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倍高薪挖角!年後上百名工程師跳槽大陸長江存儲/合肥長鑫內幕

2021-02-25 CINNO

一位曾向紫光求職的臺灣工程師透露,中國廠商競相爭挖臺灣內存工程師,薪水「高個兩倍沒有問題,三倍可以再談談」。

去年12月12日,美光高調宣布併購華亞科,成為臺灣投資金額最高的外商;農曆年後,卻有上百位華亞科工程師集體跳槽中國大陸紫光集團所屬的長江存儲,和安徽省的合肥長鑫。此時此刻,臺灣成了大陸半導體業競相挖角的人才庫。

華亞科工程師名單 
全遭紫光與合肥長鑫掌握

然而,美光接手華亞科之後,反挖角的警戒也已達風聲鶴唳的高點。農曆年後,美光桃園廠區傳出,有離職的華亞科前員工「帶槍投靠」,攜帶數據去中國的某內存公司,回臺灣後立即遭到調查局搜索的傳聞。業界並傳出,調查局曾進入美光廠區,調查是否有關鍵技術外洩。

記者向美光求證,美光科技企業營銷全球公關總監馬克斯(Marc Musgrove)坦言,「我們知道臺灣的執法機構正在調查華亞科的資料可能遭到盜用,美光科技正與當局合作,但目前不能提供正在調查的任何訊息。」

一位曾向紫光求職的臺灣工程師透露,紫光和合肥長鑫不但握有華亞科工程師名單,而且早已透過電話和微信建立網絡,一個一個挖角,「華亞科的離職主管,都知道要挖誰,工程師們也知道想跳槽該向誰報名」。

幾個月前,原已跳槽紫光集團的南亞科前營運支持副總經理施能煌,又重新出現在臺北的聚會場合,他一次拿出兩張名片,一張是他在中國的新身分─紫光集團高級副總裁,另一張則是他在臺灣的身分,寫著J&J Investment Team,沒有辦公室地址,只有一個聯絡電話。

紫光集團副總裁葉銘也向本刊證實,「施能煌先生入職紫光集團,擔任全球執行副總裁。」一位國外半導體設備大廠高層也透露,施能煌在紫光集團是負責內存相關的建廠任務。

這名臺灣工程師曾按照名片上的電話打電話求職,以下是他的第一手告白:我打到名片上02-8283××××的電話,剛開始是一個女的接電話,我表明要求職後,電話馬上就由一個帶有臺灣國語腔調的中年男人接手。

一張施能煌的名片 
一名工程師的求職經歷

我只是想知道大陸的薪資狀況,不想告訴他太多我的個人資料,但他很有興趣,一直問我,怎麼會知道這支電話。他說,他們在臺灣沒有辦公室,大部分求職者都是打另一支電話,或透過WeChat(微信)聯絡。我問他該打哪支電話?他說,問離職的華亞科主管,每個人都知道。

他還積極地向我介紹,合肥長鑫和長江存儲的不同,「長江是國家隊嘛⋯,合肥是地方自己做的。」他說,合肥長鑫徵才比較早,早三、四個月,長鑫先徵生產的人,但長江存儲還沒這麼快,現在還在徵建廠的人,還要再三、四個月,才會徵內存生產的人。他更透露,合肥長鑫、長江存儲第一批都是挖華亞科課長級主管。

我說,「聽說都是臺灣的薪水乘以三」,他說,「也不是這麼簡單啦!因為還有稅的問題⋯。薪資是看哪一種薪資,會有月薪、獎金還有分紅也不一定。」但是他也補充說,「高個兩倍沒有問題」,但有沒有到三倍就還要再談談看。

一面談,他一面追問我的名字,想掂掂我的斤兩。「做什麼的?蝕刻,還是黃光、擴散、還是薄膜(指半導體製程)?」他還透露,已經有六、七十名華亞科前員工跳到合肥長鑫,「過年有過去一批」,他說,「想知道行情,你去問前主管就知道了。」

至於長江存儲有多少臺灣工程師?他說,都是建廠所需的高階幹部而已,因為建廠不用那麼多人,目前約有二、三十個人,生產的人還沒開始找,所以薪資沒辦法定,計劃也還沒出來。

