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8英寸產能吃緊?詳解國內外主流晶圓代工企業,從全球工廠分布窺探一二!

2021-02-15 快閃記憶體市場


近日,市場8英寸晶圓代工產能滿載、產能吃緊、漲價等消息不斷,業內人士預計部分晶圓代工訂單能見度已到2021年第2季,而這種晶圓代工產能吃緊的情況,恐難在半年內得到緩解。

不僅如此,由於8英寸晶圓代工產能吃緊、價格上漲等墊高了IC設計廠商成本,使得面板驅動、觸控等零組件價格也跟著上漲,其中面板驅動IC廠商聯詠價格已上調10%-15%,不排除其他IC設計廠商也跟進漲價風潮。

1、5G、汽車、物聯網等帶動需求大幅度增加

8英寸晶圓產能緊缺的情況其實在2018、2019年就已出現,主要是手機多攝像頭、指紋等帶動CMOS圖像傳感器、指紋識別晶片等需求提升。到2020年,5G手機、汽車、物聯網等滲透率快速提升,使得功率、電源管理、功率器件等需求大增,再加上「疫情」驅動在家辦公、在線教育等需求增加,使得筆記本、平板等電子產品需求增長,從而拉動驅動IC晶片、分離式元件及其他半導體元件需求增長。

相關IC設計業界人士表示,以往客戶因為不希望背負高庫存的壓力,往往是按需下單,但在2020年因為疫情、國際貿易緊張等不確定因素影響,導致部分客戶考慮到晶圓代工產能吃緊,為確保貨源穩定,開始提早下長單,尤其是8英寸晶圓產能,能見度已到2021年3、4月。

另據SEMI數據,在2019到2022 年期間,微機電系統(MEMS)和傳感器元件相關晶圓廠產能可望增加 25%,功率元件和晶圓代工產能預估將分別提高23%和 18%,整體8英寸產業表現持續強勁。

2、12英寸晶圓是主流,8英寸晶圓產能有限

在2008年以前,8英寸(200mm)晶圓廠還是主流,但隨著12英寸(300mm)晶圓每年新建數量的增加,已成當前主流。根據IC Insights預計,2021年全球12英寸晶圓廠將增長至123座,到2023年全球12英寸晶圓廠總數將達到138座。

來源:公開信息

相較於12英寸晶圓,8英寸晶圓廠數量一直呈現下降態勢,而且現在的設備商注意力都集中在12英寸晶圓廠的設備上,8英寸晶圓廠的設備有限,二手設備昂貴又流通量少,導致8英寸晶圓新產能增長有限。

據相關數據統計,從2008到2016年,至少超過30座8英寸晶圓廠關閉,同時有超過10座廠從8英寸轉換為12英寸,2015~2017年全球8英寸晶圓廠產能增長速度僅約7%,到2019年全球8英寸晶圓廠總量已低於200座。

另外,在2010~2016年間,約超過20座6英寸晶圓廠關閉,如分立器件、功率器件、MEMS、模擬晶片等產品需求切換至8英寸晶圓,額外的加重了8英寸產能的負擔。

晶圓代工市場:主流企業工廠分布,以及對產能緊張、漲價態度如何?

晶圓代工市場一直保持持續增長的趨勢,據IC Insights數據預計,在2019年到2024年間,全球半導體晶圓代工有將近10%的年複合成長率增長,明顯高於2014年到2019年間6%的複合增長率。

 

在市場格局上,主要有臺積電、三星、格羅方德、聯電、中芯國際等商家,其中臺積電以超過50%的份額呈獨大之勢,同時中國大陸地區晶圓代工企業也如春筍般湧現,主要集中在8英寸以下晶圓產能上。

面對8英寸晶圓產能緊張、漲價等市況,以下梳理了主流晶圓代工企業工廠產能分布和規劃,以及對市場漲價的態度。

暫時沒有上調8英寸晶圓代工價格

作為晶圓代工老大,臺積電晶圓廠主要是12英寸和8英寸,還有一座6英寸晶圓廠。受惠蘋果、AMD、英偉達、高通、聯發科等客戶對7nm及5nm先進位程需求強勁,在這一波缺貨潮中,臺積電產能原本就緊張,已沒有多餘的產能接收新客戶。

