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Y新手說明書】家用ITX攢機硬體究竟如何選?

2021-02-15 ZOL中關村在線

家用DIY攢機針對一般家庭使用,絕大多數情況下對性能沒什麼要求,所以主流玩家看不上的入門硬體成為主要選擇,日常的簡單辦公和高清視頻都能輕鬆應對。值得一提的是,主機小型化是如今的流行趨勢,藉助ITX主板和針對ITX定製的迷你機箱普及度不斷提升。今天我們為大家帶來關於家用ITX主機攢機的相關事項,硬體配置如何選?裝機是否有技巧?

事項1、要根據需求制定配置,一般家用入門足夠

根據使用者的需求來制定配置,是攢機整體思路的源頭。今天我們的重點要落到「家用」上面,雖然是個泛泛的詞,但可以將「一般家用」和「基礎需求」畫上了等號。

先來拿Intel平臺來舉例,其中酷睿i系列已經家喻戶曉,多年前的奔騰、賽揚似乎逐漸離我們遠去,但事實並非如此。當下DIY攢機很大程度都是玩家,曾經離不開的電腦甚至可以用平板、筆記本來代替,不過想要兼顧娛樂和辦公,同時最大程度的節省預算,Intel入門的奔騰、賽揚出場的機會就來了

我們選取了京東商城中Intel LGA1150接口的入門處理器,可以看到賽揚、奔騰、奔騰G3258(可以超頻)、酷睿i3價格依次提升。不過酷睿i3還是與之拉開了差距:這主要是由於前三者都是雙核雙線程的規格,主要是主頻和L3緩存的區別,而i3依靠Intel超線程技術達到了雙核四線程準主流性能規格。從Intel官方給出的定位也能看到,酷睿i3定位於高效辦公,也反映了四線程在多任務處理上的優勢,這一點不可否認。所以如果消費者經常需要進行多窗口、多程序並且有一定強度的使用,那i3在一定程度上確實效率更高。

不過,我們從大多數用戶的實際角度出發,一般常規的辦公無非就是Office、PS這類的軟體應用,瀏覽網頁、收發郵件也都不會消耗多少資源。如果您比較滿足這樣的日常操作,那麼賽揚、奔騰還更對您的胃口。因為我們從價格上看,賽揚、奔騰價格處於450元以下的價位段,i3直接就來到700+的價位(我們用盒裝舉例,散片整體更便宜,但是同樣的格局),如果性能夠用,何必多花300塊錢呢?

另外奔騰G3258作為Intel紀念奔騰誕生20周年的紀念產品,算是一個小福利。雖然同樣是雙核雙線程的規格,但通過超頻可以將原本3.2GHz輕鬆超頻到4.5GHz以上,即便為了穩定運行超頻不必要太過兇狠,但穩定在4GHz左右帶來的單核性能提升還是非常顯著的,一定程度上彌補了沒有四線程的不足。

剛才我們說到,家用平臺並不會涉及主流遊戲,但例如網頁遊戲、小品級遊戲、高清視頻等,入門處理器的核顯是完全可以駕馭的。對於不玩遊戲的朋友,搭配入門獨顯是沒有必要的。

在主板的選配上,ITX板型是基本原則,雖然有些小機箱可以支持mATX緊湊型主板(尺寸在ITX和ATX大板之間),但由於不支持體積最極限的ITX機箱,這裡不做討論。針對入門處理器的定位,9系晶片組主板最低也是從H97的尷尬價位起步,故選擇8系入門晶片組主板算是門當戶對了。入門端又分為H81、B85這兩款,前者捨去了些許規格,更實惠的價格確實更有吸引力。

這裡需要提醒大家的是,H81最多原生支持兩個USB3.0接口,在沒有第三方晶片的支持下是無法提供前置USB3.0接口拓展的。所以不要看到機箱帶有USB3.0前置接口就想當然,搭配H81主板其實是無法使用的,算是給有些新手提個醒。想要方便插拔高速U盤的玩家,多花小百元錢值不值得就看自己了。

