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半導體產業背後的繁榮!

2021-02-25 中國半導體論壇

 

中國半導體論壇 振興國產半導體產業!

        

   中國半導體論壇:半導體日本遊學考察啟動!

在IC Insights發布的一份半導體產業統計報告中顯示,日本的半導體市場影響力和份額自1990年以來,發生了明顯的變化。2017年,其IC市場份額(不包括Foundry)只有7%,與90年代的輝煌相比,日本的半導體行業看似進入了蕭條期。

全球半導體產業1950s起源於美國,於1970s-1980s完成了第一次由美國到日本的產業轉移。在產業轉移期間日本由政府牽頭,企業和研究機構共同協力取得了巨大的技術成果,在成本和技術的優勢下,日本企業藉機迅速成長擴張,強大到難以想像。

●1986年,日本的半導體產品佔世界 45%,是當時世界最大的半導體生產國。

●1989年, 日本公司佔據了世界存儲晶片市場53% 的份額,而美國僅佔37%。

●1990年,全球前10大半導體公司中,日本佔6家,NEC、東芝及日立高居前3大半導體公司,英特爾僅居全球第4,三星尚未能進入前10。

日本半導體業的崛起以存儲器為切入口,主要是DRAM。(中國半導體論壇:CSF211ic)到上世紀80年代,受益於日本汽車產業和全球大型計算機市場的快速發展, DRAM需求劇增。 而日本當時在DRAM方面已經取得了技術領先。

DRAM的技術門檻不高,韓國、臺灣等地通過技術引進掌握了核心技術, 並通過勞動力成本優勢,很快取代日本成為了主要的供應商。1998年韓國取代日本,成為DRAM第一生產大國,全球DRAM產業中心從日本轉移到韓國。

日本半導體企業首先進行了結構性改革。除Elpida 外所有其他的日本半導體製造商均從通用 DRAM 領域中退出,將資源集中到了具有高附加值的系統集成晶片等領域。

2000年NEC、日立的DRAM部門合併,成立Elpida,東芝於2002年賣掉了設在美國的工廠,2003年Elpida合併了三菱電機的記憶體部門。但Elpida於2012年宣告破產,2013年被美光購併,標誌著日本在DRAM的競爭中徹底被淘汰。

「臺前」到「幕後」

從表面上看,日本半導體行業似乎日薄西山,其實不然,只是從「臺前」到「幕後」。半導體行業產業鏈極其複雜,包括上遊的材料、設備、EDA軟體,中遊的設計、製造,以及下遊的封測等。

半導體是個技術密集型產業,得核心技術者得天下,而越往上遊,核心技術越密集、越高端,特別是在半導體材料和設備領域,日本企業在全球仍保持絕對優勢。

據SEMI推測,日本企業在全球半導體材料市場上所佔的份額達到約52%,而北美和歐洲分別佔15%左右。

日本的半導體材料行業在全球佔有絕對優勢,在矽晶圓、光刻膠、鍵合引線、模壓樹脂及引線框架等重要材料方面佔有很高份額,如果沒有日本材料企業,全球的半導體製造都要受挫。

放眼國際,半導體材料幾乎被日本企業壟斷,信越、SUMCO(三菱住友株式會社)、住友電木、日立化學、京瓷等。

矽晶圓龍頭:信越化學

作為IC電路板矽片的主導企業,信越始終奔馳在大口徑化及高平直度的最尖端。最早研製成功了最尖端的300mm矽片。

信越能夠製造出具有11個9(99.999999999%)的純度與均勻的結晶構造的單晶矽,在全世界處於領先水平,其先進工藝可以將單晶矽切成薄片並加以研磨而形成矽片,其表面平坦度在1微米以下。

