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士康80萬農民工何去何從?鴻海5年用機器取代掉8成產線員工!

2021-02-14 旭日顯示與觸摸


二十萬手機人訂閱的深度解析號:手機產業原創第一

預測趨勢走向,解讀內幕,值得關注~

作為全球最大的代加工企業,鴻海僅旗下富士康,在很多城市都有分廠,現在富士康全球員工數量已經達到了120萬。其中在中國內地的僱傭的員工數量接近100萬。

 

在6月22日股東大會上,鴻海(2317.TW)董事長郭臺銘先生回答投資機構代表發言請問時,針對鴻海集團在人力規劃的進展問題時表示,未來5年內8成鴻海旗下企業的產線員工可用機器人取代,若5年做不到,未來10年也可做到。按照這個比例,其中富士康在中國內地的僱傭的接近100萬員工崗位將消失70~80萬個,未來幾年內至少80萬中國農民工將何去何從也引起了很多人的關注。

 

郭臺銘先生表示,中國大陸勞動法令有規定加班上限,但是當初法令規定加班上限,主要是希望每個人都有加班的機會。但中國大陸加班上限的規定,高於美國和歐盟的規定,相對不合理,鴻海集團從10幾年前就希望中國大陸修改加班上限規定,但很難修法。郭臺銘先生表示,年輕員工其實自願加班,希望多賺一些錢,但是受限於加班上限,每天平均才能加班不到2小時,員工回到宿舍,幾乎95%比重都在打遊戲。

 

郭臺銘先生說,鴻海積極深耕機器人產線,現在目標5年內把產線8成的員工用機器人取代,若5年做不到,未來10年可以做到。

 

另外郭臺銘先生也表示,旗下工業富聯(FII)與鴻海本身有相加相乘效果,工業富聯在中國大陸成長一定有加分效果,工業富聯一定會成功。他認為工業富聯在中國大陸上海掛牌,主要是希望透過工業富聯股票、吸引中國大陸更多工業網際網路人才。

 

對於近期工業富聯股價回落,郭臺銘先生指出,主要是受到國際外部環境競爭、美中貿易糾葛、以及外界尚不完全了解新經濟等因素。工業網際網路不僅只存在於工業富聯,鴻海其他子公司都要加入工業網際網路基因,鴻海本體也有很大製造比例。

 

郭臺銘先生指出,工業富聯的人才也可以做鴻海的事情,工業富聯的研發成果,鴻海也可以使用,工業富聯和鴻海的人才可以相加相乘。工業富聯主要針對中國大陸,國際性的鴻海集團也布局美國、日本、歐洲和東南亞等全球各地。

 

郭臺銘先生表示,全球都在走實體經濟加上網際網路的商業模式,他認為,工業富聯一定會成功。工業富聯有的資源,鴻海集團也有,成果可以相互享用。鴻海集團也會深耕智能化。工業富聯在中國大陸成長,對集團一定是加分,重要是中國大陸政府如何看待發展實體經濟加數位經濟的趨勢,政府怎麼看比較重要。

 

針對被動元件缺料問題,郭臺銘先生表示鴻海比誰都先知道缺料,可是不能對外張揚,集團內部有大數據資料計算,日系大廠轉向布局汽車電子,預先知道中低階被動元件缺料現象出現。鴻海集團透過分析大數據資料早先掌握到,但是不能對外張揚。鴻海集團在全球高科技資訊電子產品研發製造,佔有很大比例,例如鴻海製造全球前3大遊戲機。但是部分訊息牽涉到客戶和供貨大數據機密,不能隨便揭露。

 

談到工業人工智慧(AI)創值架構,郭臺銘先生表示,鴻海集團擁有實體製造場域平臺,以及製造核心經驗與技術,是工業人工智慧推動的必要關鍵。工業網際網路與工業人工智慧技術突破,包括工業大數據、雲端智慧、資料安全管控、區塊鏈金融、智慧製造、智慧供應鏈等。

 

在去年的經營業績上,郭臺銘先生表示去年營收沒有達到年成長10%目標,在股東會現場向股東鞠躬致歉。郭臺銘先生指出,集團每年要增加新臺幣3000多億元營收,同仁都非常認真,不過沒有達到目標,沒有任何理由迴避。