臺灣薪資結構完全掌握 
長江存儲否認在臺搶人

他還提醒我,華亞科後來保密規定得很嚴格,通訊上要小心,不能用公司給的電話。他輕鬆地說,也不必太害怕,只要用個人的e-mail就沒事了。

我問他接下來怎麼談,他說,電話或WeChat只是初步的過濾而已,還有一些狀況要了解,包括一些要合乎法規的動作,因為有些人離開還有一些動作,這會有些問題。就是要合法就對了!至於評鑑的方法,他說,華亞科內部的幹部都認識啊!所以通常我會請他們的主管(指離職的華亞科主管)先評鑑一下,做初步的篩選。

他對華亞科的薪資結構了如指掌,還說華亞科被美光並後有新制與舊制的年資的制度調整,今年又調一次,結果這樣反而變成要離職者的誘因!他補充說,最近美光大動作的調薪應該是按照舊的去調,是15個月變成14個月,有一些高階的主管有做策略性的調薪,目的是要留人;一方面是補償,因為華亞科將來比較沒有機會有員工認股權,主要是補償這部分。他還強調,之前華亞科每一級的薪資都很保密的,當然愈高階會調愈多。顯然對美光接手後的狀況也高度掌握。

我再問他,接下來該怎麼談?他說一般都不用電話談薪資,因為講不清楚。真正要的時候,都是用微信或e-mail寄送書面的東西。他還說,他們會在臺灣面談,但他們在臺灣沒有辦公室,要很確定意願,單位確定要人的時候才會面談。他還補充,階級高的可能就要到大陸去面試。中低階就不一定,策略還沒有定,顯見整個過程高度保密。

他還提醒我,合肥長鑫現在去了一些韓國人,臺灣人去會吃虧,看起來,長江存儲不只要和美光鬥法,還得和合肥長鑫搶人。

這位工程師將求職細節描述的很清楚,也和美光、南亞科工程師間流傳的說法完全一致。記者向紫光集團副總裁葉銘求證,他表示,「不是事實」,對紫光集團旗下的長江存儲在臺灣挖人的內容完全否認。但本刊記者同樣撥打名片上的電話,與接電話的人確認身分,證實就是施能煌本人。

當記者詢問施能煌是否有在臺灣徵才或主管,他先予以否認,回應「臺灣本來就沒有主流內存的設計人才或主管,這類人才都在美國或其他(國家);臺灣只有如晶豪科、鈺創等才有利基型內存的設計人才。」再進一步追問,是否會在臺灣找製程生產的人才?這時,他卻又響應,「應該不大會了,去年已經找過去了。」

直擊CES 2017 | 全品類消費電子顯示科技最全報導!看這一篇就夠了

2017年1月 CINNO Research 全球液晶電視面板月度出貨排名

支持國產AMOLED屏再添一家!努比亞推出5.5FHD/HD M2/N2新品

郭臺銘為何非得搶下東芝?3個原因告訴你

全球半導體供需進入新周期,未來幾年晶圓缺貨或將持續上演

高通/新思指紋辨識IC闖關i8失利 蘋果重開IC救火 OLED新機恐延後量產

每個華為人都害怕:下一個倒下的是不是我?

令人驚嘆的原子級別精準控制!原子層刻蝕工藝開創極小型全新半導體器件新時代

OLED驅動IC、TDDI晶片夾殺 臺系LCD驅動IC雙雄成長有壓

長華集團合併日本住友子公司,搶半導體封裝商機,抓住10倍成長機會,挑戰世界第一!

