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半導體的強大,讓人窒息...

2021-02-14 半導體行業聯盟

  

晶片設計、流片、封裝、測試  微信416000888(班可可)  

一站式全流程服務半導體產業;連接世界級資源,中國半導體崛起!


1、日本半導體產業:「官產學」一體化打造全球半導體中心

全球半導體產業1950s 起源於美國,於1970s-1980s 完成了第一次由美國到日本的產業轉移。在產業轉移期間日本由政府牽頭,企業和研究機構共同協力取得了巨大的技術成果,在成本和技術的優勢下,日本企業藉機迅速成長擴張,到1990 年日本已佔據全球存儲晶片超過50%的市場份額,在全球十大半導體企業中佔據了六個席位。

1990s 以後,伴隨著第二及第三次的半導體產業轉移,日本技術及成本優勢喪失,市場份額迅速跌落。

2、日本半導體材料:產業鏈上延,承接半導體昔日輝煌

雖然日本半導體產業份額已經跌落,但是日本在半導體材料領域延續了半導體昔日的輝煌。2015 年日本半導體材料市場份額額達52%,自身消費15%,在14 種半導體重要材料方面均佔有50%及以上的份額,是全球最大的半導體材料輸出國。

3、日本半導體材料企業:厚積薄發成就領域細分龍頭

在多年的發展歷程中,日本湧現出了一批諸如信越化學、凸版印刷、日本合成橡膠等半導體材料細分領域龍頭企業,在這批企業的帶領下日本半導體材料得以不斷壯大發展。其中信越化學主要依靠技術優勢,通過產品研發獲得內生增長。而凸版印刷株式會社更多依賴外延和合作的方式來完成擴張。

4、給我國的啟示

透過日本半導體產業興衰的歷史,結合日本半導體材料企業的崛起歷程,可以給予國內企業以下幾方面的啟示。

1、 通過「產官學」一體化進行國家級基礎攻關研究,技術水平是第一生產力。

2、找準具有高附加值的核心產品,避免產品分散。

3、積極進行海外研發、合作研發,不同方面技術的碰撞才能誕生創新的火花。

4、經營模式的及時轉型,跟隨時代的發展及時進行徹底而有力地企業經營模式轉型才能獲得客戶的充分認可。

 

一、日本半導體行業發展歷史

(一) 半導體產業轉移歷史

半導體產業是電子信息產業的基礎,代表著當今世界最先進的主流技術發展。

半導體產業於上世紀五十年代起源於美國,之後共經歷了三次大規模產業轉移。第一次是在1970s末期,從美國轉移到了日本,第一次轉移後日本成為世界半導體的中心;第二次是上世紀八十年代末期至九十年代初,產業從日本轉移到了韓國、中國臺灣和新加坡等地,形成了世界範圍內美國、韓國、臺灣等國家和地區多頭並立的局面。第三次是二十一世紀以來,我國由於具備勞動力成本等多方面的優勢,正在承接第三次大規模的半導體產業轉移。


(二) 日本半導體企業發展階段概述

日本半導體企業的發展依次經歷了崛起(1970s)、鼎盛(1980s)、衰落(1990s)、轉型(2000s)四個階段。


 

1、崛起:1970s,VLSI研發聯合體帶動技術創新

上世紀70世紀初,日本半導體產業整體落後美國十年以上。70世紀中期,日本本土半導體企業受到兩件事的嚴重衝擊。一件事是日本1975、1976年在美國壓力下被迫開放其國內計算機和半導體市場;另一件事是IBM公司開發的被稱為未來系統(FutureSystem,F/S)的新的高性能計算機中,採用了遠超日本技術水平的一兆的動態隨機存儲器。

1976-1979年在政府引導下,日本開始實施具有裡程碑意義的,超大規模集成電路的共同組合技術創新行動項目(VLSI)。該項目由日本通產省牽頭,以日立、三菱、富士通、東芝、日本電氣五大公司為骨幹,聯合了日本通產省的電氣技術實驗室(EIL)、日本工業技術研究院電子綜合研究所和計算機綜合研究所,共投資了720億日元,用於進行半導體產業核心共性技術的突破。


