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村修二大膽預測 未來十年,雷射照明將取代LED!

2021-02-10 古鎮燈飾報

隨著產能過剩,加劇競爭,全國LED企業不少進入了發展瓶。6月25日,作為LED照明的標杆人物,2014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中村修二出席了2016年中國·成都全球創新創業交易會。中村修二大膽預測,未來十年,雷射照明將會代替LED照明。


中村修二不僅是2014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還被瑞典皇家科學院譽為「21世紀愛迪生」。

目前中村修二正在研究的是雷射光源,25日中村修二在2016中國·成都全球創新創業交易會世界未來科技論壇後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未來10年,雷射照明將取代LED照明。

據了解,雷射照明的效率是LED的上千倍,不僅能增加投射距離,提高安全性,同時體積更小、結構更緊湊。除了照明領域之外,雷射顯示在投影機、數字院線、電視、舞檯燈、大屏拼接、汽車等多個領域,都將有更為廣闊的應用。中村修二認為,「一個雷射燈,照明100平方米麵積沒有問題。」但因為雷射現在價格太高,所以應用率不高,但未來是一個大趨勢。

中村修二發明的藍光二極體,已經被廣泛用於我們的日常生活中。但是處於科技前沿的藍色雷射僅運用在光碟錄製中,也就是我們熟悉的「藍光碟」。中村修二進一步介紹,「藍色雷射還可以運用在醫療、探測等很多方面。比如,用藍色雷射可以探測DNA,造福人類。」此外,現在已經有藍色雷射的照明了,一個燈就可以照亮一百平米的範圍。


據悉,雷射大燈在汽車頭燈上的應用極具優勢,LED燈最遠的照明距離為300米,而雷射大燈最遠可照明700~1000米;LED聚光燈照明最遠距離為100米,LED遠光燈為300米,而LED雷射混合燈照明距離最遠可達700米。而且,相較LED燈,雷射大燈是點光源,方向性更好,安全性更高。「同等溫度下,雷射照明的效率是LED照明的數百上千倍。」除此之外,雷射大燈還具有體積更小,結構更緊湊的特點,在外形設計上有很大優勢。

實際上,中村修二已多次在公開場合提及雷射照明的優勢。今年年初,他在考察中國照明企業時就曾說,10年前美國每個LED燈泡售價為200美元,現在不到10美元,他相信通過雷射照明技術在更多領域的普遍應用,從而推動雷射照明燈實現量產,10年後,雷射照明燈價格也會比現在的成本和售價低得多。

此外,中村修二同時也是成都電子科技大學榮譽教授,有望與該校基礎與前沿研究院合作,就藍色雷射領域進行研究拓展。

光照應用

由於雷射光源與普通光源發亮的原理不同,雷射發亮只是單色光源,光只有一種波長而不是普通光源那樣製造涵蓋所有波長的彩色光波。這樣的特性使得雷射照明照度更強,光型也能夠精確、迅速並且安全地控制。

對此歐司朗、寶馬、松下等都不約而同地把雷射照明,應用到車前大燈的研發中。據悉,寶馬在其i8概念車上搭載了雷射照明系統向世界展示,與現有的LED大燈相比,雷射大燈比LED大燈亮1000倍,同時體積更小、更節能、照射距離更遠。並且宣布將在2-3年內將這一技術全面普及到量產車上來。

另一方面,由於雷射光源的如此高效,在高亮度的同時雷射照明的能耗功率卻會出奇的小,這就意味著更低的電力需求。使其在在航空領域的應用已經屢見不鮮,甚至應用到如CubeSat等微型衛星照明上。

雷射加工

除了把雷射用於照明本身外,雷射在照明產品製造方面的影響也是不容忽視。雷射加工工藝包括切割、焊接、表面處理、打孔、打標、劃線、微雕等各種加工工藝。隨著照明市場的持續增長,LED製造業對於產能和成品率的要求變得越來越高,近年來高亮度LED在照明領域的應用持續而迅速的擴大。

例如在LED製造中,雷射晶圓劃片作為非接觸式工藝,令劃片導致晶圓微裂紋以及其他損傷更小,這就使得晶圓顆粒之間更緊密,同時成品LED器件的可靠性也大大提高,使得LED在手機、電視以及觸控螢幕等能在背光照明應用場所中大量使用。


燈光設計

但單調的光源已經無法滿足人們對生活品質的追求,在光禿禿的燈泡上,罩上造型各異燈罩點然了我們多彩的生活。雷射切割不僅能適應不鏽鋼、鋁單板、黃銅和紫銅等具有高反射性的材料,更具有無模加工特點,很好的滿足了家居裝飾行業小批量定製的要求。

據了解,用國際照明大企歐司朗的雷射二極體,搭配康寧的光散射光纖,打造出柔軟小巧同時還可變色的光纖。雷射二極體能夠實現動態的色彩控制,用來產生雷射的雷射二極體體積非常微小,目前LED解決單體發光微弱的弊端所採用的大規模陣列式布局,在雷射照明時代將變成歷史。

