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郭臺銘:鴻海將把天津/深圳部分產線遷回臺灣

2021-02-15 旭日大數據

作為全球最大的智慧型手機代工廠,不得不承認,從某種程度上來講,其實臺灣電子產業很大程度上都依賴於鴻海,因為最終的流向都是在於鴻海,最為典型的就是鴻海旗下擁有如此多的供應鏈企業,並這過去的幾年中,已經開始逐漸在中國內地登陸股市實現了資本化運作。

如果僅從智慧型手機客戶群體來看,鴻海主要客戶為蘋果和國產安卓手機品牌,但整體來看,鴻海旗下富士康的手機代工業務都是依託蘋果來支撐。自鴻海董事長郭臺銘明裡暗裡表示將棄商從政開始,縱觀其對媒體的言論,顯而易見十分言論比較偏向於「厥詞」。

 

與此同時,對媒體的態度也來了個180度大轉彎。按照《天下雜誌》的報導:他(郭臺銘)學起了候選人的握手與90度彎腰,拿捏起萬人之上的總裁與人民公僕之間的身段差異。簡而言之,郭臺銘的角色似乎轉變的很快,從一個霸道總裁迅速向一名候選人轉變。

 

而在日前,據其在接受《天下雜誌》採訪時表示,鴻海董事長郭臺銘接受《天下雜誌》訪問時透露,已向高雄市長韓國瑜簡報,將把鴻海集團旗下位於大陸天津、深圳的部分生產據點移回高雄,打造高端雲端網通設備、伺服器產品製造中心。

 


要做臺灣科技導董事長:把天津、深圳部分產線遷至臺灣高雄

 

據郭臺銘這接受《天下雜誌》採訪時表示,「現在臺灣臺商回流,我必須要講,是個平庸式的回流。從經濟學上叫比較利益。就是今天我回來,有沒有比較好、比較便宜?但要是我今天當選了,因為我已經不是一個公司董事長,我是整個臺灣的總統,也就是臺灣科技島董事長。」

郭臺銘指出,「現在有些東西,(因為中美貿易戰)我不能夠去大陸做的,像伺服器、網通設備,很多高端的東西在臺灣做。我們現在有桃園工廠。另外在高雄軟體園區,我是有一個很大的計劃,我們最近應該在一個月內就會下去高雄,決定設廠用地。我跟韓市長那天簡報時就講到,我放在高雄就是我的Hub(集線器)、Gateway(閘道器)等。

 

此外,「包括在天津的一個工廠,跟深圳的一部份工廠,做外銷的我們可能都會(搬回來),做內銷的不會搬。是垂直整合的,我上一次找韓市長,就是讓他去看那個地,看完就要決定蓋廠。這些事我們都在做高雄廠做好了,我們東西就運到美國、日本去,在大陸以外的地方,我們就以這個為基地,作為我們的高端的、各種雲端網路設備、伺服器產品的造中心。

 

據了解,富士康科技集團(天津)工業園是專業從事電腦、通訊、消費電子、數位內容、汽車零組件、通路等6C產業的高新科技企業。而富士康(天津)電子有限公司經營範圍包括計算機、伺服器、遊戲機、光電器材、數據及語言交換機等,由此來看,郭臺銘所指的天津一個工廠極有可能是該企業!

 

對於鴻海將天津和深圳部分產線轉移到臺灣,高雄市長韓國瑜受訪時表示:「郭臺銘董事長考慮鴻海的產業布局,如果他把工廠搬到高雄,我們拍雙手叫好,現在高雄最需要幫年輕朋友創造工作機會.之前,郭董來高雄拜訪就有表達希望在高雄擴大投資,大學畢業五萬薪資,碩士六萬,博士八萬,他希望能有幾千個工作機會在高雄,我非常感謝,我們目前正在幫鴻海找工業區的土地,如果鴻海願意擴大投資高雄,我們非常感謝。」

 