對於市場8英寸晶圓產能吃緊的市況,臺積電CEO魏哲家曾在第三季度業績說明會上表示,出於與客戶緊密的合作關係,公司沒有上調8英寸晶圓代工價格。 

數據來源:中國快閃記憶體市場ChinaFlashMarket整理

正考慮對8英寸晶圓廠進行擴產

三星晶圓代工主要以12英寸為主,僅有1條8英寸晶圓代工廠,正在生產中的一共有6條產線,其中5條位於韓國(2條位於韓國器興,3條位於韓國華城),還有一條位於美國奧斯丁工廠。三星華城V1生產線累計總投資達60億美元,已於2020年批量生產,是基於EUV光刻工藝的7nm及5nm晶片,並在第一季度交付。

三星華城V1是三星第一條EUV半導體生產線,為了進一步擴大EUV產線和提高7nm以下工藝技術,三星於2020年5月在平澤開始建新產線,將專注於基於EUV工藝的5nm及以下製程技術,預計將於2021年下半年全面投入生產。

面對8英寸晶圓產能緊缺,市場晶圓代工漲價的行情,有消息稱,三星正考慮針對旗下的8英寸晶圓廠進行自動化投資,以提高生產效率,滿足市場需求。

數據來源:中國快閃記憶體市場ChinaFlashMarket整理

計劃新建8英寸晶圓廠,應未來需求

格羅方德晶圓代工廠主要位於德國、新加坡和美國,8英寸和12英寸晶圓廠各佔半數,其中8英寸晶圓主要集中在新加坡,12英寸主要是在美國和德國。

2019年,格羅方德以2.36億美元的價格將新加坡的Fab 3E 8英寸晶圓廠賣給世界先進,同年以4.3億美元的價格將美國紐約州的12英寸Fab 10晶圓廠賣給安森美半導體。2020年新建的成都工廠也已停工停業,但隨後格羅方德宣布將購買紐約州馬爾他鎮的一處土地用作建設先進的8英寸晶圓廠,以應未來成長需求。

來源:格羅方德官網

數據來源:中國快閃記憶體市場ChinaFlashMarket整理

已對部分8英寸晶圓客戶提高價格

聯電共有12座晶圓廠,其中4個12英寸晶圓廠,7個8英寸晶圓廠、1個6英寸晶圓廠,主要集中在新加坡、日本、中國大陸及臺灣地區,每月產能超過75萬片(約當8英寸晶圓)。

2020年,受惠於大尺寸面板驅動IC、5G手機電源管理晶片需求動力,加上客戶持續建立安全庫存,聯電第二季度整體產能利用率已提高到98%,晶圓出貨量達到222萬片約當8英寸晶圓。由於2020下半年8英寸晶圓產能持續吃緊,聯電已對部分8英寸晶圓客戶提高價格,甚至考慮調漲2021年第一季度價格。

來源:聯電官網

8英寸晶圓產能的確緊張,今年內增加產能

對於8英寸晶圓目前的市況,中芯國際表示:「產能的確緊張」。受惠於訂單強勁,中芯國際上調了Q3財報預期,營收將有望在9.3億美元至9.5億美元之間,較Q2營收的9.38億美元進一步環比增長。

中芯國際今年內預計在天津、上海、深圳三個8英寸晶圓生產基地增加3 萬片/月的產能。在12寸晶圓方面,中芯國際預計增加2萬片/月產能。

另外,中芯國際正與北京開發區管委會籤訂合作框架協議,將成立合資企業聚焦在 28nm 及以上晶圓代工項目,首期即計劃建成 10 萬片/月(以 12英寸片計算) 的晶圓產能,為後續業績成長增加了動力。

來源:中芯國際財報

中國市場8英寸晶片訂單湧入,應接不暇

SK海力士最初是韓國清州M8產線以代工業務為重心,之後於2017年將旗下晶圓代工業務正式分拆成為獨立的事業體,名為SK海力士系統IC公司,主要專注於晶圓代工業務,主流製造8英寸晶圓。

近年來,中國市場8英吋晶圓訂單湧入,應接不暇,2018年SK海力士系統IC公司與無錫產業集團合資3.5億美元成立子公司,出資比重分別為50.1%與49.9%,並建8英寸晶圓代工廠,項目投產後可實現月產11.5萬片8英寸晶圓,已於2020年3月成功流片。

2021年仍供不應求,目前確實正考慮漲價

世界先進在1999年在臺積電公司協助下,成功導入邏輯產品代工技術,並成為臺積電公司的代工夥伴,2020年世界先進宣布由DRAM廠轉型為晶圓代工公司,2004年7月正式結束DRAM生產製造,成功轉型為百分之百的晶圓代工公司。