 

展望今年,郭臺銘先生表示,全球經濟成長維持向上成長格局,全球經濟在美國稅改、歐洲及亞洲發達經濟體的成長,將穩定擴張,不過須留意通膨及升息速度的不確定性。此外,中國大陸經濟持續受到調結構的影響,國際貨幣基金(IMF)預期經濟增速將放緩。其他新興國家也面臨通膨、失業、成長變緩等不同問題,再加上科技產業生態結構的快速變遷,都將使今年面臨挑戰。

 

郭臺銘先生表示,今年鴻海集團在營收和獲利部份,因應之道有好幾套方案。其中鴻海集團必須以跨廠區、國際化的運作規模,開發工業物聯網的實際應用,協助加快集團轉型為科技平臺公司。

 

郭臺銘先生重申,今年起的未來3年,是鴻海集團走向大數據、人工智慧、工業網際網路的「工作年」。鴻海將以實體經濟為核心,首波布局三張網:智能製造、健康網際網路及資訊安全。

 

鴻海將以提質增效及降本減存的競爭力,以「雲、移、物、大、智、網+機器人」為戰略方向,整合工業大數據、雲端智慧、數據安全管控、區塊鏈金融、智慧製造、智慧供應鏈等,藉由人流、技術流、訊息流、過程流、物流、金流等六流大數據為基礎,邁向萬物聯網的智能社會。

 

此外,郭臺銘先生強調,鴻海將持續深耕技術創新,廣納全球英才,在世界舞臺上追求卓越。除了在全球建立高速運算雲端中心,未來鴻海集團將在5年之內,投資百億元,要在全球陸續成立工業網際網路人工智慧應用實驗室、機器人研究院等,全力發展人工智慧以及工業網際網路的應用。郭臺銘先生表示下周即將要去美國,在美國設人工智慧實驗室。

 

鴻海2017年合併營收新臺幣4.7兆元,同比增加7.98%,2017年獲利新臺幣1387.34億元,同比減少6.68%。

 

實際上,鴻海的業績不佳與併購整合的夏普業務關係十分緊密。根據夏普(Sharp)21日公布的2017年度(2017年4月-2018年3月)有價證券報告書顯示,2017年度期間夏普和母公司鴻海(2317)旗下鄭州市富連網電子科技之間的交易額達1,909.25億日圓、較2016年度(582.38億日圓)暴增2.3倍。

 

富連網是夏普產品於中國的總代理商,夏普在中國販售的液晶電視大半由富連網負責,而夏普與富連網的交易額暴增,也顯示由鴻海主導、積極擴大夏普產品銷售的動向鮮明。夏普2017年度全球液晶電視銷售量達1000萬臺,較2016年度(543萬臺)增加近一倍。夏普並未公布中國市場的液晶電視銷售量數據,而據日經新聞指出,2017年度夏普於中國市場的液晶電視銷售量約400萬臺、較2016年度增加1倍。

 

據夏普關係人士表示,夏普在中國賣出的大量液晶電視都是「鴻海買的」,鴻海擔任「中國市場銷售公司的角色」。結果就是,以低價在中國擴大電視銷售時所產生的損失由鴻海承擔,這是「集團內的利益轉移」。而除了液晶電視之外,夏普龜山工廠、三重工廠生產的中小尺寸液晶面板部分似乎也成為鴻海購買的對象。

 

實際上鴻海除了實行低價傾銷,要求鴻海員工主動購買夏普家電產品外,鴻海在啟動夏普產能後,一直就有利用其在產業鏈上的採購數額較大優勢,把供應商的訂單與夏普家電產品掛鈎攤派,強行以不等數量的夏普家電產品攤銷採購金額的行為,讓全球的鴻海供應商對此也有所詬病。

 

另外鴻海為進行策略性投資,6月20日透過子公司AFE及旗下面板大廠群創(3481.TW)共同投資北美電視品牌VIZIO,合計斥資約7000萬美元(約新臺幣21.12億元)取得VIZIO約7.24%股權,三方聯手重新拓展北美電視市場版圖。群創新任董事長洪進揚指出,此案為整機及品牌發展策略的重點投資,群創整機事業透過此策略合作,將有穩定且成長的出海口,更可平緩面板景氣波動帶來的負面影響。

