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雲最新演講:物聯改變未來 | 完整視頻+全文

2021-02-23 東風雨潤集團

下圍棋,圍棋是為人類的快樂而創造出來的,如果你讓人跟機器比下圍棋,就像人跟汽車去跑,誰跑得快,毫無疑義。所以我覺得不要為此而沮喪,如果這是一種沮喪,你的沮喪,後面的事情會越來越多。

我覺得機器要做很多人類做不到的事情,那才是了不起的東西,機器做人做得到的東西,其實沒什麼大不了。我的字寫得很難看,但是我自己覺得還是很有味道的。電腦的字很漂亮,但是不值幾個錢。所以大家要這麼去想,不管人工機器人做得再好,我還是喜歡人工做出一把椅子來,而不是機器給我做出一把椅子來。

另外一個,人類未來的大數據整個的發展,離不開三個主要的要素,就是網際網路、大計算以及雲數據。數據將成為最重要的生產資料,我們現在講大數據講得很多,大數據涵蓋著兩個關鍵,「大」不是「多」的意思,「大」是大計算的意思,大計算加雲數據,這才是我們所認為的大數據。

首先數據將成為最重要的生產資料,如果說每一次技術的革命,第一次技術革命,煤是主要的生產資料、煤是主要的動能,第二次技術革命,是石油、電,這次技術革命,以創新驅動,數據將成為最重要的生產資料。

第二種,生產力,雲計算,計算能力將成為一種強大的生產力。

第三,網際網路本身是一種生產關係,如果不把網際網路當作一種生產關係去思考,我覺得麻煩也會越來越多,網際網路它不是網際網路公司的網際網路,網際網路是全社會的網際網路。所以我想我們公司在去年雲棲大會裡面提出五個新,新零售、新製造、新金融、新技術、新能源,這五個新有很多爭論,你說到底這五個新有什麼新,其實我們認為新零售是要重新定義零售,新製造必須重新定義製造,新金融必須重新定義金融。我們很多問題,要用新的思考,但是確實我們不是語言專家,所以我們也找不出一個核心的字,暫且稱之為「新」而已。現在大家感覺到整個零售行業的變革非常之快、非常之迅猛,我們提出新零售,其實不是今年,十幾年以前,我們在做淘寶、天貓以及無數電子商務開始對零售行業進行衝擊的時候,大家並不以為然,沒有人會在網上購物、沒有人會這麼把它當回事情,沒有人覺得網上購物的樂趣遠遠超過線下購物的樂趣。

但是今天,十年以後,人們覺得這個事情還真來了,狼喊著喊著,還真來了。但是我想告訴大家,這只是剛剛開始。

現在我想跟大家講,新零售以後,巨大的變革是新製造,而新製造來的速度會越來越快,大批的製造業,在未來的十年到十五年之間,面臨的痛苦遠遠超過今天的想像,甚至超過今天的超市、大量的商場所面臨到的問題。

新製造,實際上來講,由於IOT的發展,由於物聯網的發展,由於計算能力的發展、人工智慧的發展,新製造將倒逼整個社會進行改革、進行推進。

其實企業將會在這場革命過程中,是最重要的推動力量,而企業必須學會革自己的命。大家都知道,一個國家大了,很多的政策,以前國家的發展,中國過去30年,政府成為經濟發展強大的推動力。未來企業家精神、企業和技術將成為強大的推動力。技術將成為倒逼市場的力量,創新將成為市場的力量,而市場能力將成為社會進步的主要力量。

我在想,沒有網際網路的製造業是沒有希望的,當然沒有製造業的網際網路更沒有希望。沒有網際網路的製造業,我認為這些製造業很快就會崩潰掉,沒有製造業的網際網路,那我覺得也是空中樓閣。

    製造業必須要學會擁抱網際網路,未來已經不會存在著Made In China、Made In USA,未來的製造業是Made In Internet,未來的製造業全是在網際網路上製造,而且未來的製造業,請大家記住,未來的製造業本質上是一個服務業,它不是一個純製造業,製造業作為就業的趨勢已經過去。

我們大家知道,美國川普講的要Made In America、buy America,特別希望製造業能夠帶動巨大的就業。我想我的觀點是製造業在本世紀以後開始到未來,將不會成為就業的主要驅動力量,因為大批的製造業將會由機器所取代,而未來創造真正的就業,人類從過去的一兩百年工業時代,將進入現代服務業時代,現代服務業才是真正的製造業,而服務業本身就是製造業。

我想告訴大家,無論是阿里巴巴也好、騰訊也好、Facebook也好、亞馬遜也好,我們是真正的現代服務製造業,我們背後強大的製造能力、設計能力,把服務當成產品的能力,這種製造能力是今天大家要去反思的,它不是網絡上走來走去的一些Program,現在所有的程序、所有的網際網路產品是一個真正的現代製造業,所以這個希望大家要去思考。

未來的製造業已經不是靠規模化,已經不是靠流水線,已經不是靠我們昨天想像的這種貨櫃式的模式,未來的製造業一定是個性化、一定是定製化,未來的製造業,一定是C2B,而不是B2C。未來的計算算法專家一定不是在網際網路公司內部工作,而是在車間裡面寫代碼,所以這一切整個的變化,我想剛才很多專家已經講到了這一切。總而言之一點,我們要讓機器變成智能。

我在講,我們所有的智慧城市也好、智慧大腦也好,無非要解決:

第一,社會經濟發展。

第二,我們要解決的是整個民生服務。

第三,社會治理。

離開這些生產資料,離開這些生產力,離開這些生產關係,我覺得這就是一句空話,因為你都不知道客戶需要什麼,誰是你的客戶,誰是你的敵人。

以前辦事跑斷腿,現在都希望說辦事只要跑一趟就夠了,其實跑了很多趟,跑的是數據,跑的不是人。

以前我們要看病,要圍著醫生轉,今後醫生是圍著病人轉,我們今天講的環保問題,如果環保不能夠通過物聯網、大數據和計算能力來處理,人的感知能力,根本不知道問題會出來,等你發現問題出來的時候,已經為時太晚了。

我今天來的時候講,人工智慧,我當然不太喜歡人工智慧,我喜歡機器智能,人要有敬畏感,我們發明了機器,不一定要機器按照人的思考。人的大腦,我們對人腦的理解可能不到10%,我們要讓機器去學習這10%,我認為有一點自大,我們甚至講外星人,外星不是像人一樣的,如果你要像人一樣去找外星人,你是找不到的。

我想告訴大家的是什麼意思,動物的本能,我們這個人是有智慧的,動物是有本能的,機器是有智能的,但是由於人類的生活越來越快,我們逐漸、逐漸失去很多本能的東西。我小時候走個20公裡,騎個自行車,走個20公裡,走路走個8、9公裡很正常,現在一聽說走過去5公裡,心裡就發虛。

地震的時候,動物有先知的感應,而人已經失去了這種能力,而計算、數據、機器將把人的這些能力重新恢復起來,這就是智能的能力,因為我們人過去的兩百年,由於科技的發展,我們人的眼睛,對外部的世界越了解越多,我們往外空去走的東西,我們去了月亮、我們去了火星,我們不斷在往外面探索,但是人類對自我的了解越來越少,而了解自我不是看他,了解一個人不是看他說了什麼,而是看他在無意識中做了什麼事情,這才是我們所要了解的。

