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IPO價值觀】三大客戶訂單下跌,創益通上半年營收增長率不及1%
集微網消息,提及連接器廠商,業內人士普遍會想到泰科、安費諾、莫仕、日本航空電子等行業名企,國內連接器廠商雖然數量眾多,但多數集中在低端市場。不過隨著消費電子和通信終端市場的快速增長,以及泰科、莫仕等企業將生產基地轉移到中國,我國連接器廠商也迎來良好發展機遇。
從今年上半年國內連接器廠商業績來看,營收排名前五的廠商中有四家位於消費電子領域,其中立訊精密以超360億元的營收位居榜首,其次為長盈精密、得潤電子和信維通信;而軍用連接器廠商中航光電和航天電器排名前十。總體來看,儘管年初突遇疫情,但對多數連接器廠商的影響並不大,業績甚至不減反增居多。主要是疫情過後催生了消費電子需求反彈,從而拉動連接器需求的增長。
儘管如此,中美貿易摩擦卻還是對部分廠商造成一定衝擊,其中就包括數據存儲領域的深圳創益通技術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創益通」),日前,其已提交招股書擬創業板上市。2017年至2019年,受益於數據存儲市場需求的不斷增長,其業績保持著穩步上升趨勢;然而今年上半年,在疫情和中美貿易摩擦的雙重背景下,其客戶莫仕、安克創新和公牛集團大幅減少了對其產品的採購,僅晟碟的營收佔比還保持著增長態勢。上述因素造成其業績大幅縮水的同時,收入同比增長率也大幅落後行業平均值。
客戶訂單持續增加:創益通三年營收複合增長率達25%
招股書披露,創益通是一家以研發設計和精密製造為核心,向客戶提供精密連接器、連接線、精密結構件等互連產品的國家高新技術企業。產品主要包括數據存儲互連產品及組件、消費電子互連產品及組件、新能源精密結構件等。目前客戶包括晟碟(威騰電子)、莫仕、公牛集團、安克創新、星科金朋、偉創力、埃梯梯、小米(紫米)等。
其中,數據存儲互連產品包括各種型號的高速連接器、高頻高速數據線等;消費電子互連產品主要包括通用連接器和各種型號的數據線等;精密結構件產品目前主要包括動力電池用的軟銅排、硬銅排、電池箱體等。
此外,其亦計劃在通訊領域進一步拓展業務,目前已與莫仕、中航光電等公司展開合作,部分應用於5G 通訊的高速連接器產品已進入了試樣、試產和小批量生產階段。
從業績來看,創益通的銷售規模和盈利能力都在穩步增長,2017年至2019年,分別實現營收2.82億元、3.68億元和4.41億元,三年間年均複合增長率為25.00%;對應淨利潤分別為0.35億元、0.41億元和0.65億元,三年間年均複合增長率為36.79%。
從產品來看,數據存儲互連產品及組件、消費電子互連產品及組件對營收的貢獻不分伯仲,二者是創益通的核心收入來源,收入持續增長主要是相關市場需求增長、下遊客戶訂單增加以及新客戶帶動了訂單增長。
報告期內,其綜合毛利率分別為31.01%、28.39%、30.10%和33.57%,基本保持穩定,其中數據存儲互連產品及組件毛利率分別為43.84%、44.95%、45.21%和49.75%,維持較高的毛利率水平。此外,2018年出現小幅下降,主要是消費電子互連產品及組件銷售快速增長,但該產品毛利率較低,從而拉低其當期總毛利率。
從客戶來看,三年間,其前五大客戶的營收佔比不斷上升,分別為54.58%、58.93%和60.62%,不過單一客戶佔比並未超過20%。當中部分客戶同時也是其競爭對手,均屬連接器行業公司,包括莫仕、安費諾、中航光電以及得潤電子。其中,莫仕對應的終端客戶包括華為、捷普、飛利浦等。
上圖可見,其對晟碟(威騰電子)和公牛集團的銷售收入逐年增長,2018年後晟碟更躍升為其第一大客戶,公牛集團也在2019年升為其第二大客戶。據其表示,系高頻高速數據線放量增長、公牛集團自身對數據線產品的採購需求增長,以及創益通提高了數據線產能所致。
