鈕(相冊、文件管理器、快捷短語及剪貼板、閃念膠囊隊列、截圖)使用起來也很發方便,能對操作效率提升不少,特別是截圖,用起來方便得不要不要的,而且同樣自帶簡單的後期編輯功能:
綜上,從操作效率和使用舒適度來說,當然是外接實體鍵盤滑鼠最高最好,但是堅果工作站在沒有實體鍵盤滑鼠的狀態下,憑著本身不錯的觸控功能,藉助語音輸入的方式,也能完成所有操作,並且可以保證一定程度上的效率。
應用兼容性應用的兼容性問題是當下堅果工作站的最大問題。兼容性問題據筆者實測的結果來看,其實只有一點:應用能否自適應堅果工作站4K解析度,窗口最大化或全屏顯示是否正常。
圖131--在錘子自家的應用商店,有標註TNT字樣的可以完美適應,比如下圖中微軟的Excel就是如此,但是下圖暴露了一個問題:錘子自家的應用「應用商店」也不能自適應4K屏幕。
圖132—帶有TNT標識標識經過了優化,能在堅果工作站上運行顯示完美,如下圖微軟Excel開啟之後顯示完美,但是同一個Excel工作薄中的工作表只能顯示20個,這是對安卓系統的限制:
圖133—但不帶有TNT標識的WPS安裝啟動之後,表格和文字處理等都可以實現窗口最大化,使用正常。
圖134—瀏覽器窗口最大化無問題,標籤頁多個排列正常,切換自如:
圖135—自家應用「錘子閱讀」,可以開啟等比放大窗口,實現等比放大,而無法實現整個窗口最大化:
圖136—抖音之類的不帶TNT認證的應用,也是同樣如此
圖137—測試了部分橫屏遊戲如下,找不到等比放大窗口的地方
圖138—測試了縱屏遊戲如下,可以使用等比放大窗口,看來只有縱向的應用才可以有等比放大。
圖139—同時開啟了很多個應用,切換自如,暫時沒有感覺有卡頓。
圖140--但所有視頻播放應用,經實測可以實現全屏播放,這點使筆者鬆了一口氣。
圖141—還有部分橫屏遊戲,也可以全屏;
圖142—瀏覽器網頁播放視頻(圖中是嗶哩嗶哩網站)也可以全屏化:
綜上,堅果工作站4K解析度對應用的窗口最大化或全屏顯示,雖然不完美,但是運行顯示上沒有問題的。
其他測試結果性能測試圖143—在堅果工作站上對R1進行安兔兔的性能測試得分為25萬分,而不連接堅果工作站時,R1的得分逼近30萬,可見額外增加的4K高解析度和連接設備更多,使得得分下降達近15%。
圖144--在堅果工作站上對R1進行安兔兔的壓力測試結果如下(點擊可看原圖):
噪音整機無任何活動部件,沒有散熱風扇噪音,也沒有發現有電子高頻噪音。
工作溫度圖145—在室溫28度環境中,堅果TNT工作站顯示器的溫度沒有任何一點超過35度,最高溫度點35度,在底座右側靠近前方處。
音頻效果測試最高音量聲壓逼近100dB(A),足夠在大型房間播放音樂視頻,中高音不錯,低音尚可。自帶有3.5mm音頻輸出接口,效果未測。
電源功耗可稱工作站回到本文開頭:工作站是高端電腦,比一般電腦性能要強,特別是在圖形處理、任務並行方面,通常是配備有強悍的CPU和專業版GPU、大內存和多個高容硬碟、高分屏可多屏。當然,歷史上也曾把連接到伺服器的終端機稱為工作站。
堅果TNT工作站顯示器,符合以上哪一個定義呢?
在筆者看來,它在性能、圖形處理、CPU、GPU、內存方面沒有任何增強作用,但是在多個高容硬碟(可USB連接多個存儲設備)、高分屏(27吋4K屏)可多屏(可雙屏)以及輸入方式(物理鍵盤滑鼠)上,確實起到增強作用;另一方面,其也確實把堅果R1手機當作了主機,自身作為一個明顯提供效率和舒適度的輸入輸出終端來使用。
綜上,它在第一給定義中小部分做到,第二個定義可以說全部實現,筆者承認它使用「工作站」一詞,倒也說得過去。
連載2的內容至此結束。
後文,將其和HP Elite x3 + Desk Dock、三星Note 9 + Samsung Dex、Moto XT928 + Lapdock 500Pro這三種手機擴展增強方式,進行對比,看看各自優缺點如何;
同時也會將HP Elite x3、三星Note 9通過USB-C直連到堅果TNT工作站顯示器,看效果又將如何;
還將直接連接筆電,看其作為一個單純的顯示器,又是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