據媒體此前報導,受貿易影響,臺灣在內地生產的智慧型手機、筆記本雖然被排除在外,但是部分伺服器用主板,尤其是面向白牌伺服器的,則會受到影響,迫使廣達、緯穎不得不考慮轉移產能。如廣達的伺服器主板生產基地主要位於上海松江,而伺服器組裝分布在美國田納西州、加州和德國,而為了滿足全球雲伺服器廠商不斷猛增的需求,廣達正計劃將全球產能增加30%。

 

消息稱,廣達正在研究,是否將上海工廠的生產線遷到臺灣北部基地。緯穎是緯創的子公司,生產方面也主要依賴母公司支持,並在墨西哥有一個組裝工廠。目前,緯穎還在評估將生產線搬回臺灣的可能性,尚未作出決定。

 

 

不過,臺灣的生產成本要明顯高於內地,所以廣達、緯穎都需要首先與客戶談判,如何消化這一部分額外成本,這也將是影響生產線是否搬遷的最重要因素。有消息稱,目前廣達已經有兩條伺服器產線已經遷移到臺灣!

 

鴻海新任董事長候選名單出爐:誰將接棒?

 

此外,鴻海預計5月10日召開董事會,外界預期新任董事候選名單可望出爐。此外鴻海第1季財報以及去年配息內容,也將是外界關注焦點。

 

鴻海董事長郭臺銘宣布參選總統,準備逐步退出鴻海經營階層,他日前表示,10日將召開董事會,屆時誰在新的董事候選人名單中,誰就有機會擔任新屆董事長。若不在新任董事候選名單中,就沒有機會擔任新董事長。

 

郭臺銘說,在董事會未公布前,他不會透露新的董事候選人選。鴻海將在6月21日召開股東會,會中將全面改選董事,鴻海規劃在股東會前公布新屆董事候選人名單。

 

根據公開資訊觀測站資料,鴻海目前董事會成員包括董事長郭臺銘、鴻橋國際投資法人代表毛渝南和陳振國、鴻景國際投資法人代表呂芳銘;以及黃清苑、宋學仁。獨立董事則包括王國城、詹啟賢、李開復。

 

目前鴻海主要各次集團經理人包括池育陽、姜志雄、徐牧基、簡宜彬、戴正吳、吳惠鋒、呂芳銘、陳振國、黃秋蓮、盧松青、吳良襄、劉揚偉等人,不排除其中部分人選將成為鴻海新任董事候選人。

 

據此前消息報導,至於鴻海新任董事長規劃,知情人士透露,以往郭臺銘出任鴻海董事長併兼任總經理的治理方式,將有所改變,新任鴻海董事長規劃由財務重臣黃秋蓮出任,這也意味著黃秋蓮將被提名為鴻海新任董事候選人之一。黃秋蓮目前擔任鴻海集團副總裁暨集團總財務長,主導鴻海旗下負責財務會計的J次集團。

 

據悉,鴻海集團內部員工稱黃秋蓮為「錢媽媽」,她是鴻海集團重要的財務大臣,鴻海大大小小的投資案,需要她籤字才能過關。黃秋蓮更主掌鴻海在全球各地大型投資案的關鍵資金調度。鴻海內部人流傳一句話,郭臺銘蓋章,未必拿得到錢;黃秋蓮蓋章,一定拿得到錢。她在鴻海集團的重要性可見一斑。

 

鴻海從1974年2月創立,與郭臺銘亡妻林淑如有親戚關係的黃秋蓮,當時就與林淑如一同協助郭臺銘管理財務,訂單忙時,黃秋蓮也曾與作業員一起趕貨。從當時新臺幣30萬元的鴻海塑料起家、到目前鴻海集團和關聯企業超過6兆元的龐大規模,期間多數幹部主管來來去去,只有黃秋蓮屹立不搖,伴隨郭臺銘從創業發跡到富可敵國,歷時長達45年。

 

每當郭臺銘在全球各地出席籤約合作儀式時,幾乎都可以看到黃秋蓮在旁作陪的身影。當郭臺銘在中國大陸各地拜會中央和地方官員同時,黃秋蓮也幾乎沒有缺席。投資界人士說,只要看到黃秋蓮陪郭臺銘出現,代表這個投資案或是合作案就底定了。