光照功率輸出的剛性需求將不再是阻礙大燈造型設計的理由,加上光纖能在物體周圍彎曲、纏繞或仿形,同時還能保持光的明亮度和均勻性。這也意味著造型設計師們能夠對於大燈設計產生自由度更高的前衛設計。

現代照明業中雷射技術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推動著照明產業的產品革新。

來源:中國之光網

服務熱線:0760-22343456

傳  真:0760-89833456

相關焦點

  • 【他們改變世界】諾獎得主中村修二:未來十年,雷射照明將會代替LED照明
    面對奉獻了20年青春和熱情的中村修二,侵佔了研究人員發明專利的日亞化工絲毫沒有體現出應有的尊重,甚至要求他籤署「保證3年內不再從事藍光二極體的基礎技術研究」的合同,在中村修二屢次拒絕以後不僅不提供退職金, 更將這位「藍光之父」以洩露企業秘密為由告上了法庭。面對前東家的無恥行徑,中村修二被激怒了,他決定不再壓抑自己,直面不公。
  • 中村修二看好固態照明這四大領域……
    2014年諾貝爾物理獎獲得者、日裔美籍電子工程學家中村修二。在7月12日論壇上,中村修二做了主題為「藍光LED的發明和固態照明的未來」的精彩演講。演講中,他分享了自己研發高效藍色LED的技術歷程,並預測了固態照明技術的關鍵發展趨勢。演講中,中村修二首先講述了自己的學習和工作經歷及開發藍色LED的過程。
  • 固態照明的未來在哪裡?藍光之父中村修二看好這四大領域
    在7月12日論壇上,中村修二做了主題為「藍光LED的發明和固態照明的未來」的精彩演講。演講中,他分享了自己研發高效藍色LED的技術歷程,並預測了固態照明技術的關鍵發展趨勢。演講中,中村修二首先講述了自己的學習和工作經歷及開發藍色LED的過程。上世紀六十年代,只有亮度較低的紅光LED,當時的科學家都想要能夠發明出藍色、綠色LED,但是沒有人成功。
  • 對話「藍光之父」,聽中村修二談「從業經歷」及LED未來
    他的研究成果改變了21世紀的照明,造福了全世界——一見到中村修二,當記者將這位諾貝爾獎獲得者的經歷用簡單的話語進行概括求證時,中村修二博士卻對他取得的成就不以為然。  「我從德島大學畢業後就進入了日亞化學工業公司擔任技術員,工作之初接到一個研發紅色發光二極體的任務。不過當時的日亞化學只是一家名不見經傳的小企業,此前並沒有在這個項目上有過任何成就。
  • 中村修二再談LED未來發展趨勢,三大領域被看好
    近年通用照明設備逐漸邁入穩定期,LED產業的獲利率不斷下滑,企業紛紛開始拓展新興的藍海市場,因研究藍光LED而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的中村修二昨(8)日在臺灣中研院發表演講時表示,包括Micro LED、雷射照明與光照上網技術
  • 光遙光電楊仲奎研發出光纖燈 雷射照明將取代LED燈?
    9年潛心,楊仲奎與團隊研發出的光纖傳導照明系統促進了照明技術的新一輪變革,也將重慶造的燈泡送進了故宮。未來,他希望「重慶造」燈能照亮世界每一個角落。主持人語:在這個快節奏的時代,楊仲奎不慌不忙地做著自己的熱愛的事。正如他所說,做任何事情沒有熱愛就是混日子,不僅僅是工作,對待生活也該如此。
  • 藍光LED與中村修二的故事
    直到1990年代初期,開發氮化鎵(Gallium Nitride,GaN)結晶化技術的赤崎勇,與同在名古屋大學的天野浩、以及當年任職於日亞化學(Nichia Corporation)的中村修二共同合作,成功自半導體材料中研發高亮度藍光LED技術,為世人帶來更長效節能的白光照明,取代傳統含有害物質的照明燈具。
  • 【專欄】中村修二獲諾貝爾獎的一些思考
    筆者是一名從事LED照明行業6年的業內人士,對這一事件有一些自己的想法和資訊,與各位LED同仁共同分享。    首先,獲獎是全社會對LED行業的認可,對LED技術應用在照明領域為人類在拓展生存的空間和時間、美化環境,節約能源方面最大的褒獎。
  • 「LED之父」中村修二——Alfa Aesar與諾獎大師的邂逅
    自上世紀50年代末,紅色發光二極體(LED)已經問世,然而在之後的幾十年,LED發展緩慢,而想用LED作為照明光源更是天方夜譚,因為必須要有紅、綠、藍三原色才能形成白光,但是藍光LED卻遲遲沒有被發明。直到上世紀90年代初,赤崎勇、天野浩和中村修二終於發明了基於了氮化鎵(GaN)材料的高亮度藍光LED。
  • 藍光LED發明者獲諾貝爾獎 引發第二次照明革命
    諾貝爾物理學獎評選委員會7日在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宣布這一消息時認定,3名獲獎者發明了一種藍色發光二極體(LED),幫助人們以更節能的方式獲得白色光源,依據這一原理問世的LED燈「將點亮整個21世紀」。