與此同時,2017至2018年,第二大客戶莫仕的銷售收入也保持著穩步增長,主要是Battery、HDMI、SSL等新產品的訂單持續增加。然而,從招股書中可以發現,2019年莫仕的銷售收入和營收佔比卻出現驟降,與其他客戶的收入增長趨勢背道而馳。另外,儘管安克創新的銷售收入逐年增長,但營收佔比卻在日益下降。而這背後的原因與中美貿易摩擦不無關係,下文將從創益通今年上半年的業績及客戶變動情況,看客戶訂單減少對其造成的影響。
莫仕/安克創新減少採購:創益通H1收入同比增長率僅0.43%
招股書披露,今年上半年,創益通實現營收1.97億元,不及去年4.41億元的一半;淨利潤為0.32億元,亦較上年有較大跌幅,而其業績出現如此波動的原因,很大部分在於客戶對其減少了訂單。
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進程的加快以及行業專業分工的發展,電子產品生產製造日益國際化和專業化,與之相對應,中美貿易摩擦也將對產業鏈供應商造成生不可忽視的影響。
受此影響,2019年創益通的部分下遊客戶被列入美國商務部出口管制清單。一方面,莫仕減少了Battery系列產品的採購,致使其向莫仕銷售Battery系列產品收入出現較大幅度的下滑,同比下降2,407.65萬元,降幅82.70%;此外,營收佔比也由2018年的14.04%下降到2020年上半年的8.81%,下滑幅度幾乎達到2倍。
另一方面,受到美國對於原產地為中國的部分產品加徵關稅的影響,安克創新將銷往美國產品的供應鏈遷移至越南等東南亞地區,並已於今年上半年完成布局。而今年上半年創益通主要承接安克創新銷往美國以外其他地區產品的訂單,在此影響下,加上疫情導致的傳統手機出貨量下降,使得對移動電源和品牌數據線的需求亦有所下降,導致創益通對安克創新的銷售收入出現較大幅度的下滑,同比下降1,222.14萬元,佔2.0/3.0數據線下降金額的97.72%,降幅達63.88%。
此外,今年上半年,其對公牛集團實現銷售收入1,573.17萬元,同比下降57.57%。原因是在疫情影響下,主要來自線下銷售的公牛集團也收到一定影響,另外因疫情影響,創益通蘋果Lightning插頭原材料備貨短缺造成Apple Lightning 數據線產品供貨減少。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上半年受疫情影響,其主要客戶營收佔比均有所下降,但對晟碟的銷售收入卻不降反增。據了解,創益通主要向晟碟銷售高速連接器及組件和高頻高速數據線等數據存儲互連產品及組件,據其表示,對晟碟的銷售增長,主要是產品類型不同,以及受下遊數據存儲類客戶業績增長的帶動。在疫情對數據存儲類產品銷售造成負面影響的同時,在線教育和辦公等線上應用也催生了此類產品的需求。
上述負面因素對創益通今年上半年收入的影響不言而喻,同期與競爭對手相比也有顯著體現。
對比立訊精密、中航光電等競爭對手,今年上半年,儘管受疫情影響,部分同行的收入增長率仍實現了較大幅增長。然而創益通的收入同比增長率較緩慢,僅為0.43%,不僅低於行業平均水平,更處於行業末端。而不少企業收入實現較大增長,則是受益於新產品開發、5G建設及5G手機大規模應用。
由此可見,儘管創益通的前五大客戶單個佔比並不算高,在客戶採購需求增長的同時其業績也得到快速上升。但在中美貿易摩擦和疫情的影響下,今年上半年其三大客戶都出現減少訂單的情況,對創益通的業績也造成了較大影響;但其已積極開發小米、沃克非凡等新客戶,產品亦進軍5G通訊領域,不過能否緩解安克創新等客戶業務下滑帶來的影響尚不可知。(校對/Jack)
2、華潤微:公司兩條8英寸線產能約為133萬片/年 12英寸產線按計劃推進中