 

根據鴻海年報,鴻海集團關係企業超過800多家,其中起碼75家是黃秋蓮掛名董事長或是首席董事一職。鴻海集團重要的轉投資機構例如寶鑫國際投資、鴻景國際投資、鴻棋國際投資、鴻元國際投資等,黃秋蓮都擔任董事長,這些投資公司也掌管鴻海集團旗下主要子公司。黃秋蓮透過這些轉投資機構,也間接掌控集團主要子公司和孫公司的營運。

 

鴻海第1季自結合併營收新臺幣1兆563.32億元,較去年同期1兆275.77億元成長2.8%。法人表示,鴻海第1季營收創歷史同期新高。展望第2季和今年營運表現,法人指出鴻海第2季業績仍待觀察整體經濟大環境走勢。今年鴻海控制費用得宜,預估毛利率和營業利益率可望較去年成長。

相關焦點

  • 重磅!郭臺銘:鴻海將把天津/深圳部分產線遷回
    而在日前,據其在接受《天下雜誌》採訪時表示,鴻海董事長郭臺銘接受《天下雜誌》訪問時透露,已向高雄市長韓國瑜簡報,將把鴻海集團旗下位於大陸天津、深圳的部分生產據點移回高雄要做臺灣科技導董事長:把天津、深圳部分產線遷至臺灣高雄 據郭臺銘這接受《天下雜誌》採訪時表示,「現在臺灣臺商回流,我必須要講,是個平庸式的回流。從經濟學上叫比較利益。就是今天我回來,有沒有比較好、比較便宜?但要是我今天當選了,因為我已經不是一個公司董事長,我是整個臺灣的總統,也就是臺灣科技島董事長。」
  • 重磅!鴻海部分產線將撤出大陸!
    據臺媒8日報導,鴻海集團董事長郭臺銘接受雜誌專訪首度透露, 鴻海計劃將深圳、天津部份產線轉移到高雄。  郭臺銘接受《天下雜誌》專訪表示,中美貿易摩擦兩強相爭,臺灣要在兩強之間找到左右逢源的經濟互利對策。他稱,最近開始在美國蓋廠之後,發現美國供應鏈不夠,因此要重塑美國供應鏈。
  • 【苗頭】鴻海在高雄建廠有苗頭 郭臺銘與韓國瑜熱線3小時;富士康高雄軟體園區能否重新起飛 薪資將是關鍵
    而部分臺灣企業包括金融業或政府機關,皆受限於伺服器需在臺灣數據落地等相關規範,而不能使用Azure公有雲服務,也成為企業轉型的一大困難點;本次雙方合作,將借重臺灣大提供的IDC數據中心讓Azure Stack落地,對於受數據落地法規限制又想使用便利公有雲服務的企業而言,是最佳的選擇。
  • 郭臺銘將卸任鴻海董事長?!
    導讀:中新網5月6日電 據臺灣「中央社」報導,鴻海集團董事長郭臺銘參選臺灣地區領導人,集團內部高層接班態勢漸明朗,有消息稱郭臺銘將退居第二線仍位居集團總裁,鴻海新任董事長規劃由財務重臣黃秋蓮擔任,總經理另由專業經理人專任。
  • 鴻海iPhone產線移至印度 傳郭董過年後親自去談
    近期屢傳鴻海考慮將iPhone組裝產線外移,22日更傳出鴻海董事長郭臺銘視印度為下一個製造與消費重鎮,擬在農曆年後親自赴印度討論相關細節
  • 郭臺銘宣布參選臺灣地區領導人,鴻海接班人會是誰?
    作為富士康中「絕對的權威」,郭臺銘的努力也許和他的創業經歷有關。郭臺銘出生於1950年,是家中長子。由於家境貧寒,1966年郭臺銘進入中國臺灣「海事專科學校」學習,靠半工半讀完成學業。服完兵役後,郭臺銘在復興航運公司當業務員。1973年2月,郭臺銘出資10萬元新臺幣,與朋友在臺北縣創立了鴻海塑料企業有限公司,生產塑料產品。
  • 郭臺銘退休,劉揚偉任新總舵手,鴻海下半場的「制勝牌」在半導體