最後在提一下AMD平臺,APU處理器是ITX迷你主機的最佳選擇,獨顯核心性能更強還能同時兼顧更多遊戲,特別是受眾最廣的電競遊戲。CPU、主板搭配方面,新老APU都能通過FM2+接口的主板來支持(A58、A68H、A78、A88X各個晶片組略有不同,主要體現在接口插槽的規格數量上,按需選擇即可)。

此外,由於入門平臺都依賴於核顯,所以在實際購買主板時,不妨留意一下視頻輸出接口與顯示器輸入接口是否能對應,否則還需要購買轉接頭。

事項2、硬體挑選經驗,散片實惠、盒裝省事兒;不建議買「深包」

具體到硬體選購上,我們還是從最核心的CPU處理器說起,到底選擇「盒裝」還是「散片」並非一句簡單的「散片CPU最值」就能概括的。因為從最實際的價格因素上看,由於入門處理器的售價已經在200-400元左右的低價位上,所以盒裝和散片之間的價格差距並不大,基本上在30-50元左右的價差,盒裝擁有的原裝散熱器基本上就值這個價錢了。

有些較真的朋友可能會說,低端入門CPU散熱器也就二三十塊錢,這確實不假。這裡我們在京東上檢索的入門散熱絕大部分都採用了普通下壓散熱,這雖然和Intel原裝散熱並沒有區別,但不要忘了Intel標配的可是銅芯的散熱規格,做工方面也有保障,散熱效果肯定是更出色的。

所以如果價差很小,我們完全沒有必要丟掉盒裝CPU不選,看似省錢選了散片,加上散熱器後可就真是賠了夫人又折兵了。

當然萬事無絕對,例如賽揚G1840這個CPU型號就找不到盒裝,在網上採購散片也是比較常見的渠道。不過說到散片、盒裝,還有「深包」這樣的散片再衝盒裝的特殊形式。

「深包」其實可以理解為散片CPU再繼續非官方的二次包裝,不過一般商家都會直接標註上「深包」,這一點倒還算實在。不過給重新配備的散熱器和Intel原裝散熱還有一定差距,雖然造型趨近,但工藝和規格上差距明顯。我們並不太建議大家購買「深包」,畢竟散熱器品質無法保證,還不如直接購買散片再自由搭配散熱器。

是否有Intel原裝散熱器單賣?我也很好奇,就採購了一個,下面我們就來看看:

對比下面兩款Intel散熱器,正面部分高仿的Intel LOGO貼紙有所區別,散熱鰭片被風扇遮擋差別並不明顯,總的來說要比一般「深包」提供的質量強不少。

從底部看,散熱鰭片的差異就很明顯了(左邊的真品已經使用過,底部無矽脂),真品散熱鰭片都有固定的弧度,而高仿的鰭片則是垂直於銅芯部分,相信這之間的差別會在散熱效果上有一定影響。

上面的也算是給大家帶來鑑別高仿Intel散熱器的方法,大家心裡有個數。不過從實際購買的角度上看,如果我們知道這是高仿,同時散熱器做工規格還不錯,其實40元左右的價位還是可以接受的(我們的實際購買價是39元)。

CPU散裝、盒裝的問題分析過後,機箱和電源搭配消費者很可能會忽略。因為ITX機箱設計儘量小,所有一些機箱僅支持Micro小電源,如果搭配標準尺寸的電源可就悲劇了。說到電源部分,我們完全可以選擇低功率的電源,畢竟少了獨顯這個功耗大戶,二三百瓦的電源是完全夠用的。

存儲部分,由於賽揚、奔騰處理器對於內存最高支持到1333MHz的頻率上限,所以超過主流1600MHz的高頻內存就完全沒有採購意義了。當然我們也沒有必要去刻意選擇1333MHz的內存條,畢竟如今1600MHz是主流,價格反而是最實惠的。對於容量和雙通道問題,單條4GB是最基礎的方案,預算充裕也可以上4GB x2或者單條8GB,這就看個人需求了。