集微網消息 11月6日,華潤微在接受投資者提問時表示,公司募投項目8英寸高端傳感器和功率半導體建設項目在無錫現有的公司子公司無錫華潤上華科技有限公司8英寸晶圓廠區和廠房內進行擴充實施,目前尚處於建設期,預計今年年底基本完成廠房建設。公司兩條8英寸線產能約為133萬片/年,後續技術升級會有一部分產能的擴充。
另外,華潤微12英寸產線建設項目已履行完畢相關審批程序,正在按計劃實施推進中。
2019年度,華潤微MOSFET系列產品銷售收入約為16億元,IGBT系列產品銷售收入約為0.6億元。2020年上半年度,公司MOSFET系列產品較上年同期相比增長約21%,IGBT系列產品較上年同期相比增長約50%。華潤微稱,公司MOSFET和IGBT系列產品的競爭力正在向國際大廠靠攏。
華潤微表示,公司IGBT晶片研發和生產是獨立自主的,目前主要是六吋產線,正逐步往8吋產線轉移。同時,華潤微在代工業務與自有產品業務之間有嚴密的防火牆設置,切實保護好客戶的智慧財產權。據悉,華潤微IGBT產品主要應用為感應加熱、UPS、逆變器、變頻器、電機驅動、工業電源等。
晶圓線的產能利用率方面,華潤微稱,進入三季度以來,8吋產線滿載,整體產線的產能利用率在90%以上。
對於第三代化合物半導體布局情況,華潤微表示,SiC方面,公司今年7月份在慕尼黑電子展舉辦了SiC二極體的發布會,產品目標應用主要在太陽能逆變器、通訊電源、伺服器、儲能設備等。同時公司積極布局碳化矽產業鏈,投資並持有瀚天天成3.2418%的股權。GaN方面,公司利用現有的全產業鏈優勢,正在從襯底材料,器件設計、製造工藝,封裝工藝全方位開展矽基氮化鎵的研發工作。
(校對/Lee)
3、國內六成車企前三季度實現銷量增長,比亞迪Q4能否逆襲奪冠?
集微網消息,隨著疫情的影響逐漸消退,國內經濟開始復甦,車市的「金九銀十」如期而至。在產業規劃正式落地和市場復甦的背景下,國內新能源汽車企業在第三季度也迎來了業績大增,筆者統計發現,國內大部分車企在Q3實現銷量大增,近6成車企前三季度已填補疫情的「坑」,實現銷量同比增長。
近期,比亞迪、長安汽車等上市公司前三季度業績呈正向增長,股價創下新高也表明了投資者對新能源汽車的認可。隨著Q4的到來,車企紛紛開啟年底業績衝刺,以爭奪全年銷量排位賽的冠軍。
新能源汽車Q3銷量大增
國內汽車市場在Q2止跌反彈後,Q3迎來快速增長。據中汽協最新數據顯示,9月中國汽車總體產銷分別達252.4萬輛和256.5萬輛,同比增長14.1%和12.8%。截至9月,中國汽車產銷連續6個月增長。
新能源汽車銷量增長尤為突出。2020年9月,新能源汽車批發銷量突破12.5萬輛,同比增長99.6%,環比8月增長24.1%。其中,純電動批發銷量10.2萬輛,同比增長105%;插電混動銷量2.2萬輛,同比增長55%。9月普通混合動力乘用車批發3.37萬輛,同比去年9月增長17%。
自主品牌方面,中國品牌乘用車9月共銷售78.4萬輛,同比增長7.5%,佔乘用車銷售總量的37.6%。其中,中國品牌轎車、SUV和MPV市場佔有率分別為20.9%、48.1%和66.8%,市場佔有率延續增長態勢。
從前三季度銷量情況來看,14家企業中共有8家企業實現同比增長(理想汽車去年第四季度才開始交付),佔比近6成。
其中,長安汽車前三季度銷量137.1萬輛,實現同比增長12%,位居第一;蔚來汽車雖以10.2%的增長率位居第二,但今年年累計交付26375臺,已經超過去年全年的交付量,在造車新勢力中表現最搶眼。Q3業績的爆發,也讓蔚來、江淮、長安、東風等汽車企業完成了超7成的銷量目標。
「有人歡喜有人憂」,北汽藍谷和比亞迪前三季度的表現令人大跌眼鏡,兩者分別銷售2.11萬輛和26.9萬輛,同比下跌78.6%和19.9%。今年來,北汽藍谷不僅失去了大宗採購客戶,也丟失了個人消費客戶,直接導致客源枯竭,再加上新車型遲遲無果,直接讓藍谷跌入「低谷」。