而雲計算、大數據,能夠把人所有的行為記錄下來,讓人更加懂得自己。我們講知道自己要什麼的人是聰明的人,知道自己不要什麼的人是智慧的人,人類在未來必須學會,只有智慧才能對抗未來的機器。所以我在講,今後我們整個人類社會的發展,在進入新的時代,我們必須讓機器來協助人更多的了解自己。

過去我們在開拓外部的世界,未來的一兩百年,我們在發掘人類的內心世界,這在生命科學方面將會有重大的突破。人活到120歲、150歲,並不是什麼笑話而已,因為人將了解自己越來越多。

我們對於未來的未知遠遠大於已知,所以我想,剛才我在說,我們阿里巴巴不是今天做成的,是18年以前我們相信有這一天才會做成的。我們今天同樣相信未來的世界會是這個樣子,並且為之去努力。

今天能夠定義清楚的東西都不是未來,這是我們的觀點和看法,今天我們怎麼想像未來,我認為都是幼稚的,儘管18年以前,我們知道網際網路會發展,我們知道電子商務會發展,但是我們沒有想像到電子商務、網際網路18年以後會發展成這個樣子,而運氣又那麼好,到了我們公司身上,我們再想像,也想像不到今天的。

人類一百年以前發現電的時候,認為電就是用於電燈泡的,它沒有想到今天還有電飯煲、空調機,我相信一百年以前,人類是想像不到的,今天我們對於數據的理解。我已經聽見很多專家學者,有些政府部門講數據壟斷。今天的數據跟二十年以後的數據相比,跟萬物相連以後的數據相比,真是滄海一粟都不是。

所以我們今天要思考的是如何面對未來,我們要鋪設一個方向,如何堅持,並且不斷的去完善。我覺得今天的會議在江蘇開是非常有必要,而且極具意義,甚至是裡程碑的。

我1995年開始創業做網際網路,1996年我在北京參加過一次網際網路的討論,在座大家可能沒有一個人知道,一個房間裡面,坐了17、18個人,在科協大樓,我們坐在一起,我也不知道怎麼被他們叫去開了一次會。我那時候問他們,我們今天已經有網際網路專家了?1996年,大家討論網際網路未來對人類的影響很大,我們應該採取什麼樣的措施來管理和控制好網際網路。

我那時候就很納悶,怎麼1996年就有網際網路專家了,結果那次會議,所有擔心的問題,今天一點也沒有發生,不該擔心的問題,都出來了。

所以我自己這麼覺得,大數據、雲計算和物聯網,今天我們講暢想未來,我相信人類有這個智慧去解決這樣的問題。我們今天這個國家在提倡創新,低層的創新是產品創新,中層的創新,技術創新,最高層的創新是體制創新。但是創新說說容易,而管理創新、治理創新的能力是非常之欠缺的。

所以我們在這兒探討物聯網在發展過程中,如果企業是強大的生產力,企業是強大的推動力量,我感謝江蘇省委省政府搭建這麼一個平臺,讓大家來暢所欲言。但是另外,政府要建立良好的生產關係,去適應生產力的發展,這可能是我們今後最最需要的,去保障創新,用新的方法去治理創新,去管理創新,去引導創新,去保護創新。

我們要避免各種各樣的紅旗法案,一八三幾年,英國出了一個機動車法案,那時候英國最早發明了汽車,但是汽車起來以後,反對的人無數,因為認為汽車將會取代很多馬車夫的工作,馬車夫在那時候是屬於白領工人,是技術活。如果技術出來,很快就把馬車夫的工作給幹掉了。所以所有的馬車夫上街遊行抗議,就像今天說實體經濟被網際網路經濟衝垮的道理是一樣,遊行的結果,政府出了一個機動車法案,後來稱之為紅旗法案,就是要求每個車前面必須有一個人拿著紅旗,車的速度不能超過每小時七英裡,絕不允許超過馬車的速度,超過馬車的速度,立刻吊銷牌照,使得30年以後,英國才取消了這樣的紅旗法案,這個紅旗法案使得英國並沒有抓住汽車,使德國和法國起來,美國抓住了汽車,使自己成為了一個車輪上的國家,隨後帶動了石油經濟的起來。

今天我們嚴防紅旗法案這樣的東西,對未來的網際網路、物聯網以及各種各樣未來政策,我們不要認為我們比別人強,沒有人是未來的專家,我們都是昨天的專家,我們對未來只有探索,要相信自己,相信人類,相信我們的孩子們,他們是有辦法去解決的。有時候制度過多,反而讓我們不能前進,歐洲沒有大的網際網路公司,一個重要的原則,他們法律制度實在太多,擔心的問題非常多,還沒開始幹,就問這個問題怎麼解決,那個問題怎麼解決,網際網路還沒起來,大家就在討論隱私問題、安全問題,我相信我們有辦法解決,我們解決不了,我們的孩子一定比我們解決得好,因為八零後、九零後、二零零零後,他們就是比我們聰明。

我認為他們的責任和擔當也絕不亞於我們,我們剛覺得手機出來的時候,這麼小的屏幕怎麼可以跟PC比,手機今天的力量,它的運算和計算能力超過了任何一臺當年的PC,今天我們的手機,那時候覺得這麼小的字、這麼小的圖片,怎麼可能跟電腦相比,電腦怎麼可能跟電視機相比,一代超越一代。今天不是你看不了,是你眼睛花了,孩子眼睛並沒有花。

我爺爺認為我父親不如他,因為我爺爺聽所有的東西是從報紙上看的,他認為報紙上說的都是對的,我父親認為,他覺得收音機更重要,我們這一代認為電視機很重要,但是我們的孩子認為網際網路最重要,因為他們並不相信別人說的,他們要參與,他們自己體驗。所以我們相信,我們的孩子,我們的八零後、九零後、二零零零後的孩子們,他們生於網際網路,呼吸於網際網路,他們也有自己的擔憂,他們也有自己的想法,相信他們能夠找到這樣的東西出來。

所以IT時代,我們人類已經從IT走向DT,IT是Information Technology,DT是Data technology,這不是字的區別,也不是技術的區別,而是思想觀念的區別,IT是讓自己做得越來越強,IT是信息壟斷,我知道,你不知道,我就有利益,而DT必須學會共享,必須學會普惠,必須讓別人強大起來,你才會強大起來。而整個世界的趨勢就走向了普惠、共享和可持續。

從這方面來講,我們今天也探討了很多問題,關於跨界的思考,大家覺得跨界,現在是一個很新奇的事情,很令人吃驚的事情,我可以這麼講,二十年以後,不跨界是很新奇的事情,是很令人吃驚的事情。

像我們阿里巴巴,人家講你們到處都在,我們去那兒,不是因為那兒有利潤,我們去那個領域,不是因為我們貪婪,是因為數據必須打通,智慧必須連接,是因為文化必須溝通,網際網路沒有邊界,如果網際網路有邊界,網際網路僅僅是一個工具,網際網路它是一場技術革命,就像電沒有邊界的,不能說在塑料行業可以用電,鋼鐵行業不能用電。所以只要沒有邊界的思考,才是真正的未來,這是網際網路真正的,希望我們人類能夠共同分享到網際網路。

