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光LED與中村修二的故事

2021-02-18 化合物半導體市場

【LEDinside訊】2014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揭曉,由日本學者赤崎勇(Isamu Akasaki)、天野浩(Hiroshi Amano)、中村修二(Shuji Nakamura)等三位共同獲獎。他們的成就為發明高效能又環保的藍色發光二極體(Light-Emitting Diodes,LED),進而延伸出更明亮節能的白光照明。三位學者造福世人的貢獻,獲諾貝爾委員會肯定。

紅光LED與綠光LED的出現已長達半世紀,但因受限於三原色中的藍光技術不佳之故,一直無法達成革命性的白光照明。曾有不少科學家與產業人士嘗試製造藍光LED,但30年來從未有人成功。

直到1990年代初期,開發氮化鎵(Gallium Nitride,GaN)結晶化技術的赤崎勇,與同在名古屋大學的天野浩、以及當年任職於日亞化學(Nichia Corporation)的中村修二共同合作,成功自半導體材料中研發高亮度藍光LED技術,為世人帶來更長效節能的白光照明,取代傳統含有害物質的照明燈具。

赤崎勇現任名城大學終身教授、名古屋大學特聘教授,天野浩現任名古屋大學教授;而有「藍光之父」之稱的中村修二,現任美國加州大學聖塔芭芭拉分校教授。三位諾貝爾獎得主將共享殊榮,共獲800萬瑞典克朗(約682.6萬人民幣)獎金。

主辦大會特以藍光LED燈,拼出諾貝爾獎創始人「Alfred Nobel」之姓名縮寫

日本的諾貝爾物理獎得獎數是亞洲異數

這次的物理獎結果,也讓世人對日本這些年來在研發上的投資與發展感到佩服。日本是亞洲獲得最多物理獎的國家(亞洲有四位華裔獲得物理獎,其中,朱棣文是美國華裔物理學家,祖籍江蘇太倉,生於美國聖路易斯,但沒有中國國籍;高錕擁有英國與美國國籍,擁有香港居民身分。楊振寧、李政道則是擁有中華民國國籍,同樣持有美國國籍),在日本歷年來共 22 位諾貝爾獎得主中,就有 10 位獲得物理獎,可說是與物理獎得主較多的歐美並駕齊驅。

而日本的物理獎產生器中,就有兩大名校。一是京都大學物理系,另一則是名古屋大學,也是本次以 LED 發明獲獎的三人中,赤崎勇與天野浩所任職的學校。

同時,以 LED 發明來說,從 1994 年誕生到真正可行且商業化的時間非常短。這次諾貝爾物理獎頒給 LED 發展中相當重要的三位科學家,離中村修二開發出藍光LED的時間,僅為短短的 20 年。

赤崎勇現已高齡 85 歲,終於也等到了諾貝爾獎,而他的後學天野浩現才 54 歲,與之合作的中村修二今年剛好60歲,在學術領域還有很多可發展的空間。

1949年,日本第一位榮獲諾貝爾物理獎的得主是湯川秀樹(Hideki Yukawa),由於當時的日本所得稅法會針對獎金課稅,於是日本輿論對日本政府恐對湯川秀樹課徵諾貝爾獎金所得稅一事大表反對。因此,日本政府在同年年底修改了所得稅法,凡是從學術、技藝、慈善與其他文化與社會方面,產生貢獻而獲得表彰獎金的得主,皆得以免稅,此後獎金不必再遭課徵所得稅,算是立下了良風。

中村修二教授於2011年受邀來臺參加LEDforum演講


中村修二與日亞化訴訟的故事

無獨有偶,日本另一次因科學研究而重大改變產業的事件,正好與本次榮獲諾貝爾物理獎的中村修二先生有關。

中村修二畢業於日本四國的德島工業大學,而當年開發出藍光 LED 時,也同樣是在位於四國德島地區的日亞化學公司任職。中村修二本身也是四國人,出生地是愛媛縣。

當年中村修二是以辭職明志,要求主管給予經費和資源做他確信可以成功的藍光 LED,也就是氮化鎵材料方面的配方與製程。當藍光 LED 成功於 1994 年製成之後,隔年也做出可商業化的綠光 LED,1999 年又打造出藍紫半導體雷射(Laser Diode,LD)。中村修二離開日亞化後,2000 年受邀至美國加州大學聖塔芭芭拉分校擔任教授。