就比亞迪而言,據其內部人士透露,「今年來整車賣得不好,新車『漢』發布後提振才挽回點顏面。」此前,比亞迪公布三季度業績,其淨利潤增超116%,並表示新能源汽車銷量實現快速增長。不過從整車銷量數據來看,其汽車銷量總體比去年同期還下跌了19.9%。
該人士補充到,「汽車事業群業績跟去年同期沒法比,內部一直在強調降成本方案,再加上基本宣告失敗的雲軌項目虧了不少,所以帳面上的主要利潤增長並不是來自汽車事業群。」
整體來看,在「金九」產銷兩旺的背景下,6成車企通過努力,成功對衝了疫情帶來的影響,但要實現全年業績增長,仍要在僅剩的3個月時間裡抓住機會。
調整策略衝刺Q4業績
「進入Q3以來,國內經濟的強勁復甦提振了消費者在汽車方面消費的信心;同時,為了彌補上半年疫情帶來的損失,在Q3銷量大增背景下,Q4國內車市仍將保持Q3的高昂熱情,車企也會加大營銷力度。」廣汽新能源相關人士表示。
參照前三季的銷量完成率來看,江淮、蔚來、長安、東風完成全年銷量目標將成大概率事件,而完成率超過六成的企業,如長城汽車、廣汽集團、吉利汽車等,把握好四季度最後的時機衝刺一把,也有較大希望完成全年銷量目標。
對於低於六成目標銷量的企業而言,壓力巨大。以比亞迪為例,2020年前三季度,比亞迪累計銷量為26.9萬輛,同比下滑19.9%,參照其2019年銷量目標,其今年前三季度的銷量完成率僅為51.7%。在2020年最後三個月內,比亞迪要完成剩餘25.1萬輛銷量目標,壓力不可謂不大。
據該司相關人士透露,「上半年疫情對汽車銷量影響很大,所以為了降低疫情對新車上市口碑的影響,所以在上半年我們一款新車型都不發布,只發布了跟車相關的刀片電池。」比亞迪上半年累計銷量同比下降30.45%;其中,新能源汽車同比下降58.34%,可謂慘澹。
該人士繼續補充道,「到了下半年,我們陸續推出漢等新車型,包括全新車型漢和宋Plus,還有唐、e2、e3等改款車型。此外,在第四季度將推出元系列,新車型的銷量高,通過銷售策略的調整,在行業景氣度回升時密集推新車,最大程度地把銷量推上去。」
「漢」上市後,確實提振了比亞迪的銷量,但市場對「漢」的銷售數據有質疑。對此,該人士表示,「每個月零售數和上個月的批發數對得上,之所以是和下個月的數據對上是因為產品交貨時間晚一個月,批發數據是領先指標,11月『漢』的批發量破萬應該沒問題。」
值得關注的是,除了比亞迪外,廣汽集團為推動新能源車更進一步的發展,也在Q4做出調整。10月19日,據天眼查數據顯示,廣汽新能源註冊資本由78273萬元大幅增加到141897萬元人民幣。
據廣汽新能源相關人士透露,「我們接下來可能會做些調整,或將Aion品牌獨立出來。今年9月,廣汽新能源賣了7,006輛,其中埃安系列就賣了6875輛,它是廣汽新能源銷量主力。」從最新數據來看,廣汽新能源今年前三季度從累計銷量為3.8萬輛,同比增長75%。
隨著經濟強復甦給消費者帶來了信心,Q3業績的爆發也增強了國內造車勢力的營銷熱情,Q4將直接影響全年的業績表現,造車勢力將會有哪些表現?我們拭目以待。(校對/Arden)
4、翔豐華:公司產能配置滿足LG化學產品需求 今年供貨量預計達9400噸
集微網消息 近日,翔豐華接受機構調研時表示,公司在2019年11月開始給LG化學批量供貨,並在2020年4月通過了三星SDI的合格供應商認證。
目前,翔豐華的產能配置能滿足LG化學的產品需求,今年給LG化學的供貨量預計在9400噸左右。
關於石墨化加工產線規劃,翔豐華稱,公司石墨化現已有年產3000噸的產能,預計在明年3月份底建成年產1.2萬噸的石墨化產線,從而達到1.5萬噸的年產能。
目前公司供給LG化學的產品為天然石墨,公司暫未收到LG化學人造石墨的需求計劃及訂單。
對於主要客戶比亞迪,翔豐華表示,公司給比亞迪供貨量保持穩定,客戶沒有對公司提供的產品明確使用範圍。
關於負極產品價格變動表示,翔豐華稱,負極產品銷售價格一般會受到產品類別、原材料及產品性能等多方面影響,產業鏈內的企業都有降成本的需求,公司將積極完善自身,努力將產品銷售價格與市場水平保持基本一致。