人與機器的競爭是可怕的,我再度強調,人要有自己的自信,人要明白機器一定不可能戰勝人類,但是機器在未來的二三十年以內所發展出來強大的力量,會對人類有巨大的衝擊,人必須明白什麼是我們可以做的,人過去三百年來,人類認為自己無所不能,但是未來的機器將會把我們很多的無所不能的東西,將會取代,我們會有失落感,但是我想告訴大家,我們人類一定會戰勝機器。

另外我想整個的物聯網,整個的大計算,整個的大數據,成為我們整個社會的基礎設施,成為生產資料,成為生產力和生產關係的時候,對社會的衝擊之大,是遠遠超過我們的想像,我們所有的人類要做好準備,未來30年,從新零售開始衝擊,到新製造很快,金融也是一樣。但是衝擊也好,它不是一帆風順的,衝擊的目的不是為了消滅誰,衝擊的目的是為了倒逼市場改革。

所以我們講轉型升級,講了這麼多年,文件發的比莎士比亞全集還厚,但是我們得到的效果怎麼樣,並不顯著,我們必須要有市場的力量,必須有技術的力量,必須市場上有像我們這樣的鯰魚去倒逼這個市場進步,這是網際網路大公司的責任,也是我們的擔當,不是因為它有錢,而是這是一種責任,更是一種擔當。

也最後跟大家講,一直認為今天很難,明天更難,但是未來是美好的,今天沒有一家公司是快樂的,大家不要認為,千萬不要以為網際網路公司很好,我們傳統實業不好。我想告訴大家,這麼多中國網際網路公司真正賺錢的沒幾家,賺大錢的,沒有超過五家公司。但是實體經濟裡面,也有很好的企業,不是實體經濟不好,是你的實體不太好,這個要清晰的認識到。

今天全世界好的實體企業還是有不少的,凡是不能適應世界未來,不能適應技術潮流,不能適應未來思考的企業,必須被淘汰,轉型升級的目的,不是讓大家平平坐,轉型升級的目的,讓好企業更好,讓壞企業能夠淘汰掉,這才是我們轉型升級真正要發展的目的。

未來所有程序化的工作都會被取消掉,大量的就業,昨天最好的工作都會失去,我們現在講了很多,大數據需要很多分析師,我告訴大家,大數據將消滅所有的分析師,沒有一個分析師可以分析得了大數據,分析師只能分析信息,不可能分析數據。所以這個工作,今天我學數據分析工作,你以為可以找到未來,沒有未來,我先告訴你。

所以我們未來的人應該更加活得像人,機器更加像機器,這是我們需要做的。由於機器取代了很多工作,那麼我們人類說我們的工作呢,我想告訴你,也不用太擔心,我覺得人類未來在二十年內看得到,每一天只工作四個小時,每個禮拜,我們只工作三天,非常正常,而且你會很適應,你甚至認為我時間還不夠。就像我們的祖先,我們的祖父們一天工作16個小時,在土地耕田耕地,他們覺得非常忙。現在我們一天工作八個小時,一周休息兩天,我們覺得時間不夠。

所以未來的世界,人類工作四個小時,你的人是在移動之中,原來你一輩子只去了三十個城市,現在可能未來一輩子去三百個城市,你永遠在路上。所以全球化勢不可擋,Mobile不是只移動手機,而是數據的移動,人類的移動,將跨越一切。

所以這一點,希望大家不用太擔心,所以製造業,我也想告訴大家,國家在發展的政策的過程中,一定要銘記製造業未必一定是成為就業的主要渠道,現代服務業,從製造走向現代服務業,而現代服務業純不是買賣之間的關係、服務之間的關係,服務業如果沒有強大的服務業製造,是不可能有未來的,製造業不學會服務,是不可能,所有的機器不是靠你賣出去就行了,而機器本身就是一臺服務的機器,背後有強大的智慧、強大的數據、強大的計算能力,以及整個社會必須互聯。政府必須要形成一個Smart government,我們堅信不一地在往這裡走。

今天我們很多行業都會擔心,但是我告訴大家,擔心也沒用,今天抓緊時間改變才是未來,我們真正今天來講,我們這些人很幸運,我們面臨著改變的過程中,改得好,人類會越來越好,改得不好,我們的痛苦會很大,但是未來還是會很好。

第一次技術革命,造成力量的失衡,使得造成了第一次世界大戰,第二次技術革命,再度造成世界大戰,也是蠻有意思,我本來沒有想過,但是在國外討論的時候,有很多老外挑戰我,他說你們中國強大,成為了世界第一大國,經濟體成為第一大,你們會不會入侵別人,你們會不會像美國一樣成為世界警察。那時候我的討論,我說我們整個中國的文化不一樣,儒釋道三家哲學思想,儒家講究人改變自己的行為,來適應這個社會,道家講人改變自己的行為,適應天地之規律,我們佛家思想,改變自己的行為,適應內心世界的發展。中華民族漢族在長江黃河流域生存,我們特能種糧食,所以我們糧食過多,我們最擔心的不是去搶別人更多的糧食,而是把自己圍起來,所以我們第一個思考,把長城建得好好的,我們善於守。

而北寒帶、溫帶一帶的遊牧民族,永遠缺乏糧食,進攻將成為最主要的一點,所以這個民族跟它的一方土地養育一方人,這個套路,確實是不一樣。所以基於這些思考,我們未來人類怎麼學會Team work,我們怎麼樣在這裡面的攻防之道、陰陽之道、盛和之道,我覺得這是我們今天要去思考的。

想到這一點,我說我最擔心的行業,第三次世界大戰,如果因為這次技術爆發,我們要思考的,人類不應該自己之間的戰爭,人類第三次世界大戰要爆發,應該是向生命科學進攻,消滅癌症、消滅愛滋病,人類應該消滅貧困,人類應該用技術去消滅環境汙染的問題。

我昨天過來的時候,路過看到太湖,我覺得太湖以前的汙染非常嚴重,今天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是還是需要改善,如果要治理汙染,汙染如果不是通過物聯網、通過數據、通過計算發現這些問題,解決這些問題,靠人工,等你發現這個問題,已經太晚。

所以我自己這麼覺得,我們的第三次世界大戰,應該人類共同向疾病、向貧困、向環境汙染治理,向這些去走的時候,社會的技術,我們真正從知識走向了智慧,所以這是我希望跟大家去分享,有不同的思考。

那麼未來我最擔心的一個行業變革,那就是教育,我們很幸運,我們這些人二十年內混混也能混過去,但是我們的孩子們是混不過去的,如果我們今天依舊有今天這樣的教學方法,方式和課程,去教育這些孩子,那麼這些孩子三十年以後將會找不到工作。

每次的變革,都必須是教育的變革,要走在前面,所以我覺得我們的國家,我們的社會,我們的世界,高度注重三十年以後可能什麼樣的產業,由此來調整大學的課程,小學的課程和中小學的課程,因為只有這樣,我們這個社會才是平穩的,只有這樣,我們的下一代有了機會,我們才不會人類之間發生很多的問題。

