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貝爾物理獎藍光LED的秘密

2021-02-14 上海科協

  正如在諾貝爾物理學獎頒獎詞中寫到的那樣:「白熾燈照亮20世紀,而LED燈將照亮21世紀。」今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被頒給發明藍光LED的三名科學家,以獎勵他們對改變世界做出的貢獻。藍光LED技術的出現,可以說是繼愛迪生發明電燈之後,人類照明歷史上最值得誇耀的技術之一。今天讓我們走近藍光LED,揭開它的神秘面紗。

什麼是藍光LED?

  藍光LED簡單來說就是發藍光的發光二極體,發光二極體主要由PN結晶片、電極和光學系統組成。其發光過程包括三部分:正向偏壓下的載流子注入、複合輻射和光能傳輸。微小的半導體晶片被封裝在潔淨的環氧樹脂物中,當電子經過該晶片時,帶負電的電子移動到帶正電的空穴區域並與之複合,電子和空穴消失的同時產生光子。電子和空穴之間的能量(帶隙)越大,產生的光子的能量就越高。光子的能量反過來與光的顏色對應,可見光的頻譜範圍內,藍色光、紫色光攜帶的能量最多,桔色光、紅色光攜帶的能量最少。由於不同的材料具有不同的帶隙,從而能夠發出不同顏色的光。

LED發展歷程

  1923年,O.W.Lessew觀察到碳化矽的P-N結具有單向導電性和發光現象。 1955年左右,美國無線電公司的Rubin Braunstein發現了砷化鎵(GaAs)與及其他半導體合金的紅外線放射作用,1962年美國通用電氣公司(GE)的Nick Holonyak Jr則開發出可見紅光的LED, 1985年,該領域的科學家們將鋁元素引入到砷化鎵材料中,成功研製了第一代高亮度LED。直到1993年,當時在日本日亞化工工作的中村修二(Shuji Nakamura)發明了基於寬禁帶半導體材料氮化鎵(GaN)和銦氮化稼(InGaN)的具有商業應用價值的藍光LED,這類LED在1990 年代後期得到廣泛應用。這成為LED發展史上的又一裡程碑,由此九十年代也是發光二極體發展最繁榮的時期,之後LED光源迅猛發展。

LED是未來趨勢

  LED具有體積小、使用壽命長、高亮度、低熱量、控制性強、節能環保等優點,現已經被普遍運用於手機、家用電器、電話機、儀錶板照明、汽車燈、交通信號燈等科技產品中。根據已有的數據顯示,目前全世界的25%電力都被用於照明作用,而使用LED燈具之後,用於照明的電力降低到4%,同樣瓦數的LED燈,所需電力只有白熾燈泡的1/10,而這無疑改變了整個世界。在此之前,人們一直使用的是上個世紀愛迪生發明的白熾燈泡,而白熾燈泡浪費了絕大部分能量在發熱上,大概有九成的電力都被浪費。LED代替傳統光源並運用在各個領域將是未來發展的趨勢。

LED在顯示領域的應用,目前LED背光源液晶電視機、背光源手機、手機閃光燈等已經普及,成為市場主流產品;室外顯示屏,LED則一直居於霸主地位,廣泛應用於金融、稅務、工商、郵電、體育、廣告、廠礦企業、交通運輸、教育系統、車站、碼頭、機場、商場、醫院、賓館、銀行、證券市場、建築市場、拍賣行、工業企業管理和其它公共場所;隨著技術的突破與發展,LED也逐步運用在投影機光源。

  LED在汽車領域的應用,LED汽車尾燈、汽車內飾燈具已經相當普及,目前LED日間行車燈也成為安全配置的一潮流產品,而寶馬7系,奔馳s級,奧迪a8已經將LED用在前照大燈,隨著技術的突破和價格的下降相信在不久的未來將廣泛用於前照大燈。

  LED在農業領域的應用,看好其應用前景的各國紛紛開始規劃,目前國內外可查到的LED農業照明領域的專利近100項,其中在韓國和中國申請的數量最多,其次為日本和美國,總體來看,目前LED農業領域的創新主要在應用創新和技術集成,應用方向集中在植物生長燈、畜禽場照明燈、誘魚燈、選擇性害蟲誘捕燈等。

  LED光通信領域,在用於照明的LED上追加可視光通信功能,進行雙向通信,也就所說的LIFI。接收設備方面,正在考慮手機等終端。將LED和手機作為發送方和接收方準備好之後,在地下通道、大廈、醫院以及電車內等無法使用GPS功能之處,就可以使用GPS和緊急通報功能。另外,還在考慮通過使用雙向通信功能來傳遞位置信息、用於機器人控制等。

