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ICDES(愛客得世)專欄 | 邊緣計算(Edge Computing)篇

2021-02-15 隨銳科技集團

邊緣計算是指在靠近物或數據源頭的一側,採用網絡、計算、存儲、應用核心能力為一體的開放平臺,就近提供最近端服務。其應用程式在邊緣側發起,產生更快的網絡服務響應。

如果從仿生的角度來理解邊緣計算,可以做這樣的類比:當手觸碰到熱的東西,還沒感覺到熱(或燙)的時候,人的手就立即收了回來,這是人天生具有的非條件反射功能。也就是這種縮手反應是不需要人的大腦下達命令就進行了。我們假設一下,如果手或其他部位遇到高溫物體,由我們大腦根據匯集的信息做反應決定,再採取行動的話,手可能就已經燙傷了。

若將人類的條件反射看作是邊緣計算,將大腦反應視為雲計算的話,就可以非常容易了解邊緣計算和雲計算的區別。事實上,相較於雲計算,邊緣計算可以更好地支持移動計算與物聯網應用,具有以下三個非常明顯的優勢:

1、數據處理更快

採用邊緣計算,可以在網絡邊緣處理大量臨時數據,減少中間傳輸的過程,增強服務響應能力;

2、網絡帶寬需求更低

隨著聯網設備的增多,網絡傳輸壓力將會增大,而邊緣計算的過程中,與雲端伺服器的數據交換並不多,這大大減輕了網絡帶寬和數據中心功耗的壓力;

3、數據更加安全

如果所有數據都傳輸回伺服器進行處理,在這一過程中數據很容易受到攻擊。如果使用邊緣計算,物聯網設備在邊緣數據中心或本地處理數據,減少了網絡數據洩露的風險,並保護了用戶數據安全和隱私。