VLSI項目是日本「官產學」一體化的重要實踐,將五家平時互相競爭的計算機公司以及通產省所屬的電子技術綜合研究所的研究人才組織到一塊進行研究工作,不僅集中了人才優勢,而且促進了平時在技術上互不通氣的計算機公司之間的相互交流、相互啟發,推動了全國的半導體、集成電路技術水平的提高,為日本半導體企業的進一步發展提供平臺,令日本在微電子領域上的技術水平與美國並駕齊驅。項目實施的四年內共取得了約1000多項專利,大幅度提升了成員企業的VLSI製作技術水平,日本公司藉此搶佔了VLSI晶片市場的先機。

同時政府在政策方面也給予了大力支持。日本政府於1957年頒布《電子工業振興臨時措施法》,支持日本企業積極學習美國先進技術,發展本國的半導體產業。1971年、1978年分別頒布了《特定電子工業及特定機械工業振興臨時措施法》、《特定機械情報產業振興臨時措施法》,進一步鞏固了以半導體為核心的日本信息產業的發展。


2、鼎盛:1980s,依靠低價戰略迅速佔領市場

該階段,日本半導體產業的主要競爭力是產品的成本優勢和可靠性。

日本半導體業的崛起以存儲器為切入口,主要是DRAM(DynamicRandomAccessMemory,動態隨機存取記憶體)。到上世紀80年代,受益於日本汽車產業和全球大型計算機市場的快速發展,DRAM需求劇增。而日本當時在DRAM方面已經取得了技術領先,日本企業此時憑藉其大規模生產技術,取得了成本和可靠性的優勢,並通過低價促銷的競爭戰略,快速滲透美國市場,並在世界範圍內迅速取代美國成為DRAM主要供應國。隨著日本半導體的發展,世界市場快速洗牌,到1989年日本晶片在全球的市場佔有率達53%,美國僅37%,歐洲佔12%,韓國1%,其他地區1%。


80年代,日本半導體行業在國際市場上佔據了絕對的優勢地位。截至1990年,日本半導體企業在全球前十中佔據了六位,前二十中佔據十二位。日本半導體達到鼎盛時期。


3、衰落:1990s,技術和成本優勢喪失,市場份額迅速跌落

從微電子行業的世界技術發展趨勢來看,進入上世紀九十年代,在美國掀起了以downsizing為核心的技術革命,以PC為代表的新型信息通信設備快速發展,但日本在該領域未有足夠準備。同時日本在DRAM方面的技術優勢也逐漸喪失,成本優勢也被韓國、臺灣等地取代。

PC取代大型主機成為計算機市場上的主導產品,也成為DRAM的主要應用下遊。不同於大型主機對DRAM質量和可靠性(可靠性保證25年)的高要求,PC對DRAM的主要訴求轉變為低價。DRAM的技術門檻不高,韓國、臺灣等地通過技術引進掌握了核心技術,並通過勞動力成本優勢,很快取代日本成為了主要的供應商。1998年韓國取代日本,成為DRAM第一生產大國,全球DRAM產業中心從日本轉移到韓國。之後,韓國一面繼續維持DRAM的生產大國地位,一面開發用於數位電視、行動電話等的SOC,雙頭並進;而臺灣通過不斷增加投資,建成了世界一流的矽代工公司——臺積電和聯電,開發了一種新的半導體製作模式,同時積極研發,在部分尖端技術上已經可以與日本齊頭並進。


該階段,日本半導體產品品種較為單一(過於集中在DRAM上),產品附加值低;同時未跟上世界技術潮流,日本半導體產業在該階段受到重創。截止2000年,日本DRAM份額已跌至不足10%。


4、轉型:2000s,合併整合與轉型SOC

為挽回半導體產業的頹敗之勢,日本半導體企業首先進行了結構性改革。除Elpida外所有其他的日本半導體製造商均從通用DRAM領域中退出,將資源集中到了具有高附加值的系統集成晶片等領域。2000年NEC、日立的DRAM部門合併,成立Elpida,東芝於2002年賣掉了設在美國的工廠,2003年Elpida合併了三菱電機的記憶體部門。但Elpida於2012年宣告破產,2013年被美光購併,標誌著日本在DRAM的競爭中徹底被淘汰。