 

VIZIO曾是中國大陸電視品牌樂視2016年7月宣布擬斥資20億美元(約新臺幣603億元)收購的標的,後來樂視爆發資金鍊斷裂危機,2017年4月宣布放棄收購,VIZIO隨後倒閉重組。此次鴻海集團入股VIZIO,配合規畫於威州設立先進面板廠,顯示鴻海規畫切入北美電視市場的布局計劃。但前期的目的,仍是希望能把夏普的產品儘快銷往美洲市場,減輕夏普和鴻海的經營壓力。

 

針對夏普家電的庫存清理行動,鴻海在股東會宣布第3年的郭董感恩季內容就是主要為購買夏普家電的購物金,包括鴻海、鴻準(2354.TW)及群創等3家公司股東,只要註冊成功,就可享有6.6萬元新臺幣的購物金。以鴻海股東人數約40萬人,群創約37萬人,鴻準約7萬人計算,總值達新臺幣554億元。

 

至於購物金可使用的範圍,主要為購買電商富連網的夏普商品,另外今年也增加了鴻海旗下品牌及更多商品,鴻海表示希望讓股東一次享有結合家電和有機生鮮食材的軟硬整合服務,打造全新健康生活模式。

 

其中特惠商品主要包括今年初同步日本上市的世界首發AQUOS真8K超高畫質顯示器,再加贈APPLETV4K32G;另外首次在臺灣上市的冷氣空調及DC涼風扇也都有優惠。其他夏普生活以及廚電相關特惠產品,還包括0水鍋、水波爐、微波爐、車用離子產生器、吹風機、超音波清洗棒、洗衣機、吸塵器等,再提供夏日組合超值福袋。

 

另外鴻海旗下生鮮品牌,永齡鮮生&夏小姐為回饋股東,除了推出股東獨享專案,除了家電加生鮮產品可現省8000元再加送36000元加菜金,還有加碼贈活動,凡活動期間,全站消費不限金額即贈永齡鮮生&夏小姐500元加菜金。為了儘快銷售完夏普的產品,鴻海可謂是費盡了心思。