  • 中村修二的公司Soraa被Ecosense收購
    根據協議條款,Ecosense將獲得Soraa的名稱、智慧財產權和燈具,包括該公司標誌性的VIVID,BRILLIANT™HL和HEALTHY™系列產品。這是Ecosense首次進軍專業燈具領域。「此次收購加快了我們進入下一波照明領域戰略的步伐,」 Ecosense執行長Mark Reynoso解釋說。「Soraa在光束和光譜質量方面享有無與倫比的聲譽。
  • 建設航空工業強國 促進雷射光源及其應用的發展
    40多年後,美國科學家梅曼於1960年成功研製了世界上第一臺雷射器,雷射技術從此開始飛速發展。此後數十年間,阿瑟·倫納德、朱棣文、中村修二、阿斯金等十多位從事雷射技術研發的科學家對全球科技進步做出重要貢獻,並先後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在距今超過半個世紀的發展過程中,雷射技術的身影遍及工業製造、測量傳感、國防軍事、顯示照明以及醫療與生物學等領域。
  • 諾貝爾獲獎者中村修二與藍光LED的開發故事
    為了孩子選擇回鄉進入日亞  而讓日亞幾乎變成藍光LED代名詞的,卻是中村修二。  幾乎全靠一己之力開發成功高亮度藍色發光二極體的是當年40歲的研究人員中村修二。中村1979年從德島大學研究生院畢業後進入日亞,專業是電子工程學。
  • 中村修二與藍光LED開發不得不說的故事
    而更驚奇的是,實現如此壯舉的,並非在該領域長期從事研究的海內外知名大學,也非大型電子廠商,而是一家地方城市的化學廠商。由此,日亞的稱呼從「夏季休假的日亞」變成了「藍光發光二極體的日亞」。為了孩子選擇回鄉進入日亞而讓日亞幾乎變成藍光LED代名詞的,卻是中村修二。
  • 藍光LED引發第二次照明革命
    據諾貝爾官方網站消息,日本科學家赤崎勇、天野浩和美籍日裔科學家中村修二因發明「高亮度藍色發光二極體」榮膺2014年諾貝爾物理學獎,諾貝爾獎評選委員會在聲明中表示,三位獲獎者在發明新型高效、環境友好型光源,即藍光LED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借用藍光LED,白光可以以新的方式被創造出來。
  • 日本諾貝爾獎得主中村修二:東亞教育浪費了太多生命!憤怒是我得諾貝爾獎全部動因
    經過不計其數的反覆實驗,1993年11月,中村修二終於研發出了世界上第一束人造藍光。當看到夢幻般的瑰麗藍光閃爍,中村修二長出了一口氣,他的努力終於得到了報償。    中村修二的研究論文和產品樣品面世之後,日亞公司的老闆才發現這個小技術員並非好高騖遠,而是憑著一己之力,創造了一項偉大的發明。老闆迅速以企業的名義申請了專利。
  • 藍光LED,你也在用吧?三名日本科學家憑此獲諾獎
    7日,在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瑞典皇家科學院常任秘書諾爾馬克(左二)宣布2014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新華社發諾貝爾物理學獎評審委員會7日在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宣布這一消息時認定,3名獲獎者發明了一種藍色發光二極體(LED),幫助人們以更節能的方式獲得白色光源,依據這一原理問世的LED燈「將點亮整個21世紀」。
  • 日亞化回應:未虧待中村修二
    對於專利訴訟問題、諾貝爾獎得主中村修二的補償糾紛等,日亞化學像是有備而來,逐一回應說明。  盼同業尊重專利權建立良好關係為合作前提  日亞化學重視研發與專利技術已是眾所周知的事。  未虧待中村修二確實遵循法規予以賠償  至於日前榮獲諾貝爾物理學獎的中村修二(Shuji Nakamura),與日亞化學之間的關係就像是打不開的結。雙方纏訟多年的專利訴訟史,也因中村獲獎而再度成為話題。
  • 藍紫爭鋒:紫色LED優勢明顯?白色LED技術是曇花一現?
    中村修二在7月24日舉行的「GaN掀起能源革命」研討會上發表演講時說出的這番言論,震驚業內外。中村修二當初因開發出高效藍色LED而獲得2014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如今竟一舉「推翻」這一成果,是藍色LED本身缺陷明顯,還是其出於對新公司Soraa主推紫色LED的宣傳?未來藍色LED是否會退出歷史舞臺?LEDs是基於半導體元件的窄帶光源,發光波長範圍從紅外到紫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