深度掌握產業脈動,更多行業研究報告敬請致電 021-34647873 

相關焦點

  • 臺媒爆美光南亞科上百工程師跳槽大陸內幕;臺積電市值首次超越英特爾
    ;農曆年後,卻有上百位華亞科工程師集體跳槽大陸紫光集團所屬的長江存儲,和安徽省的合肥長鑫。最新出刊的《財訊》雙周刊本期揭露美光及南亞科上百名工程師跳槽大陸的內幕,報導求職者的洽談工程,對岸開出薪水「高個兩倍沒有問題,3倍可以再談談」的優渥條件,大舉從臺挖角。《財訊》報導指出,美光接手華亞科之後,反挖角的警戒也已達風聲鶴唳的高點。 農曆年後,美光桃園廠區傳出,有離職的華亞科前員工「帶槍投靠」,攜帶數據去大陸的某內存公司,回臺灣後立即遭到調查局搜索的傳聞。
  • 合肥長鑫三倍工資挖臺灣華亞科兩百人
    大陸兩大體系紫光和合肥長鑫同步鎖定挖角華亞科製程相關人才
  • 求職上演無間道,臺灣南亞科百位員工跳槽大陸始末
    今年年後,上百位華亞科工程師集體跳槽大陸存儲基地,包括紫光旗下湖北武漢的長江存儲和安徽合肥的合肥長鑫。日前,臺灣媒體《財訊》周刊曝光美光及南亞科上百名工程師跳槽大陸的內幕,以及求職者的洽談過程。中國大陸開出的薪水讓臺灣心碎:高個兩倍沒有問題,3倍可以再談談。
  • 挖角與反挖角 兩岸半導體企業打響人才爭奪戰
    今年年後,上百位華亞科工程師集體跳槽大陸存儲基地,包括紫光旗下湖北武漢的長江存儲和安徽合肥的合肥長鑫。日前,臺灣媒體《財訊》周刊曝光美光及南亞科上百名工程師跳槽大陸的內幕,以及求職者的洽談過程。中國大陸開出的薪水讓臺灣心碎:高個兩倍沒有問題,3倍可以再談談。事件回顧:挖角、反挖角無間道美光接手華亞科之後,反挖角的警戒也已達風聲鶴唳的高點。
  • 大陸: 給你兩倍薪水來不來? 三倍呢?
    今年年後,上百位華亞科工程師集體跳槽大陸存儲基地,包括紫光旗下湖北武漢的長江存儲和安徽合肥的合肥長鑫。        日前,臺灣媒體《財訊》周刊曝光美光及南亞科上百名工程師跳槽大陸的內幕,以及求職者的洽談過程。中國大陸開出的薪水讓臺灣心碎:高個兩倍沒有問題,3倍可以再談談。
  • 反擊大陸挖角 美光起訴上百員工!
    據了解,在美光提出併購華亞科全數股權後,已有近兩百名員工跳槽至大陸合肥長鑫、紫光集團和福建晉華等公司,因為大陸相關發展DRAM公司祭出比臺灣二至三倍高薪,全力挖角。但紫光集團透過管理澄清,目前挖角前華亞科的員工多數是屬於建廠相關事務人員,紫光集團決定朝自主研發DRAM、儲存型快閃記憶體(NAND Flash)等,目前重心先投入3D NAND Flash研發。
  • 臺積電工程師竊取大量28nm機密投奔華力微被捕
    IC Insights公布的2016年全球前二十大晶片廠預估營收排名上,臺灣企業佔據了三席(臺積電、聯發科、聯電),而中國大陸沒有一家上榜隨著中國內地半導體產業的快速發展,對於半導體人才的需求缺口也是越來越大,於是很多國內的半導體企業都開始到臺灣挖人。
  • 中國臺灣省大量晶片人才跳槽大陸:在大陸幹3年收入等於在島內幹10年
    「許多臺灣工程師說,我在大陸幹3年賺的錢相當於在臺灣幹10年賺的錢。我可以提前退休,」林裕軒稱。       臺灣集成晶片設計公司聯詠科技副董事長兼總裁王守仁稱,過去兩年,一小部分公司員工跳槽至大陸,並承認很難匹配大陸競爭對手提供的待遇。「若留在臺灣就沒有任何機會,來中國大陸為的是希望」,一名赴陸工作的臺工程師如是說。
  • 官方:合肥長鑫DRAM預計2018下半年面世
    如今,在合肥經開區,合肥長鑫高端通用存儲晶圓製造項目正在施工,該項目擬建成業界先進工藝製程的12英寸存儲器晶圓研發項目,計劃2017年廠房建成,明年上半年完成設備安裝和調試,預計下半年產品研發成功。目前,項目建設各項工作順利推進,廠房建設、技術研發、設備採購等方面的工作已全面展開。
  • 2019年,將是中國存儲元年
    目前,國內為了加速存儲晶片自主化,國家集成產業電路基金(大基金)積極評估砸逾 100 億人民幣投資兩大 DRAM 陣營福建晉華和合肥長鑫,加上長江存儲,大基金對三大存儲陣營布局正式完成,要用 5 ~10 年換取斬斷存儲技術被國際大廠壟斷的局面!