    對於鴻海,郭臺銘一直有著絕對的掌控力,因而四十餘年下來,鴻海的每一次起伏都與郭臺銘的商業判斷和決策密切相關,也因此鴻海身上有著深深的「郭臺銘」烙印。在做電子代工之前,鴻海精密集團的身份是鴻海塑料企業有限公司。1973年,憑著自己對當地製造業發展的判斷,年輕的郭臺銘從臺灣航運公司出來,成立了這家公司,主要從事原材料的生產。
  • 郭臺銘正式卸任臺灣鴻海董事長,接任者會是誰?
    本文字數:986,閱讀時長大約1.5分鐘導讀:臺灣鴻海集團股東會21日登場,董事長郭臺銘當天最後一次以董事長的身份出席鴻海股東會,並將於董事會後正式退位。據報導,臺灣鴻海集團股東會21日登場,董事長郭臺銘當天最後一次以董事長的身份出席鴻海股東會,並將於董事會後正式退位。他表示,深信團隊一定可以成功接班,未來鴻海將在五年之內投資百億元(新臺幣,下同),要在全球陸續成立工業網際網路人工智慧應用實驗室、機器人研究院等,全力發展人工智慧以及工業網際網路的應用。
  • 臺積電南京廠校園徵才;三星擬在天津投資24億美元;郭臺銘「許諾」助力江蘇高質量發展;
    郭臺銘詳細介紹了集團的重點發展戰略以及相關領域的新成果,並表示,江蘇工業基礎強、人才資源好、市場環境優,富士康將把更多技術含量比較高的產業落戶江蘇,更好地助力江蘇高質量發展。11月28日上午,鴻海集團京鼎南京半導體產業基地暨半導體設備製造項目正式落戶南京浦口經濟開發區。
  • 縱橫商海,欲入政壇——起底鴻海商業帝國的掌門人郭臺銘
    按照郭臺銘當時公布的規劃,未來鴻海的組織架構將不再以併購擴張為主,而是針對成熟的產品、產業或事業體,進行分家、分權、分立後,讓每個次集團均能健康成長。在每一個次集團中,都將誕生一位總裁。同時,財務、專利等部分仍將由集團母公司控制。下一個蘋果在哪裡?對於郭臺銘來說,這個問題並不好回答。但對於此時的富士康來說,避免單一業務的佔比過高已經成為戰略性的任務。
  • 鴻海5年用機器取代掉8成產線員工!
    在6月22日股東大會上,鴻海(2317.TW)董事長郭臺銘先生回答投資機構代表發言請問時,針對鴻海集團在人力規劃的進展問題時表示,未來5年內8成鴻海旗下企業的產線員工可用機器人取代,若5年做不到,未來10年也可做到。
  • 鴻海五大戰將站上攻擊線 迎戰三星
    也因此,頂著美國柏克萊大學材料工程博士的光環,在臺灣面板產業也堪稱是一號響叮噹人物的吳逸蔚,被郭臺銘指派接掌技術長一職,是鴻海集團負責面板事業的頭號戰將。在股東會上,面對日本媒體關注鴻海、夏普的OLED規畫,郭臺銘也會特別指示吳逸蔚,代表鴻海為日媒進一步說明。郭臺銘對吳逸蔚的信賴,是來自於其在平面顯示器領域的深厚背景。
  • 鴻海進入「後郭臺銘時代」 新董事長正式走馬上任
    近日,富士康母公司鴻海集團董事長郭臺銘便已經宣布退居二線,將自己的董事長職位傳給新人。 鴻海集團開啟後郭臺銘時代 7月1日,鴻海集團新任董事長劉揚偉和副董事長李傑正式走馬上任,宣告「後郭臺銘時代啟動」。
  • 2018年鴻海的進與退|盤點2018 ⑦
