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更新迭代的速度非常快,晶片也同樣如此。短短幾年的時間內,消費者就見證了7nm到5nm晶片的誕生,甚至聯發科和高通也都相繼發布了4nm晶片。
摩爾定律的極限再次被拉長,很顯然這並不是高端晶片的終點,美國企業IBM也正式官宣了2nm晶片,帶來與之相關的消息。相較於目前常見的7nm有什麼提升呢?2nm晶片會帶來什麼改變?
IBM官宣2nm
晶片的性能極限到底在哪?或許就目前為止,還沒有人能給出準確答案,因為每隔一段時間就會有新的旗艦晶片誕生。
全球領先的晶片製造商臺積電,三星已經進入到4nm製程時期,並分別幫助聯發科和三星代工4nm晶片。相對來說,晶片製造的難度會大於晶片設計,但能夠將晶片設計出貨,已經在很大程度上驗證了它的可行性。
按照臺積電,三星的量產計劃,至少需要到2025年才能實現2nm晶片的量產,在此之前IBM卻已經官宣全球首款2nm晶片的問世。
當然,IBM走的是設計路線,並不是製造,將來IBM的2nm晶片如果想造出來,基本上也是選擇臺積電或者三星代工。儘管目前為止還無法用上2nm晶片,不過根據IBM公開的2nm晶片宣傳視頻來看,還是有很多值得關注以及期待的地方。
在IBM的2nm晶片宣傳視頻中提到,其研製出的2nm晶片最小元件比NDA單鏈還要小,指甲蓋大小的晶片可以容納500億根電晶體,可以在不同的場景中提升計算速度。
IBM已經突破了2nm的晶片研發技術,憑藉2nm晶片的表現力,運算速度和應用前景都有質的飛躍。
這顆晶片的問世意義非凡,為摩爾定律的延續提供了新的方向。業內普遍認為摩爾定律已經到達極限,晶片的性能無法有更大的增長,未來十年將進入到後摩爾時代。
或許有一定的可能性,但至少目前來看,IBM正在積極探索未來的晶片發展方式。如果真的能實現2nm晶片的大規模量產,並全面進入到2nm工藝製程時代,帶來的改變是非常巨大的。
提升電子設備的運算速度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則是給產業鏈提供生產空間。如果產業的發展因為晶片無法攻克到新的工藝,導致陷入瓶頸,那麼市場的天花板將成為束縛。
已經突破至產業核心技術的供應商會迎來更多崛起的對手,前者放慢腳步了,後者只要堅持到底,遲早會追上前者的步伐。但如果出現一個新的產業破冰機會,前者繼續前行,帶來產業增長的同時還能拉開與後者的距離。
這或許是未來5年,甚至10年晶片市場發展的主要脈絡,而這一切的前提就是突破更高製程的晶片技術。
2nm相較於7nm取得的提升
晶片工藝的進步推動各個行業的發展,尤其是在電子消費領域,手機、平板、電腦等場景的電子消費設備對晶片的性能都有很大的追求。消費者需要體驗到更好的設備體驗,那麼晶片成為主要的驅動力量。
一款手機設備的運行速度、功耗表現、運算能力等等一系列的表現都需要晶片來完成。晶片製程越先進表現越好。7nm在手機終端設備中屬於入門級旗艦晶片,許多千元機都已經用上了7nm製程的處理器,以前的14nm在手機市場上可能連備選都算不上。
2nm毫無疑問是重量級產品,也許在未來幾十年內都不會過時。那麼2nm相比目前普遍存在的7nm有什麼提升呢?
根據IBM公布的數據可知,性能比7nm提升了45%,功耗降低75%。在這樣的功耗表現下,手機續航時間大大延長,比7nm延長了4倍續航時間。
畢竟是2nm,表現優異,各方面性能超越7nm也在情理之中。有了2nm晶片的支持,未來的生活多半會迎來翻天覆地的變化,這些變化可能體現在方方面面。包括手機處理速度,智能汽車實現完全自動化駕駛,通信網絡傳輸能力大大加強。
具體的應用範圍就需要等2nm最終實現製造上市才能揭曉。可能有人好奇,3nm都還沒有量產,現在談論2nm是不是為時過早了?
其實科技的發展是需要有長遠的目光和格局,如果想到什麼再來做什麼的話,可能就為時晚矣了。關鍵時刻提早布局是可以的,科技需要突破,就必須持續探索。
總結
IBM成功研發2nm晶片,雖然只是設計,但也值得國產廠商引起重視了。我國有不錯的晶片設計技術,許多企業都相繼設計出5nm晶片,也許在未來,2nm也會有國產廠商的一席之地,期待這一天的到來。
對2nm你期待嗎?
若覺得不錯,別忘了分享、點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