另一方面,日本重新開啟了三個較大型的「產官學」項目——MIRAI、ASUKA和HALCA。三個項目都於2001年開啟,以產業技術綜合研究所的世界級超淨室(SCR)作為研發室,「ASUKA」項目由NEC、日立、東芝等13家半導體廠家共同出資700億日元,時間為2001-2005,主要研製電路線寬為65納米的半導體製造所必須的基礎技術;「MIRAI」項目時間為2001~2007,由日本經產省投資300億日元,由25家企業的研究所和20所大學的研究室共同研究;「HALCA」項目除進行實用化製造技術的研究外,還要進一步研究高速度、節省能源的技術。這三個項目從原理、基礎技術、實用技術到量產技術上相互協調、相互補充。此外,日本政府還實施了SOC基礎技術開發項目(ASPLA)等,進一步對之前的項目研究成果進行再開發。


目前世界半導體產業進入到寡頭時代,競爭格局相對穩定。儘管日本企業在半導體設備行業份額日益減少,但在半導體的一些其他細分行業以及半導體材料領域,日本企業仍保持著優勢地位。DRAM領域主要的生產商是三星、Hynix和Micron(包括收購的原日本Elpida);NAND領域是東芝(與Sandisk合資的四日市工廠),三星和Micron;半導體製造設備是TEL,Screen,日立高科等;半導體材料是JSR,TOK,信越等;晶圓有信越,SUMCO等。

談起日本,大多數人第一反應就是「沒落的發達國家」,或者「經濟停止發展」的印象,可是,日本真的舉步維艱了嗎?

一起來看一篇文章,看看悶聲發大財的日本,這些年,到底在幹什麼。

先來個總體概況:
國際權威研究機構《 湯森路透》 發表了新的一年全球企業創新排名TOP100——湯森路透還是國家智慧財產權中心,中國科學院的合作夥伴,可見其權威性。

全球創新企業TOP100 :

日本40家
美國35家
法國10家
德國4家
瑞士3家

在2014年之前一直是美國第一名,2014年之後被日本超越。

從這幾年的報告中我們可以看出,日本的創新已經發生巨大變化。

日本其實早就拋棄已經淪為低端製造業的家電之類產業,轉變為全力投入B2B,新材料,人工智慧,醫療,生物,新能源,物聯網,機器人,高科技硬體,環境保護,資源再利用等新興領域。

新技術領域,美日兩國瓜分了全球80%……

《Economist》發表2015國家創新質量(Innovation Quality)報告,日本位列世界第三。

創新質量的意思,就是你的創新到底有沒有為經濟的發展做出貢獻——更能體現一個國家的創新實力:


麥肯錫2013發布研究報告,羅列了有望改變生活、商業和全球經濟的12大新興顛覆技術——

未來12大新興技術分別是:移動網際網路、人工智慧、物聯網、雲計算、機器人、次世代基因組技術、自動化交通、能源存儲技術、3D列印、次世代材料技術、非常規油氣勘採、資源再利用

對,目前日本就是全力投入上面這十二個方面,而且百分之90已經做到了世界前三。

某些科研已經做到了世界第一,比如大數據云計算,新材料,資源再利用,能源存儲、機器人等。

目前的日本是蓄力期,等到發力期,其技術儲備有機會讓日本在下個100年又領先一步。日本是個務實主義國家,面子什麼的都是小事,對於日本韜光養晦才是真諦

在技術研發方面,日本有4個指標名列世界前茅:

一是研發經費佔GDP的比例列世界第一;

二是由企業主導的研發經費佔總研發經費的比例世界第一;

三是日本核心科技專利佔世界第一80%以上;