事項3、裝機技巧:ITX機箱設計有特點 需耐心

不同的ITX機箱設計,使得各個部件安裝會有些許差別,並沒有一個萬能的裝機套路,這裡建議不熟悉ITX機箱構造的消費者,好好跟著機箱說明書的引導來操作裝機。總的來說,和ATX、mATX機箱裝機沒有什麼本質上的不同,只不過操作空間比較小,更需要我們耐心認真。送上一些小心得:

在入門低瓦數電源上,基本上都是非模組電源,非模組電源就帶來過多的供電線路,在ITX機箱中就比較麻煩。這裡我們本著一個原則:在不幹擾風扇的前提下,將長度多出來的電源線集中在邊緣部分,之後用扎帶固定上就行。畢竟我們這臺ITX主機並沒有什麼側透元素,機箱內部不用太過盡善盡美,線路不會打到風扇就可以,下壓的原裝散熱器還是很適合迷你主機的。

此外,如今大部分ITX機箱支持兩塊以上的硬碟,因此如果你手頭還有老筆記本,不妨來個廢物利用,將原本沒用的80GB小硬碟裝到固態硬碟位,做個備份盤還是挺不錯的。

當然針對於ITX的專屬機箱,操作空間小除了考驗攢機者的耐性以外,還很容易傷到手。特別是像純鋁的金屬機箱,在一些角落不好下手的地方操作,如果沒用好「巧勁」就很可能掛彩。所以建議大家準備一套多長度的螺絲刀套裝;儘量在白天光線好的時候裝機,否則真的很費勁。

事項4、U盤升級BIOS有漏洞:Intel MEI需預先裝

按理說裝機完成就應該算完成了多一半的工程,後面用U盤裝系統、裝驅動、安裝一些必要的軟體都應該沒有什麼難度。不過我們在選用奔騰G3258這顆CPU裝機時候發現,其隨著Haswell Refresh這波主頻升級版上市,也就意味著不少8系主板原生都並不識別該處理器。平臺點不亮可不行,升級BIOS就成了外加的攢機環節。

如今不少主板廠商都提供了人性化的BIOS操作界面,用U盤升級BIOS更是一個非常有用的功能,我們選用了一顆Haswell初代的酷睿i5-4670K來做「引導處理器」,就是用可識別的U來點亮平臺,Haswell初代處理器都可以。在官網下載好最新的BIOS文件拷貝到U盤中(U盤需要FAT格式),表面上成功升級了BIOS版本,重啟後也顯示了新的BIOS版本號,但更換回奔騰G3258還是無法亮機。

而後,我們還通過BIOS中刷不同的版本來檢驗,BIOS顯示升級成功,但還是不能識別新U,從而也得出用U盤刷新BIOS版本並非是無懈可擊的,還存在一定的漏洞不足。

後來,我們在華碩官網發現,還是建議在系統內用特定的BIOS工具來完成升級,於是又按照提示下載了相關的軟體。點擊軟體升級程序後,又給出以下提示:

提到MEI很多DIY玩家都應該都有點眼熟,沒錯,MEI就是在智能驅動下載軟體中提示的一個底層驅動程序,不少用戶認為該驅動沒有實際作用,可能並不準備安裝。不過今天看來,Intel 管理引擎界面在更新主板BIOS中還是很必要的,後續通過軟體升級BIOS後,奔騰G3258才真正被識別出來。