來源:世界先進財報

目前世界先進擁有4座8英寸晶圓廠,包括在2019年收購格羅方德新加坡Fab 3E 8英寸晶圓廠,位於臺灣地區和新加坡。世界先進2019年全年產能約為250萬片8英寸晶圓,出貨量達212萬片,產能利用率為85%,預計2020年將大約生產260萬片8英寸晶圓。

世界先進認為,由於市場需求強勁,8英寸晶圓代工產能吃緊,預估2021年全年都仍供不應求,也確實正在與客戶討論調漲8英寸晶圓代工價格相關問題。

力晶集團於2019年5月完成企業重組,由旗下的力晶科技將3座12英寸晶圓廠及相關營業、資產,轉於力晶積成電子製造股份有限公司(簡稱「力積電」),目前擁有2座8英寸及3座12英寸晶圓廠。

 

力積電錶示:由於晶圓代工產能確實供不應求,公司目前產能滿載,也確實有IC設計公司加價下單爭取產能,因應客戶對新產能的需求大,決定啟動銅鑼12英寸廠建設計劃,預定2021年第2季動土建廠。另外,力晶投資的中國大陸地區晶圓代工廠合肥晶合也滿載生產中,截止到2020年7月底月產能2.5萬片,預計年底月產能將達3萬片。

來源:力積電官網

無錫廠不斷提高產能,並考慮擴建二期工廠

華虹半導體擁有3座8英寸晶圓廠,3座12英寸晶圓產線,2019年月產能由17.4萬片增至20.1萬片8英寸等值晶圓,產能利用率為91.2%。由於功率半導體加速國產化,2020年市場需求好於預期,華虹半導體8英寸產能利用率已到達100%,12英寸產能利用率不斷上升。

同時,無錫廠目標是到2020年底或者2021年初,將產能拉升至4萬片/月,並正在考慮對無錫廠擴建二期,產能有望實現8萬片/月,8英寸廠未來也有1~2萬片/月擴充空間。


數據來源:中國快閃記憶體市場ChinaFlashMarket整理

產能緊張,不排除調漲代工價的可能性

東部高科(DB HiTek) 是韓國一家主要以8英寸晶圓廠來生產電源管理器與圖像傳感器的晶圓代工廠,總部及兩個工廠(Fab1&Fab2)設在韓國,工廠產能滿載,曾在2019年近10萬片8英寸晶圓的訂單無法交貨,這個數量是2018年無法交貨訂單的將近2倍。2020年產能供應依然緊張,因此東部高科不排除調漲代工價。

來源:東部高科官網

8英寸產線滿載,暫時沒有提價,視情況而定

華潤微目前大部分是6英寸晶圓,8英寸晶圓利用率還不高。在12英寸晶圓方面,2018年已與重慶方面籤訂了協議,在重慶公司現有廠房內建一條12英寸生產線,該項目按原定計劃推進中,計劃2020年啟動該項目。

華潤微表示,進入三季度以來,8英寸產線滿載,整體產能利用率在90%以上,目前暫時沒有提價,將持續關注市場及價格的變化趨勢。

來源:公開數據

積塔半導體專注於模擬電路、功率器件的晶圓製造,2018年上海項目正式開工,建設成為月產能6萬片的8英寸生產線和5萬片12英寸特色工藝生產線,產品重點面向工控、汽車、電力、能源等領域,提升功率器件(IGBT)、電源管理、傳感器等晶片等生產能力。

2020年積塔半導體還與盛美半導體設備(上海)股份有限公司正式達成戰略合作,雙方將發揮各自優勢,攜手參與半導體設備及其相關工藝創新。

晶合集成是安徽一家12英寸晶圓代工企業, 在2019年年底已實現月投片量2萬片,計劃在2020年底達到月產能3萬片12英寸晶圓,2021年底達產能4萬至4.5萬片規模。

賽微電子公司控股子公司投資建設的「8英寸MEMS國際代工線建設項目」正式在2020年9月投產運行,產能為1萬片/月,該項目分期建設,完全達產後最終將形成3萬片/月的生產能力,代表先進的8英寸MEMS晶片生產線進入實際生產階段。

最新推薦閱讀:


公司簡介www.chinaflashmarket.com 

中國快閃記憶體市場致力於為客戶提供最新資訊、產品報價、數據匯集、產業分析、專題報導,以及最專業的存儲產業諮詢服務。

郵箱:Service@chinaflashmarket.com

相關焦點

  • 晶圓產能情況剖析+全球90餘家8英寸晶圓廠產能匯總
    但在2020年因為疫情、國際貿易緊張等不確定因素影響,導致部分客戶考慮到晶圓代工產能吃緊,為確保貨源穩定,開始提早下長單,尤其是8英寸晶圓產能,能見度已到2021年3、4月。在2008年以前,8英寸(200mm)晶圓廠還是主流,但隨著12英寸(300mm)晶圓每年新建數量的增加,已成當前主流。相較於12英寸晶圓,8英寸晶圓廠數量一直呈現下降態勢。
  • 8英寸產能告急蔓延,全球晶圓廠產能情況最新匯總!
    近段時間市場8英寸晶圓代工產能滿載、產能吃緊、漲價等消息不斷,業內人士預計部分晶圓代工訂單能見度已到今年第2季,而這種晶圓代工產能吃緊的情況
  • 市場12英寸和8英寸晶圓產能吃緊
    )至少會在2020年底之前維持其12英寸和8英寸晶圓生產線的全部產能利用率,其6英寸晶圓產能的利用率超過70%。來源:搜狐網GlobalWafers表示目前晶圓高利用率主要是在雲計算,企業伺服器和筆記本晶片的等需求擴大,另一方面是部分國家加快了5G基礎設施建設的步伐。
  • 8英寸產能吃緊:車用晶片廠醞釀再漲價!
    根據《日經新聞》、《日本時事通信社》、《NHK》等多家日本媒體報導,因晶圓代工產能所必須花費的成本增加,再加上原材料價格的上漲,包括瑞薩、恩智浦、意法半導體、東芝等全球車用晶片大廠都已經考慮將調漲多項產品價格。而這些晶片廠商雖然擁有自家的製造工廠,但並非全部產品都是自家生產,很多都是委託給臺積電、聯電等晶圓代工廠生產。
  • 代工產能吃緊,IC設計廠商跟進漲價15%
    據臺媒報導,中芯國際遭制裁引發連鎖反應,因應8英寸晶圓代工產能吃緊、報價一路揚升,繼知名觸控IC廠敦泰近期成功漲價後,IC設計「二哥」暨面板驅動IC龍頭聯詠也跟進調漲,漲幅高達10%~15%,打響10月晶片業漲價第一槍。報導稱,此次漲價的原因,是由於晶圓代工漲價墊高IC設計廠生產成本,尤其主力在8英寸晶圓廠投片的聯詠、敦泰等面板驅動IC廠感受最深。
  • 8寸產能供不應求,多家晶圓廠已提高代工報價!
    繼聯電錶示8英寸產能短缺以後,另一個晶圓代工廠世界先進也發出了相同的預警。昨日,8寸晶圓代工廠世界先進公告第二季財報,世界先進董事長方略表示,在市場預期新冠肺炎疫情會在明年獲得有效控制情況下,明年全球GDP會有強勁成長,客戶對8寸晶圓代工需求強勁,因此決定擴增新加坡廠每月1萬片產能,全年資本支出將調升至35億元。
  • 6寸、8寸晶圓代工嚴重吃緊,MOSFET又要漲價了
    MOSFET去年下半年以來持續缺貨,今年以來由於6吋及8吋晶圓代工產能嚴重吃緊,EPI磊晶矽晶圓同樣供不應求,MOSFET產能無法大量開出,價格也跟著水漲船高,上半年累計漲幅可望上看10~15%。法人點名大中(6435)、尼克森(3317)、富鼎(8261)、傑力(5299)等概念股直接受惠,第二季接單全滿,訂單能見度看到第三季,營運一路看旺到年底。
  • 聯電科技竹科工廠傳出爆炸聲響!全球8英寸晶圓產能缺貨或進一步擴大
    【天極網IT新聞頻道】去年由於8英寸晶圓產能不足,消費電子和汽車行業出現嚴重缺芯現象,眾多的依賴於8吋晶圓代工的晶片出現了缺貨、漲價的問題。然而進入2021年,一場事故可能讓8英寸晶圓產能缺口進一步擴大。
  • 【協調】以防中芯國際被制裁,傳高通正在協調臺灣晶圓廠產能;8英寸晶圓代工供不應求,傳報價提高1成;ASML、應用材料前景不明
    0.18微米製程的電源管理IC使用的是8英寸產能,搶產能情況已持續了近一年。最近分析機構指出,聯電第4季度將全面調漲8英寸代工價格5-10%,市場甚至傳出聯電將調漲急單25%的消息。這波8英寸產能吃緊的狀況讓相關IC設計業者叫苦連天。由於晶圓代工產能太滿,部分IC客戶交期也延長,由原本約2.5至三個月延長為三至四個月,甚至得等半年以上。