所以我覺得我們的孩子們的教育,也不應該按照原來的死記硬背,去記很多東西,因為這些活可能絕大部分,不是所有,很多將會被計算機所取代。我們要做的工作,是讓孩子做最好的自己,只有讓他們成為最好的自己有些人天生會讀書,活活氣死你,我是不太會讀書,但是我也沒有那麼傻,但是有些人真會讀書,好像上輩子會讀過書來,有的人彈鋼琴,三個小時就學會,我學三個月都沒搞清楚音譜在那兒,每個人都是自己最好的。

你發現自己最好,了解自己,並且在這兒發展起來,我相信我們一定會有未來的機會。所以我希望我們的社會要去在看到今天機會的時候,也要看到挑戰,但是這些挑戰一定會過去,三十年、五十年內,我們應該找出更好的方法去解決這些挑戰,而不是阻擋這些挑戰,更不能用技術來形成貧困差距的工具,我們應該讓技術成為整個社會普惠,整個社會共享,只有這樣,人類才能綿延。

我想這是我想跟大家分享的,在這兒特別感謝,因為物聯網,萬物互聯,它會真正讓我們帶入到一個數據的時代,它真正讓我們的計算能力,雲的能力,人工智慧,成為可能,離開了萬物互聯,再大的計算能力等於沒有用,再強大的機器沒有原材料是空轉,而所有這一切,萬物互聯,會超越我們的想像,請為此,所有人的努力,請為此,政府建立良好的保持創新的政策,鼓勵創新,學會治理創新,我們今天很多部門治理創新,管理創新的能力,就像當年說我管了這個社區全是貧民房,全是木結構的房子,今天突然出現了一些摩天大樓,你不能用管理那些木結構房子的思考來管理摩天大樓,我們也必須進行改革,只有這樣,社會才會更好,再次謝謝大家,有這個機會分享。

相關閱讀:

馬雲演講:未來十年這五個行業將迎來巨變

來源:央視財經(ID:cctvyscj)

BAT三家大佬聚首還是三年前的事,繼2014年之後,馬雲、李彥宏、馬化騰在今年的IT領袖峰會上再次相遇。在李彥宏和馬化騰面前,馬雲在主題演講中暢談實體經濟與虛擬經濟的相愛相殺,人工智慧真的會在未來會取代人類、未來30年女人要蓬勃發展起來…現場馬雲還爆出了哪些金句?


「大家現在說實體經濟不好,其實實體經濟從來就沒有好過。說企業難做,企業從來沒有好做過,只是活下來的人說好做,死掉的人說難做。」

馬雲談到,只有中國絕大部分的實體經濟,或絕大部分的製造業都在罵網際網路,網際網路不是替罪羊,也不應該成為替罪羊,大家都應該思考的是如何利用網際網路把這個做得更好。

馬雲認為,實體經濟和虛擬經濟本來就不應該是對立的,實體經濟難,全世界都難。「我覺得實體經濟中該淘汰的就應該淘汰,不能保護那些快死掉的。」

馬雲再次提到了新零售的概念,馬雲認為,新零售是線上線下的結合,純電子商務在未來5年內依舊會高速增長,但要想10年後怎麼樣。「純電商會很艱難,純線下零售也會很艱難。所以新零售實際上要把線上線下整合思考,要考慮以後的零售,不是思考學會怎麼賣東西,而是學會怎麼服務好你的客戶。

此外,馬雲還提到了新金融的概念。「傳統的金融解決的是二八問題,在中國特別明顯,金融機構只要服務好20%的大企業,國有企業、外資企業就行了,80%的小企業,他不需要去管理,做也不一定做得好。而新金融要解決的是八二問題,解決80%的消費者和中小企業,如何能夠解決我們經常討論的小企業拿不到錢。」

而對於新技術的發展,馬雲認為「彎道超車十超九翻,你要彎道超車的可能性絕對不大,只有在另外道上超車才有可能。根據大數據、移動網際網路在整個未來的雲計算、行動作業系統,智能晶片、人工智慧上,中國是有機會的。但PC領域裡面我認為還是很有難度。」

「每一次技術的變革都是就業的變革。前兩天杭州有一個搶劫犯連搶三個超市只搶到了1800元人民幣,最後被抓起來,因為大家都使用微信支付、支付寶,沒有用現金支付。」

馬雲還講到了叫花子在門口擺二維碼讓大家捐錢的故事。」要飯都開始改變自己的東西,所以不是網際網路搶去了你的就業,而是你對網際網路的漠視。當我們都認為技術摧毀就業的時候,其實技術在重新創造無數的就業。「

關於人工智慧,馬雲說,「去年在IT領袖峰會大家把AlphaGo說得天花亂墜,我個人覺得So TM What,下圍棋的樂趣就在於對方下了一步臭棋我們搞他一下,可現在連臭棋都不下了,還有什麼意思呢?」

馬雲認為,機器要做的是人類做不到的事情,這才叫本事。我們應該思考機器要有自己的思考,機器要有自己的方法。

未來30年女人要蓬勃發展起來

而對於未來30年,馬雲認為這已經不是力量的競爭,不是肌肉的競爭,甚至不是知識的競爭,而是服務別人能力的競爭,而是體驗的競爭,所以女人在未來的30年將會蓬勃起來。

另外,馬雲表示,未來30年,不是網際網路公司的時代,而是用好網際網路公司的時代。

大家早上好,坐在下面挺感動的,一個經濟學家花了那麼多時間講專業的AI問題,我們國家經濟學家們開始關心的事,成功的把握性越來越大。確實講的很專業,我講一些不太專業的事情。

我來這裡主要也感謝論壇,每年只要來,我都希望講一些我自己對行業問題的看法。不來的話,我也在網上很關注這裡所有的討論,過去九年深圳IT領袖峰會給業界很多思考。我是一個老師出身,所以我胡說八道的時間多一點,機會多一點,因為我不是技術人員,也不是商業人員,我的職責是利用我過去所有的思考、經歷和資源把所有的問題給大家分享一下。

我的講話不一定是對的,只希望給大家一些思考。因為我從2000-2005年在廣東至少做過200場的交流,選了很多小企業家,包括零售行業,那時候我講得最多的是電子商務對製造業、零售行業巨大的衝擊。但那時候相信我們的人並不多,也很正常,那時候大家覺得所有的零售行業都笑話我們電子商務不可能顛覆掉,但我們覺得這是一個趨勢。

如果我們今天同樣對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慧,不管你怎麼暢想,我認為人類的想像力都是有限的,你覺得未來是這樣子,其實未來並不是這樣子。所以今天我在這裡跟大家還是要講一些我一直堅信的觀點:過去20年是網際網路技術的時代,未來30年將會成為網際網路的時代,社會的變革,各行各業變革的速度會越來越快,不管你高興也好,罵人也好,喜歡也好,未來30年是變化遠遠超過大家想像。

大家現在說實體經濟不好,其實實體經濟從來就沒有好過。 說企業難做,企業從來沒有好做過,只是活下來的人說好做,死掉的人說難做。實體經濟都講由於網際網路衝擊,其實也只有中國絕大部分的實體經濟,或絕大部分的製造業都在罵網際網路,在美國、歐洲所有做得不好的企業都在問自己這個問題,我怎麼就沒有擁抱網際網路,我應該怎麼改變自己?