四是日本的專利授權率竟然高達80%,可見其專利申請的質量。

這意味著日本整個國家對技術研發的重視,同時也告訴我們為什麼日本科技能獨步天下。

經濟不只是單純地建造工廠,然後高效運作。

日企不只在於表面豐田、松下、索尼、佳能、日立……而是更多在國際市場上眾多領域的「隱形王者」。

未來大數據時代的關鍵——雲計算,2014年10月起由日本富士通、NEC、NTT、KDDI等聯合設計開發的雲計算安全規則將成為雲網絡服務的全球安全標準。

全球最大的信息產業組織Business Software Alliance(BSA-美國商業軟體聯盟)連續第2年將日本評為雲計算技術與雲應用環境的世界第一國。

下圖是BSA通過對各國雲計算技術綜合評分後的考核報告。

雲計算技術越發達越接近綠色(good),

反之則越接近紅色(problematic),

而最終能獲得深綠色資格的只有日本一家。


我們經常聽說中國網際網路技術很強大,甚至把雲計算能力也歸類到了網際網路技術裡,那麼,走在國內雲計算領域最前排的阿里雲是怎麼說的呢?

看阿里雲官方介紹——

日本、澳大利亞、德國、美國和法國分列第一至第五——在雲計算領域,日本穩坐世界第一。

關於新技術,再舉兩個例子。

1、日本安川電機推出的一款生物醫療機器人。估計不出30年,這就是日本各行各業的樣子——

2、發那科的自動化生產線,這個已經是8年前的東西,現在更先進了。

最近看網友驚嘆特斯拉高度自動化電動車生產線——但很少有人知道,特斯拉只不過是買的豐田的二手生產線:

在未來計算機領域,量子計算機是當今世界一大研究課題。

速度最高是現有計算機的1億倍(10的8次方),而量子計算機的多項基礎技術源於日本, D-Wave量子計算機是由當時在日本NEC研究所任職的蔡兆申和中村泰信,於1999年在全世界率先實現的。

而它的基礎是源於日本東京工業大學西森秀稔和門脅正史教授提倡的「量子退火」理論。

今後,能和日本在量子計算機領域展開激烈競爭的只有一個國家,美國。

如果以上部分已經讓各位驚到了,我推薦把這篇文章看完,這樣可以粗略了解下日本。

美,日,歐盟,這個順序不是隨便叫的。

看到有人說日本創新缺失,你看不到,只是因為別人玩得更隱晦了。

這個世界上幾乎所有的高科技公司,比如三星,intel,蘋果,高通等等,如果沒有日本的高精度設備,配件,解決方案,這些公司至少倒退10年。

不信?

舉個例子:

這幾年不管是VLSI Research,英特爾最佳供應商裡的SCQI和PQS都是日系刷榜(8家SCQI6家日系,18家PQS11家日系,連iphone裡1000多項核心部件就有一半以上來自日本)。

還不信?

接著看。

日本有11家企業獲得英特爾PQS獎。

全球任何企業要獲得英特爾PQS獎,都需要在成本及質量方面獲得80%以上的分數,並在改進計劃方面也獲得80%以上的分數才能獲獎。

日本再次刷榜——

這個星球上日本的技術已經滲透到全世界的各個方面,各個角落。

那麼,這些技術,對日本有什麼幫助呢?能賺錢?

當然能賺錢——

科技評選的權重指標:專利淨收入=專利盈餘(專利收入-專利支出)

日本專利盈餘世界第二,且年年在上漲——

這樣的一個資源匱乏的,土地面積稀少,原材料幾乎都要進口的國家為什麼能維持GDP世界前三半個多世紀?

想想也知道為什麼!

為什麼我國要限制稀土出口日本?

因為稀土是許多高科技材料不可缺少的元素——但能玩轉稀土這個點石成金的東西的國家,這個星球上只有2個,美國和日本。

日本這些技術哪來的?

強大的科研能力!

如何看出日本擁有強大科研能力?

看白人搞的諾貝爾自然科學類獎就知道了。

2000年之後一直到2016年,也就是今年,日本每年至少拿一個諾貝爾獎,僅次於美國,位於全球第二。


談到日本經濟,先看看下面這則新聞——

日本蟬聯世界最大海外淨資產國,這是什麼意思呢?

也就是說,日本在海外還有一個超級日本。

日本資源匱乏,所以日本必須在海外尋求資源,到目前為止,日本海外的資源面積已經達到本土的10倍——礦山,石油這些基礎原料就是資源面積!