  • 晶圓供需深度剖析+盤點全球90餘家8英寸晶圓廠產能(附表)
    追根朔源,此次晶片漲價與上遊晶圓產能相關。從去年10月開始,8英寸晶圓產能緊缺問題特別突出,並由此引發了下遊晶片供應緊張、大規模漲價。在這樣的背景下,《國際電子商情》統計了全球30餘家企業、90多個8英寸晶圓廠的產能(詳見文末),分析了8英寸晶圓供需現狀及趨勢等問題。8英寸晶圓的需求來自哪裡?從去年下半年開始,晶圓產能緊張的熱度居高不下。
  • 8英寸晶圓代工需求旺,聯電、世界先進Q3營收雙增
    晶圓代工廠聯電與世界先進9日同步公告營收,受惠8英寸晶圓代工需求暢旺,第三季、前三季營收均季增約1%,同寫新猷,世界先進9月營收也改寫歷史次高紀錄
  • 【告急】美光CEO評論長江存儲打入蘋果供應鏈傳聞;大基金與中美晶併購緋聞背後;矽晶圓供應緊張、8英寸晶圓代工產能告急
    三星今年進一步推出先進晶圓代工生態系統,力求擴大市佔版圖。三星去年七月接受路透社訪問時曾放言市佔要翻三倍至25%,目標是成為全球第二大晶圓代工廠。這一舉措源於去年下半年開始的8英寸晶圓代工產能緊俏。當時供應鏈顯示8英寸晶圓代工產能接近滿載、產能吃緊,第4季傳出調漲報價訊息,主要因全球設備供貨商主力於12英寸晶圓,逐漸退出8英寸設備市場。
  • 6吋、8吋晶圓代工:產能爆滿
    新冠肺炎疫情再起,國際IDM廠在歐美及東南亞等地的營運據點再度面臨產能縮減壓力,但下半年是個人電腦、智慧型手機、消費性電子產品的出貨旺季,IDM廠近期開始進行產能調配,對疫情已被控制住的臺灣晶圓代工廠擴大釋出委外代工訂單。
  • 最新全球晶圓代工產能分布圖
    各地區晶圓代工月產能  在兩岸持續投資下,預料晶圓代工產能每年將成長5%,超越業界整體表現,晶圓代工產能到2017年底預計將達到每月6百萬片8寸約當晶圓,而臺灣更穩坐全球擁有最大晶圓代工產能的地區。
  • 關於8英寸晶圓產能緊張的幾點不同認識
    但近年來,一些情況其實已經和正在發生改觀,因此補充如下: 在產線方面:正是由於本文第一點,本輪8英寸產能的緊張其實開始於幾年前,所以很多晶圓代工廠已經開始行動恢復8英寸產線的產能。比如,臺積電在2003年上海松江8英寸產線之後已經停止投資8英寸產線15年。卻在2018年底,再度出手在其南科6廠旁邊開建8英寸生產線。2019年SK海力士也在無錫投資新建8英寸晶圓代工廠。
  • 受8英寸晶圓產能影響,LCD驅動IC價格Q1或上調10%
    隨著物聯網、車用電子以及智慧家居等需求興起,帶動電源管理與微控制器等晶片用量攀升,已經開始擠壓8英寸晶圓廠
  • 【焦點】8英寸晶圓代工明年漲幅至少達20%,急單甚至漲40%;聯發科和AMD將進今年全球前15大半導體供應商;華新科馬來廠停工
    【中國IC風雲榜新銳公司候選】智融科技:USB PD快充先行者,深耕模擬晶片長坡厚雪好賽道;3.臺媒:8英寸晶圓代工明年漲幅至少達20%,急單甚至漲40%;4.三星「抄底」存儲晶片,增加產能欲擴大領先優勢;5.5G基站需求增長,松下計劃將電容器增產2成;6.華新科馬來西亞廠員工感染新冠停工,被動元件產能吃緊;
  • 聯電11月營收創歷年新高,8吋晶圓代工產能吃緊將延續明年一整年
    12月9日消息,全球晶圓代大廠聯電於12月8日發布了11月營收快報,聯電11月合併營收147.26億元新臺幣,為歷年同期新高。
  • 8吋晶圓產能吃緊 6吋廠受惠
    8吋晶圓產能持續吃緊,多家IC設計廠已紛紛計劃將部分產品轉回6吋晶圓廠生產,包括旺宏(2337)、新唐(4919)及茂矽(2342)等6吋晶圓代工廠營運可望受惠
  • 榮耀明年仍面臨晶圓供貨吃緊窘境,預計市佔2%;MOSFET缺貨/漲價全是8英寸產能的錯?iPhone 12 Pro成本406美元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