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晶片製造商欲擺脫美國技術

2021-02-25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中國晶片製造商希望保護自己免受美國制裁。中芯國際(SMIC)和長江存儲科技正在研究用國產設備替代美國設備的可能性。早前,美國政府曾宣布,不排除對SMIC實施類似針對華為那樣的制裁。

中芯國際是中國主要晶片製造商。不久前,公司籌集了創紀錄的78億美元用於發展生產。

目前,中芯國際的產品從技術性能上還落後於最先進的晶片:


中芯國際使用的是14納米製程技術,而臺積電和三星生產的是5納米晶片。

晶片越薄,其性能和能效就越好。不過,14納米晶片也還是具有競爭力的,很多中國電子製造商使用的正是中芯國際的產品。其中,華為集團在美國實施制裁後,開始從中芯國際購買大量晶片。從中芯國際公布的數據看,華為佔公司總訂單的20%。

關鍵的問題在於,即使是14納米製程技術上,中芯國際和世界其它晶片製造商也依賴於美國技術。

比如,晶片設計所必須的軟體都是美國的,其中包括楷登電子(Cadence Design Systems)、新思科技(Synopsys)和Ansys軟體。並且晶片生產設備也都來自於美國,其中有應用材料公司KLA和ASML公司。

因此,中芯國際對美國針對華為的二次制裁相當敏感。

美國政府不久前宣布,可能將中芯國際納入黑名單,並對其實施直接的類似制裁。給出的理由是,該公司似乎在和中國軍工綜合體合作。

此消息傳出後,中芯公司市值驟降20%。在此情況下,中國晶片製造商在努力降低對其它國家的依賴。

中國政府多次提及,有必要發展本國的基礎科學技術。

中國制定的任務是:在2025年前,實現晶片和半導體70%的自我供給率,到2030年,實現該領域的完全進口替代。

為此,2014年就成立了國家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目前,這家「龐大的基金」已經累計了300多億美元。基金的資金,其中有用於支持本國的設備生產,比如北方華創、中微半導體設備、華海清科、盛美半導體設備和上海微電子設備公司。據中國媒體報導,上海微電子公司承諾,到2022年可供應生產28納米晶片的設備。

蘇州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副教授許粲昊在接受俄羅斯衛星通訊社採訪時認為,這個任務過於野心勃勃,幾年中建立自己的最新一代晶片生產基地幾乎是不可能的。

他說:「如果是40nm或者一些更古老的技術,我認為中國企業還是有可能實現的。但是就5nm等先進技術而言,恐怕短期內完全擺脫對美國技術的依賴還是非常困難,基本上是不可能的。我國一直以來對半導體產品的研發相對而言是比較落後的,這實際上是多個產業鏈的問題。」

目前,即使是生產28納米的晶片,中芯國際也僅能保證自有設備和技術的20%的自我供給率,其它的,如果不是從美國進口,也是從日本、韓國或歐盟進口。甚至,即使不是美國設備,也是在使用美國的技術。

專家指出,鑑於此,中國必須發展自己的工業基地,但這幾乎是從「零」開始,過程非常漫長。

他說:「比如荷蘭ASML的光刻機,其雷射源也是來自美國,所以這是一個非常龐大的產業鏈,沒有一家公司可以在某一方面達到國際頂級水平,這是很難實現的。而我國當前最主要的問題就是欠缺半導體最先進的工藝技術。目前我國成立了國家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為半導體和晶片企業提供稅收減免政策,同時還大力扶持科研項目。不過若要達到國際第一梯隊的技術水平,我認為可能還需要幾年的時間。畢竟這至少是一個中期的過程,包括歐美國家和日本的研究也已經持續了40-50年。若說兩三年就能趕上最高最前沿的水平,我想是不切實際的。」

甚至,中國能夠生產世界規模創新產品的製造商,暫時也依賴外國供應組件。

今年春季,長江存儲科技公司創製了128層3D NAND快閃記憶體晶片原型。這種晶片,世界上還沒有任何一家公司能夠批量生產。然而,長江公司還是依賴於國外供應,擔心與美國關係搞壞。因此,長江存儲科技和華為一樣,都在增加庫存,讓配件能夠用上一年時間。

目前,中國高科技產品製造商,正試圖通過供應商多元化來解決實質問題。但是,如果假設與美國的技術和意識形態對抗狀態是長期的,那麼需要考慮,將來如何確保自己的獨立性以及經濟和技術安全。

中國不吝惜資金去發展技術。為此目標,計劃到2025年前,投入1.4萬億美元。

幾十年前,中國僅能生產廉價的消費品,然而現在已可以生產汽車、電信設備和計算機產品。這些產品已經對日本、歐洲和美國製造商構成實實在在的競爭。

很難評估,中國需要多少時間去創製自己的半導體技術。中國政府減免了半導體領域公司的增值稅,並且一免就是10年。所期待的是,中國用10年時間,成為世界市場上有競爭力的玩家。