日本GDP停滯的原因,資本,技術,工廠不斷向外轉移,現在中國,英國,美國等等國家的GDP包括了日本的公司創造的GDP,但卻不算在日本的GDP統計之中。

日本已經在全球布好了局,當今世界的產業鏈中高端,幾乎由美,日霸佔。日本6大財團,每一個堪比一個小型國家。

日本才是屬於我國說的:裝弱小,悶聲發大財。

日本為了實現戰後經濟擴張的目的,一直堅持長期為企業減稅的政策,鼓勵國內資本輸出。到2015年日本的海外資產已經接近10萬億美元,是國內GDP的兩倍,是中國GDP的80%。

下面的視屏解釋了為什麼日本要開拓海外?

為什麼要隱藏實力?

以及美日當年的貿易摩擦是原因。

看完你就知道,日本這個國家有多恐怖了。

視頻:《CCTV深度國際:日本,危險的潛實力》

以下為部分視頻截圖,不想看視頻的朋友,可以直接看截圖——


結語

正如視頻裡的日本問題專家所稱的那樣——

日本恐怕不是我們,僅僅從表面上能看到的日本,我們一般人不太容易從表象的背後觀察這個國家;而只能從一些經濟的數據上去簡單的評判日本。

並不能僅僅靠GDP(國內生產總值)就能判斷日本經濟的好壞,以及日本國力的強弱,我們要知道,除了GDP之外,還有一個GNP(國民生產總值),如果用GNP來計算日本的經濟的話,它的規模要比現在龐大太多。

無論我們要把日本作為競爭對手,還是不共戴天的仇敵,都需要明確的清楚,日本究竟靠什麼立國?日本究竟強在哪裡?

如果我們依然沉浸在「日本沒落」、「日本衰退」的幻覺中,那麼,只會令我們和真實的日本的差距更加巨大。

來源:花生網


如侵權請聯繫QQ/微信:416000888

如侵刪丨如轉注

【整理不易,記得轉發】


半導體人臨走記得點下方拇指留下腳印。如覺文章不錯,留言評論,轉發更多朋友,傳遞咱半導體人的觀點。

電子工程師論壇www.eefans.com電子發燒友www.eefans.com 中國半導體論壇www.eefans.com 電子工程師論壇www.eefans.com

廣告:摩爾晶片設計聯繫微信416000888

摩爾晶片設計具備從設計規格到晶片流片完整流程的設計經驗,包括:設計實現、功能驗證、綜合和DFT、物理實現、時序和物理檢查、流片。公司在過去幾年中成功為客戶完成了十幾款SoC在65nm/40nm/28nm/14nm工藝上的SoC晶片設計和流片,幫助客戶低成本的、高效的實現產品化。業務聯繫微信416000888

媒體|獵頭|人力外包|設計整包

合作QQ:416000888


推薦關注:半導體行業聯盟(微信:icunion)



電子發燒友www.eefans.com 中國半導體論壇www.eefans.com 電子工程師論壇www.eefans.com

推薦關注:芯榜(微信搜索「芯榜」 添加關注) 