據了解,翔豐華專業從事鋰離子電池負極材料的研發、生產和銷售的企業,亦是國內先進的鋰電負極材料專業供應商。公司主要產品分為天然石墨和人造石墨兩大類,產品應用於動力(電動交通工具,如新能源汽車、電動自行車等)、3C消費電子、工業儲能等鋰離子電池領域。
2020年三季度,翔豐華實現營業收入1.21億元,同比下降8.69%;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1,194.81萬元,同比增長266.37%;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淨額2,602.40萬元,同比增長236.33%。(校對/Lee)
5、國產MCU廠商崛起,芯旺微2019銷售額超1億元
集微網消息,信息化浪潮正在改變各行各業,隨著物聯網、雲計算、大數據、移動互聯等技術不斷向傳統汽車行業滲透,汽車智能化、網聯化、電動化進程正在加速。
在時代變革期,智能汽車對MCU的要求也在不斷變化。芯旺微FAE部經理盧恆洋表示:「MCU更多的涉及到一些底層的功能實現,智能汽車的興起,最突出改變的就是需要OTA了,這就要求MCU不僅在架構上要支持OTA,同時需要更大的Flash容量,以前小晶片就可以滿足,現在需要更大容量的產品來去實現。」
芯旺微FAE部經理盧恆洋
「而智能汽車域控制器概念的興起,也促使MCU向多核方向發展;同時,隨著汽車級的軟體標準化的制定推進,軟體定義汽車概念興起,軟體架構也在發生一些變化。應用層和驅動層嚴格區分開,各網絡的協議棧也有明確的界限。這也促使MCU要有更大的容量,更強的處理能力,同時還要有更豐富的網絡接口,來支持軟體層面上的標準化工作。」
作為國產MCU的代表廠商之一,芯旺微在此領域已經持續深耕數年時間。11月3日-5日,首屆慕尼黑華南電子展在深圳國際會展中心(寶安新館)拉開序幕,芯旺微攜帶其基於KungFu內核的32位MCU產品亮相本次展會(10H30)。
集微網了解到,本次展出的32位MCU,主要面向汽車電子、工業控制和loT三大領域。
其中,32位的車規級MCU,目前運算能力可以做到48MHz和120MHz,Flash最大位512KB,主要面向汽車的車載控制、汽車照明、智能中控、智能座艙以及電機與電源等。
針對loT領域,芯旺微帶來了基於KF32L530單晶片的智能門鎖解決方案,集成了指紋、算法、Touch和語音四大模塊,可以大幅降低用戶成本及電路板的複雜度。
除此外,其面向loT領域還帶來了觸顯控合一的8位和32位的Touch Key型MCU。
「Touch Key型MCU不僅可以應用在IoT領域,也可以用在當下比較火的汽車電子領域。」盧恆洋表示,汽車行業現有趨勢是朝著智能化方向發展,最明顯的變化是智能座艙面板上的一些人機互動的按鍵全部升級為Touch,對整個汽車產業而言是一個非常好的市場機遇和發展方向。
「針對此,芯旺微推出了車規級的Touch Key型MCU,能夠幫助用戶更好的去實現智能座艙的虛擬按鍵,形成觸摸按鍵功能。」
集微網了解到,目前,芯旺微正在與國內非常知名汽車Tier1廠商合作開發智能座艙項目,主要是將傳統的人機互動界面的按鍵,改成Touch觸摸按鍵。
除此外,芯旺微還在加速研發更高集成度的車規級MCU,預計將於今年底或明年初量產上市,可以提供更強大的處理運算能力,並支持KMD功能。
盧恆洋介紹,2019年公司車規級MCU的銷售額超3000萬,32位MCU的出貨量也已經實現百萬片的銷售額;而整個工業+汽車的MCU銷售額超1億元。
未來,芯旺微基於KungFu內核的32位MCU將在汽車電子、工業控制和IoT領域大放異彩,預計2021年將迎來產品大規模量產落地,屆時其32位MCU銷售額將實現指數級增長。(校對/Lee)
6、【每日收評】集微指數漲2.21%,華特氣體產品已進入三星中試認證階段!