日亞化學因為有中村修二與其他優秀科學家之故,以坐擁 LED 關鍵專利之姿,在全球販售許多高品質 LED 產品,同時透過專利訴訟打擊競爭對手。而中村修二震驚日本產業界的事件,就是 2001 年對日亞化公司提出發明報酬金訴訟。中村修二認為,當年開發 LED 產品時,儘管使用的是日亞化學所提供的資源,但他才是專利發明者,應該要取得相對或一定的酬勞,因而提出訴訟。

當年,這個事件引起軒然大波。東京地方法院推定日亞化學因藍光 LED 的所獲利益高達 1,200 億日圓,若將中村修二的貢獻度以 50 % 計算,應獲得 604 億日圓的對價。不過,又因中村修二僅要求 200 億日圓報酬金,因此法院判決日亞化學應支付 200 億日圓全額報酬金予中村修二。然而,日亞化學不服一審判決而提出上訴。纏訟多年的過程中,最後終於在2005年1月11日,雙方以 8.44 億日圓達成和解,也成為一具話題性的的產業工作者專利訴訟教材。

當年中村修二開發出 LED 的時候,其實業界有許多廠商都傻了眼,因為他們 LED 的耐用性與信賴度,遠遠不及日亞化學所提供的 LED。其他廠商一直到好幾年後,才有辦法追上日亞化學在白光 LED、藍光 LED 的成就。

直至今日,無論是蘋果(Apple) iPad 與 iPhone 系列產品,還是高階 Android 手機面板螢幕所使用的 LED 背光晶片,日亞化學的 LED 仍是供應煉首選,論尺寸大小、亮度、發光效率與穩定性,日亞化學的 LED 背光產品品質比起一般廠商仍然較佳。

關注帳號回複數字可獲取當月燈泡價格;