只有在中國到處在罵是網際網路害了我們,這也是我希望大家思考一下,網際網路不是替罪羊,也不應該成為替罪羊,大家都應該思考的是如何利用網際網路把這個做得更好。

前兩天我看到線上線下不公平,需要線上線下徵稅,其實線上線下徵稅公不公平是一個偽命題,本質上是大企業和小企業,我從來還沒有看到一家線上的大企業不繳稅,只要做到一定程度都徵稅。今天不要盯上小企業繳了多少稅,而是小企業有沒有賺錢,有沒有利潤,有沒有活下來。今天不要看網際網路對你這個行業有多大的衝擊,而是要思考如何運用好網際網路。

我覺得十年以內會加速五個行業的變革,有人說我是胡說八道,我再胡說八道一下也無所謂。新零售是線上線下的結合,以前講電子商務多麼重要,現在怎麼又不講電子商務多麼重要,純電子商務在未來5年內依舊會高速增長,我們要想10年以後會怎麼樣。

我花很多時間思考一個問題,我創業的時候沒有積累,我爸也沒有錢,也沒有官,也沒有在銀行工作的舅舅,也沒有今天的資源,既沒有積累,也沒有資源,唯一的思考是對未來的判斷,10年以後會怎麼樣,誰對未來的判斷越準確,然後你按照這條路走下去才有贏的可能性。所以我們思考5年內電商會很好,10年以後呢?純電商會很艱難,純線下零售也會很艱難。所以新零售實際上要把線上線下整合思考,要考慮以後的零售,不是思考學會怎麼賣東西,而是學會怎麼服務好你的客戶。

其實在美國的傳統零售做得不錯的,絕大部分都是學會如何去服務好你的客戶,而不是學會賣東西。我們在過去10年以內傳統零售更重要的促銷想的任何方法就是怎麼賣東西。所以從賣東西走向服務別人是巨大的變革。

新製造,未來的製造行業已經不是標準化、規模化,而是個性化和智能化。以加工標準化、定製化流水線,這要引起高度的重視,我前幾年就在上海講,淮海路、南京路的零售行業一定要面臨零售行業的挑戰。今天廣東的製造業一定會面臨未來新製造的挑戰,也就是個性化、定製化、智能化成為未來的時候,原來的標準流水線貨櫃一切都會成為麻煩。

大家知道智慧化很重要的一點,以前手機本來就是打電話的,裝上作業系統以後,手機打電話的功能不到20%。假設汽車裝進了作業系統,汽車的交通作用也不到20%。

另外一個新金融,傳統的金融解決的是二八問題,在中國特別明顯,金融機構只要服務好20%的大企業,國有企業、外資企業就行了,80%的小企業,他不需要去管理,做也不一定做得好。而新金融要解決的是八二問題,解決80%的消費者和中小企業,如何能夠解決我們經常討論的小企業拿不到錢。

今天在印度,我們用了螞蟻金服的技術,在短短的一兩年內,現在已經有2億印度人用手機開始開設了銀行帳戶進行支付,微信支付和支付寶對金融行業的衝擊非常大,創新也非常大,所以新金融會越來越大。

第三個是新技術,核心技術,未來將不會圍繞以PC為主的晶片也好,PC的作業系統和資料庫都會重新顛覆。所以我一直覺得我們不應該彎道超車,而是換道超車。

彎道超車十超九翻,你要彎道超車的可能性絕對不大,只有在另外道上超車才有可能。根據大數據、移動網際網路在整個未來的雲計算、行動作業系統,智能晶片、人工智慧上,中國是有機會的。但PC領域裡面我認為還是很有難度。

最後是新能源,以前第一次技術革命是煤,第二次技術革命是石油,第三次技術革命主要的能源是數據,社會的變革會越來越大,每一次技術的變革都是就業的變革。前兩天杭州有一個搶劫犯連搶三個超市只搶到了1800元人民幣,最後被抓起來,因為大家都使用微信支付、支付寶,沒有用現金支付。

還有一個叫花子在門口擺了一個二維碼,大家可以掃二維碼捐獻。要飯都開始改變自己的東西,所以不是網際網路搶去了你的就業,而是你對網際網路的漠視。當我們都認為技術摧毀就業的時候,其實技術在重新創造無數的就業。

上一次工業技術革命,1870年在美國的農民佔50%,大家知道100年過去了,現在美國的農民只佔2%。中國房地產行業發展僱傭了成千上萬的農民工,但是最近這兩年,我們以前老是擔心城裡農民工那麼多怎麼辦,房地產沒了農民工去了哪裡?去了快遞。所以解決了社會巨大的問題。深圳發展過程中,每個城市都有民工很多,但這幫人沒有回到農村去,去到了快遞,當然也有回去的。另外很多技術活,很多白領都沒有了,大家都在講大數據、雲計算,數據分析師將來是不是有活?十年以後沒有數據分析師這個職業了。

我在年前跟公司內部,我們啟動了一個項目叫ET項目,我們認為未來的機器會比人越來越聰明,30年以後《時代雜誌》封面本年度最佳CEO是機器人,你信也好,不信也好,它都開始起來。所以技術,如果你的技術不能夠讓這個世界更加普惠、更加公平,如果你公司的技術不能讓社會的經濟能夠更加持久,如果你的技術不能讓人類更加快樂、更加健康,我認為你的技術沒有多大意義。以前我們創業是要靠資源,要有錢,要有關係,未來你要創業是問你有沒有技術,你有沒有數據,你有沒有創新。

在座所有的企業家,王健林跟我打賭,線上多還是線下多,現在打這個賭沒有意義,未來沒有一個企業可以完全脫離網際網路。所以過去我們說電是高科技,現在誰還說電是高科技,以後沒有人說網際網路是高科技,這是基礎設施。與其你今天還在罵這個東西,還不如趕緊去擁抱,讓你的員工多花點時間在這。未來30年,我覺得世界不屬於網際網路公司,而是屬於那些用好網際網路的公司。

過去可能是BAT,BAT如果不能把自己的技術、資源、能力、人才普惠化,BAT會越來越小,只有把自己的技術變成一種普惠的技術才有可能起來。所以我還是想未來30年,不是網際網路公司的時代,而是用好網際網路公司的時代。網上不是一種形態的改變,而是一種思想的深化。未來你服務的客戶絕大部分都在網上,今天網上80%的消費者都是80後,再過幾年90後、00後基本上都是在網上,現在大部分的人還在線下,50歲以上的人,有一個領導以前跟我講從來不上網,從來不購物,我說這不是什麼時髦的事情,不是什麼時尚的事情。就像我們以前講只有貧下中農才可以當黨支部書記一樣,沒有什麼值得驕傲,我們必須學習。

再過20年、30年,我們面對的所有客戶,他們出生下來就是網際網路,所以大家準備好。在我們公司三四年來提到最多的兩句話,第一是一切業務數據化,第二是一切數據業務化,所有的業務如果不是數據的話就別做了,所有的數據必須變成業務,所有的業務必須數據化。正因為你只有這樣才能迎接這個時代,

我們儘管走得比較前面,但是我們比任何一家公司都擔驚受怕,如履薄冰,你必須要有獨立的思考,必須強迫自己改變昨天的成功模式。所以未來的企業家是開放的胸懷,必須是利他的精神、責任感和全球化的眼光。

現在國內全球化和國際化也搞糊塗了,國際化是一種能力,全球化是一種格局,國際化不是在國外開兩個工廠,你會講幾句英文就有國際化視野,國際化是一種能力,全球化是一種格局。全球化你要為當地創造價值,你到當地去不是因為他有便宜勞動力,不是因為當地有便宜的資源,而是你去當地創造獨特的價值,使當地創造了更多的就業機會和稅收,只有這樣的企業才稱之為全球化的企業。所以未來希望大家高度關注未來的30年,高度關注那些低於30年的公司,高度關注30歲以下的年輕人,因為他們將成為未來30年整個社會進步的象徵。

最後講講人工智慧,我自己作為學者,我有不同的看法,允許我有不同的看法。去年IT領袖峰會,我晚上參加了研討會,大家把AlphaGo說得天花亂墜,很恐怖的樣子。我個人覺得So TM what!?