相關焦點

  • 擔憂關鍵技術過度依賴亞洲 美國欲解決晶片問題……
    美國《華爾街日報》網站5月10日的報導稱,若美國出現一批新的尖端晶片工廠,將重塑這個行業,並標誌著幾十年來許多美國公司在亞洲擴張的180度大轉彎。報導指出,新冠肺炎大流行凸顯了美國官員和企業高管長期以來在保護全球供應鏈不被破壞方面的擔憂。美國政府官員說,他們尤其擔心對中國臺灣的依賴。
  • 美國制裁威脅致使中國最大晶片製造商價值縮水23%
    對中芯國際的制裁將損害中國的晶片製造野心。中國希望建立尖端的半導體製造業,但這需要大量的時間和金錢。Sanctions on SMIC would hurt China's chipmaking ambitions.
  • 德國晶片巨頭:願為中國供應晶片!100%不包含美國技術
    轉濾波器德國巨頭喊話:願為中國供應晶片!100%不包含美國技術美國晶片禁令的發布,這將導致全球半導體產業發生巨變。而介於中國市場在全球行業中的地位,這也加速了美國技術加速在中國市場的退出。據悉,美國在今年向中國企業發布晶片禁令,這導致包含美國技術的半導體產業、產業鏈環節,都將無法為中國市場服務。
  • 德國晶片巨頭髮聲:願為中國供應晶片!100%不包含美國技術
    美國晶片禁令的發布,這將導致全球半導體產業發生巨變。而介於中國市場在全球行業中的地位,這也加速了美國技術加速在中國市場的退出。
  • 【展望】華爾街日報:RISC-V有可能讓中國晶片自主「彎道超車」;美國汽車製造商正在要求政府幫助解決晶片短缺問題
    1.華爾街日報:RISC-V有可能讓中國晶片自主「彎道超車」;2.美國汽車製造商正在要求政府幫助解決晶片短缺問題;
  • 美國晶片製造商格羅方德掀起專利大戰,臺積電、蘋果、高通等均在被告名單中!
    編者按:近日,美國晶片製造商格羅方德宣布在美國、德國向臺積電提起多起專利侵權訴訟,稱共有16件專利被涉嫌侵權,涉及晶片和製造晶片的方法
  • 晶片技術:臺積電將世界上最先進的晶片製造技術帶到美國
    中國臺灣的晶片巨頭臺積電(TSMC)中國臺灣的晶片巨頭臺積電(TSMC)周四宣布,計劃在日本建立一家新工廠,以滿足對晶片的長期需求。全球最大的合同晶片製造商、蘋果公司(AppleInc.)的主要供應商臺積電(TSMC)表示,將在日本建立一家晶片工廠,該工廠將採用較舊的晶片製造技術。但該工廠的生產可能要到2024年底才能開始。臺積電在解決大流行引發的全球晶片短缺方面一直處於核心,這迫使汽車製造商減產,並損害了智慧型手機、筆記本電腦和消費類家電製造商的利益。
  • 世界七大LED晶片製造商的技術優勢
    科銳的市場優勢關鍵來源於公司在有氮化鎵(GaN)的碳化矽(SiC)方面上獨一的材料專長知識,來製造晶片及成套的器件。這些晶片及成套的器件可在很小的空間裡用更大的功率,同時比別的現有技術,材料及產品放熱更少。
  • 臺灣要求臺積電等製造商幫助緩解全球晶片短缺問題
    一位直接了解此事的消息人士對日經新聞說:「臺灣收到了美國,日本和歐洲的要求,所有志同道合的亞洲國家都向臺灣提出了這個問題。」經濟部表示,已要求本地晶片製造商提供援助,包括全球最大的合同晶片製造商臺積電和第四大合同晶片製造商聯合微電子公司。這些公司為全球汽車晶片開發商提供服務,例如恩智浦,英飛凌,瑞薩電子和意法半導體。晶片短缺影響了全球主要汽車製造商。
  • 外媒透露:為遏制中國發展,美國或將禁止中國採購半導體晶片
    據美國《華爾街日報》報導,川普政府正在考慮制定針對華為公司的貿易新限制。美國將試圖切斷華為的半導體供應,全世界所有有意使用美國設備為華為公司生產晶片的公司都必須獲得美國許可,美國晶片業人士稱這將切斷中國獲得關鍵半導體技術的途徑。
  • 日經:中國晶片製造商已囤積大量美國應用材料庫存 加速制定計劃B 日臺韓供應商面對向華為停供風險
    中芯國際(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International Corporation)是中國最著名的晶片製造商,中芯國際(SMIC)以及中國第一家3D NAND快閃記憶體製造商長江存儲技術公司(Changyang