集微網消息,截至11月6日收盤,A股三大指數今日集體收跌,其中滬指下跌0.24%,收報3312.16點;深成指下跌0.40%,收報13838.42點;創業板指走勢較弱,跌幅達到1.97%,收報2733.07點。兩市合計成交8785億元,北向資金今日逆市淨買入39.81億元。
從盤面上看,港口、光刻膠、半導體居板塊漲幅榜前列,醫療器械、光伏、充電樁居板塊跌幅榜前列。兩市1110家個股上漲,2806家個股下跌;其中漲停家數35家,跌停家數6家。
半導體板塊表現較好。集微網從電子元件、材料、設備、設計、製造、IDM、封測、分銷等領域選取了112家半導體公司作了統計,其總市值上漲0.91%。
在112家半導體公司中,66家公司市值上漲,其中博通集成、捷捷微電、華天科技、上海新陽、北方華創漲幅居前;46家公司市值下跌,其中英唐智控、宏達電子、中環股份、聚燦光電、睿創微納跌幅居前。
資金流入/出方面,據東方財富統計,半導體板塊主力資金淨流出2.18億元,市場表現稍差。另外,券商、家電、港口航運、工程建設板塊資金淨流入靠前,醫藥、材料、汽車、軟體、釀酒板塊資金淨流出靠前。
廣州萬隆分析,市場情緒強轉弱,情緒割裂。創業板受生物醫藥大跌影響,跌幅較大,上證指數有回補跳空缺口的動力。指數雖然難看,但整體來看,還是箱體震蕩的格局。新能源汽車、科技、家電等大市值機構抱團股還是比較有確定性與持續性,而板塊內的投機股雖然彈性更大,但輪動快,不好把握。另外需要注意的是,主流板塊有高低切換與挖補漲的跡象,此時,需要迴避漲幅較大及無資金主導的品種。
全球動態
美股市場,截至周四(11月5日),道瓊工業平均指數上漲542.52點,漲幅為1.95%,報28390.18點。納斯達克綜合指數大漲300.15點,漲幅為2.59%,報11890.93點。標準普爾500指數上漲67.01點,漲幅為1.95%,報3510.45點。
大型中概股中,阿里巴巴跌2.71%,百度漲2.59%,網易跌2.24%,拼多多漲2.55%,微博漲2.57%,愛奇藝跌1.75%,好未來漲0.23%,新東方漲5.60%。
費城半導體指數上漲104.94,漲幅4.40%,報2,489.16點。
費城半導體指數成分股全部上漲,其中漲幅居前的公司為高通上漲12.75%、Qorvo上漲9.68%、應用材料上漲7.85%、克裡科技公司上漲7.33%、思佳訊上漲6.87%。
美國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FOMC)公布最新利率決議,將基準利率維持在0%-0.25%區間不變,將超額準備金率(IOER)維持在0.1%不變,將貼現利率維持在0.25%不變,符合市場的普遍預期。美聯儲重申利用所有政策工具的承諾,將至少按當前速度擴大資產負債表。FOMC表示,美國整體金融狀況仍寬鬆,尋求實現通脹率在一段時間內適度高於2%,以使長期通脹均值達到2%。經濟發展路徑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新冠疫情的進展。需求疲軟以及早些時候油價下跌抑制了消費者價格通脹。
歐洲方面,截至截至周四(11月5日),英國富時100指數小幅上漲0.39%,報5906點。法國CAC40指數上漲1.24%,報4984點。德國DAX指數上漲1.98%,報12568點。
亞太地區,截至11月6日收盤,恒生指數25712.97點,上漲0.07%;日經報24325.23點,上漲0.91%;韓國綜合上漲0.11%。
個股消息/A股