機器比人跑得快大家都承認吧,機器比人聰明,我們人類聰明無非幾個,這個哥們背書水平特別高,過目不忘,計算機比你厲害多了,這個人算術算得很快,計算機不知道多快,而且還沒有情緒。下圍棋本來的樂趣就是對方下一把臭棋,結果機器不會下臭棋,那還有什麼事情呢?圍棋打敗了人只是侮辱了一下人而已,機器要做的是人類做不到的事情,這才叫本事。

我個人認為我們另外一種方向應該思考機器要有自己的思考,機器要有自己的方法。汽車也是機器,但汽車如果仿造人兩條腿走路的話?未來20年、30年要思考的是怎麼用機器固定的智能。

我在美國這個行業也看了很久,很多學者專家,大腦神經外科專家都進入了人工智慧,我覺得這個有點懸乎,我們人類對自己大腦的認識都不到3%,我們讓機器去學3%。

我覺得機器比人做得好的事情,機器做得好只會讓人越來越沮喪,我們要讓機器做人做不好的事情,人創造不了的事情,這是我認為在智慧機器人上前景還是有很多的。過去20年,過去人類100年,我們把人變成了機器,未來100年我們將會把機器變成人,而這個人跟我們想像的人是不一樣的。

外星人不是人,人太自大了,覺得外星人長得跟我們一樣,瞎扯。如果我們多花點時間在機器智能上,讓機器成為人最好的夥伴,而不是人最大的對手,只有這樣人類有責任和擔當讓機器成為人的合伙人,成為人的合作夥伴,而不是讓機器來取代,我今天的位置是15年前的努力才有的,我們今天的努力可能會影響到10年、20年以後的自己,社會也是這樣發展。

21世紀最大的能力成為核心能力就是服務別人的能力,IT時代一切以強化自己為主,而DT時代是強化別人,賦能別人,讓別人越來越強大,這是DT時代。我大概三四年前講DT時代,前兩天美國人說你怎麼那麼聰明知道DT,他們以為DT是川普,我說的DT時代不是川普時代。

戰略要考慮兩個方面,一個是考慮自己,一個是考慮別人,如果只考慮自己不是好戰略,很多人說阿里巴巴怎麼不做物流快遞,其實物流快遞我們在做,但菜鳥只有2000號人。你想如果我們要去招聘100萬的快遞人員,我們公司的管理可能就垮下來了,把別人的飯碗都砸了,你說我們這些人幹嘛?你覺得聘請幾個快遞人員管理真正有獨特的技術嗎?不是獨特的技術,這

些獨特的服務技能應該留給別人幹。如果你把所有的事情都幹了,你做成的那一天也是滅亡的那一天。所以大家做戰略的時候要準備好做不成功怎麼辦,做不成功又怎麼辦,這些大家都要思考一下。

未來30年已經不是力量的競爭,不是肌肉的競爭,甚至不是知識的競爭,而是服務別人能力的競爭,而是體驗的競爭,所以女人在未來的30年將會蓬勃起來。以前我們是肌肉競爭,後來是知識競爭,現在是體驗競爭,是感受競爭,你只有照顧別人越多,因為男人和女人還是有差別的,男人關心自己的地位、自己的權力、自己的升職、加薪,女士還要考慮孩子、老公、丈母娘,還要把工作做好,其實阿里巴巴比較得意,我們47%的員工是女性,所以才會讓我們的體驗做得相對好一點,全男人就完蛋了。

還有一個問題關於虛擬經濟和實體經濟之爭,首先什麼是實體經濟?現在中國亂了套了,實體經濟有兩個重要組成部分,一個生產製造,一個流通。全世界也只有中國把網際網路經濟稱之為虛擬經濟,大家知道虛擬經濟真正的主要主體是什麼?是銀行,是金融界,中國不敢罵銀行金融界,因為你一罵就貸款貸不到了,所以都罵網際網路。虛擬經濟的主體是金融界,另外一點網際網路經濟不是虛擬經濟,它是虛實結合的經濟,因為只有這樣才有可能讓網際網路經濟持久地發展。

實體經濟和虛擬經濟本來就不應該是對立的,實體經濟難,全世界都難,虛擬經濟強,其實虛擬經濟中垃圾也很多,實體經濟中的垃圾不能淘汰,我覺得該淘汰的就應該淘汰,不能為了保護那些快死掉的,一個很大的實體經濟,如果在過去二三十年居然沒有把握網際網路,把握未來的時代,把握市場的變革,該死的就讓他死,如果不死,將來死的大企業還多,一方面要轉型升級,一方面對落後企業的保護。

網際網路經濟也活得不好,除了BAT以外,有哪幾家企業利潤很好?BAT為什麼利潤好?不僅僅是因為專注,而是每家企業都有自己的核心競爭力,核心的技術,騰訊的技術、百度的技術、阿里的技術,技術才是未來真正的紅利。如果你沒有獨立的技術,靠規模,靠低成本,不管你是網際網路還是實體經濟都會倒掉。今天去思考一下,倒下去的實體經濟,中國的實體經濟好的也不少,實體經濟中做得好的非常多,做得不好的也一大批,網際網路經濟也一樣。所以我們不能怪一個行業,只能怪自己。所以缺乏技術含量的企業未來是不可能有利潤的,沒有利潤的企業是不可能冒險,你不冒險是不可能做出戰略,你不冒風險不可能起來。

由於各種行業的變化,監管也會變,小型企業創新是靠產品,中型企業創新靠技術,大型企業創新靠制度,一個國家,整個國家的發展必須考慮制度的變革,任何創新最後都必須是監管的創新,必須是制度的創新。

前兩年我去了世界籃球協會,那個人跟我講了一件挺逗的事情,最開始是一個筐,球扔進去以後,馬上要有人搬梯子往那一放,然後把球拿下來。然後過了很多年說把那個筐的底給剪了不就行了嘛。這是一個很簡單的創新,創新沒那麼複雜,但是把底剪掉,花了十幾年,然後形成制度就更長時間了。任何創新背後付出的代價都很多。