如【08】獲取8月份LED燈泡價格

關注帳號回複數字可獲取白光LED報價,

如【11】可獲取第一季度白光LED報價

 【22】可獲取第二季度白光LED報價

 【33】可獲取第三季度白光LED報價

更多報導請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諾貝爾獲獎者中村修二與藍光LED的開發故事
    因為藍光LED,三位科學家破天荒地獲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而與藍光LED相關,不得不說的是日亞化學。  總部位於日本德島縣阿南市的日亞化學工業(以下簡稱日亞)是當地頗為有名的公司。由此,日亞的稱呼從「夏季休假的日亞」變成了「藍光發光二極體的日亞」。  為了孩子選擇回鄉進入日亞  而讓日亞幾乎變成藍光LED代名詞的,卻是中村修二。  幾乎全靠一己之力開發成功高亮度藍色發光二極體的是當年40歲的研究人員中村修二。
  • 中村修二與藍光LED開發不得不說的故事
    對於日亞的壯舉,該領域的技術人員及研究人員與全世界一樣感到震驚。而更驚奇的是,實現如此壯舉的,並非在該領域長期從事研究的海內外知名大學,也非大型電子廠商,而是一家地方城市的化學廠商。由此,日亞的稱呼從「夏季休假的日亞」變成了「藍光發光二極體的日亞」。
  • 對話「藍光之父」,聽中村修二談「從業經歷」及LED未來
    簡單的語言中,中村修二將這一造福人類的巨大發明「輕描淡寫」,但其實研究過程背後的波折與堅守最為重要。中村修二在剛開始研究藍光二級管的時候使用的是movcd裝置,這種價值2億日元(約合1200萬元人民幣)的裝置給他和公司都帶來了不小的壓力。但是用這種裝置做了幾個月的實驗,卻始終沒有做出被譽為「第三代半導體材料」氮化鎵的結晶體。
  • 「LED之父」中村修二——Alfa Aesar與諾獎大師的邂逅
    自上世紀50年代末,紅色發光二極體(LED)已經問世,然而在之後的幾十年,LED發展緩慢,而想用LED作為照明光源更是天方夜譚,因為必須要有紅、綠、藍三原色才能形成白光,但是藍光LED卻遲遲沒有被發明。直到上世紀90年代初,赤崎勇、天野浩和中村修二終於發明了基於了氮化鎵(GaN)材料的高亮度藍光LED。
  • 藍光之父中村修二看好這四大領域
    他因發明高效藍色發光二極體,被稱為「藍光之父」,並被譽為「21世紀的愛迪生」。在7月12日論壇上,中村修二做了主題為「藍光LED的發明和固態照明的未來」的精彩演講。演講中,他分享了自己研發高效藍色LED的技術歷程,並預測了固態照明技術的關鍵發展趨勢。演講中,中村修二首先講述了自己的學習和工作經歷及開發藍色LED的過程。
  • 【專欄】中村修二獲諾貝爾獎的一些思考
    其次,藍光LED晶片激發螢光粉發白光的技術已經誕生超過15年了,按照科學的自然發展規律應該產生新的技術全面提升和超越現有的技術。這項技術在顯色指數、發光效率、光譜結構、明視暗視比特性方面已經走到了盡頭,時間窗已經打開。中國的LED產業能否在LED核心技術領域超越歐、美、日列強,就靠我們大家的共同努力了。
  • 中村修二大膽預測 未來十年,雷射照明將取代LED!
    6月25日,作為LED照明的標杆人物,2014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中村修二出席了2016年中國·成都全球創新創業交易會。中村修二大膽預測,未來十年,雷射照明將會代替LED照明。中村修二不僅是2014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還被瑞典皇家科學院譽為「21世紀愛迪生」。
  • 中村修二再談LED未來發展趨勢,三大領域被看好
    近年通用照明設備逐漸邁入穩定期,LED產業的獲利率不斷下滑,企業紛紛開始拓展新興的藍海市場,因研究藍光LED而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的中村修二昨(8)日在臺灣中研院發表演講時表示,包括Micro LED、雷射照明與光照上網技術
  • 中村修二看好固態照明這四大領域……
    他因發明高效藍色發光二極體,被稱為「藍光之父」,並被譽為「21世紀的愛迪生」。在7月12日論壇上,中村修二做了主題為「藍光LED的發明和固態照明的未來」的精彩演講。演講中,他分享了自己研發高效藍色LED的技術歷程,並預測了固態照明技術的關鍵發展趨勢。演講中,中村修二首先講述了自己的學習和工作經歷及開發藍色LED的過程。
  • 【他們改變世界】諾獎得主中村修二:未來十年,雷射照明將會代替LED照明