這也就給各位準備攢機的玩家提了個醒:如果遇到更新BIOS後,主板仍然不識別CPU處理器,不妨將Intel MEI安裝上,再通過系統內的BIOS升級軟體操作。

相關焦點

  • DIY攢機選硬體十大誤區 新手裝機選購電腦硬體避坑指南
    不過新手在選購硬體容易產生對硬體的誤解,下面裝機之家分享一下DIY裝機選購電腦硬體避坑指南,為廣大用戶帶來DIY攢機選硬體十大誤區。誤區一、AMD架構、工藝落後在AMD發布銳龍系列處理器之前,AMD在架構、工藝、功耗上明顯要落後於intel,但是這已經是過去時了。
  • 遇到故障別香菇 DIY攢機點不亮就看這裡
    很多朋友都有自己動手攢機的欲望,而新的硬體也都具備了防反接設計,讓新手也可以輕鬆完成硬體的安裝,隨處可見的攢機教程更是方便了DIY
  • 小白我們不拋棄你,必看的DIY攢機教程就看這裡
    很多朋友都有自己動手攢機的欲望,而新的硬體也都具備了防反接設計,讓新手也可以輕鬆完成硬體的安裝,隨處可見的攢機教程更是方便了DIY新手,入門也變得更加容易。不過對於多數小白玩家來說,自己動手攢機的困難之處並不在於如何安裝顯卡或是如何跳線,而是在硬體安裝完成之後潛藏在某處導致無法開機進入系統的故障,這些崎嶇坎坷出現的時間不固定,繁多的故障很難規範地排除掉,也就成了很多小白玩家的攔路虎。
  • 小白DIY攢機必讀:新手組裝電腦選購硬體常見問題解答總匯(二)
    不少對於小白來說,組裝電腦選購硬體總是會存在各種疑問,而裝機之家曉龍收集了平時裝機用戶經常會問到的一些疑惑,並進行了一一解答,並且分享出來以幫助更多的裝機用戶,下面裝機之家分享一下新手組裝電腦選購硬體常見問題解答總匯,新手DIY裝機必讀,來看看吧。
  • 超頻三 蜂鳥i100 ITX機箱攢機攻略
    【正文】隨著近兩年itx主機方案以越來越活躍的姿態走進人們的視野,曾經夢想的移動辦公式主機不再是一種奢望。各種精緻小巧的itx配件層出不窮,性價比也在不斷拔高,itx終於不再是高高在上的奢侈品,而是真正飛入了尋常百姓家。itx主機方案的靈魂永遠都是機箱。
  • itx來襲,感受來自銳龍的小鋼炮
    本人玩了幾年電腦,越玩發現自己約極端,喜歡itx巨小的箱子,還喜歡 E atx的超大全塔機箱~要麼就來最小,要麼就來最大。這幾年隨著CPU以及其他硬體的製程工藝不斷進步,硬體的功耗和發熱量已經大幅下降。顯卡主板等硬體小規格也有很不錯的效能。因此,玩家組建一套迷你主機也是很不錯的攢機方案。主機性能不輸於中塔平臺,同時迷你身材不會佔用空間。
  • DIY新手說明書③ 電商/賣場到底誰最值?
    準備採購的用戶可以到各地的賣場諮詢,淘寶上有信譽和銷量的商家報價也能做一定的參考。但總體來說,散片CPU還是最實惠的選擇。稍微有點DIY經歷的老用戶都應該清晰記得:幾年前的東南亞海嘯,泰國作為全球硬碟的產地受到了摧毀般影響,直接導致了硬碟從原本的白菜價翻了一倍還要多,當時甚至讓很多DIY玩家推遲了自己的攢機計劃,經過了2年左右的時間硬碟價格才翻回來。
  • 【DIY新手說明書】「想當然」裝機錯誤大糾正!
    【DIY新手說明書】,今天我們聊聊那些錯誤的「想當然」裝機。閒話稍許,馬上進入正題。
  • 如何搭建個人家庭NAS私有雲(硬體選擇篇)
    著手選擇硬體前,首先東哥家搜了下品牌NAS,考慮到容災還有擴展,打算六盤位起,搜索「家用nas」,過濾設置「六盤位或者八盤位」,根據銷量列出以下產品(不帶硬碟的價格):隨手點開銷量第一的群暉ds1618+六跑看了下配置:難怪大家都平時開玩笑說群暉「買軟體送硬體」,這配置確實不高,(✪▽✪),啥也不說,自己DIY吧,今天先把基本硬體選好了再說
  • 【DIY新手說明書】藍屏黑屏不用怕 電腦故障排查小技巧