  LED智能照明,LED在控制、色彩、體積方面得天獨厚的優勢,使之成為智能照明、智慧城市的重要組成部分,能夠通過控制、感應器的集成,在不同的環境應用不同的照明氛圍,未來LED發展趨勢也必將與智能密不可分,將出現自動感應路燈、居家智能感應氛圍燈光等高科技產品。

國內大力發展LED產業

  2003年6月17日,由中國科技部牽頭成立了跨部門、跨地區、跨行業的「國家半導體照明工程協調領導小組」,提出了我國實施半導體照明工程的總體方針,為半導體照明工程項目的緊急啟動期,研究提出中國半導體照明產業發展的總體戰略和實施方案。從2006年的「十一五」開始,國家將把半導體照明工程作為一個重大工程進行推動。最早由科技部批准上海、大連、南昌、廈門以及深圳作為四大產業化基地。2005年,在上海市科委和上海市浦東新區科委領導下,成立了以產學研結合的研發和公共服務機構上海半導體照明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以下簡稱上海中心),並在2009年成立上海專業的LED協會:上海半導體照明工程技術協會(協會),2011年由科技部批准在上海半導體照明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基礎上成立了國家半導體照明應用系統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國家中心立足上海,輻射長三角經濟圈,也特別成立了國家中心專家委員會,由國內外業界頂尖專家組成,其中,本次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中村修二先生於2009年被聘為上海中心、協會專家顧問,於2012年初被聘為國家中心專家委員會成員。