  • 臺積電100多名工程師跳槽!
    據外媒最新報導,消息人士透露,兩家中國大陸晶片工廠為了發展更先進的晶圓製造技術,開出2~2.5倍年薪招攬臺積電工程師,臺積電有100名以上的資深工程師和經理跳槽!這兩家大陸晶圓廠均由前臺積電高層領軍,兩家公司分別從臺積挖走50多人,想要打造14nm和12nm製程。14、12nm製程落後臺積電2~3代,不過仍是中國大陸的最先進位程。
  • 長江存儲即將投產
    儘管受到來自美國方面的批評與制裁,半導體產業仍受到大陸政府全力扶植,近日傳出,2016年在湖北武漢成立、總投資達240億美元的長江存儲正加快建設步伐,有望在2018年年底投產,實現每月30萬片晶圓的產能目標。大陸是全球記憶體晶片消費的第一大國,但關鍵技術上幾乎仰賴境外,為此,大陸政府在「十三五」規劃與「中國製造2025」中,均將推動本土半導體產業發展作為重要任務。
  • 昨夜,合肥長鑫存儲發生大事!
    朱一明作為長鑫存儲技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長鑫存儲」)董事長兼執行長,一直致力於打造研發、生產、銷售於一體的動態隨機存取存儲晶片( DRAM )國產化基地建設,長鑫存儲作為合肥長鑫12吋存儲器晶圓製造基地項目(以下簡稱「長鑫項目」)具體管理和運營單位。
  • 國產內存(DRAM)的希望-合肥長鑫
    2019年在內存及快閃記憶體領域國內各有一個重大突破,長江存儲量產了64層3D快閃記憶體,合肥長鑫則量產了DDR4內存,後者今年有望成為全球第四大DRAM內存晶片廠。在DRAM內存晶片市場上,三星、SK海力士及美光三大公司佔據了95%以上的份額,以最新的2020Q2為例,三星一家就佔44%左右,SK海力士佔比約為30%,美光在21%左右,留給其他廠商的空間非常小。
  • 合肥長鑫DRAM正式投片,國產存儲跨出重要一步
    知情人士告訴半導體行業觀察記者,國產存儲三大勢力之一的合肥長鑫正式投片,產品規格為8Gb LPDDR4,這是國產DRAM產業的一個裡程碑,加上早前宣布在3D NAND Flash取得進展的長江存儲,國內企業在國際主流存儲器上都取得了重大突破,為推動存儲國產化掀開了重要一頁。
  • 大陸挖角臺灣聯電、聯詠200人 年薪是臺灣3倍!
    ,臺灣半導體業再出現明顯離職潮,業界傳出晶圓廠以聯電為首,遭大陸華力微電子大舉挖角28nm研發團隊,加上熱門的製程主管或工程師,離職數逾200人,籤約3年,年薪是臺灣3倍;IC設計聯發科、聯詠等難以倖免,也傳出年後遞出離職信者增多。
  • 長鑫存儲震撼宣布!
    據報導,目前,長鑫存儲正使用其10G1工藝技術(即19nm工藝)來製造4GB和8GB的DDR4內存晶片,目標是在2020年第一季度上市。長鑫存儲還將使用同樣的技術將在2020年下半年製造LPDDR4X內存。
  • 合肥長鑫DRAM正式投片 為什麼說形勢依然嚴峻
    先是紫光麾下的長江存儲宣布即將量產32層NAND Flash。隨後,福建晉華與聯電攜手對鎂光發起智慧財產權訴訟,福州中級人民法院裁定鎂光公司數款產品在中國大陸禁售。在國家意志的推動下,中國存儲晶片已然成為打破歐美日韓在晶片上壟斷的第一個突破口。
  • 揭秘 | 合肥長鑫存儲成長史
    最初接到長鑫存儲技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長鑫存儲」)董事長兼執行長朱一明的加入邀請時,總經理趙綸內心久難平復。在項目組建之初,面對DRAM這樣一個「幾十年來幾乎無人敢碰」的產業,即使是從業近40年的他,心裡也沒底。DRAM是最常見的內存晶片,是電子產品不可替代的關鍵戰略性元器件。2018年,中國晶片進口額超過3000億美元,這個單一品類就佔到了其中的2成以上。
  • 合肥長鑫存儲DRAM正式投片,新的CEO將上任
    日前,消息稱合肥長鑫存儲DRAM項目正式投片,啟動試產8Gb DDR4工程樣品。這將是第一個中國自主研發的DRAM晶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