華特氣體——產品已進入三星中試認證階段。華特氣體(688268)11月5日接受機構調研時表示,公司去年已獲得海力士的認證,今年有少量訂單在供貨。三星已進入到中試的認證階段,根據情況而定,一般一個階段大約需要半年時間,預計明年上半年會有個最終的結果。在談到認證流程上,公司表示,新的集成電路、顯示面板、光伏能源、光纖光纜等高端領域客戶認證,要經過審廠、產品認證兩輪嚴格的審核認證。不過,為了保持氣體供應穩定,客戶在與氣體供應商建立合作關係後一般就不會輕易更換氣體供應商。
比亞迪——子公司出資1億美元參與投資Harmony Fund基金並籤署認購協議。比亞迪公告,控股子公司 Golden Link Worldwide Limited於2020年11月5日籤署了《Subscription Agreement relating to Harmony Fund LP》。據其披露,Harmony Fund 以開曼豁免有限合夥企業形式組建,目前正在募集階段,預計募集規模不超過6億美元。主要投資於科技、物流及醫學創新等領域的優秀子基金。GoldenLink作為有限合伙人擬認繳出資1億美元。
翔豐華——公司產能配置滿足LG化學產品需求,今年供貨量預計達9400噸。近日,翔豐華接受機構調研時表示,公司在2019年11月開始給LG化學批量供貨,並在2020年4月通過了三星SDI的合格供應商認證。目前,翔豐華的產能配置能滿足LG化學的產品需求,今年給LG化學的供貨量預計在9400噸左右。
個股消息/其他
高通——預計明年5G手機出貨量激增至4.5億部以上。11月5日凌晨,高通執行長史蒂夫·莫倫科夫(Steve Mollenkopf)在財報會上表示,手機晶片銷售是該公司當季盈利的主要推動因素,但物聯網設備和網絡設備等其他使用其5G晶片的設備增長也有助於高通業績增長。高通預計,隨著更多消費者購買蘋果公司新發布的iPhone 12等5G手機,智慧型手機銷量明年將出現激增,2021年5G智慧型手機出貨量將達到4.5億至5.5億部,至少是今年(預計)總量的兩倍。
ASML——ASML中國總裁:對向中國出口光刻機保持開放態度。11月5日,在第三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現場,荷蘭光刻機巨頭阿斯麥(ASML)全球副總裁、中國區總裁沈波在接受澎湃新聞專訪時表示,該公司對向中國出口集成電路光刻機持開放態度,對全球客戶均一視同仁,在法律法規框架下,都將全力支持。
蘋果——iPhone 12新品缺貨,蘋果增訂2000萬部老款iPhone。據網易科技消息,由於與新冠肺炎疫情相關的生產延遲,再加上最近的零部件短缺,導致蘋果新款機型iPhone12的假日季供應出現短缺。為了應對這個問題,蘋果已經訂購了超過2000萬部老款iPhone機型。知情人士此前爆料稱,蘋果正面臨電源晶片短缺問題,為此其只能增訂老款機型,包括iPhone 11、iPhone SE和iPhone XR,但沒有訂購iPhone 11 Pro或iPhone 11 Pro Max。
集微網重磅推出集微半導體產業指數!
集微半導體產業指數,簡稱集微指數,是集微網為反映半導體產業在證券市場的概貌和運行狀況,並為投資者跟蹤半導體產業發展、使用投資工具而推出的股票指數。
集微網觀察和統計了中國「芯」上市公司過去一段時間在A股的整體表現,並參考了公司的資產總額和營收規模,從112家集微網半導體企業樣本庫中選取了30家企業作為集微指數的成份股。
樣本庫涵蓋了電子元件、材料、設備、設計、製造、IDM、封裝與測試、分銷等半導體領域的各個方面。
截至11月6日收盤,集微指數收盤點數為4430.67點,較前一交易日上漲95.86點,漲幅2.21%。(由於近期科創板有大量限售股解禁,所以集微網對集微指數進行了小幅調整,調整後的指數趨勢與原指數趨勢不變)
【每日收評】作為長期專題欄目,將持續關注中國「芯」上市公司動態,歡迎讀者爆料交流!(校對/L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