1865年英國曾經出過一個很有意思的法案叫做機動車法案,後來稱之為紅旗法案,就是1865年英國的汽車出來了,所有上街砸汽車的都是馬車夫,因為那時候馬車夫是白領工人,汽車出來那還了得。最後通過一個機動車法案,這有很重要的一條是汽車不許開得比馬車開,那時候汽車的速度是6.4公裡/小時,跟人走路差不多,目的是保護馬車夫的利益,活活一個汽車行業被這個法案給拖了下來。結果美國成為了車輪上的國家。今天的中國,今天的世界有多少紅旗法案在制定中或在醞釀之中,而且會越來越多。人算不如天算,天算就是雲計算。監管要從人算變成計算,要更加科學,要更加著眼未來。

教育也會發生巨大的變化,人工智慧出現以後,教育的方法,你要跟機器比誰算得快,誰算得準,我們讓孩子們背,我以前數學其實還不錯的,但是上學時學的至今沒有用過。我們未來的教育一定要重新思考,重新思考我們的教育,以前是搞定年輕人就可以搞定老年人,未來不是知識的競爭,是智慧的競爭,是體驗的競爭,智慧的競爭,我們一定要想明白讓孩子們去學習音樂、體育運動、美術,音樂讓人有智慧,通靈,體育運動讓人有團隊精神,懂得什麼是團隊合作,我們必須讓孩子畫畫,學會他們的想像力,我們必須讓孩子懂得很多在知識以外的事情,教育的重點未來不將是知識的傳授,教育的重點將會是想像力和創造力及團隊精神。

我自己覺得我們國家的教育體系在未來30年將會受到巨大的衝擊。現在教育的方法、教育的體系訓練的是工業時代,所以教和育又是兩回事,教是知識,育培養的是文化。所以我希望大家多去思考我們國家在教育改革上面對未來的大數據、雲計算時代,改革開放最大的紅利就是知識就是力量,鄧小平恢復高考,讓有知識的人先富起來,這是很關鍵的。所以未來的30年,什麼是我們這個國家,這個時代所需要的,我們今天就給孩子們進行重新培養。

最後探討一個有爭議的話題,人看上去營養不良的,就像我這樣的,當初稱之為東亞病夫。但是人到今天為止,我們思考過沒有,如果你的知識結構不良,你的智慧不良,你整個文化體系不良,其實是很可怕的。這才是我稱之為網絡病夫,我們這個國家網上的人越來越多,但是體現的網絡病夫越來越多,網絡暴力,不懂裝懂,水軍泛濫。如果我們不對這些重新補充營養,有很多重要的企業,很多重要的崗位,如果你能夠把這張圖畫出來,非洲難民是營養不良,如果你把這個人的知識文化營養不良的話,你會發現我們這個國家還有很多事情要做。現在的網絡暴力已經變成這個狀態,但是在迎接走向未來的時候,我們該做些什麼,網絡公司該做些什麼,教育體系該做什麼,人類的價值觀體系該做什麼?這是我想思考的,也是帶給大家的話題。

未來20年,網絡會把很多問題公開化、擴大化,也把我們這個民族在過去幾十年下來,知識文化不平衡所造成的缺陷會越來越多。

時間到了,謝謝大家。

您可能還想看:


☉ 軍民融合政策紅利持續釋放,一文教你如何進入軍工市場

☉ 珠三角掀起「軍民融合」熱潮

☉ 50家製造業企業負責人被請進中南海,聚焦討論這四個字

☉ 關於舉辦GJB9001C版內審員培訓班的通知

公眾號對話窗口回復下面關鍵詞

即可查看相應內容(可直接複製)



賈伯斯丨郭廣昌丨桑德伯格丨周鴻禕丨貝佐斯丨雷富禮丨任正非丨李叫獸丨郭士納丨劉強東丨衛哲丨梁信軍丨俞敏洪丨夏華丨Siri之父諾曼•威納爾斯丨柳傳志丨王健林丨王永慶丨潘石屹丨鄭永剛丨馮侖丨李開復丨德魯•休斯頓丨熊曉鴿丨劉永好丨沈國軍丨張志東丨史玉柱丨俞永福丨王川丨郭臺銘丨毛大慶丨前美國海豹突擊隊隊員Mike Goshgarian丨秦致丨趙會全丨楚莊王、魏文侯丨瑞安•霍華德丨吳曉波丨馬雲丨史玉柱丨史蒂文•霍夫曼丨吳清友丨張五常丨蔡文勝丨成吉思汗丨孫宏斌丨洛克菲勒 

星巴克丨中川政七商店丨碧桂園丨拉卡拉丨沃爾瑪丨萬向美國丨阿里巴巴丨貝恩丨H&M丨誠品書店丨餐巾金融丨Keep丨微車丨周黑鴨丨亞馬遜丨雀巢丨58同城丨今日頭條丨大象丨迪卡儂丨愛奇藝丨蜜芽丨迅雷丨去哪兒網丨全美第一網絡平臺Netflix丨快手丨UC |小米丨皮克斯智囊團丨晨興資本丨快手優信丨喜茶丨Supercell丨漫威影業丨王者榮耀丨德同資本丨華為丨名創優品丨騰訊丨找鋼網丨e袋洗丨優衣庫 