相關焦點

  • 獨家解讀諾貝爾物理學獎 發現藍光LED意義在何處
  • 2014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揭曉,三位日裔科學家獲
  • 藍光LED,你也在用吧?三名日本科學家憑此獲諾獎
    這樣一名優秀的科學家,卻在2000年離開日本前往美國,著實令人費解。2001年8月,中村向東京地方法院起訴原東家日亞公司,要求歸還其專利所有權,並支付200億日元專利使用費,由此揭開了這一秘密。  1993年,中村發明藍光二極體後,由日亞公司申請獲得了專利。同年12月,日亞公司開始生產藍光二極體的照明成品,獲得了巨大利潤。
  • 諾貝爾物理學獎又發給了天體物理!再落選的華人科學家有多牛?
    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諾貝爾物理學獎又發給了天體物理!與該獎再次失之交臂的華人科學家有多牛?來源:21Tech(News-21)作者:楊清清編輯:李清宇、劉雪瑩北京時間10月6日晚間消息,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在瑞典揭曉。
  • 藍光LED發明者獲諾貝爾獎 引發第二次照明革命
    藍光LED,姍姍來遲  1907年,在英國馬可尼電子公司工作的英國工程師亨利·約瑟夫-勞德第一次在一塊碳化矽晶體裡觀察到電致發光現象。  1993年,在日本日亞化工(Nichia Corporation)工作的39歲的中村修二終於發明了基於氮化鎵和銦氮化鎵的具有商業應用價值的藍光LED,從而引發了照明技術的新革命。憑藉此項發明,他榮獲2006年千禧科技獎,這相當於科技界的諾貝爾!
  • 藍光LED與中村修二的故事
    三位學者造福世人的貢獻,獲諾貝爾委員會肯定。紅光LED與綠光LED的出現已長達半世紀,但因受限於三原色中的藍光技術不佳之故,一直無法達成革命性的白光照明。曾有不少科學家與產業人士嘗試製造藍光LED,但30年來從未有人成功。
  • 【物理歷史】近十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
    諾貝爾獎(瑞典語:Nobel priset,英語:Nobel Prize)是指根據諾貝爾1895年的遺囑而設立的五個獎項,包括:物理學獎、化學獎、和平獎、生理學或醫學獎和文學獎,旨在表彰在物理學、化學、和平、生理學或醫學以及文學上「對人類作出最大貢獻」的人士;以及瑞典中央銀行1968年設立的諾貝爾經濟學獎,用於表彰在經濟學領域傑出貢獻的人。
  • 漲姿勢諾貝爾三大科學獎頒出 看起來"非常親民"的樣子
    諾貝爾化學獎——超解析度螢光顯微技術諾貝爾獎第三項科學大獎
  • 美法加三位科學家獲2018諾貝爾物理獎
    北京時間10月2日下午5時52分,2018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揭曉。
  • 2014年諾貝爾物理學獎解讀
    基於「發明了高效GaN基藍光發光二極體,帶來了明亮而節能的白色光源的貢獻」(授獎公告原文),2014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授予了日本科學家赤崎勇(I.Akasaki)、天野浩(H.Amano)和美籍日裔科學家中村修二(S.Nakamura)。
  • 剛剛,諾貝爾物理學獎公布!
    剛剛諾貝爾物理學獎「官宣」得主瑞典皇家科學院決定將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一半授予英國科學家
  • 2019 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揭曉!三得主讓宇宙「徹底改觀」!
    欲成為富甲一方的IT大佬,和物理產生點關係,對你只有好處沒有壞處!張朝陽在清華讀本科時,學的是物理,MIT讀博士,依然學的是物理。據「諾貝爾」官網介紹,詹姆斯·皮布爾斯(James Peebles)對物理宇宙學的見識,豐富了整個研究領域,他的理論框架自1960年代中期以來發展起來,是當代宇宙思想的基礎。按照「大爆炸宇宙論」來說,大爆炸發生時,宇宙變得透明,光線得以穿越太空。即使在今天,這種古老的輻射,仍在我們周圍,並被編碼為許多秘密。
  • 拓撲相變 解讀2016年諾貝爾物理獎
    事實上,在凝聚態物理活躍的舞臺上,不乏華裔學者的身影。撰文 | 張天蓉(美國德州大學奧斯汀分校理論物理博士)責編 | 葉水送● ● ●2016年,諾貝爾物理獎頒發給了三位美國科學家:戴維·索利斯(David Thouless)、鄧肯·霍爾丹(Duncan Haldane)和麥可·科斯特利茲(Michael
  • 藍光LED有風險 每年3萬人因藍光輻射失明
    藍光發光二極體(LED)近日大放光彩,日本科學家赤崎勇等因此將2014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收歸囊中。
  • 2017年諾貝爾物理學獎背後的物理
    北京時間10月3日17點50分,瑞典當地時間11點50分,瑞典諾貝爾委員會宣布將2017年度的諾貝爾物理學獎授予美國物理學家外斯(Rainer Weiss),巴裡什(Barry Clark Barish)和 索恩(Kip Stephen Thorne),以表彰他們為LIGO 探測器建設以及引力波探測所作出的貢獻(For decisive
  • 2014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給我們的啟示
    授予他們諾貝爾物理學獎的瑞典皇家科學院,在授獎詞中評價他們「發明了高效藍色發光二極體,使得高亮度節能白光光源成為現實」。 一些物理學家對高效藍色發光二極體(LED)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頗有微詞。我以為,藍光LED之所以獲得諾貝爾獎,主要因為其明顯的節能和環保效益,這完全符合諾貝爾的遺囑:「獎勵那些在前一年為人類做出卓越貢獻的人」。
  • 三位科學家分享2014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由於能耗低,LED燈在許多不發達地區依靠當地低成本的太陽能就能使用,對於全球15億尚未能受益於電網的人口來說,這種新型光源帶來了更高的生活品質。雖然這項發明僅有「20歲」,但它已經使人類獲益匪淺。三名獲獎者將平分800萬瑞典克朗(約合111萬美元)的諾貝爾物理學獎獎金。與往年相同,物理學獎是今年公布的第二個諾貝爾獎項。接下來的幾天裡,諾貝爾化學獎等其他獎項將逐一揭曉。
  • 2021諾貝爾物理獎:誰是全球變暖之父
    2021年的諾貝爾物理獎,被授予了美國科學家真鍋淑郎(Syukuro Manabe)、德國科學家克勞斯·哈塞爾曼( Klaus Hasselmann
  • 2014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揭曉
    北京時間10月7日下午5點45分,2014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揭曉,日本科學家赤崎勇(Isamu Akasaki)、天野浩(Hiroshi Amano )和美籍日裔科學家中村修二(Shuji Nakamura )獲獎。
  • 眾望所歸,諾貝爾物理學獎花落引力波
    1967年索恩回到加州理工被聘任為副教授,三年後晉升為理論物理的教授,是加州理工歷史上最為年輕的教授之一。此外,索恩是《星際穿越》的科學顧問。諾貝爾物理學獎首次頒發是在1901年,獲獎者是發現X射線的物理學家威爾姆·康拉德·倫琴。諾貝爾物理學獎的獲得者還包括愛因斯坦、居裡夫人、玻爾等等有著傑出貢獻的科學家。隨著諾貝爾基金的收益變化,諾貝爾獎的獎金有所浮動。2001年至2011年的單項獎金為1000萬瑞典克朗,2012年至2016年因基金收益下降,獎金下調為800萬瑞典克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