電子發燒友www.eefans.com 中國半導體論壇www.eefans.com 電子工程師論


封測、設計外包、流片等合作微信:416000888

www.eefans.com電子工程師

推廣合作QQ/微信:416000888


覺得不錯,請點讚↓

相關焦點

  • 日本半導體的真面目!中國人需驚醒!
    日本制裁韓國半導體,日本關係明顯受到損害。想制裁你,一萬個理由!外界分析日本半導體封殺韓國處於兩張原因:1、報復韓國不斷向日本討要戰時勞工賠償;2、日本是在刻意打壓韓國的面板及存儲產業。此次制裁韓國半導體,目標瞄準韓國兩大產業——面板和半導體。
  • 日本強大到令人窒息? 日本通告訴你中日真實差距
    點上方「太湖之南」藍字,關注有思想的微信雜誌日本強大到令人窒息日本通告訴你中日真實差距
  • 日本半導體的「昭和陷阱」,誰謀殺了日本半導體?
    日本人師法美國人,模仿、研究了不到十年時間,就生產出了質優價廉的DRAM產品,並供應給美國大型機廠商,將美國的DRAM同行衝擊的一塌糊塗。追求高質量產品的技術文化滲透到了日本半導體企業的血液,來自美國人的誇獎,也使他們開始相信「日本技術第一」的神話。對這個神話的信仰與踐行,卻悄然為日本半導體企業埋了一個不小的雷。當
  • 日本半導體產業背後的繁榮!
    中國半導體論壇:半導體日本遊學考察啟動!在IC Insights發布的一份半導體產業統計報告中顯示,日本的半導體市場影響力和份額自1990年以來,發生了明顯的變化。在產業轉移期間日本由政府牽頭,企業和研究機構共同協力取得了巨大的技術成果,在成本和技術的優勢下,日本企業藉機迅速成長擴張,強大到難以想像。●1986年,日本的半導體產品佔世界 45%,是當時世界最大的半導體生產國。●1989年, 日本公司佔據了世界存儲晶片市場53% 的份額,而美國僅佔37%。
  • 日本壟斷半導體材料真相:我們眼中的優等生,其實是日本心中永遠的痛
    韓國兩大半導體廠老闆先後被逼得出面救火,強大的韓國半導體產業在日本的鎖喉功面前,似乎都成了紙老虎,有媒體更是因此直呼日本惹不起。然而,如果追根朔源,就會發現,被認為是行業優等生的日本半導體材料(包括設備)企業,實際都是日本心中永遠的痛。
  • 半導體日本遊學考察!
    中國半導體論壇日本遊學考察正式啟動!1.行程目的1、看趨勢:了解日本半導體產業興衰之路,探索中國IC產業未來發展趨勢;2、對資源:結識行業大咖,對接行業高淨值人脈資源;3、聊發展:與技術創新及半導體產業高級專家學者展開深度交流,了解行業發展機遇與風險;4、品文化:在東京、大阪、京都,深度體驗日本的精益求精、自由、創新與人文;2.參訪企業
  • 聯華電子購買日本三重富士通半導體的全部股權
    為聯電進一步建立多元化量產12吋廠之生產基地富士通半導體有限公司和聯華電子股份有限公司29日共同宣布,聯華電子將購買與富士通半導體所合資的
  • 站在懸崖上的日本半導體行業
    經過一番曲折之後,由於有日本經濟產業省做後盾等原因,東芝存儲器最終以日本企業掌握一半以上表決權的框架達成出售協議。在曾經稱霸全球的各大「日本存儲器」企業紛紛敗退的情況下,東芝存儲器是最後的「堡壘」。東芝能否在複雜的股東構成下確保競爭力?其未來走向將決定包括材料和製造設備在內的日本半導體產業的興衰。
  • 日本壟斷半導體材料真相:成全球實力派?其實是心中永遠的痛
    韓國兩大半導體廠老闆先後被逼得出面救火,強大的韓國半導體產業在日本的鎖喉功面前,似乎都成了紙老虎,有媒體更是因此直呼日本惹不起。壟斷,沒有想像中強大時至今日,網上有不少讚揚日本在半導體行業壟斷地位的文章,尤其日本祭出斷供韓國三星、海力士等殺器,殺得韓國半導體產業措手不及後,認為韓國半導體產業是紙老虎,惹不起日本
  • 曾居世界首位,日本半導體後來沒落的原因是什麼?
    1掉下首位的日本半導體產業上世紀80年代,日本的半導體產業居世界首位,生產額佔全球大約一半份額。2002年11月,日本電氣股份有限公司(NEC)成立了NEC電子公司,2003年4月日立製作所和三菱電機公司又設立了瑞薩技術公司。2010年4月,NEC電子公司和瑞薩技術公司進行經營整合後,瑞薩電子公司得以成立。但是,幾年後,該公司業績開始表現不佳,由剛剛成立時的近5萬員工,縮減到現在的大約兩萬人。2019年5月,有報導說,該公司在日本國內外的13家工廠已被長期停產。