相關焦點

  • 看富士康10條熄燈生產(完全自動化)線!揭秘鴻海科技自動化發展歷程...
    富士康在中國臺灣省被稱為鴻海科技集團。1988年投資中國大陸,是專業生產8C產品及半導體設備的高新科技集團(全球第一大代工廠商),是全球最大的電子專業製造商,擁有120餘萬員工及全球頂尖IT客戶群。
  • 鴻海iPhone產線移至印度 傳郭董過年後親自去談
    近期屢傳鴻海考慮將iPhone組裝產線外移,22日更傳出鴻海董事長郭臺銘視印度為下一個製造與消費重鎮,擬在農曆年後親自赴印度討論相關細節
  • 富士康用機器人替代人,崑山廠區工人11萬人縮減至5萬,大部分人面臨失業
    以往每條產線用2到3名工人撕掉平板計算機背板保護膜,過程需30秒以上。如今,富士康以自制機械手臂透過流體力學撕膜,每片只花1秒左右。在生產連接線接頭的熱熔焊接廠房,機械手臂在昏暗環境下,取代人力處理精密零件的二次成型作業。免開燈不只省電,每條產線每個班僅需1人照顧機器,12小時的產量就可突破2萬件。
  • 機器取代人工:沃爾瑪用機器取代4000名後勤員工 | 新觀察
    據媒體報導,沃爾瑪正在用機器人取代一些不直接面向顧客的職位,例如負責清點和保存店內現金的簿記員。
  • 富士康裁員80%,華為20秒產一部手機,智能時代該何去何從?
    80%,因為那些活機器都能幹了作為亞洲區域的大型原始設備製造商,富士康擁有龐大的員工基數,在2012年一度達到了120萬之多,並且求職者絡繹不絕。但在2018年,集團總裁郭臺銘接受採訪時表示,要在未來5-10年裁員80%,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呢?
  • 【電子】富士康系列一:富士康與鴻海的千絲萬縷
    ,鴻海工業股份有限公司間接持股達到94.223%,鴻海持股高度集中,除鴻海外其他股東佔比5.777%公司境內外子公司結構複雜,子公司達60家,相關關聯交易多,部分子公司營收淨利潤佔比較高。公司主要高管及核心技術人員學歷高,在子公司及鴻海關聯企業任職多。從公司高管看,多為博士學歷,包括海外知名高校博士,能夠為公司帶來龐大資源。截止2017年年報,富士康員工26.9萬人,而鴻海總人數72萬人,與總營收佔比相當。
  • 【富士康的機器人往事】獨家直擊富士康機械人研發基地
    也就是說,這個事關百萬員工去留的重責大任落在一個頭髮花白,但說起話精力十足的男人身上。他是戴家鵬,鴻海自有品牌機械人「Foxbot」的幕後操刀者;鴻超準自動化機器人事業處負責人、鴻富錦精密工業副總經理。他接受專訪時揭露一個驚人事實──外界一直無法一探究竟的鴻海機械人事業,竟然已成氣候。
  • 郭臺銘:鴻海將把天津/深圳部分產線遷回臺灣
    ,並這過去的幾年中,已經開始逐漸在中國內地登陸股市實現了資本化運作。 對於鴻海將天津和深圳部分產線轉移到臺灣,高雄市長韓國瑜受訪時表示:「郭臺銘董事長考慮鴻海的產業布局,如果他把工廠搬到高雄,我們拍雙手叫好,現在高雄最需要幫年輕朋友創造工作機會.之前,郭董來高雄拜訪就有表達希望在高雄擴大投資,大學畢業五萬薪資,碩士六萬,博士八萬,他希望能有幾千個工作機會在高雄,我非常感謝,我們目前正在幫鴻海找工業區的土地,如果鴻海願意擴大投資高雄,我們非常感謝
  • 鴻海富士康鄭州廠:智慧型手機年出貨量,上看1.5億部
    根據河南市政府披露,鴻海富士康在鄭州航空港區的智慧型手機產量,去年已正式突破1億部關卡,今年仍可望以年增3,000萬部速度前進。法人看好該區今年出貨量有機會上看1.5億部,提前預告鴻海第4季營運看旺。蘋果iPhone 6S/6S Plus出貨屢傳雜音,卻絲毫未減損鴻海富士康大陸智慧型手機製造的速率,據河南省人民政府官網披露,前10個月鴻海富士康在鄭州航空港區生產的手機量已達1.05億部,逼近去年全年1.18億部的近9成。鴻海富士康鄭州航空港區的手機產量一直以很穩健的腳步往上成長。
  • 郭臺銘:鴻海將把天津/深圳部分產線遷回
    ,並這過去的幾年中,已經開始逐漸在中國內地登陸股市實現了資本化運作。如果僅從智慧型手機客戶群體來看,鴻海主要客戶為蘋果和國產安卓手機品牌,但整體來看,鴻海旗下富士康的手機代工業務都是依託蘋果來支撐。要做臺灣科技導董事長:把天津、深圳部分產線遷至臺灣高雄 據郭臺銘這接受《天下雜誌》採訪時表示,「現在臺灣臺商回流,我必須要講,是個平庸式的回流。從經濟學上叫比較利益。就是今天我回來,有沒有比較好、比較便宜?但要是我今天當選了,因為我已經不是一個公司董事長,我是整個臺灣的總統,也就是臺灣科技島董事長。」