藉助於邊緣計算可以提升物聯網的智能化,並將促使物聯網在越來越多的垂直行業落地生根。

相關焦點

  • 【雙語知識】物聯網邊緣計算 Edge Computing for IoT
    邊緣計算是一個開放的平臺,它在物理上接近數據源的邊緣,集網絡、計算、存儲、應用等核心功能於一體,提供了附近邊緣智能服務的計算模式。Applying edge computing in the field of Internet of things (IoT), physical computing and virtual and augmented reality (VR/AR), has been attracting much attention in recent years.近年來,邊緣計算在物聯網、物理計算、虛擬增強現實等領域的應用受到了廣泛的關注
  • 什麼是邊緣計算(Edge computing)?邊緣計算的解釋和3種類型
    圖1、鄰近計算或者邊緣計算讓智能更加靠近設備  邊緣計算(Edge computing )是一種在物理上靠近數據生成的位置處理數據的方法
  • 為什麼邊緣計算(Edge Computing)將會成為未來軍事行動的重要組成部分
    「邊緣計算」(Edge Computing)的概念    理解了「邊緣」的概念,則「邊緣計算」不難理解,就是相對於「雲計算」(Cloud Computing)的貼近應用場景的計算軟硬體平臺網絡。基於「邊緣計算」的定義,由此可見有以下主要特性:在應用場景內高速響應區別於雲計算最主要的特徵,由於雲計算到應用場景之間的不可抗力的高延遲數據管道,邊緣計算在低延遲高速響應上具有先天優勢。有狀態系統由於邊緣計算是依附於應用場景內各個具體的物件(Thing),具體物件都是有狀態的,所以邊緣計算節點都是有狀態節點系統。
  • 【鴻蒙啟源】:Cloud computing VS Edge computing
    ,邊緣計算(edge computing)則是雲計算繼續發酵的產物,目前還處於概念階段。引用Wikipedia對Edge computing的定義,邊緣計算是指:Edge computing is a method of optimising cloud computing systems by performing data processing at the edge of the network, near the source of the data
  • 邊緣計算(Edge Computing)
    針對這些問題,出現了以邊緣計算模型為核心的新型計算模式,通過與雲計算模型的結合,可較好解決物聯網時代大數據處理中所存在的上述問題。 其中,邊緣計算中的"邊緣"是個相對的概念,指從數據源到雲計算中心數據路徑之間的任意計算資源和網絡資源。
  • 下一次 IT 變革:邊緣計算(Edge computing)
    摘要:外媒 ZDnet 發布了此篇邊緣計算領域的重要文章,詳細分析了各機構不同的定義、市場狀況、前景等,經編譯,供各位參考數十億物聯網設備和5G網絡這兩股力量必將推動計算工作負載的部署方式發生深遠而重大的變化。近年來,計算工作負載一直在遷移:先是從本地數據中心遷移到雲,現在日益從雲數據中心遷移到更靠近所處理的數據源的「邊緣」位置。
  • Fog Computing:Computing Gets Foggy
    The goal is to extend computing capabilities from the cloud to the edge of the network in order to more efficiently process the terabytes of data generated by millions of applications daily.
  • 霧計算(Fog Computing)
    與雲計算將數據、數據處理和應用程式全部保存在雲中不同,霧計算將他們分散在網絡邊緣的設備中。即在雲伺服器和物聯網(IoT)設備之間,利用網絡設備(路由器、開關、機頂盒、代理伺服器、基站等)或者專用設備提供計算、存儲和網絡通信服務,使得數據和計算更靠近終端設備,進而降低雲伺服器的計算和存儲開銷,並且提高了應用系統的響應速度和網絡帶寬。「霧計算」這一名稱是因為相對雲而言霧更接近地面[3]。
  • 【DKV】邊緣計算和數據中心網絡——從根本出發
    到底有多少種類的邊緣計算?像橢圓形一樣,企業數據中心網絡的拓撲結構有一個邊緣。但是,就像印第安納波利斯汽車賽道一樣,任何你坐著的地方都不能保證看到全部賽道(該賽道以道路複雜和半個橢圓形跑道著稱)。邊緣計算年度報告的作者將邊緣的定義限制在一種類型的位置,但有兩個方面:一個用於基礎設施,另一個用於服務客戶端設備。在去年的開放計算項目OCP峰會上,來自Mellanox的一位代表聲稱存在四種類型的邊緣計算:企業計算、媒體、物聯網和移動應用。「Ask 50 people, 『Where is the edge?』
  • 從軍事角度看 Edge Computing不應譯為「邊緣計算」
    按字面的理解,Edge Network即是存在於「邊緣地帶」的連接網絡,最典型的例子,莫過於電信領域的通信基站(Base Station),從它的作用中可以看出,所謂的「Edge Network」就是最接近於用戶的連接網絡,此外「Edge Network」有時也被用於形容大型企業的分支公司網絡。如今,「Edge」的概念延續到了計算領域,正確的理解,就是最靠近實際應用場景的實時計算。
  • 全面梳理邊緣計算概念股,附操作建議!
    區塊鏈是分布式存儲數據,邊緣計算(edge computing)是分布式計算,由網絡中心將數據下放到網絡邊緣的節點上,用戶可以就近獲取數據,可以降低網絡延遲,提高響應速度和命中率,它是5G時代運算處理的大趨勢。
  • 邊緣計算容器及K8S應用的三種場景及部署選項
    企業對邊緣計算有不同的看法,但很少有人排除未來將諸如針對物聯網和其他低延遲等應用程式組件部署到邊緣的可能性。事實上,對於不少企業而言,尤其是那些已經針對其雲和數據中心需求採用了容器編排系統的組織,Kubernetes是在邊緣計算環境中運行容器的理想機制。
  • 邊緣計算的重要性
    邊緣計算是某些企業為了產生某些價值而最期待的技術之一。IBM將邊緣計算定義為「一種分布式計算框架,其使企業應用程式更接近數據源,如IoT設備或本地邊緣伺服器。這種接近數據源的方式可以帶來巨大的業務好處:更快的洞察力、更好的響應時間和更好的帶寬可用性」。該術語源自網絡架構圖,該圖顯示「邊緣」為流量進入和離開網絡的點。
  • Pixeom軟體定義邊緣計算平臺獲1500萬美元融資
    Pixeom是一家為企業提供軟體定義邊緣計算平臺的初創公司。
  • 技術天天學| 邊緣計算技術發展分析研究
    對5G和邊緣計算的關係進行了分析,並對移動邊緣計算的技術實現、設備功能、應用場景進行研究,重點介紹了邊緣計算中的其他關鍵技術。從這個定義中可以看出邊緣計算有幾個要素:一是在系統中的位置,靠近數據源頭的網絡邊緣側;二是能力,要具備網絡、計算、存儲和應用能力;三是服務類型,是一種智能服務,具備智能分析處理的功能;最後,是其服務的業務類型,如果某種業務在處理時延、傳輸帶寬、智能化、安全隱私等方面有要求,就可以採用邊緣計算技術。概況地說,邊緣計算就是在網絡的邊緣執行計算能力的一種技術。
  • 英業達宣布推出通過NVIDIA NGC-Ready for Edge認證的首款邊緣計算伺服器-E850G4
    computing server, E850G4, now supports NVIDIA EGXTM, a high-performance, cloud native platform that brings real-time AI to the edge.
  • 谷歌雲和 AT&T 合作,推動邊緣計算和 5G 的發展
    技術編輯:徐九丨發自 北京 SegmentFault 思否報導丨公眾號:SegmentFault近日,Google Cloud 和 AT&T 宣布了一項新的合作計劃,利用 Google Cloud 在 Kubernetes、人工智慧(AI)、機器學習(ML)和數據分析中的核心功能,為供企業提供 5G 邊緣計算解決方案
  • 在普適邊緣計算環境中的多代理模仿學習:一種分散計算卸載算法
    傳統的邊緣合成是對雲計算的補充,在雲計算中,計算和存儲資源由邊緣伺服器提供,並在後端進行決策。與此相反,普適邊緣計算允許數據存儲、處理和調度決策全部在網絡邊緣形成。因此,傳統的邊緣計算策略已經不適合普適的邊緣計算環境,需要以完全分散的方式進行新的算法設計。與傳統邊緣計算相比,普適邊緣計算的優勢可以概括為四個方面。首先,它沒有部署和維護專用雲後端的基礎設施。
  • 【微軟】收購5G和邊緣計算公司Affirmed Networks 進軍電信業務
    Affirmed專注於5G技術和邊緣計算(edge computing)業務,專門為電信運營商提供完全虛擬化的雲原生(cloud-native)網絡解決方案,對想要深入進軍電信業務的大型雲服務提供商來說是個理想的收購目標。根據企業服務資料庫公司Crunchbase的數據,在被微軟收購之前,Affirmed總共籌集了1.55億美元資金。
  • 雙語閱讀|雲計算統治時代即將來臨
    But the pendulum has already started to swing: computing is moving back to the 「edge」 of local networks and intelligent devices.Bragi的耳塞可謂在科技行業重大轉變中處於最前沿地位。近年來,越來越多的計算開始進入「雲」狀態,即大數據中心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