敗局:五穀道場丨美即面膜丨屈臣氏丨柯達

轉敗為勝:Hotel Tonight丨新百倫丨IBM

多維:彎道超車經典3例丨以小搏大

交往、認知、合作丨減、真、行

相關焦點

  • 馬雲達沃斯演講旋風席捲全球(視頻附英文稿全文)
  • 馬雲:未來世界大部分人會很倒黴(完整視頻+全文)
    我覺得做CEO主要是兩件事,一是看未來的機會,二是看未來的災難。其實很多人在罵我們,部分企業說我們把他們的超市、商場搞掉了,但是我自己覺得15年以前我在世界各地講過兩三百次這樣的演講,提醒大家網際網路、電子商務對各行各業的衝擊。今天既然已經有這樣的資源,還是要告訴大家,未來二三十年這個世界的變化超過所有人的想像力,而且絕大部分人是很倒黴的。
  • 馬雲最新演講視頻:美國小企業主們,如果你們錯過中國,你就錯過了未來
    > 來源:礪石商學院(id:lishi-business)導言:「如果你錯過中國,一定會錯過未來
  • 馬雲董事長的最後一夜:淚灑當場,江湖再見!(演講全文)
    9月10日晚間消息,在阿里巴巴20周年晚會,在臺下的馬雲熱淚盈眶,在員工表演時,他還跟唱了《追夢赤子心》。視頻截圖隨後馬雲登臺發言正式宣布卸任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沒想到,等了10年的這一天來得這麼快,來得這麼美好。」「為了這一天,我認真準備了10年。」馬雲稱,這不是一個心血來潮,更不是迫於壓力。
  • 馬雲德國漢諾瓦演講:改變世界的不是科技,是夢想!
    時間撥回到2015年3月15日,德國漢諾瓦消費電子、信息及通信博覽會(CeBIT)開幕,阿里巴巴創始人馬雲作為受邀的企業家代表在開幕式上作了主旨演講。在現場,馬雲還試驗了「刷臉支付」這項最新的支付認證技術。馬雲的這次演講全程很流利自不必多說,普特君之所以推薦這篇演講是想讓大家感受感受演講所需要的像馬雲一樣的那種氣場,那股自信和那份淡定從容。
  • 4000人聆聽馬雲法國最新英文演講,現場收穫掌聲超過法國總統(附完整視頻)
    在開幕的當天中午,中國企業家馬雲出席了創業創新會議,並與法國傳播集團陽獅集團監事會主席Maurice Lévy在會場交流互動。一直以來,馬雲都擔任著"未來代言人"的角色。在大家擔心未來時,馬雲總是鼓勵大家擁抱未來。現場談話45分鐘,馬雲提到了28次未來。他的演說,多次獲得現場掌聲雷動! 比之前演講的法國總統馬克龍收穫掌聲還要多!
  • 馬雲最新演講:中國14億人口內需遠遠沒有被發掘
    來源/湖畔大學作者/馬雲9月15日上午,阿里巴巴創始人馬雲在第三屆重慶智博會上發表視頻演講。
  • 馬雲含淚卸任演講:江湖再見,後會有期(附視頻)
    晚上7時50左右,馬雲登臺發言,正式宣布卸任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沒想到等了10年的這一天來得這麼快,來得這麼美好。」 演講中,馬雲一再哽咽。他說,「世界上有這麼多有意思的事,我想去折騰折騰。1今年不是馬雲的退休而是阿里制度傳承的開始15年以前,我們去思考制度。當時我們走訪了很多公司,很多人的做法是,把公司交給下一代,或者職業經理人。而在阿里巴巴,我們用文化、制度來保證公司的傳承。這不是一個心血來潮。過去20年,阿里人從來沒有害怕過。對未來,我們也從不害怕。
  • 馬雲在德國的全英文演講:改變世界的不是科技,是夢想!(聽眾入場費1萬8)
    馬雲在德國演講:改變世界的不是科技,是夢想!不可錯過!以下為演講全文翻譯:尊敬的默克爾總理,馬凱副總理,女士們先生們,大家晚上好  非常榮幸能夠在CeBIT上進行演講。  未來的世界,我們將不再由石油驅動,而是由數據驅動;未來的世界,生意將是C2B而不是B2C,用戶改變企業,而不是企業向用戶出售——因為我們將有大量的數據。製造商必須個性化,否則他們將非常困難。  未來的世界,所有的製造商他們生產的機器,這些機器不僅會生產產品,它們必須說話,它們必須思考。機器不會再由石油和電力驅動,機器由數據來支撐。
  • 【跟馬雲學英語】阿里巴巴路演大秀英文(視頻+全文)
    美國當地時間9月8日,阿里巴巴IPO路演正式開始,馬雲對多名潛在投資人表示:相隔15年我又回來了。當年幾百萬都不給,這次想要多一點錢。宣傳片中馬雲大秀英文,網友驚呼「原來馬雲英語這麼好!」【宣傳片馬雲演講全文】大家好,我是馬雲,阿里巴巴集團的創始人和董事會主席。
  • 馬雲:「機器智能」時代已經來臨(附演講全文)
    在2017中國國際大數據產業博覽會·機器智能高峰對話會上,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馬雲發表了《數據創造價值 創新驅動未來》的主題演講。
  • 馬克龍最新演講:現代資本主義已經行不通了(完整視頻+全文)
    1月26日,馬克龍以視頻方式參加了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並發表了主旨演講。馬克龍在演講後的提問環節表示: 「資本主義與市場經濟為中產階級提供了進步機會,但這個體系如今已經破敗。全世界成千上萬的人都存在一種感受,他們(因為失業)失去了用處。
  • 馬雲:電子商務很快就被淘汰,世界的變化遠遠超過大家的想像(附完整視頻)
    來源/綜合中國企業家、虎嗅網等作者/馬雲10月13日,2016年阿里雲棲大會在杭州雲棲小鎮如期召開,阿里巴巴集團董事局主席馬雲在演講中表示
  • 馬雲全英文演講:開頭非常適用於複試的自我介紹
    時間撥回到2015年3月15日,德國漢諾瓦消費電子、信息及通信博覽會(CeBIT)開幕,阿里巴巴創始人馬雲作為受邀的企業家代表在開幕式上作了主旨演講
  • 完整視頻 | 馬雲 對話 馬斯克:AI在未來百年將走向何方? (純英文+同傳)
    同聲傳譯版馬雲 VS 馬斯克對話全文實錄主持人:歡迎兩位,非常高興你們出席今天的會議,大家都很盼望這次對話。大屏幕上會打一些關鍵詞,請你們直接點一下你們感興趣的關鍵詞進行對話。馬斯克:說說AI吧。在中文裡AI是不是指的是愛這個意思?馬雲:我不喜歡AI被稱為人工智慧,我稱它為阿里巴巴智能。
  • 新思科技與博碼物聯攜手開發完整的軟硬體NB-IoT IP解決方案
    ,納斯達克股票市場代碼:SNPS)和博碼物聯(Palma Ceia SemiDesign)近日宣布,已將博碼物聯LTE Cat NB1/NB2射頻收發器與新思科技DesignWare® ARC® EM9D處理器 IP相整合,提供用於獨立或嵌入式數據機的完整低功耗NB-IoT IP解決方案。此次合作為設計人員提供了符合最新LTE Release 14標準的即用型解決方案。
  • 馬雲的6個演講技巧
    擅長演講,也許無法排在人們技能清單的前三名,但它往往決定了你是否能從商務談判中脫穎而出,或者能否拿下潛在的投資。對於創業者來說,在演講大會上慷慨激昂,或是在研討會中直抒己見,不僅能豐富自己,還能為公司吸引來更多的媒體報導。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馬雲無疑是大佬中最擅長演講的。
  • 馬雲:未來已來,你做好準備了嗎?
    馬雲表示,如果你的眼睛老是盯著李嘉誠、比爾•蓋茨,每天微信裡看的都是馬雲的語錄,那你是不會有機會的。我們要多去看他們背後的辛酸、背後的努力以及背後的代價。近日,由阿里巴巴集團獨家授權的馬雲新作《馬雲:未來已來》正式出版。本書經由阿里巴巴集團掌門人馬雲親自審閱,多次修改,包含了馬雲對未來中國乃至世界大發展趨勢的全面分析和預測。
  • 馬雲突然現身,竟因為這個!阿里系股票大漲...(附演講視頻)
    導讀:馬雲突然現身!阿里巴巴股價暴力拉升,「等疫情過去了,我們再見面!」 昨日,「馬雲現身」的消息刷屏網絡!▲ 視頻截圖2021年1月20日上午,馬雲通過視頻連線形式,與全國100名鄉村教師「雲」見面,併線上講話,他說:「等疫情過去了,我們再見面!」。
  • 【教師節】馬雲退休,看看英文新聞是怎麼說的?(附演講)
    9月10日(教師節),馬雲發出主題為「教師節快樂」的公開信,並宣布,將於2019年9月10日,不再擔任集團董事局主席,由現任集團CEO張勇接任。馬雲宣布2020年之前,還會留在董事會。而9月10日除了是教師節,也是馬雲的生日,也是阿里巴巴的生日。After graduating from Hangzhou Normal University, Ma always saw himself as a teacher. "Starting a business was only incident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