    另外,雖然蘋果iPhone新機銷售不佳,鴻海前11月營收依然持續成長,再度見到已經睽違多年的年增率15%的數字。而郭臺銘宣布集團要大減200億元人民幣營運費用,更是為2019年景氣投下了震撼彈。回顧2018年,對於鴻海來說,上半年的大事件就非子公司工業富聯FII赴A股掛牌莫屬了。從股東臨時會通過掛牌申請案後,因為兩岸證券制度的不同,臺灣鴻海小股東無法參與工業富聯FII新股抽籤,引發了不少鴻海小股東的不滿,即使鴻海緊急辦了說明會,仍無法平息風波,甚至驚動了金融主管機關的關注,而大陸證監會更是在短短36天內就通過掛牌申請,還一度刷新紀錄。
  • 夏普,將從鴻海出資中拿出2000億日元開拓OLED業務;鴻海先查夏普帳務,或3月7日籤約
    鴻海與夏普表示,雙方都努力在實際可行的原則下,儘快達成令人滿意的協議。日本經濟新聞先前引述消息人士報導,指夏普與鴻海雙方敲定籤約延到3月7日。另,據了解,夏普社長高橋興三已結束深圳道歉之旅返日。鴻海先遣部隊則啟程赴日,釐清夏普的「或有負債」。消息人士透露,高橋此次向郭臺銘等人解釋,為什麼會在24日夏普董事會同意接受鴻海併購的前一日,出現或有負債。
  • 富士康回遷臺灣,對中國製造意味著什麼?
    2019年5月9日,郭臺銘接受天下雜誌專訪首度透露,在中美貿易戰之下,鴻海計劃將深圳、天津部份產線移到高雄,臺灣地區可望成為鴻海未來高級網絡、伺服器設備的大陸以外市場製造中心。其實在之前,就有消息傳出富士康正在考慮將部分伺服器生產從大陸轉移到臺灣地區,並為高雄一個大數據處理中心招聘多達3000名高級軟體工程師。
  • 郭臺銘:鴻海將在全球建工廠銷售夏普家電
    ,夏普獲得來自鴻海3888億日元(約合38.1億美元)的現金注入,鴻海將獲得夏普66%股份。目前,鴻海注資完成後,夏普原社長高橋興三離職,鴻海副總裁戴正吳將成為夏普的新任社長。在此之前,鴻海曾對外透露了包括可能裁員7000人在內的一系列重整夏普的計劃。而新管理層將加緊重整太陽能面板和液晶等虧損部門,力爭用兩年左右時間扭虧為盈。
  • 鴻海五大戰將站上攻擊線 對決三星
    也因此,頂著美國柏克萊大學材料工程博士的光環,在臺灣面板產業也堪稱是一號響叮噹人物的吳逸蔚,被郭臺銘指派接掌技術長一職,是鴻海集團負責面板事業的頭號戰將。在股東會上,面對日本媒體關注鴻海、夏普的OLED規畫,郭臺銘也會特別指示吳逸蔚,代表鴻海為日媒進一步說明。  郭臺銘對吳逸蔚的信賴,是來自於其在平面顯示器領域的深厚背景。
  • 剛剛,郭臺銘正式卸任鴻海董事長
    ,郭臺銘今天最後一次以董事長身份出席鴻海股東會,並將於董事會後正式退位。他在開場致詞時表示:「我已決定要淡出鴻海,公司將交給經營委員會九人小組,各位股東放心,他們一定會做得比我更好」。郭臺銘致詞時還提到,今天因為有其他要事要請假,不會親自主持股東會。但他強調,雖然不主持會議,但會在股東會結束後發表相關感言。隨後郭臺銘離場。
  • 富士康郭臺銘:代工皇帝想轉型高科技
    近一個月以來,郭臺銘連續穿梭於北京、天津、廣東等地,宣講數字經濟如何賦能工業製造的「工業富聯」之夢。最近一次被郭臺銘爽約了的是李嘉誠。多家媒體報導,5月16日,他推掉了李嘉誠的飯局,坐3個小時飛機,吃了一碗陽春麵,準時出現在清華大學課堂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