2016年,全球第六大矽片供應商中國臺灣地區公司環球晶圓併購全球第四大矽片供應商美國 SunEdison,成為全球第三大矽片企業。

自此,全球矽片行業形成日本信越化學、三菱住友、中國臺灣地區環球晶圓、德國世創和韓國LG五大供應商壟斷格局,佔據全球超過90%以上的矽片供應。

日本企業壟斷全球光刻膠市場

縱觀全球市場,光刻膠專用化學品生產壁壘高,國產化需求強烈。 化學結構特殊、保密性強、用量少、純度要求高、生產工藝複雜、品質要求苛刻,生產、檢測、評價設備投資大,技術需要長期積累。

至今光刻膠專用化學品仍主要被被日本合成橡膠(JSR)、東京應化(TOK)、住友化學、美國陶氏等化工寡頭壟斷。

濺射靶材行業龍頭:東曹株式會社

東曹株式會社是一家1935年成立於日本的大型化工綜合企業,濺射靶材專業性強,行業進入壁壘高,東曹株式會社早在20世紀90年代就涉足濺射靶材領域。

經過二十多年的技術沉澱, 憑藉其雄厚的技術力量和過硬的產品質量,公司已經成為全球前三的靶材供應商,靶材銷售約佔全球市場的20%,其中公司在6英寸靶材市場佔有率高達70%。

日本在半導體設備和材料領域經過了多年的投入、研發、技術、人才的積累,使其在這一產業上遊有著很強的話語權。我們要想強大,是沒有捷徑可走的,必須吸收先進的經驗和理念,扎紮實實地發展自己的科技水平。

與此同時,也必須吸取日本半導體設計、製造、IDM等方面衰落的教訓,特別是在與國外強權政治的博弈方面,各方面要齊心協力,才能不犯大錯,以保證產業持續、穩定地向前發展。(來源:211ic整理自網絡)

中國半導體論壇日本遊學考察正式啟動!

邊學邊玩,探訪日本東芝、富士通、京瓷。。。

報名連結:半導體日本遊學報名了!東芝、富士通、京瓷!