    中村修二出席了頒獎儀式,與他一起上臺的還有赤崎勇、天野浩,這三名日本人因發明藍色發光二級管即藍光LED,被授予諾貝爾物理學獎。從二流大學畢業生到日本獨一無二的科學家,日本唯一同時擁有諾貝爾獎、富蘭克林獎章、查爾斯·斯塔克·德雷珀獎、世界能源獎這四大榮譽的科學家,中村修二用自己的經歷完美詮釋了如何在平庸的環境裡獲得超一流創造力。
  • 日亞化回應:未虧待中村修二
    對於專利訴訟問題、諾貝爾獎得主中村修二的補償糾紛等,日亞化學像是有備而來,逐一回應說明。  盼同業尊重專利權建立良好關係為合作前提  日亞化學重視研發與專利技術已是眾所周知的事。  未虧待中村修二確實遵循法規予以賠償  至於日前榮獲諾貝爾物理學獎的中村修二(Shuji Nakamura),與日亞化學之間的關係就像是打不開的結。雙方纏訟多年的專利訴訟史,也因中村獲獎而再度成為話題。
  • 中村修二的公司Soraa被Ecosense收購
    他們的智慧財產權和技術產品組合-包括ZEROBLUE™(零藍光)、全光譜和健康照明,極大地補充了我們自己的智慧財產權和相關技術。」「我們將重點加強和加快殺菌技術的市場推廣。」他說。值得一提的是,Soraa由2014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中村修二(Shuji Nakamura)與合伙人共同創立。關於此次收購,Nakamura表示:「 Soraa是全光譜和晝夜節律照明的先鋒。
  • 藍光LED發明者獲諾貝爾獎 引發第二次照明革命
    天野浩  這是由名古屋大學提供的該校天野浩教授的資料照片(2010年1月19日攝)。  諾貝爾物理學獎評選委員會7日在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宣布這一消息時認定,3名獲獎者發明了一種藍色發光二極體(LED),幫助人們以更節能的方式獲得白色光源,依據這一原理問世的LED燈「將點亮整個21世紀」。
  • 日本諾貝爾獎得主中村修二:東亞教育浪費了太多生命!憤怒是我得諾貝爾獎全部動因
    從一個飽受嘲諷的小技術員,一舉成為名聞天下的「藍光之父」,中村修二說:「不屈是我全部的動因。」    1979年,中村修二從日本德島大學電子工程系畢業,進入日亞化工德島分公司做了一名小技術員。在那裡,他不但沒有受到重用,反而常常遭到嘲諷。    當時,這家公司主要生產各種螢光粉,對於佔領科技前沿,公司老闆並不重視。
  • 關注諾貝爾獎:藍光LED照亮世界
    當赤崎勇(Akasaki Isamu),天野浩(Amano Hiroshi)和中村修二(Nakamura Shuji)在20世紀90年代初期用半導體中發出一道藍光時,他們在發光技術的基礎領域開啟了一次轉型。
  • 藍光LED,你也在用吧?三名日本科學家憑此獲諾獎
    ■ LED燈對電力的要求非常低,依靠當地低成本的太陽能便可使用。這種新型光源的問世為全球15億未能受益於電網的人口帶來了更高生活品質。  7日,在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瑞典皇家科學院常任秘書諾爾馬克(左二)宣布2014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新華社發
  • 小小的藍光LED為何會獲得諾貝爾獎? 小南都知道
    今年的諾貝爾物理獎由三位日本科學家共同獲得,他們的研究對象是藍光LED燈。
  • 為什麼藍光LED獲得諾貝爾獎,而紅綠光LED卻沒有?
    藍光LED研究有多難?藍光LED的製備技術曾困擾了人類30多年。在20世紀70年代末期的時候,LED已經出現了紅、橙、黃、綠、翠綠等顏色,並被用於機器儀器的顯示光源,但依然沒有藍光LED。藍光LED的市場價值巨大,是當時世界性的攻關難題,從事藍光二極體的研究的學者當時也很多,但都因為無法在材料和器件製造工藝等一系列的技術問題上取得突破,不得不選擇放棄。
  • 藍光LED引發第二次照明革命
    據諾貝爾官方網站消息,日本科學家赤崎勇、天野浩和美籍日裔科學家中村修二因發明「高亮度藍色發光二極體」榮膺2014年諾貝爾物理學獎,諾貝爾獎評選委員會在聲明中表示,三位獲獎者在發明新型高效、環境友好型光源,即藍光LED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借用藍光LED,白光可以以新的方式被創造出來。
  • 獨家解讀諾貝爾物理學獎 發現藍光LED意義在何處
    2014年諾貝爾第二個大獎——物理學獎昨天揭曉。這3名科學家在上世紀90年代前後發現並製成了一種藍光發光二極體,也就是我們常說的藍光LED。評獎委員會將這一革命性發現與愛迪生的白熾燈相提並論,認為20世紀由白熾燈點亮,那麼21世紀將閃耀在LED燈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