  • 日本晶片潰敗?卻不知這幾家企業,在幕後掌控著全球半導體巨頭
    日本半導體產業曾經風光無比,NEC,東芝,日立等企業都曾是世界排名領先的晶片巨頭,而此時的英特爾還沒有登頂全球半導體市場,美國晶片企業在競爭中處於下風。後來在美國的幹預下,日本晶片企業的發展受限,美國企業重新崛起,加上韓國三星電子,海力士等激烈競爭,日本一些晶片企業相繼破產,退出了半導體製造領域。時至今日,能存活下來的日本晶片企業寥寥無幾,東芝是唯一躋身全球十大晶片企業的日本企業,不過最終也沒能逃過被出售的命運,2018年,東芝半導體業務被由美國貝恩資本主導的日美聯合體收購。日本半導體產業是不是真的衰落了?看起來的確如此。
  • 電子元器件行業背後的一股強大力量:日本(信息量巨大)
    日本電子元器件表面落寞,可背後已強大到「令人髮指」的地步,動不動都佔全球一半份額。正視其元器件現狀我覺得有多重意義,思考再三後,決定發出此文。2. 越小、越精、越準是他們攻堅的方向,低調、壟斷、暴利、隱身到大家不易察覺的行業上遊是他們顯著的特徵。3.
  • 芯人必讀 | 全球半導體巨頭創業史
    然而,也正是仙童半導體內部這種精神,掀起了當時半導體產業大量創業的熱潮,為矽谷後來的發展帶來了福音。記得80年代一本暢銷書《矽谷熱》寫到:「矽谷當時70餘家半導體企業,有一半的創業者都間接或者直接來自於仙童半導體。甚至在1969年森尼維爾舉行的一次半導體工程師大會上,據統計,當時400餘位與會者,僅有24人未曾到仙童半導體工作過。」
  • 金星是一顆令人窒息的星球
    高溫、高壓、酸雨,金星是一顆令人窒息的星球其實,人類對太陽系行星的深空探測最早是從金星開始的,迄今已有50年的歷史。人類對金星探測曾有著輝煌的過去,但金星濃密的大氣層所導致的高溫高壓環境一方面杜絕了金星存在生命和人類移民的可能,另一方面也增大了人類探測金星的技術難度,嚴重打擊了探索金星的熱情。
  • 一文盤點七家日本半導體設備領域的大型企業
    東京電子東京電子,簡稱TEL,是Tokyo Electron Limited的簡稱,是日本最大的半導體製造設備提供商,也是世界第三大半導體製造設備提供商。東京電子的前身東京電子研究所由久保德雄和小高敏夫成立於1963年,註冊資本500萬日元,員工6人。主要從事汽車收音機的出口和半導體製造設備的進口。1965年,東京電子成為Fairchild Semiconductor的日本代理商。1968年,東京電子與Thermco Products Corp.合併,成為日本第一家半導體製造設備廠商。
  • 日本突發7.3級地震,對半導體產業影響幾何?
    根據研判,此次日本7.3級地震是2011年3月11日發生的日本9級大地震的餘震。據介紹,觀測到最大震度6強(日本以震度表示地震的強烈程度,分為10個等級)的地區包括宮城縣藏王町、福島縣相馬市、國見町、新地町。觀測到震度6弱的地區包括宮城縣石卷市、巖沼市、登米市、福島縣的福島市、郡山市、須賀市、南相馬市等。地震已造成福島縣、宮城縣等地超100人受傷。
  • 臺積電2025年將在日本建半導體工廠
    據日本工業新聞1月7日報導,日本將攜手臺積電展開先進半導體製造方面的合作。
  • 日韓貿易戰開打,才發現日本還是半導體王者
    上一次日本參與半導體界的貿易戰還是30年前,當時日本和美國的晶片大戰改變了全球半導體產業的格局。原來山外有山,上遊之中也有層次,日本恰恰站在了食物鏈頂端。 在亞洲的局部戰中,大家又開始重新審視日本的力量。 根據日本政府對於韓國半導體材料的出口管制,7月初,日本經濟產業省就宣布,日本將限制對韓國出口3種半導體及OLED材料。
  • 日本3大半導體設備廠商業績火熱
    日本半導體製造設備廠商的業績明顯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