相關焦點

  • 國家整體沙揚娜拉,日本半導體產業帝國
    日本半導體產業在過去的1/4世紀中持續走向衰敗,已是不爭的事實。關於日本半導體產業為什麼出現今天這種局面的分析很多,但無論原因幾何,日本半導體業面臨一個殘酷的現實,即日本在全球市場中已不再舉足輕重。對比1990年至今的全球半導體企業銷售額排行可以看出,如圖1所示,1990年日本是全球半導體產業市場的霸主,不僅佔據前10名的6個席位,還包攬了前三名的位置;而到2015年,前10名中僅剩東芝(Toshiba)一家企業,且位列第9,面臨滑出排行榜的危險。
  • 跌落神壇的日本半導體產業到底經歷了什麼?
    以下是文字稿 ▼    開頭    1985 年美國半導體行業協會( SIA )向美國政府提起貿易訴訟:控訴日本半導體產業藉助國內不正當的投資環境,以過低的價格進行出口,破壞了美國半導體產業的秩序,威脅到了國家安全!
  • 臺積電背後的隱形冠軍——半導體材料產業瞄準千億商機
    臺積電 (2330-TW)、美光 (MU-US) 等半導體廠投資帶動下,臺灣半導體材料產業近年蓬勃發展,連續9年都是全球最大半導體材料市場
  • 崛起、鼎盛、衰落、轉型,看日本半導體產業發展歷程
    上世紀 70 世紀初,日本半導體產業整體落後美國十年以上。  70 世紀中期,日本本土半導體企業受到兩件事的嚴重衝擊。  該項目由日本通產省牽頭,以日立、 三菱、富士通、東芝、日本電氣五大公司為骨幹,聯合了日本通產省的電氣技術實 驗室(EIL)、日本工業技術研究院電子綜合研究所和計算機綜合研究所,共投資了720 億日元,用於進行半導體產業核心共性技術的突破。
  • 日本突發7.3級地震,對半導體產業影響幾何?
    另據日媒報導,地震造成日本多地發生山體滑坡、大面積停電和斷水,東北地區至少10個火力發電機組暫停發電。震中所在地區發出地質災害預警,福島縣已發生山體滑坡。日本東北、上越、北陸、東海道新幹線部分區間因停電暫時停運。福島縣福島市的JR車站管道受損,大量漏水。日本內閣官房長官加藤勝信在13日晚的記者會上表示,據經濟產業省收到的報告,截至13日晚11時30分,日本有超過90萬戶居民停電。
  • 劍指2nm晶片,沒落日本重溫半導體強國「舊夢
    根據日本半導體製造裝置協會(SEAJ)公布的統計數據,2021年10月份日本制晶片設備銷售額(3個月移動平均值)較去年同月飆增5成(大增49.1%)至2,719.04億日元,連續第10個月呈現增長,增幅連續第8個月達2位數。在這種利好環境下,臺積電在日本建廠的消息一出,再次引發了外界對日本半導體產業的浮想聯翩。
  • 日本半導體的「昭和陷阱」,誰謀殺了日本半導體?
    言下之意,日本半導體產業之衰敗,是因為美國施壓,日本的產業政策無法施展。但因為日美貿易摩擦而籤署的日美半導體協議,早在1996年即失效。而根據經產省(前身為通產省)的統計數據,日本集成電路的出口額在日美貿易戰後屢創新高,直到2007年之後才出現了明顯的下降。
  • 半導體 產業突圍啟示錄
    出於經濟與政治因素考慮,70年代向日本提供技術與設備支持,產業轉向日本,日本半導體一度躍至世界第一。為了抵制日本發展奪回半導體行業話語權,美國開始向韓國臺灣等地提供支持,第二次,產業從80年代開始轉向韓國與臺灣。為了降低設備、人力等成本,目前,產業逐漸轉向中國大陸。是什麼支持這些國家與地區半導體行業發展如此蓬勃?他們又是如何抓住機遇?我們後續根據國家一一分析。
  • 日本半導體的真面目!中國人需驚醒!
    7月1日,日本半導體制裁韓國事件刷屏半導體圈!(全球恐慌!日本半導體 封殺韓國!)日本宣布,從7月4日起,日本半導體材料、OLED材料等將限制對韓國出口!日本將對用於智慧型手機及電視機的半導體等製造過程中需要的3種材料加強面向韓國的出口管制。理由則是「經過相關部門的討論,認為日韓之間的信賴關係明顯受到了損害」。
  • 日本半導體的強大,讓人窒息...
    :「官產學」一體化打造全球半導體中心全球半導體產業1950s 起源於美國,於1970s-1980s 完成了第一次由美國到日本的產業轉移。在產業轉移期間日本由政府牽頭,企業和研究機構共同協力取得了巨大的技術成果,在成本和技術的優勢下,日本企業藉機迅速成長擴張,到1990 年日本已佔據全球存儲晶片超過50%的市場份額,在全球十大半導體企業中佔據了六個席位。1990s 以後,伴隨著第二及第三次的半導體產業轉移,日本技術及成本優勢喪失,市場份額迅速跌落。