    今天我們主要針對最常見、最具代表性的問題,黑屏、藍屏、各種花屏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的?怎麼辦?首先,我們排查一些因為馬虎而出現的問題:請檢查一下自己主機的所有電源線路是否接上,插線板上的開關、電源、顯示器的開關是否都打開。很多時候,並非是硬體出了什麼問題,其實是電源根本就沒有接通!這種甚至不能稱之為問題的問題,一定別忽略。
  • 銳龍5 1600搭配GTX1060獨顯itx主機配置方案
    下面裝機之家分享一套銳龍5 1600搭配GTX1060獨顯itx主機配置方案,適合日常進行圖形設計或視頻後期處理以及遊戲玩家,廢話不多說,來看看具體配置吧。Wraith Max散熱器主板方面,作為一款ITX攢機方案,因為選擇主板的時候就不能選擇M-ATX和ATX規格的主板,需要選擇ITX主板,目前AM4平臺下可選的ITX主板比較少,華擎AB350 Gaming-ITX
  • 【DIY新手說明書】切記:別讓主板規格衝昏頭
    DIY攢機的糾結點不少,今天我們只聊一個:主板挑選。
  • 性能趕超iMac Pro,迷你ITX主機攢機實錄
    時至今日,電腦攢機的市場在經過幾年的低迷之後,有慢慢的發展出另一條生命線——不僅要性能出眾,還要具備顏值。而如今的我,因為工作需要,很久不用Windows系統了,macOS已經成為了我的生產力工具,如果要攢一臺主機,最好能夠是雙系統——Win10+macOS。經過半個月的資料搜集和整理學習,大概心裡有了思路。首先,為了兼容性和性能。
  • 撿垃圾系列:不一樣的攢機失敗經驗貼
    目錄一,前言二,攢機的經過三,攢機的經驗    (一)攢機的配置如何選定    (二)攢機的方案選擇順序    (三)攢機中的小細節四,後記前言:本文是一個經驗交流貼,是我自己最近工作需要攢了一個臺式機主機的經驗
  • 親民實用攢機方案 千元級A10-9700四核APU入門diy裝機配置單
    而今天裝機之家分享一套千元級A10-9700四核APU入門diy裝機配置單,四核APU平臺,價格十分親民,適合入門辦公、家用影音以及輕量級遊戲等需求。這套AMD平臺配置屬於上一代的APU平臺,雖然CPU架構較老,但是對於入門用戶性能完全夠用了,對於2000元內主機預算的裝機用戶,不妨來看看這套電腦配置清單,如下表格。
  • DIY攢機內存選購知識科普:裝機之家小編教您怎麼挑選合適的內存條
    所謂的DIY攢機,就是自行選購電腦硬體,在保證兼容性的情況下將所有的硬體靈活搭配在一起,DIY硬體包括處理器、顯卡、主板、內存、硬碟、機箱、電源等
  • 如何組裝一臺電腦,攢機攻略,手機族勿看
    組裝一臺電腦其實很簡單,稍微有點動手能力的朋友都可以自己攢機。接來下我說說攢機的一些注意事項和操作方法,想到哪說到哪兒,可能沒什麼章法,見諒,全文約6000多字,全部看完需要花幾分鐘時間。關於選擇配置的一些基本套路首先就是要有預算,而不是看配件下單,土豪除外。
  • 【DIY新手說明書】超頻奔騰玩遊戲究竟靠譜嗎?
    硬體都選好了,馬上進入主板BIOS進行超頻前調整,相對於發燒級的極限超頻,奔騰G3258的超頻我們還是本著適度的原則。故這裡將最基本的超頻調節方法放出,新手可以輕鬆入門,當然有經驗的玩家歡迎更多嘗試哦。首先調整CPU倍頻。由於我們測試平臺採用了原裝散熱器,所以並不會像首測那樣對CPU潛力太過壓榨,超頻到4.2GHz就是一個相對保守同時保證穩定性。這也讓我們後續奔騰G3258與i3-4130的對比測試更有說服力,符合玩家實際的使用條件。
  • 零基礎如何裝電腦——10分鐘極簡教程
    正好這次又有一位朋友要裝一臺家用機,借著這個機會就來實戰一下如何從0開始學會裝機。 拆好包裝以後,應該把說明書先粗閱讀一下,既然有了這篇文章,那麼說明書的主要作用就是備查了。準備好螺絲刀、我們開始吧!哈哈,安利一下這個電動螺絲刀,usb充電帶燈光,S2合金鋼批頭,值得擁有!