  • 鴻海富士康資訊:機器人,蘋果,網通事業群
    富士康集團江蘇崑山廠區日前舉辦20周年慶典活動,郭臺銘在活動中表示,富士康將繼續紮根、深耕崑山,再創一個輝煌20年發展歷程。  據搜狐科技、新浪網等報導指出,四年前,富士康啟動機器人計畫,效益逐漸浮現。富士康在崑山廠區實施機器換人計畫,採用2,000多臺自主研發的機械手臂,節省基礎人力超過5,000人。
  • 探秘富士康與鴻海的千絲萬縷
    ,複雜的股權與業務架構鴻海持股高度集中,境內外子公司結構複雜富士康工業網際網路股東中,鴻海工業股份有限公司間接持股達到94.223%,鴻海持股高度集中,除鴻海外其他股東佔比5.777%。以17年歸母淨利潤158.68億,IPO發行募集272.5億元看,假設予以發行上限估值23倍17年PE,發行後鴻海依舊持股佔比高達87.2%。
  • 富士康有意出售10.5G LCD產線 已與中國大陸企業洽談
    來源 | OFweek顯示網歡迎下載OFweek APP查看更多新聞據悉,富士康集團已經與包括惠科金渝和華星光電
  • 鍾南山當總顧問、最貴入職金加持,富士康為何仍不能全面復工?
    每天,龍華園區已復工、新進廠員工需要通過智能識別門禁系統,互相間隔一米進出;產線上工人相隔1-1.5米;體溫等健康數據被收集到公司自研的APP中,形成個人健康動態檔案。20%,40%,60%,80%……目前,富士康國內各廠區復工率緩慢攀升。富士康母公司鴻海科技集團(下稱「鴻海」)在越南、印度、墨西哥等地的廠區已經滿載營運。但疫情對復工節奏的影響,已經反映在資本營收和資本市場上。
  • 富士康「史上最長五一假」?鴻海回應……
    消息很快在網上流傳並引發熱議,一時間,諸如「富士康自4月起開始勸退部分員工」的消息也被連帶傳出。針對上述傳言,母公司鴻海這樣回應...日前,有媒體報導稱,因疫情導致iPhone訂單銳減,富士康深圳廠房對部分員工採取停薪留職制,即從5月1日開始放假4個月,至9月1日回崗。
  • 富士康:不評論市場流言;和輝光電6代線15K產能已量產,剩下產能明年Q1試產
    富士康:不評論市場流言 近日消息,19日據臺灣《經濟日報》報導,蘋果供應商,全球第一大代工廠商鴻海集團,受經濟形勢不確定性影響,近期裁員計劃共計34萬人。傳聞鴻海集團總裁郭臺銘已經同意了該計劃。如果該消息屬實,預計將有一大批富士康員工面臨失業。
  • 鴻海組機器人軍團 3年7成取代製造
    日本軟銀2月首發300臺具有感情辨識功能的機器人Pepper,1分鐘銷售完畢,這款機器人由臺灣鴻海代工製造,這也是鴻海集團總裁郭臺銘,機器人產業布局的重要一環,郭臺銘預言機器人工業將大過汽車工業,並規劃未來三年,鴻海有七成的製造比重,由自動化機器人取代。
  • 富士康"熄燈工廠",機器取代人力 ?!
    可以看出,富士康正在發展其製造業的自動化上下了很大功夫,據富士康集團官方宣布,將在人工智慧領域投資大約3.4億美元。「熄燈工廠」是富士康的必然選擇富士康的「機器換人」其實規劃已久,早在 幾年前就開始年宣布投入「百萬機器人」計劃,並有意識培養員工轉型。
  • 富士康強制放假4個月?鴻海回應了…
    消息很快在網上流傳並引發熱議,一時間,諸如「富士康自4月起開始勸退部分員工」的消息也被連帶傳出。針對上述傳言,母公司鴻海這樣回應...▍網傳富士康深圳工廠放假4個月日前,有媒體報導稱,因疫情導致iPhone訂單銳減,富士康深圳廠房對部分員工採取停薪留職制,即從5月1日開始放假4個月,至9月1日回崗。
  • 富士康的幸福與苦惱:成也蘋果,敗也蘋果
    有消息稱,此次蘋果新發布的兩款機型在今年的訂單量將達到7000萬至8000萬部,遠超此前的iPhone 5S和iPhone 5C。不僅如此,由於屏幕尺寸更大、機身更薄,因此組裝難度也隨之提升。訂單增加和難度加強,這使得郭臺銘不得不多次親赴工廠一線,實地監督生產,以確保產線最佳。與此同時,為了趕工發貨,富士康在鄭州、太原等主力組裝廠區啟動了大規模招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