  • 美國晶片在中國禁銷,美光股票下跌
    作者:Laura | 文章來源:SSDFans(SSDFans)臺灣聯合微電子公司(UMC)周二晚間發表的一份聲明稱,中國法院暫時禁止Micron(MICR)在我國銷售26種產品,包括內存晶片,美光在中國的一場法庭大戰中遇到了麻煩。總部位於愛達荷州的Micron發言人周三表示,該公司尚未收到法院禁令,並且在此之前不會做出回應。
  • 小米、OPPO大量囤積日本零部件;美國欲制裁中國聯通
    報導稱,在美國的制裁於 9 月 15 日生效後,全球最大的智慧型手機製造商華為的訂單被暫停。不過,小米公司、OPPO 和 vivo 等競爭對手的需求激增還是填補了空缺。一些客戶正在尋找日本技術,擔心美國可能會將禁令擴大到其他中國公司。
  • 任正非說中國晶片技術與美國的差距
    因為華為此次的事件影響比較大,有不少網友都非常關心中國晶片要多久才能追的上美國?這個問題任正非其實已經說出了答案。
  • 美國著名的十大傳感器製造商
    德州儀器是世界第三大半導體製造商,僅次於因特爾,三星;是蜂窩手機的第二大晶片供應商,僅次於高通;同時也是在世界範圍內的第一大數位訊號處理器(DSPs)和模擬半導體組件的製造商,其產品還包括計算器、單片機以及多核處理器。德州儀器居世界半導體公司20強。
  • 日本TDK13億美元收購美國晶片製造商InvenSense
    =======12月21日消息,據路透社報導,日本電子零件製造商TDK證實,已經同意斥資13億美元收購美國晶片製造商InvenSense。InvenSense為蘋果和三星公司製造運動傳感器。 在周三發表的聲明中,TDK宣稱將以每股13美元的價格收購InvenSense的所有股票。
  • 【60秒半導體新聞】中信證券:美國對華半導體代工廠禁令系謠傳/華為進一步擺脫美制約 一款手機晶片完全國產化
    華為進一步擺脫美制約 一款手機晶片完全國產化(第一財經)在中芯國際成立20周年之際,一則消息引發了產業鏈的高度關注,在一款發放給員工的華為手機中,「SMIC20」代工的logo出現在了手機的背面。這意味著,中芯國際14納米FinFET代工的移動晶片,真正在手機處理器上實現了規模化量產和商業化。
  • 英國:如果中國克服了晶片問題,晶片將一文不值
    英國:如果中國克服了晶片問題,晶片將一文不值眾所周知,現在美國對中國企業的打壓非常的嚴厲,特別是我國的華為企業遭到了川普的禁令,陷入到了「一芯難求」的狀況。然而面對這個狀況,中國也是大力支持中國企業進入到自主研發當中,所以現在中國也完全的意識到自主研發的重要性。就連比爾蓋茨接受採訪的時候都曾經說過,如果美國的晶片將不再賣給中國,那麼美國將會失去一大批的高薪工作,並且比爾蓋茨還預言中國將來達到自產自給的晶片供應鏈以後,便會拋棄美國的晶片,這樣也會對美國企業造成重大的打擊。
  • 中國電子或收購美晶片製造商Atmel
    9月17日消息,據《彭博》報導,知情人士透露中國電子(CEC)正在初步洽購位於美國的愛特梅爾公司(AtmelCorp。),知情人士稱,中國電子擬以每股8.5美元收購生產工業機械晶片與汽車晶片的愛特梅爾,雙方正在磋商當中。愛特梅爾昨日收報8.18美元,市值34億美元。消息指,收購報價溢價較低,加上需要監管審查,磋商有破裂的可能。另一名不願具名的其中一位知情人士稱,中國電子和愛特梅爾的結合將可能需要獲得美國海外投資委員會的批准。
  • 工控人不得不知的美國十大傳感器製造商!
    一、德州儀器德州儀器(Texas Instruments)是一家位於美國德克薩斯州達拉斯的跨國公司,以開發、製造、銷售半導體和計算機技術聞名於世,主要從事數位訊號處理與模擬電路方面的研究、製造和銷售。德州儀器是世界第三大半導體製造商,僅次於因特爾,三星;是蜂窩手機的第二大晶片供應商,僅次於高通;同時也是在世界範圍內的第一大數位訊號處理器(DSPs)和模擬半導體組件的製造商,其產品還包括計算器、單片機以及多核處理器。德州儀器居世界半導體公司20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