  • 日韓貿易戰開打,才發現日本還是半導體王者
    上一次日本參與半導體界的貿易戰還是30年前,當時日本和美國的晶片大戰改變了全球半導體產業的格局。原來山外有山,上遊之中也有層次,日本恰恰站在了食物鏈頂端。 在亞洲的局部戰中,大家又開始重新審視日本的力量。 根據日本政府對於韓國半導體材料的出口管制,7月初,日本經濟產業省就宣布,日本將限制對韓國出口3種半導體及OLED材料。
  • 半導體產業概述
    半導體產業屬於周期性行業,其發展與GDP相關性較高,整體呈正相關態勢。回顧過去20多年的發展,每一次經濟成長周期的波動和新技術升級,都影響著半導體產業的成長起伏。近幾年隨著人工智慧、大數據、物聯網、AR/VR、可穿戴設備等領域新一代信息技術的發展,半導體行業又重新進入了新一輪的景氣周期 全球半導體產業周期與 GDP 、技術升級周期關係緊密
  • 2018,全球半導體產業這一年!
    站在2018年的尾巴上,你看到的不僅是一個正在崛起的中國半導體產業,更是一個共融共進的全球半導體產業。回顧這一年,讓我們通過這10個關鍵詞來理解當下全球半導體產業。轉眼間2018年即將過去!在這一年間,全球半導體產業依舊保持著增長的態勢,存儲器市場依舊貢獻著大部分市場份額。雖然表面上看起來波瀾不驚,背後則暗潮洶湧。其中最為明顯的一個現象,當屬全球半導體產業遷移所帶來的新舊勢力衝突。
  • 半導體產業的2020年,硝煙瀰漫,刀光劍影中,沉澱下這十大關鍵詞
    整個行業缺貨漲價背後反映的是全球電子產業一體化的現狀,「牽一髮而動全身」無疑是對當前半導體產業最真實的寫照。上遊晶圓產能不足問題或將持續到明年年中才有可能得到緩解,其同步影響的材料、封測及終端晶片產品等一時間也絕對不會停下漲價的腳步,目前只剩下終端消費產品所受的影響微乎其微。
  • 半導體日本遊學考察!
    中國半導體論壇 振興國產半導體產業!
  • 日本發布新的半導體戰略,「日之丸半導體」會捲土重來嗎?
    2021年6月,日本發布《半導體戰略》,包括國內產業基礎的強化與圍繞半導體產業發展的國際戰略兩大對策,旨在重振日本半導體產業。日本半導體產業起步早,通過國外技術的國內市場化「二次創新」,在日本經濟大發展的時期,實現飛躍式發展,同時在國家大項目政策的推動下,實現重點技術和產品的突破,實現「日之丸半導體」的全球引領角色構建。但是日美半導體摩擦、半導體產業發展趨勢的轉變、全球半導體競爭的白熱化以及日本半導體廠商的屬性局限讓日本半導體產業逐步「跌下神壇」。
  • 從「晶片雙雄」看中國臺灣半導體產業
    韓國半導體簡史暗渡陳倉——日本半導體簡史在全球半導體供應鏈領域,中國臺灣企業有著濃墨重彩的一筆,其中最亮眼的是半導體製造領域的臺積電等企業。自上世紀90年代以來,IT產業一直是臺灣經濟的支柱,代表性企業有鴻海(富士康母公司)、廣達、仁寶、緯創、「晶片雙雄」(臺積電與聯電)、「面板五虎」(友達、奇美、廣輝、中華映管、瀚宇彩晶),以及華碩、明基、迪比特、英業達、宏達(HTC)等,其中富士康是消費電子產品的代工王,臺積電是半導體器件代工王。
  • 站在懸崖上的日本半導體行業
    經過一番曲折之後,由於有日本經濟產業省做後盾等原因,東芝存儲器最終以日本企業掌握一半以上表決權的框架達成出售協議。在曾經稱霸全球的各大「日本存儲器」企業紛紛敗退的情況下,東芝存儲器是最後的「堡壘」。東芝能否在複雜的股東構成下確保競爭力?其未來走向將決定包括材料和製造設備在內的日本半導體產業的興衰。
  • 韓國的半導體產業現狀(10)
    這也造就了韓國數量龐大的中小型技術強者,雖然不能和日本的中小企業相比,但是一些中小企業的技術水平還是能夠達到國際領先水平。這種抱團取暖的方式造就了韓國半導體產業奇蹟。    韓國的半導體產業從設計,製造,封測一直到設備和材料都有相當的實力。日本,美國,歐洲的設備和材料無疑是頂級的。其次能夠製造出半導體設備的國家無非是韓國,臺灣和正後奮發圖強的中國。
  • 深度丨復盤日美晶片戰爭,地緣政治的博弈對產業的影響
    為了徹底擺脫美國的影響,實現從原料、設備到製造的全部自產自研,讓日本半導體行業追趕甚至超越美國,所以日本舉全國之力研發DRAM。 以DRAM為入口,依託於汽車和PC產業的繁榮,日本DRAM產業獲得了飛速發展,推動日本半導體走向了巔峰。美國電子產業終端產品市場的衰弱,同時就是電子產業鏈裡面所有環節市場的衰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